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动态能力理论知识转移影响因素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动态能力理论知识转移影响因素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动态能力理论知识转移影响因素

摘要:文章在分析动态能力的内涵、维度的基础上,探讨了动态能力和知识转移的互动关系,并用动态能力理论分析了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关键词:动态能力;知识转移;知识联盟

一、引言

知识联盟是战略联盟的一种,它是指企业与企业或其他机构通过结盟方式,共同创建新的知识和进行知识转移的网络组织。Inkpen把通过知识联盟转移的知识称为“联盟知识”,这种知识不通过联盟无法接触到或获得。近年来出现了大量的知识联盟,能否通过联盟合作学习到联盟其他企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已经成为了一个关乎企业长期竞争力的重要问题。然而从实践结果上看,知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在整体上并不成功。在这一背景下,运用动态能力理论分析哪些因素影响并决定了知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效果,给出提高知识转移效率的途径和建议,是一个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

二、动态能力的内涵、维度

自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的《企业核心能力》(1990)一文发表以来,能力理论的分支—核心能力理论得到了重视和快速的发展。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核心能力的局限性浮现了出来。巴顿(LeonardBarton)于1992年提出了核心能力存在核心刚性的问题。核心刚性的存在使得核心能力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企业原有的核心能力有可能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一个包袱。核心能力的局限性使得能力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动态能力(DynamicCapabilities)理论得到了发展和重视。

Teece等人(1994)提出了动态能力的概念,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整合、建立以及重构、企业内外能力以便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动态能力强调的两个关键方面是:第一,“动态”是指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具有不断更新自身竞争能力的能力;第二,“能力”在更新企业自身能力(整合,重构组织内、外部技能和资源)以满足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方面具有关键的作用。

Teece(1997)提出了著名的动态能力框架中,把企业的动态能力概括为过程、位势和路径三个维度。并对三个维度的构成要素进行了说明。其中,过程是指企业内部处理事务的方式,它有三个角色。首先是协调/整合(一个静态的概念)内、外部资源以适应变化,不断实施创新。其次是对企业尤为重要的学习(一个动态的概念),企业通过学习能使任务完成的更快、更好,能创造动态性的例习,防止出现战略盲点,同时提供新的市场机会;最后是资源重构(一个转变的概念),即适时根据快速变化的环境需要,重新配置资源结构,完成内部和外部的必要变革。位势是指企业的专门资产,包括难以交易的隐性知识及其辅助资产、声誉资产、包括顾客和供应商在内的关系资产。它和学习过程、内部与外部过程的协调性、激励机制共同决定了企业的战略态度。路径指企业的可选发展战略、路径依赖等。企业当前所处的位置及它的发展道路决定了它今后的发展方向,而其以前的发展路径决定了当前位置。路径问题是一个知识积累与判断过程。我们认为过程、位势、路径三者的关系可以表示为如图1所示。

图1过程、位势、路径三者的关系

组织在一定的位势和给定的路径的前提下通过过程(协调/整合、学习、重构)来更新组织的位势和路径,新的位势和路径使组织有更广阔的空间进行协调/整合、学习,这样位势和路径又得以更新。在这样的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中唯一的一个动态的概念——学习,就成了贯穿三个维度的核心。

从Teece提出的动态能力框架来看,动态能力演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动态的学习的过程。董俊武等(2004)从能力的知识构成与改变维度的角度探讨了知识与能力变化之间的关系,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动态能力是为了响应变化的外部环境,重组和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学习组织外部的知识的一种集体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依赖于给定的路径和位势。Zollo和Winter(1999)还从组织知识演化的角度认为动态能力是一种集体的学习方式,通过动态能力,企业能够系统地产生和修改其经营性惯例,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而这种改变经营性惯例、避免战略盲点学习的对象理所应当的是来自于组织外部的知识。知识联盟是有效的获取组织外部知识的重要机制,知识联盟成员接受来自其伙伴转移过来的知识就成为发展自身动态能力的一条捷径。

三、知识转移和动态能力的互动关系

知识转移,指的是知识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组织或个体之间的转移或传播。知识转移要考虑知识、知识转移主体(知识发送者和接受者)及其相关情景、转移的方式。本文从知识受体的角度,对知识联盟伙伴中的知识转移的过程进行分析,认为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知识受体明确自身的知识缺口、资产地位(主要是知识资产),再根据受体先前的发展路径、经验,选择恰当的联盟伙伴,最后确定转移方式,完成知识转移。这三个步骤和动态能力的三个层面(位势、过程、路径)相互对应,相互作用影响知识转移绩效。可以认为知识转移和动态能力是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是通过知识转移对动态能力的作用和动态能力对知识转移的发生和成功的促进来讨论。

1.组织通过从知识联盟伙伴处学习到的知识,来强化和建立自己的动态能力,实现了动态能力的扩展;动态能力的扩展和渗透,为知识转移提供成功的保证,同时由于获得了外部的知识,使原有的动态能力得以强化。上述过程可以抽象化为如图2所示。

图2基于动态能力的强化和扩展的知识转移过程机理

2.已经建立和培育了动态能力的组织,通过动态能力演进,不断提升自己的战略位势、丰富发展路径,从而更能有效的利用动态能力这种集体学习方式,来改善知识转移绩效。

四、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知识是动态能力的基础,知识转移的过程就是动态能力进化的过程。通过对动态能力演化的分析,以动态能力的三个层次及其关系为出发点,我们把影响知识转移的因素大致上分为三部分:知识本身、知识转移主体(包括知识源和知识受体)及转移主体之间的相关因素。如图3所示。图3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1.知识的性质。波拉尼将知识分为可表达的知识和隐性知识。这种分类在后来的组织学习及知识管理中被广泛采用。知识的内隐性,知识可以内隐于人、工具、惯例以及这些相关的网络中,高绩效的知识转移,也必须是对相关知识运用情景的转移。因此,知识的内隐程度会影响知识转移的绩效,二者应该是负相关。

知识的可表达性,表达性是指知识在何种程度上是可以用语言、书写、绘制或者其他方式表达出来。显然,知识的可表达性和知识转移绩效是正相关的。

2.知识源、知识受体的因素。动态能力的演进是存在路径依赖的,知识转移同样存在路径依赖,如果有联盟经验丰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就比较强,会促进知识转移。因此,转移双方的联盟经验和转移绩效正相关。对于知识受体来说,知识转移的过程就是个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文化对学习转移的知识具有促进作用,学习的文化和转移的绩效是正相关的。

3.相关情景因素。在动态能力理论中,位势是一个企业的战略地位,是指由其拥有的资产在产业中和上下游关系中的静态地位、以及其学习过程和其他内外部过程共同决定的战略态势。位势是个相对的概念,反映的是一种“落差”。在知识转移中,这种“落差”是通过转移主体的相关情景中的“距离”发映的。知识的受体在有了转移的动机后,就会选择知识联盟的伙伴,即知识源。在选择过程中,会考虑和知识源之间的“落差”。

知识距离是指转移双方在知识基础上的差距或者说双方在掌握的知识上的相似度。知识距离包括管理知识距离和技术知识距离两种。知识源和知识受体的知识距离是客观存在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社会分工的高度专业化决定的。当知识距离过大,学习也成为了不可能的事,距离过小,受体难以遗忘以前的旧知识,无法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因此本研究认为,知识距离和转移绩效之间是由曲线关系的。当知识距离小时,这种关系是相关的,当知识距离是适中时,这种关系是正相关的,当知识距离很大时,它们之间又是负相关的。

物理距离是指转移主体之间的空间距离,描述了双方面对面交流困难的大小。一般的说物理距离小,双方的交流会比较充分,有利于知识转移,所以物理距离和知识转移是负相关的。

4.联盟形式。从知识的资源属性出发,联盟伙伴间的知识转移是一个特殊的组

织间交易过程,因此与联盟中知识转移相联系的投机风险和交易成本将影响知识转移的效率。战略联盟的形式决定了约束成员行为,降低交易成本的基本措施和规则,将影响联盟中知识转移的效率。

联盟的结构一般分为股权结构和非股权结构两种,股权结构是双方成立合资企业或者相互参股,将联盟双方联系的更加紧密,因此这种联盟形式要比建立在订立的契约基础上的非股权结构更有利于知识转移。

五、本研究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1.动态能力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企业应注重从联盟伙伴处转移能提升动态能力的知识。按知识在企业能力中的作用可以分为特殊性知识、整合性知识和配置性知识,特殊性知识是指关于某个领域的知识,如技术或者科学原理。能够将许多领域的特殊性知识整合起来的知识叫做整合性知识。配置性知识是使用以上两种知识的知识。企业往往对特殊性知识的转移比较重视,而忽略对整合性知识和配置性知识的转移,只有三种知识的协调转移才能有效的提升企业的动态能力。

2.联盟伙伴之间的知识距离、物理距离、联盟的经验是影响知识转移的主要因素。因此,在选择联盟伙伴的时,应该对双方在不同的维度上的差异做出仔细的评估,评估方法可采用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等。

3.企业应加强学习文化建设。对于知识受体来讲,知识转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个学习的过程,因此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知识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如Bobbuck,BuckmanLabsCEO已经宣布在他们的企业中,90%的知识管理的努力是文化方面的。企业文化是组织中广泛共享与强烈认同的价值观,通常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一种内在特征,是在企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形成的。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就决定了它是无法简单模仿或复制的,建立学习型企业文化的主要途径是进行五项组织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4.知识常被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指深藏在个人头脑之中或组织内部的深层次的知识,这种知识具有难以识别和理解,难以用语言表达或数字、公式编码的特点。传播和转移起来比较困难,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股权式的联盟将联盟伙伴的利益联系的更加紧密,提高知识源的发送知识意愿,双方的交流也会更加充分,能有效的克服隐性知识的“独占性”、“排他性”。因此当企业希望转移的知识是隐性知识时,应采用股权式联盟。

参考文献:

1.Inkpen,A.LearningknowledgeAcquisition,andStrategicAlliances.EuropeanManagementJournal,1998,16(2):223-229.

2.Zoolo,M.,&Winter,S.G.FromOrganizationalRoutinestoDynamicCapabilities,AWorkingPaperoftheReginaldH.JonesCenter.theWhartonSchoolUniversityofPennsylvania,1999.

3.BloodgoodJM,SalisburyWD.Understandingtheinfluenceoforganizationalchangestrategiesoninformationtechnologyandknowledgemanagementstrategies.DecisionSupportSystems,2001,31(1):5-69.

4.董俊武,黄江圳,陈震红.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演化模型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4,(2):7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