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辅导员目标化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新时期辅导员角色的转变需要我们探寻新的工作思路,目标化管理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对目标化管理的界定及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必要性进行探讨,结合辅导员工作内容提出了目标化管理的具体实施步骤,对将来的辅导员工作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辅导员目标化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高校主要面临着两方面挑战。首先,受社会分工特点和就业人口不断增加的影响,大学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就业也已经成为高校的软肋。面对这样的问题,如果坚持延续经典意义上的大学概念,只把大学作为知识殿堂、思想堡垒,这显然是不够的,但是也不能只将办学目的限定于就业,走以往技校之路,而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次,独生子女渐渐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他们在入学之前除了考试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考验和磨难,有的甚至基本的生存能力也在父母的溺爱中被抹杀,另外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所固有的一些问题如自我中心、盲目自尊等开始凸显。
面临新的问题,对高校学生管理而言,应该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上寻找合适的突破口,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提高学生的发展能力,简而言之,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不可否认,管理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通过管理,树立学生的规则意识,通过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通过管理,保证学校的正常培养秩序。但是如果将管理简单理解为限制甚至是强制,则很容易抹杀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不利于良好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甚至可能激起学生的逆反情绪,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
教育部于去年7月《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将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日程上来。至今,全国大多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新时期辅导员需要摆脱以往那种单一的思想教育工作模式,集教育、管理、辅导与一身,既要作为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又要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明确了辅导员的这一角色定位,便能够探寻一些新的工作思路,目标化管理便是其中之一。
二、目标化管理的界定
目标化管理最初出现在企业管理领域。美国学者德鲁克在其所著的《管理的实践》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倡导以目标来贯穿各个管理层次;美国学者沃迪恩扩展了前期目标管理主要放在管理人员身上的局限,把范围扩大到整个企业。后来莱文生又补充到,人与人之间,部门和部门之间应建立“真诚的同伴关系”,不应把人当物看,每一项具体的目标都应包括其中。目标管理在上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的管理领域,并迅速渗透到高校教育系统中。
但是,以往高校的目标化管理是从更宏观的系统论角度进行的,注重的是学校这个大系统与一系列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这样制定的目标在具体性、可行性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并且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关系衔接不够紧密。辅导员处于整个教育链的末端,与学生的接触是最直接的,工作也涉及到学生发展的各方面。因此,结合辅导员工作性质和特点,我们可以对高校辅导员目标化管理工作进行界定:目标化管理是辅导员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特点,与学生共同制定、实施和评价目标,进而促进学生思想、心理和专业能力的和谐发展的过程。
辅导员对学生实行目标化管理,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首先,教育的产业特征决定了教育的目标性,高等教育更是如此,这也是社会需求与教育过程的切合点。加强教育的目标性,有利于学生确定明确的发展方向,更快地成才。其次,辅导员工作性质涉及的是人与人的关系,是互动的而不是单向的行为,在这个互动过程中,辅导员与学生的目标是一样的,而且平等的沟通关系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实行目标化管理,可以改变以往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的缺陷,摆脱以往辅导员仅仅是说教的工作模式,提高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目标化管理的实施
目标化管理通常包括四个步骤:确立目标依据,制定不同水平目标,目标实施与调整,建立目标评价体系。将这四个步骤与辅导员工作内容相结合,便可以在灵活运用于辅导员日常的学生工作中。
(一)确立目标依据
如前文所述,辅导员工作涉及到学生发展的各方面,这决定了制定目标的依据也不可能像专业教师那样单一化,而需要对学生自然状况、思想状况及发展潜能等进行综合调查评估。学生的自然状况主要涉及到学生的地区来源、教育背景、家庭经济状况、父母职业等,对学生自然状况的了解是确立发展目标的基础;通过调查、谈话,可以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基本的人生观、理想信念有清晰的把握;借助专业化的心理量表,我们可以科学地判定学生的学习能力、成就动机及人格特征等,这是整个目标化管理过程的核心依据。
(二)制定目标
学生发展目标的制定是需要辅导员与学生共同参与协商而产生的。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做”适合于他自己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在制定目标时要注意目标的可行性和挑战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目标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唾手可得,目标太高容易让学生失去追求的勇气,目标太低不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力,只有中等难度的目标才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还要做到制定目标尤其是近期目标的具体化,让学生知道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才能保证目标的实现。
(三)目标实施与调整
目标的制定是辅导员与学生共同参与的,那么目标的实施也分为两部分。首先对学生来讲,目标实施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学生通过前期参与目标确定,对主观和客观因素都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这样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就可以扬长避短、发挥能动性,并凭着良好的意志力实现目标。其次对辅导员来说,也要建立自己的目标,对学生的发展有一个合理的预期,这样便能够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发挥有力的监控作用,一旦学生偏离发展目标或是缺乏意志力,辅导员便可以随时进行干预,这既可以是具体行为的指导,也可以是简单的提醒和鼓励,帮助学生进行目标调整和心态调整。
(四)建立目标评价体系
目标评价有两个作用:一是对前期目标实施的总结,二是作为判断是否对目标进行调整的依据。目标评价主要包括三部分:客观量化的验证,学生的自我总结和辅导员的评价。客观量化是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方面通过相对客观的数据呈现出来与目标加以对比,这是验证目标实施效果的主要依据。学生的自我总结和辅导员的评价是一个相互交换信息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辅导员会了解到目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内隐性因素,而学生也能得到必要的反馈和指导。
目标化管理的四个步骤并不是完全顺序性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是由学生的动态发展特点决定的。因此,我们不能孤立地去看待每一个步骤,而要相互兼顾,在实施过程中随时考虑新出现的目标影响因素以对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结语
尽管目标化管理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如目标确定有难度,易产生短期行为,但是作为一种先进的培养理念,有着其特殊的方向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和评价作用,对于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重要作用。辅导员可以将目标化管理适当运用到平时的工作中,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让学生在带有半社会性质的大学生活期间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对将来的人生有较好的生涯规划,提高自我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并最终实现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2006.7
2.关于高校德育教育目标化管理的设想.张士才.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47-48
3.目标管理在高校德育中的应用.莫敏秋.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115-116
4.试析目标管理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张爱萍.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4.10,39
5.应重视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管理.何孟飞.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