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企业防范金融风险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企业防范金融风险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企业防范金融风险

第一章企业金融的一般认识

1、1企业金融的概念

金融一般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本质上是一种资金运动,而当这种运动伴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扩大和发展超越国界以后,就成了国际金融。企业金融(BusinessFinance)则是指企业从事的金融活动。

企业金融具有动态性,它虽然也着眼于资金运动,但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财务或财务管理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企业财务通常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体现的经济关系,财务管理就是要按财务计划有效地组织资金流转,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被动的静态的管理;而企业金融则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主动进行的资金筹集与资金运用行为。

1、2企业与金融市场的关系

1.2.1产融结合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

所谓产融结合是指产业和金融业在商品经济中的内在结合或融合。我们知道资本主义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生产要素必须由市场取得。因此资本主义经济从其产生开始,就造就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这是由于产业资本家组织生产需要借贷资本家的资本文持,而借贷资本家则通过产业资本运动使自己的资本增值,从而获取平均利润,商品生产的发展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导致了产业资本对金融资本的依赖和产业部门与银行、金融部门的相互融合,密切联系。

1.2.2企业转换机制离不开金融市场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必然要求健全发达的市场体系,金融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客观上对建立完善发达的金融市场要求非常迫切。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其产、供、销全过程进入市场,接受市场检验,这意味着社会物资流动已实现“社会取向”,客观上要求资金流动也要实现“市场取向”。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首先是金融市场,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生产的工作推动力,企业使要求金融市场提供多样化的筹资方式和多种信用工具。

1.2.3资金运用的风险性依靠金融市场约束

市场机制的风险功能增加了企业资金运用的风险度,因为证券投资使企业面对众多的投资者和股票持有者,如果企业经营不善,一会影响企业声誉,二会使企业再次筹措资金受阻,危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要求金融市场以其风险机制强化企业自我约束机制,使企业充分合理利用资金,提高风险意识,提高经济效益。

此外,由金融风险引发的经济风险、政治风险不可忽视。特别是一些反对党的势力比较强的国家,往往会借助经济社会的动荡不安攫取政治利益,使得中国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互相交织,对此,我们需要进行谨慎评估。

第二章金融风险的概述

2、1金融风险的概念

由于经济活动中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经济主体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偏差,从而导致金融机构在经济活动中遭受至损失的可能性。需要说明的是,风险不等于损失,而仅仅是损失的可能性,并非现实性,至于这种可能性在多大程度转化为现实性,取决于经济活动中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制约。其次,现实生活中,川门往往将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等价。实际上,金融风险是时时存在的,但金融危机却只有当金融风险积聚到一定程度并突然爆发时才产生。

2、2金融风险的属性

要理解企业金融风险的属性,就是要在本质上区分金融风险与通常所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

经营风险(或称商业风险)是指生产经营的非确定性引起企业息税前收益变动和营业收入不足以支付固定经营成本而形成的风险。经营风险是由企业的投资决策所决定的,企业的资产结构决定了它所面临的经营风险的大小。当企业存在固定经营成本时,就出现了经营杠杆。经营杠杆水平越高,企业息税前收益的变动和营业收入不足以支付固定经营成本的风险就越大。财务风险(或称筹资风险)是指企业使用了债务、优先股等固定财务成本的资本后所增加的企业普通股股东收益或每股收益变动和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

财务风险是由企业筹资决策所决定的,企业的筹资结构决定了它所面临的经营风险的大小。当企业利用债务、优先股等固定财务成本的资本后,就出现了财务杠杆。在息税前收益变动幅度即经营风险既定的条件下,财务杠杆越水平越高,股东收益变动及破产的风险就越大。从利润产生到利润分配的整个过程来看,一般企业既存在固定的经营成本,又存在固定的财务成本,即存在联合杠杆的作用,从而使得企业每股收益产生大幅度变动而形成的风险,通常也称为联合风险。

金融风险由于是金融市场基础金融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风险,因而并不是由企业自身决策所决定的,而是企业外部的一种客观存在。其中的证券价格风险,既包括单一证券的个体风险,也包括整个行情变动的市场风险;而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一般指的就是大范围变动

的市场风险。

从根本上说,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是发生于个别企业的特有事件所形成的个体风险,因而具有特殊性;而金融风险既有个体风险的自然介入和相互作用,但更多的则是影响所有企业的因素所引起的市场风险,因而具有普遍性。

2、3金融风险的特性

金融风险是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风险,具有一定的特性。

2.3.1.社会性

金融机构不同于其他行业,自有资金占全部资产的比重一般较小,绝大部分营运资金都是来自存款和借人资金,因而金融机构的特殊地位决定了社会公众与金融机构的关系,是一种依附型、紧密型的债权债务关系。如果金融机构经营不善,无偿债能力,就会导致客户大量挤提存款,损害公众利益,进而危害经济纪律和货币政策的执行,比如难以清偿的呆账大量存在预示着经济纪律的失效,社会公众会认为不履行债务责任是社会可以接受的,结果会破坏信用体系和经济秩序的稳定。

2.3.2客观性

只要有金融业务活动存在,金融风险总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存在。百分之百的无风险的金融业务在现实金融生活中不可能存在。

2.3.3可控性

尽管金融风险是客观的,但是金融风险是可控的。所谓金融风险可控性,是指市场金融主体依一定方法、制度对风险前识别、预测、事中防范和事后化解,可以采取增加资本金、调整风险性资产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并及时以转移、补偿等方式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区间内。

2.3.4加速性

金融风险一旦爆发,它不同于经济其他风险爆发只在既定范围内均速变动,而是越是风险失去信用,就越是信用基础失去的加速变动。

第三章金融风险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3、1金融危机下企业金融风险的现状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金融危机是实体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正常现象。全球经济每十年左右将要历经一次大规模调整,如97年前的亚洲发生金融危机,十年后的今天爆发的金融风暴。危机终究会过去,全球经济也将会回复平稳,但如何度过寒冬,去迎接春天的到来是企业目前的关键,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次重大挑战。每个企业的发展需要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如创新精神、市场定位、技术革新以及良好的财务运作管理策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自身的市场定位也很重要,重点发展哪个层面的技术,每个企业都应该根据自己的财务实力和经营能力进行实事求是的选择。在当前外向型经济受到影响后,我们便可以根据政府政策性的调整转向内需市场。中国目前投资4万亿扩大内需的政策效果也将随着实施和操作而逐步显现出来。除此外,随着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启动,企业可是通过自我的产品和市场定位,进入融资市场以增加企业的财务实力,优化财务结构。企业资金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充分利用和管理企业资金非常重要。财务管理也应该运用科学的统筹的方法,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以及因金融危机的环境将带来的部分不利因素,采用谨慎性原则,防范资金链的断失所导致经营困难。

3、2金融风险的成因分析

目前业界主要有三种学说:

3.2.1金融体制内在的脆弱性

资本主义的繁荣时期埋下了金融动荡的种子,在这个时期,许多企业是投机性的,它们根据预测未来资金短缺程度和时间来确定借款;从事高风险的企业也增多,它们将借款用于投资回收期很长的项目,在较长时期内它们都无法用投资的收益还本付息,而需要滚动融资用于支付本息。当经济增长滞缓或其它打断信贷、资金流入企业的事件发生时,就将引起违约和破产的浪流,而这又反馈到金融体系,使金融体系的资产遭受损失。

3.2.2金融机构的内在脆弱性

不少金融危机的爆发都是起因于某些金融机构的倒闭,而金融机构在金融动荡下的脆弱性又往往使得局部的金融市场扰动演变为全面的金融危机。因此,金融风险的主要来源在于金融机构的内在脆弱性及其积累。同时,金融机构本身的脆弱性也不仅仅是因为不对称信息的影响,,还在于它的经营风险具有间接性,即其它风险向金融领域的转化等方面。

3.2.3泡沫经济理论

这一理论在国内外都具有较大影响,我国学者的研究表明,实物经济与虚拟经济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虚拟经挤落后于实物经济时,实物经济床草无形资产的能力就受到压抑,虚拟经济无法与实物经济产生互补关系;但当虚拟经济脱离实物经济而过度膨胀时,就形成了虚拟经济的经济泡沫,蕴含着极大的风险。

3、3金融风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3.1金融风险会给经济主体带来潜在的损失

金融风险不仅可能给经济主体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还会给经济主体带来潜在的损失。例如,一个企业可能因贸易对象不能及时支付债务而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购买力风险不仅会导致实际收益率下降,而且会影响经济主体持有的货币余额的实际购买力;一家银行存在严重的信用风险,会使消费者对存款安全生产担忧,从而导致银行资金来源减少,业务萎缩。

3.3.2金融风险降低了资金利用率

由于金融风险的广泛性及其后果的严重性,一些单位和个人不得不持有一定的风险准备金来应付金融风险。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由于流动性变化的不确定性,难以准确安排备付金的数额,往往导致大量资金闲置。此外,由于对金融风险的担忧,一些消费者和投资者往往持币观望,从而也造成社会上大量资金闲置,增大了机会成本,从而降低了资金的利用率。

3.3.3金融风险增大了交易成本

不确定性的存在,既增添了经济主体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工作量,又增加了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难度:既增大了预测工作的成本,又增大了计划工作的难度,更增加了经济主体的决策风险。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由于金融风险的存在,必须实施金融风险防范策略,对原有计划进行修改,这就增大了管理成本。同时,由于资金融通中的不确定性,市场上的许多资产难以正确估价,资产的估价程序纷繁复杂,使市场缺乏效率,增大了交易成本,影响的交易的正常进行。

3.3.4证券市场大幅波动,可能引发多方面后果

2005年6月开始,境内证券市场进入新的一轮升值周期。2007年10月,上证指数达到最高点6214点,考虑非经常性收益的影响,2007年的市盈率达到67倍。2008年开始股指大幅

回调。在本轮周期中,资本市场呈现大幅波动、普涨普跌的局面,沪深股市单日涨跌幅经常超过5%。在开放条件下,一方面短期资本跨境流动增加了沪深股市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不同市场在心理层面的联动显著增强,即使没有实际的资金联系,境内外市场变动的风向——Granger因果关系也开始逐步形成。理论上说,证券市场泡沫破灭影响经济及金融运行的渠

道包括四方面,一是通过财富效应影响消费,恶化金融运行的宏观经济环境;二是市场直接融资功能弱化甚至丧失,致使机构资金链断裂;三是资产价格大幅缩水,恶化机构的资产负债

结构;四是可能酿成非经济风险。

第四章财务对防范金融风险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和演变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问题,各个市场风险的关联性和风险的传导性使金融市场和整体经济陷入动荡。虽然外汇储备、资本管制、货币政策稳健和过去4年的财政盈余将有助于中国较好应对这场金融危机,但是危机的负面效果不容小视,同时处理次贷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也直接影响我国执行经济调控措施,应对不当则会带来隐患和损失。

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风险与金融活动相生相伴,一部金融发展史就是一部金融风险史。金融风险的客观存在性与人类对世界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金融风险不可能完全消除,只能通过管理控制来以防范和化解。目前,我国正在深入的推进金融领域的改革,循序渐进的开放本国的金融业来适应金融全球化的趋势。在整个发展阶段,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问题仍然是一个倍受关注的焦点。

4、1引发金融风险的财务原因

我国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对“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认识不足,内部财务控制环节薄弱,当这种状态积累到一定程度,最终将会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主要问题有:资金管理不严,建立的管理规章多,认真执行的少,财务控制十分薄弱,资金闲置或不足现象严重;应收款项管理失控,款项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应付款项大幅增加,负债率越来越高,企业偿债能力降低,资信受到影响,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销售受阻,企业盈利能力减弱,存货大增,大量资金呆滞,开始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从而引发金融风险。

通过银行举债经营,是企业保证生产正常运行的一项活动。这种举债经营需要企业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来支撑,不然,利息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但有些企业在借得资金后,在经营管理和资金的科学运用上不下功夫,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不理想,对银行的债务不仅还本困难,就连利息也付不起;有一些企业缺乏风险意识,重业务开拓,轻风险防范,置银行风险于不顾,盲目扩张业务,导致经营失败,造成还款困难;还有一些企业热衷于违规账外经营,将借款投向风险行业,搞股票、期货交易,一旦损失,使金融资金不能收回,隐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更有甚者,有些企业在进行借款时,就没有打算还款,他们在揽储时千方百计,不惜血本,动用一切力量,而一旦资金到手,则用于谋取私利,任意挥霍,致使大量信贷资产无法收回,沉淀为有问题贷款,使金融机构坏账急剧增加,加大了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

4、2财务对策的防范意义

4.2.1企业筹资渠道的拓展

选择筹资渠道是企业制定筹资决策的重要内容,在新经济时代,为了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应把从风险市场筹集资金作为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这是因为在新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而无形资产的投资项目具有的周期长、资本流动性差、投资风险大的特点,因此很难满足商业银行资金经营所要求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的需要,这就使得企业很难为这些项目从银行取得贷款。但这些项目往往又能满足风险资本取得高收益、实现资本最大增值的投资目的的需要,因此,风险资本也就可能成为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

4.2.2企业筹资战略的创新

就企业筹资战略来说,应以维护企业长期经营安全、保持企业的偿债能力、提高企业筹资能力为目标。筹资战略管理的首要任务,是资本结构的合理安排,良好的资本结构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不同的企业应根据企业本身的盈利能力、所在行业特点等因素来具体确定。其次,要合理选择长期融资方案,不同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有不同的财务风险和资本成本,因此企业应综合考虑风险与资本成本后进行合理选择,为了提高企业筹资灵活性,企业应拓宽融资渠道。第三,要保持企业的偿债能力。第四,要注意开发企业的筹资能力。企业筹资能力的强弱直接制约着企业是否能获得资金这一稀缺资源,从而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在筹措资金的同时要积极开发企业筹资能力。最后,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企业应积极拓宽融资范围,不仅要积极筹措财务资本,还要积极筹措知识资本。

第五章企业防范金融风险的财务对策

从第一次信贷危机的信号出现至今,已经逐渐演化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现在人们仍然可以普遍感觉到其深远的震荡和影响力。危机已经引发了众多金融服务公司4000多亿美元的资产账面贬值,并导致了美国贝尔斯登公司、英国诺森罗克银行和德国工KB银行的惊人内爆。信用危机暴露了一些金融服务机构不可忽视的弱点。许多公司高估了市场吸收风险的能力并缺乏必要的指标来帮助他们了解自身业务即将面临的重大影响。由于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金融服务公司必须比以往更努力地解决当前的问题并改进其风险方法和基础设施。作为一个经济对外依存度超过60%的制造业大国,金融危机让中国经济感受到了深深的寒意,更让中国的企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甚至已经让部分企业遭受了灭顶

之灾。面对困难,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本文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提出几点建议:

5.1提高财务管理的适应能力及应变能力

在当前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更应该对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尤其是对国家的产业政策、行业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市场变化及金济形势的变化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和规避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5.2强化资金回收管理,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

企业应根据客户的资信状况分别制定不同的信用期限和标准,对于信用状况好,且财务状况佳的企业,可以采用宽松的信用政策;对于信用一般、财务状况也一般的企业,应采用慎重的信用政策;对于信用状况差的企业则应该采用现款售货或者其他更为苛刻的条件,以避免增加发生坏账的可能。在应收账款催收工作中,企业财务部门应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及时掌握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定期采取相应的催款措施,如信函通知、电话催收、派员面谈及诉诸法律等方式,以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应建立应收账款回收责任制。通过应收账款回收责任制激发销售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加速资金回收,从而克服因销售和收款分家而出现的高销售高资金占用的弊端。

5.3战胜“管理危机”,减小内部运转阻力

对于企业来讲,成本优势在绝大多数时候是其在竞争中的必胜法宝,但管理者如果仅仅把目光聚焦于此的话,企业的灵活性就会越来越小,思路会越来越窄。低技术含量的成本压缩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只把起死回生的希望寄托于此,企业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都会变得越来越糟,劳资关系越来越恶化,员工消极怠工,产品质量越来越差,合格率越来越低,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相对牢固的信任关系面临崩溃;而外部,客户会为减轻自己的上游压力对产品质量越来越挑剔,一而再、再而三地压低收购价格,内外交困,企业最终会走上破产的道路。

危机来临,管理者首先应该开始关注如何使员工富有活力,如何千方百计地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如何增强劳资双方的相互信任。管理者应该意识到,在企业中,只有员工才是最为宝贵的财富。过度关注对细节的控制,把员工培育成教条制度的执行者,只会让企业自身变得越来越僵硬和教条。员工以企业为荣,愿意与企业一同共赴风雨,内部凝聚力空前高涨,这种企业才能经得起风浪的考验。

同时,管理者应该在总体战略的指导下对组织结构做相应改造,构建有效率的业务流程,扫除企业内部管理阻碍和死角,减少管理层次和环节,建立起灵活有弹性的运行平台。此外,还要注重既定政策的落实与执行,如果只有好的管理制度,却不能执行到位,有好的规划,却束之高阁,同样也有可能将企业引入危险的境地。

5.4采取多元化融资方式

随着企业的发展扩大,其对融资的依赖程度也逐渐加深,此时需要更多渠道的融资,才能满足资金的筹集需求。企业由于长期缺乏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存在资金短缺和资产闲置并存的严重问题,资产运行效率十分低下,此时企业筹资活动应首先考虑如何积极进行内部融资。通过合理调度盘活内部的停滞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次数,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科学调配各项资源,利用各项资金的时间差与空间差,总体有效利用资金。经过调整后的经济结构,企业的存量资产得以盘活,资产结构得以优化,闲置资产得以变现,对于企业来说,不失为一种成本低廉且颇有成效的筹资方式。另一方面,大胆借助多种负债形式进行筹资。借入适量资金用于企业的发展,解决其资金周转的困难,这对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引入“负债”观念,有助于企业树立经营意识和风险意识。

5.5制订极端情况下的财务预案

多位政经界人士认为,目前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堪比1929年的金融危机和大萧条。它的影响后果到底有多严重,相信现在还没有人能够准确地回答;但是能够肯定的是,危机中已经暴露出来的风险和损失只是一部分,危机的连锁反应还在持续,对实体经济的伤害还在持续。面对金融危机不可测、不可控的特性,我们有必要把困难和风险估计得更严重一些,加强财务预警,构筑多道防线,制订极端情况下的财务预案。及早厘定企业的核心资产与非核心资产,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以备在极端情况下出售非核心的资产和业务,断臂求存,以图有机会东山再起。面对金融危机,我们既不要失望悲观,更不能盲目、投机的乐观;既要坚定战胜危机的信心,又要充分认识危机的严峻。企业只有针对危机做好充分的应对,才能在经济调整的冬天里生存下来,迎接经济复兴的春天。

同时要建立健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发挥事前预警、事中报警和事后排警的控制作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利用数据化管理方式,通过设置、分析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可能或将要存在的财务危机事先进行预测、报告和提供处理建议的报警和控制系统。

第六章案例分析:沃顿国际大酒店采取积极措施应对金融危机

6.1沃顿国际大酒店简介

广西沃顿国际大酒店雄踞大西南出海通衢要冲的“绿城”--南宁市民族大道东端南湖开发区内,依傍风景名胜青秀山,毗邻风姿卓约的南湖,是一家五星级商务酒店,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高23层,拥有豪华总统套房、商务套房、标准间等各类客房共338间(套),是集餐饮酒吧、商贸金融、健身娱乐、旅游度假于一体、设施完备、功能超卓的高星级酒店。

作为广西的一家五星级酒店,广西沃顿国际大酒店面向的是高级商务会客,金融危机对这酒店的影响并没有如一些小型的酒店一样受到的影响很大,但是,即便如此,酒店仍是在开始之初就做好了各种防御的措施。

6.2积极的应对策略

6.2.1牢固树立风险意识,熟悉财务业务与金融知识

酒店所面临的形势从来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有实力的酒店。海尔集团张瑞敏先生曾有一句成功感言,那就是时刻感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其实就是风险意识。企业的管理者如果拥有很强的风险意识,那他们就会经常反复思考企业的日常运转,研究很可能出现的问题,识别或是预见潜在的风险,然后通过用好相关的管理人才,通过资金管理的技巧和国际通用的制度规避和化解风险。即使是遏制不了,也要尽可能地把风险降到最低或者是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财政政策依然要在公开投资领域发挥作用,创造社会公平、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新体制相配套的分税分级财政框架。建立规范的公共收入制度,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推进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制度等改革。

6.2.2实行聚焦战略

巴菲特认为,一个企业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实施一种聚焦战略的发展模式。他指出,企业不管是生产还是投资,都要把自己最强大的那部分资源用在一个确定的市场中,在其中建立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吸引消费者,争取更大的市场,企业的利润才会更高。沃顿国际大酒店在金融危机已经悄然进入中国的时候,也采取了聚焦战略措施,把最强大的资源落实在高级商务会客这一块,对一些高级的商务接待还采取了优惠政策。

6.2.3积极发展本土化战略

沃顿国际大酒店位于广西南宁,这是一个面向东盟的窗口,东盟各国来中国都会优先考虑途径广西南宁。当前的金融危机对沃顿国际大酒店的影响虽然并不是很大,但是,积极的应对策略也开展开来,其中发展本土化策略就是其中之一。实施本土化的过程中一定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的,而不是以酒店为中心,它必须按照消费者的具体需求对原有的商务标准进行改变,否则很难在新的环境中生存。让本地消费者接受并忠诚于品牌,能为酒店在发展过程中省下一大笔投资费用。

6.2.4努力把握市场趋势,紧贴市场节奏,争取经营上的主动

一是关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强市场分析,认真研究消费、商务、旅游等各个要素,及时了解下游市场变化。二是关注主要竞争对手的策略、目标情况,尤其是研究他们的优势劣势,结合自身经营状况,制订针对性措施。三是努力开拓市场,深入了解市场,开发新商务旅客。

结语

当前,金融风险依然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引发金融危机的潜在因素尚未完全消失。要维护我国企业的金融安全,进而维持企业的生产效益,我们还必须下很大的力气。我国企业金融风险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金融危机的形成和发展通常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只要我们把握其规律,做好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由专门的财务危机预警机构来负责,就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化解或控制财务危机。当然,财务危机管理是一门艺术,财务危机带来的不仅仅是损失,其中往往还孕育着转机。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能够妥善防范、化解和处理财务危机,而且还能够化财务危机为新的发展商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