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产业集群知识管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产业集群知识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本文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在集群的环境下进行知识管理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产业集群的概况,并分析了集群环境下的知识管理的特性,从而提出了如何在这一环境下进行知识管理的相应步骤,以期为集群中的企业的知识管理提供可操作性意见。

关键词:产业集群;知识管理;知识外溢

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科学决策为导向的更具理性的经济时代,它强调经济决策必须实现知识化,这是知识经济的一大特征。今天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更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论,正如彼德·德鲁克所强调:“因为知识社会是一个组织的社会,其中心器官是管理,仅仅管理就能使今日的所有知识成为有效。”所以,知识管理这一全新的管理理论就应运而生了,我们的研究是希望将这一理论进一步扩展到产业集群的环境中来,从集群的角度来探讨知识管理,为产业集群如何依靠知识获得持续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一、产业集群概述

产业集群是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企业及机构在地理上的聚集体(porter,1998),它是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一种准市场或准科层组织形式(quchi,1980)。而我国的一些学者则将其定义为,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体。

从上述的一般性定义,我们可以发现,作为一个产业集群,实际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产业集群是一个与特定产业或者行业相联系的聚集体,这一聚集不仅仅是投入和产出的简单结合,在这一集群中,还包括物流和研发等重要的辅助性部门和机构;第二,产业集群是一个区域性的聚集体,它是由若干企业、机构和部门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集聚,例如我国浙江诸暨和大唐的袜业、嵊州的领带业、河北清河的羊绒业以及美国的硅谷、印度提若普尔的针织业等;第三,产业集群是一个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组织形式,也就是说它是一种网络化的组织结构,既区别于独立性很强的单个企业,又区别于高度自由的市场机制。

产业集群的出现导致了企业边界的强性拓展,使得企业的扩展不需要通过原来的水平或垂直购并方式进行,而是以网络化的方式来实现。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作为集群内的知识管理就具有一些与非集群内知识管理不同的特有性质。

二、集群环境下的知识管理的特性

首先,在产业集群中,各个企业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作的关系,这一关系为企业的知识管理营造了一个超越企业本身的大知识环境。也就是说,这里所谈的知识管理是放在集群这个环境中来进行的。我们知道由于生产的集中,必然带来知识技术的外溢(spillover),从而使得集群中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共享性,不同企业的知识技术都可能通过集群这个平台进行交互式使用。集群内的企业在集群这个平台上,一方面将自身的部分知识技术外溢,这种外溢有可能是主动的也有可能是被动的,其结果是为集群中的知识技术流动提供基本的素材;另一方面又通过这种知识技术的流动获得其他企业的外溢知识,从中受益。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知识共享有两个好处,一个就是能够节省各个企业进行知识和技术积累的成本,其次也加快了各个企业的知识技术的创新步伐。

其次,从国内外产业集群的现状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产业集群在地理位置上往往都与大学或科研院所相毗邻,或者说这些大学和科研院所本身就包括在这一集群中,例如美国的硅谷、英国的剑桥高科技园区等。这样的一种地域组合方式,为集群中企业的知识学习和知识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因为依托这些大学和科研院所,一是能使企业在第一时间获得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资讯,保证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相关知识的领先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本身的技术攻关能力和研发能力的提高,从而形成一种生产与研究相结合的开放性组织,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为企业的知识管理提供更为先进和完备的知识素材库。

再次,产业集群本身的聚集就是由于各个企业的生产具有相似性或关联性才得以实现的,这种特性也为企业进行知识管理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因为在这样的一个集群中,各个企业的知识也必然具有相似性或关联性,即这一环境下的外溢知识是可以被其他企业接受的,而且也是他们所需要的,从而避免了企业在知识积累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重复性,同时使得知识整合工作更加有针对性,提高了整个知识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三、基于集群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现存的、零散的、片段的知识按照一定的目的或者用途,来进行归集、分类和分析,以便将其提升到可以和谐运作的层面上来。在集群环境下的知识管理,由于存在上述的特性,所以也有着不同于一般环境下的知识管理的独特步骤。根据我们的分析发现,这一条件下的知识管理主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来得以实现(步骤示意图见图1)。

第一步是知识的集聚。对于集群内企业来说,存在着各自专门知识相互补充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将各个企业间的知识聚合成为一个开放性知识网络。不同的企业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这个网络中获取知识,并将其引进加以消化,从而获得创新性知识。而传统的单个企业,由于它与外界企业间是一种纯粹的竞争关系,所以不可能形成这种知识网络,更难以从其他企业的知识中获益。

网络知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资源库,也为企业知识的提升和拓展提供了机会,从而形成了知识的规模投资效应,克服了知识技术的重复开发带来的资源浪费,也降低了企业的知识创新的风险。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为了实现集群的协同效用,会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外溢,包括一些核心的技术和知识。因为上游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产品创新,必然要求下游企业的配套跟进,而这种跟进是以知识技术外溢为前提条件的,即便是平行的企业基于合作的契约也会让知识和技术发生外溢,以满足集群的整体需要,这也是集群内企业进行双赢决策的结果。也正是由于有了前面的知识外溢,才使得知识在集群内的集聚成为可能,这种集聚带来的后果就是使原有的知识网络得以丰富,使企业能够充分享受相互的知识外溢带来的好处。整个知识的集聚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集群中的知识的互联互通问题。

第二步是知识的重构。在知识集聚基础上形成的组织间的这种知识互动关系,反过来又会导致知识的重构。这里的重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分解后的重新组合,而是融入了人们的创新性行为的知识再造过程。

在产业集群中,相对成熟的知识在网络中流动和扩散,并在有效的协同环境下,被不同的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吸收和改进。这一过程的外在表现形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类。一是将企业原有的旧知识与从网络中获得的新知识加以结合和重新构建,并摒弃其中的非有效成分,实现知识的二次创新。二是在全面掌握显性知识的基础上去充分认识和识别集群中的隐性知识,力促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因为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和隐藏于习俗下的隐性知识往往是精华所在,所以有必要对那些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和隐藏于习俗之下的隐性知识进行充分的挖掘,并经过细致的筛选和加工形成企业的显性知识。

通过这一知识重构的过程,可以不断充实和完善原有的知识体系,达到保持企业所拥有的知识的时效性和一定程度的超前性的目的。而这些知识又会迅速转化为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壮大。

第三步是知识的涌现。在一个比较完善的集群中,能够通过知识的网络互动增加彼此的碰撞,形成原有组织所不具备的新的知识,这一过程类似于复杂系统研究中的涌现问题,故我们称之为知识的涌现。

当集群中的知识经过前面两个步骤被集群内的企业消化和吸收后,整个知识整合的过程并没有结束。由于创新性知识多出现在知识与知识交界的地方,因此当知识在集群中充分流动和交换时,必然增加了不同知识相互碰撞的机会,从而为实现知识的涌现创造了条件。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和更新,流动也会日趋剧烈,这样就会在一定的时间发生知识的爆发性涌现,形成一些全新的、以往集群所不具备的知识。而且当企业间外溢知识不断积累,达到一定水平,同时企业的驾驭知识的能力也达到一定的高度后,那种偶然性的知识涌现则会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通过上述的三个步骤,就基本实现了对产业集群环境下的知识管理工作,当然这里谈的三个方面只是其主体部分,在具体的知识管理中会由于具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变化,其核心仍然离不开上述的三个方面。

四、结论

基于以上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由于产业集群所带来的集聚效应,使得知识技术在集群内可以充分流动,而这种流动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知识技术的发展。所以,在集群内进行的知识管理,必然是要推动这种流动的加速,并在流动中实现有效的知识整合,将知识技术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加快产业集群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王缉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魏守华.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探究.财经问题研究,2002,(1).

3.彼得F.德鲁克等,杨开峰译.知识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金镭.论产业集群环境下的知识整合.学术研究,2003,(23).

5.张辉.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在经济机理.中国软科学,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