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刚性管理特征和利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通过揭示刚性管理的内涵、回顾刚性管理理论的历史渊源、剖析刚性管理的特征及刚性管理的利弊来对刚性管理进行专题探讨,以引起人们在大力倡导柔性管理的同时正确关注别性管理。
关键词刚性管理;内涵与特征;利弊分析
在当前这个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增强组织的应变能力是必然的,人是组织的主体,以人为本理念也正得到大力倡导。在这样的背景下,柔性管理得到了特别的关注和青睐。自上世纪80年代掀起的企业文化管理思潮以来,人们对刚性管理进行批判,致力于柔性管理的研究与实践的探索,以至于产生一种厚柔性轻刚性,将柔性管理置于刚性管理之上的倾向。有人认为,“从刚性管理走向柔性管理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柔性管理是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高形态的管理模式,是更加深刻、更加高级的管理”;“柔性管理是刚性管理的升化”;等等。在工作实践中还游生出一种对规范化管理产生逆反心理的现象。事物总有两面性,刚性管理虽有局限,但在管理实践中享有其应有的地位,我们不可厚此薄彼。为此,本文将刚性管理作为一个专题进行探讨,是想引起人们的正确关注。
一、刚性管理的思想文化渊源
刚性管理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无论东方或西方,都可以上溯到很久远的历史年代。我们今天追溯刚性管理的思想文化渊源,是为了更好地领悟刚性管理的精髓,辩证对待刚性管理。
(一)西方刚性管理的思想文化渊源
刚性管理所强调的“制度为中心”的强制性管理,早在西欧中世纪思想家的管理思想中就有所体现。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尼克罗·马基雅维利(NiccoloMachiavelli,1469-1527),他在1513年写的《君主论》著作中,就影射出刚性管理的思想。他认为人是反复无常的,忘思负义的,是怯懦、虚假、伪善、嫉妒、对人满怀敌意的。他还提出,不管什么人,只要他渴望创造一个国家并为他制定法律,他首先必须设想所有的人都是坏人,而且一有机会,他们就要表现出其罪恶的本性。因此,必须适用强制手段对人进行管理和控制才能达到目标、完成任务,而这种强制性是可以不顾道德原则的,这种状态下讲究的是服从。
(二)东方刚性管理的思想文化渊源
东方管理思想的主要来源是中国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人类文化宝库。在整个文化中,蕴涵刚性管理思想的主要是公元前战国时期的法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吴起、商鞅、韩非子等。他们认为,人性好利恶害,所以,提供一个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设立赏罚制度,才能抑制人们无穷的欲望,使人们的“私心”服从“公心”。韩非子是我国最早提倡性恶论荀子的学生,他继承与发展了荀子的思想,并特别强调“法度”(规章制度)具有“矫饰人之情性”的功能。他指出:“好利恶害,夫人之所以有也……长行徇上,数百不一人:喜利畏罪,人莫不然。”(《韩非子·难二》)而要想治理好天下,其管理办法必须适应人的本性,即“凡治天下,必因人情”(《韩非子·八经》)。最能顺应人的本性,有利于调整人的行为的就是体现利害关系的赏罚这两个手段,即“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韩非子·八经》)。韩非提出,对臣民的赏罚应以法的准则来衡量,不以个人好恶为依据,并把法宣布为全社会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谁违反就当罚无赦。他说:“一民之轨,莫如法。”(意思是:统一人民的行为规范,没有什么比得上法制的)(《韩非子·有度》)法家学派还提出,执法必须严格谨慎,一视同仁,以维护法制的严肃性。商鞅说:“圣人之为国也,主赏、壹刑,壹教。壹赏则兵无敌,壹刑刚令行,壹教刚下听上。”(《商君书·赏刑》)壹刑,就是统一刑罚;壹赏,就是统一奖赏,而不因人的等级不同而有区别。在这种管理思想的指导下,其管理的核心是以奖惩赏罚的强制手段来求得公平。另外,韩非还对立法的原则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法家是有相当地位的。这些思想观点对今天的管理实践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二、刚性管理的内涵
“刚”字的意思,我们可从《故训汇纂》中找到多种注释,“刚,坚硬也”(《玄应音羲》卷七“刚靳”注);“刚,坚,全之性也”(《素问·五棠政大论》;“其性刚”张志聪集注);“刚,谓质直而理者也”(《论语·公冶长》“吾未见刚者”邢爵疏);“刚,坚强不屈之意”(《论语·公冶长》“吾未见刚者”朱熹集注);“刚,谓情无私”(《左传·昭公六年》“断之以刚”孔颖达疏)。可见,“刚”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事物的特性:坚硬,质地正而有条理;二是泛指一切活动中体现坚强、正直、果敢、无私心的动作、状态都称为刚。“刚性”英语为“Rigidity”,其词意为“僵硬、强直、顽固僵化、严厉而不通融”。
管理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自从人们开始组成群体实现个人无法达到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体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管理实践的丰富多彩使得人们至今还没有给管理下一个统一而精确的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定义。不过,在这里我们可引用哈罗德·孔茨的定义.以对管理有一大概的认识:“管理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的的过程。管理人员要完成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所有管理人员的目的是要创造盈余,提高生产率。”在这基础上,我们对“刚性管理”进行分析:刚性管理(有的称为硬性管理),即是在管理活动中体现刚性特点,管理人员通过刚性来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在从事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时表现出果敢、坚毅、正直、无私心,使管理工作有条不紊,严格、坚硬,不易改变。可以说,制度是最能体现刚性的,那么。以什么作为依据制定制度呢?我们不难发现:以工作为依据是最为理性、最为合适的。因此,“以工作为中心”、“以制度为中心”就自然成为刚性管理的重要标志。
在管理舞台上首先提出硬管理的是美国学者理查德·帕斯卡尔、安东尼·阿索斯。他们在《日本的管理艺术》一书中阐述了企业管理的7个要素,即战略、结构、制度、才能、人员、崇高目标、风格。这就是“7-S”管理模式。并把“战略、结构、制度”称为“硬因素”;“才能、人员、崇高目标、风格”称为“软因素”。在对美国和日本的管理进行比较中,他们认为,美国的经理倾向于过分强调“硬”因素,实行硬管理,而日本则是实行硬管理与软管理的结合,采用“7-S”管理模式。有些学者认为:“刚性管理是一种根据成文的规章制度,依靠组织职权进行的程序化管理,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理性科学管理”;“刚性管理是指单一的与单向的,缺乏灵活与弹性的管理,是一种强调严格的控制,采取纵向高度集权的,以规章制度为本的管理;刚性管理的本质是“以工作为中心”,依据的是以工作流程构建的规章制度体系,“强调方法上的强制性”;等等。可见,刚性管理是指以工作为中心,主要依靠严格的规章制度、严密的组织结构、物化和理性的管理风格以及统一的直线式领导来创设一种环境,高效完成组织既定目标的一种管理。
三、刚性管理的特征
(一)制度至上
在刚性管理中,管理人员围绕着工作流程制定相应明确具体的制度。群体中每位成员都要严格遵守既定的制度,不得自行其是,并按照制度对成员的工作进行绩效评价,或表扬肯定或惩罚,形成一种良好的有序工作环境,以便高效完成组织的目标。在这样的组织中,形成一种“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境界,这里的“法”,即指组织内的规章制度。可见,制度至上是刚性管理的显著特征。
(二)组织严密
“组织”一词有多种含义,“在管理中用作动词时是指管理者为达到目标所采取的所有管理行为,可引申为组织工作;作名词时是意味着一个正式的有意形成的职务结构或职位结构”即组织结构。在刚性管理工作中,不管是组织工作还是组织结构,都体现出其严密性、确定性。为了使制定的规章制度得以贯彻并有效实施,严密的组织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在组织结构中,明确谁去做什么,谁要对什么结果负责,从领导(总经理)到一般的职员(工人)都必须有详细的劳动分工,每个人都有具体的职责,从而形成一个严密的职务结构链。每位成员充当一个角色,在严密的结构中完成既定的工作,从而确保各项活动协调一致,组织的总目标得以高效实现。
(三)权力集中
在严密的组织结构中实行刚性管理,使各项制度得以有效地执行与遵从,采取纵向高度集权的命令和指挥是肯定的。在组织内部,各个职务和职位按等级制度的体系井然有序地进行划分,每一级的人员都必须接受其上级的控制和监督,下级服从上级,上级拥有对下级发出服从命令的权力,从而形成一个直线式的等级递进的指挥链。直线权力是绝对的,组织管理的各项大权均集中在最高领导层,从而实行集中领导、统一指挥。下级对上级的命令必须服从,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使职员按既定的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四)物化与理性化
剐性管理是一种理性管理,是站在管理者的立场,预设一种工作最优化模式,进而通过规章制度搭建工作的标准化、管理的程序化,在实践中努力让组织进入一种理想化的应然状态。在规章制度的字里行间隐含着这样一个假定——^在根本上是一样的,是理性的,应该按照管理者设定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工作方法来开展工作,完成工作任务。也只有这样,工作效率才能提高。可见,刚性管理把一切对象加以“物化”,强调了人的理性特征,企图把人修改得适合于工作,不允许人本来就存在的非理性特征在工作中表现,当然也就不重视发挥人的非理性特征在提高工作效率中的重要作用。
四、刚性管理利弊分析
从刚性管理走过的历程,我们看到,它的产生、发展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适应的,对提高产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成效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对今天的组织管理仍然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一)刚性管理的积极作用
1、刚性管理在管理活动中具有普遍性和共性。在刚性管理中,制度是它的核心,而法制对任何时期、任何对象的管理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即便是在企业文化、柔性管理的呼声日高一日的今天.也决不可回避或者舍弃法制这一管理思想及相应的手段,也不能排斥刚性管理,更无法取代刚性管理。我们看到,在今天一些具有很强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中,职工自律性已经很高,但仍然可以看到这些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或明或暗地支撑着公司的高效运转。在一个组织中,要使组织成员步调协调一致朝着组织目标奋进,建立一套规范的行为标准及管理程序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正如韩非所言:“一民之轨,莫如法。”在一个组织中,存在着众多的关系、矛盾,这些关系的处理、矛盾的解决,需要有一定的规范。这些规范,有的可以通过企业文化层面来解决,但更多的还需要通过规章制度、条例、纪律、指令等来解决。如果一个组织没有制度,管理就会无序,行为无法一致、协调,组织必然会迅速崩溃。缺乏必要的制度、程序和量化标准作基础,任何管理都不会起到好的作用。越是复杂多样化的组织活动越是需要周密的组织。可见,刚性管理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2、刚性管理贯穿于组织发展的整个过程。组织初创时,首先要确定组织目标及成员的工作行为规范,使人们的行为具有目的性和确定性。组织的发展是分若干阶段前进的,每个阶段都伴随着或大或小的组织变革,原来的制度规范部分被突破,还将建立新的制度。在制度逐步完善稳定时,组织成员的行为经过整合也达到规范,组织也成熟起来。可见制度的建立与变革贯穿于组织发展的全过程。
3、刚性管理能给人一种安全感。在刚性管理中,管理者的意志主要通过有形的、可看得见的各项规章、制度、政策、法令等条文体现的,而这些条文是公开的,人人知晓的。管理者对职工进行评价也主要是以这些规章制度作为依据,具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尺度,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因素给工作、评价带来的不均等,进一步体现了管理的公正性、公平性。在组织中,每位职工都有自己相应的职位,一切行为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将给人一种安全感和依托感,使人们放心地、充满希望地在制度框架内自由行动.不必花更多精力去处理人际关系,而把重心放在工作上,因为只要把工作做好了就会得到应有的肯定。同时,我们还认识到,制度与自由也不是势不两立绝对矛盾的。在一个社会、一个组织中,每个人都为所欲为的绝对自由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存在的,那样必定会损坏到别人的利益。组织中一定的制度约束是为了全体成员获得更实在的、更有益的自由。在大家共同遵循一定规则的前提下,人的自由活动才是安全的。
4、刚性管理有着方便、快捷的优势。在组织的管理中,指挥、组织、监督和控制等管理活动以刚性的命令、指示、政策制度等形式运作,有其快捷、方便的特点。明确的规章制度、严密的组织结构、统一的领导及理性的处理使管理活动体现出执行速度快、实施效果明显的优势。尤如韩非所言:“赏罚,使天下必行之……令朝至暮变,暮至朝变,十日而海内毕矣。”(《韩非子。难一》)
(二)刚性管理的弊端
1、刚性管理不能充分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组织中规章制度的建立,一般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把组织成员看成是接受监督的对象,是以组织成员可能要违反这些规定为前提的。规章制度是企业所有者、组织最高管理者的意志体现,是压制、打击管理者认为“恶”的行为,鼓励、扶植管理者认为“善”的行为的一种有力工具,是管理者建设他认为的并追求的理想的组织王国的手段。虽然有人提出,错的不是制度,面要看建立什么样的制度。但我们还是看到,制度的建立,从一开始就没有给组织成员树立主人翁意识,他们的自主权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管理过程中,常常把职工“物化”了,以为职工在任何时候都能处于理性状态,不重视职工非理性因素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行为科学也证明,“即使职工完全遵守企业制度,自身的潜力也只能发挥20%至30%”。可见,刚性管理未能充分调动及发挥职工的积极能动性。
2、刚性管理未能涉及组织内所有工作。在管理实践中我们看到,再多的制度和条款都是不够的,规定不完所有部门和职工的任务范围和责、权、利,正所谓“如果制定了一百条法律,也就制造了一百零一个漏洞”。工作中又不断产生一些无法定时、定量、定向且难以准确计划、考核的边缘工作,这些工作的责、权、利是很难明确和制度化的,只能通过协调来完成。另外。组织内部的很多工作也不能用制度来管理,特别是一些在8小时工作以外职工开展的创新性研发工作,这需要职工的敬业精神。我们知道,制度只能规范人们的言行,但不能规范人们的思想,制度是治标,而不是治本的。而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统一人们的思想,是治本。关于这一点,韩非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凡治之大者,非谓其赏罚之当也……是故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韩非子·说难》)
3、刚性管理容易使组织僵化,缺乏活力,灵活性、适应性不强。严格的规章制度、严密的组织结构、权力等级森严以及物化、理性的管理风格,使刚性管理一过头就容易激化矛盾,造成组织的僵化和呆板,使管理者陷入自己精心编织的“理性藩篱”之中。工作教条化,缺乏灵活性,使组织难以快速适应组织内部及外部带来的变化。
综上所述,刚性管理在管理活动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在倡导柔性管理的今天,仍不可否定或排斥刚性管理。但要使刚性管理在实践中发挥更好的积极作用,必须针对不同的组织特点、不同的工作性质、不同的发展阶段,艺术地把握好刚性的度,与柔性管理结合,“刚柔相推,崇德广业”(《周易》),为组织目标的快速实现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使组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