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施工企业成本治理管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施工企业成本治理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施工企业成本治理管理

摘要:施工企业成本治理的缺陷分析,加强施工企业成本治理的几点思考等

要害词:成本治理

成本治理作为企业治理的核心,如何适应新时期企业经营治理的需要,成为企业兴衰的主要课题。笔者针对施工企业成本治理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对如何搞好成本治理提出几点思考。

一、施工企业成本治理的缺陷分析

1?缺乏成本竞争意识,市场应变能力差。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建筑市场招标竞争激烈。面对市场竞争的沉重压力,不少施工企业盲目揽任务,不惜赔血本中标,使企业陷入越干越亏的境地;有的企业不计成本盲目铺展,贷款垫资施工,结果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危及企业的生存发展。这些企业在经营决策时,忽视最基本的市场调查,缺乏最基本的成本治理意识,导致大量的无效成本增加,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成本治理意识淡薄。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少施工企业成本治理普遍存在着:重事后轻事前;重静态轻动态;重短期轻长远;重数量轻质量;重局部轻全局;重具体轻宏观;重现象本质;重内部轻外部;重战术轻战略的弊病。有的企业受“成本无法再降低”的思维定式的束缚,习惯于按传统思想观念想问题、办事情,靠完成产值,扩大投资,谋求业主多计价来实现成本盈利。忽视了企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组织,以及企业的成本治理具有追求极限的基本特征。

3?成本治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严重削弱。一些单位在经营成果的考核兑现中。不能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反映成本治理的真实水平,被一时的“大规模、高产值、高效益”的虚假繁荣所迷惑,只看一时效益高低,不问效益来源,只知盈亏多少,不知盈在何处,亏在何处。不进行成本分析考核,离开成本治理抓效益的做法,是造成一些单位治理粗放、效率低下、潜亏严重、发展缓慢的主要症结。

4?成本核算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传统的施工企业成本治理,主要是根据财务部门的决算报告。这种核算体制经常因业务人员提出报告的时效性滞后而无法发挥成本治理的作用。由于缺乏成本治理中的事前猜测和过程控制,只能靠制度被动地“卡”。一旦反映在财务帐面上成本失控,已是既成事实。这种治理模式,与现代企业治理的要求相差甚远。

5?成本治理的内容不全面。一些企业对成本治理内容的熟悉仍然局限于传统观念之中,认为成本治理就是管施工过程中的制造成本费用(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现场治理费、独立费等)核算。缺乏对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成本治理,造成非制造成失控。工程成本直线上升。

6?成本治理的方法落后。目前,有不少施工企业工程干完后成本才被反映出来。这种成本治理方法不能及时收集、传递、处理、储存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大量数据信息,对成本信息做到正确的选择与使用;不能及时准确的发现成本治理中所存在的根本问题及原因,难以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使效益大量流失。

二、加强施工企业成本治理的几点思考

1?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益”的市场竞争观念。

首先要树立以优取胜,以精品工程占领市场的观念。要把建筑产品的工程规模、科技含量、内在质量、外在观感度作为创造精品工程的基础,变为全体员工的一种自觉行动,改造吏锪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精品工程,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其次要树立效益第一的观念。确实把企业的各项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上来,用效益第一的观点来统领企业的各项工作;以效益评先进、用干部、形成人人讲效益,环环抓效益,事事增效益的良好气氛。

三、正确处理好成本与质量、规模、方案设计、猜测、决策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实现最佳结合,追求成本治理的极限效应。

四、是树立科学决策,化解市场风险的责任意识。

科学决策是决定一个企业能否适应市场、获取市场份额的头等大事,也是衡量各级领导干部水平的试金石。同样的市场,同样的环境,不同的决策,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命运。因此,决策前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认真进行可行性分析;决策中集思广主,分析深透,对市场可能出现的风险及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要有充分的思想估计,把风险降低在可控范围之内。同时,建立起谁决策准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决策不失误。

五、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成本治理思想。

成本治理的主体—人,是决定成本高低的要害因素。因此,必须重视挖掘人力资源,极大地调动人在成本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要鼓励和保护员工展开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更有效地利用和节约能源,降低消耗,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精打细算,精耕细作,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做出贡献。

六、施工企业的产值规模是取得经济做益的前提。

1没有产值规模,就没有效益;但有了产值规模,不等于就有了效益;当企业的产值规模达不到企业经营的最佳需求时,势必造成资源闲置,人、财、物的浪费;反之,当企业的产值规模超过了经营治理能力时,势必造成企业治理粗放,成本上升,效益下降。因此,施工企业一方面要防止因产值规模而造成资源浪费,出现投入少,产出也少,使企业长期处在贫困线以下,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因盲目扩展规模,“广种薄放或广种不收”,使企业陷入粗放治理的困境。

2?必须树立新的成本治理理念

施工企业从工程信息跟踪、投标中标开始,经过组织施工生产到全部工程完工,项目解体为止,整个运行过程都将影响成本的变化。而现代企业成本治理正是紧紧围绕影响成本变化的各个环节,从传统治理模式向成本的事前猜测决策、事中控制调节、事后分析考核兑现转变。成本治理范围的变化,决定着成本治理质的变化,而这种范围和质的变化则是成本治理创新上的一次飞跃。因此,成本治理由生产经营决定成本,逐渐向成本干预生产经营的开拓型成本治理方向发展;向企业的猜测决策领域渗透;向技术质量治理等方面扩展。成本治理对象除生产成本外,已逐步扩展到猜测决策成本、技术成本、质量成本、安全生产成本、方案设计成本、体制机制成本、人才培养成本等:既有事前事中的成本治理,又有事后的成本治理;既有对已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又有对未发生的成本或可能发生的成本进行猜测;既有以财务收支数据为依据的成本报告,又有以方案、工期、质量、安全、技术、无形资产等数据为依据的成本报告。这些新的成本治理理念,必将从生产成本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并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因此,树立新的成本治理理念将是搞好企业成本治理工作的前提条件。

3?必须搞好工程式项目成本的测算评估,推行目标责任成本治理。

建立工程项目成本猜测评估制度,科学合理地确定各项目标成本指标、是现代施工企业成本治理的又一特征。因此,工程项目一开工,必须由法人、项目经理部按照下管一级、谁管谁测评、评干谁测评的原则,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对工程项目成本客观公正地进行测评。测评的主要内容;

(1)测评投标报价的科学性。通过广泛深入的市场调查、论证和具体的现场核算,来检算投标报价是否合理,有无错编错列,漏算漏项现象,将报价成本与现场测算成本进行对比,测算评估出经营效益,指标项目目标成本的分解。

(2)合理测定目标成本。通过施工方案的优化,科学设定项目成本治理体系,按作业层直接成本费用(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现场独立费);项目部间接治理费;上级机关治理费(利息、税金、基金等)进行分层测评。按单位工程、分项工程和施工工序所耗用的实物量,测算出市场能够接受的成本单价,科学确定各项成本指标。

(3)合理测定资金流量。工程项目资金治理,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是搞好成本治理的主要内容。因此,要科学合理的编制现金流量表,按与业主签订的合同保障条款为基础。量入为出,最佳产出,保证施工生产需要的原则编制。资金使用要集中控制,合理调配,适当补充,加大资金的回笼力度和筹措运作力度,盘活存量资产,加快资金的周转。同时,要强化监督约束机制,防止乱借、乱投、乱用工程资金问题的发生,保证项目所需资金不受影响。

(4)建立目标责任制治理。根据项目测算评估指标,对项目工期、质量、安全、利润、银行上交款、科研项目、现场及队伍治理等按项目工期、年度进行分解,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位的目标成本治理体系,签订纵向到企业法人——项目经理部——各作业层、工班、个人;横向到企业法人(项目经理、书记)——各分管领导——各业务部门——个人的目标责任合同,按照奖罚对等的原则,实施重奖重罚。将优胜劣汰的市场竟争机制引入企业成本治理之中,真正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立体式动态成本治理,不断提高成本效益,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

4?必须建立以“成本否决”为核心的成本治理制度。

(1)模拟市场,实行“成本一票否决”。上至企业的第一责任人,下至各责任成员,都必须树立成本第一的责任意识,必须从思想上确立不懂成本治理的企业领导不是合格的领导;不会成本治理的企业班子不是好班子;不搞成本核算的干部不能任项目经理和工程队长。在干部任用、职工考核、工资晋级,奖金发放等方面都要实行“成本一票否决”制度。

(2)强化成本的猜测控制。不深入市场调查,不通过科学的成本猜测所确定的成本目标就是一个盲目的、脱离现场院实际的目标。因此,必须建立生产经营过程中与成本相适应的猜测监控和即时信息反馈系统,实施对生产经营全过程各环节的成本控制调节,及时分析猜测企业成本治理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机遇,不断发现问题,采取调整措施,保证“成本一票否决”的科学性、权威性。

(3)做好成本治理与其它各项工作的最佳结合。凡是影响成本的一切因素,不论是技术、行政、对外承揽,还是党群治理等方面,都应纳入成本治理的范畴,都要进行成本和功能、成本与方案、成本与资源、成本与工艺、成本与质量、成本与规模、成本与体制机制、成本与市场竞争等可行性论证、客观上要求成本治理必须与生产经营的动态因素相结合。把企业治理集中在成本治理上,用成本效益作为检验企业其它各项工作的标尺。

5?必须完善内部成本治理体系,走科技创新增效之路。

首先,要建立法人——项目经理部——作业层三级成本治理体系,正确处理三级之间的关系。法人为经营决策、成本利润、资金控制中心;项目经理部为工期保证、质量创优、成本核算、资金回笼中心;作业层为施工生产、现场治理、队伍治理中心。建立以企业法人为核心,项目治理为重心,作业层治理为基础的成本治理体系。重点是搞好工程项目“一级治理、两层分离”,一个项目只答应设一个银行帐户,一本财务预算总帐,一本成本物资总帐。作业层建立规范的成本核算台帐,实行日清月结,能核算出当日成本收支,及时调整估算出当日成本盈亏的的治理机制。

其次,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成本治理运行机制,努力形成责、权、利相统一,决策、运行、控制机制相配套的成本制衡机制。完善内部的成本激励机制,按岗位责任、工作目标、成本内容与每个人的工资奖金挂钩,上下浮动,促使全体员工在实现各自成本责任目标的同时,实现整个企业的成本利润目标。法人机关实行岗位责任制治理,即按岗位风险责任的大小确定奖罚数额;工程项目部推行绩效结构工资奖金分配制,即按每个人的岗位职责、完成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成本效益、实际出勤等确定合理基数,进行分配;作业层实行工效挂钩分配制,即按成本超节、完成劳动定额、安全质量等确定工资收入,按计件分配。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促使企业各级治理者主动参与成本治理,关心企业效益。完善内部的成本控制机制、利用改制机会,鼓励职工按比例配股、通过不同形式参股等,实现股权多元化,让职工能够而且愿意以某种方式参与企业的监督控制,在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对每项成本支出部建立严密的内控制度,所有都代表以及全体员工提供真实准确的成本数据报告及偏离目标成本的信息,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三是依靠科技创新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本治理正在从经验型走向精密治理,降低成本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科学时代下的施工企业成本治理必将与施工生产、技术工艺、企业信誉等交融在一起,在改进技术,提高工艺,降低成本消耗的同时,又通过强化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来促进科技进步。这就需要把科技创新增效的重点放在高、精、难、险的工程上、放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应用上;放在制度创新、治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上;放在提高现代化治理手段上;从而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6?必须加强成本的宏观治理;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国家应尽快规范建筑领域的不规范行为,整顿经济秩序,按照公开竞争、效率优先、优胜劣汰的市场基本规则、让那些企业信誉高,成本效益好,老实可信的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从法律上规范企业成本治理的范畴和主要内容,规范成本构成和形成机制,提高成本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对弄虚作假,谎报盈亏、骗取政绩的企业责任者应依法查处。尽快解决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背上的沉重包袱,剥离社会职能、改进和加强企业内部成本治理,通过推行项目评估制、项目长竞争上岗制、外部劳务、物资、设备的公开招标制、国有资产监管制等办法,堵塞成本治理中的各项漏洞,努力实现“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战略,推动施工企业改革、创新,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