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企业预算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企业预算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企业预算

摘要:伴随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以其系统性、全面性、战略性、机制性和整合性等特征,逐渐演化成企业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和途径。对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内涵与特点进行了多维度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如何实施全面预算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企业有效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有所裨益。

关键词:全面预算;企业;制度

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已日益受到了我国理论界和实业界的普遍重视和推崇。宝钢、中原油田石化集团、新兴铸管、五矿集团等一批企业已成功推行了全面预算管理,并取得了减支增效的显著效果。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深深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公司治理和企业整合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更是企业充分利用内部各项经济资源,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1全面预算的定义

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定义比较多,分别从权责体系、企业制度、管理会计、等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全面预算进行了解读:

全面预算是一种将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利进行具体化、可度量化的第三层次的“法律”文书。它以委托理论和信息经济学原理为基础,重点构建了企业组织内部分级管理体系。它通过分权、授权,对企业内部的所有事项进行权利划分,形成了从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班子、部门经理到基层管理者的权责管理体系。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预算管理是围绕预算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是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引下,通过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考评和激励等一系列活动,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方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预算管理是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预算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来分配公司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公司既定的战略目标。”这一定义来自于安达信公司“全球最佳实务数据库”(GlobalBestPractice)。

全面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预算调控、预算考评等多个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预算管理的重点因企业情况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预算管理模式,如可以采用以销售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以利润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以成本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或者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

2全面预算的特点

(1)全面预算管理首先应该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它通过明确人在企业中的地位,通过明确各自的岗位、责任、权力、利益,将员工的作业内容、作业程序和方法、作业要求、业绩指标及考核予以规范,以制度的方式告诉员工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做了该做的会如何,做了不该做的又会如何,使之成为与企业日常管理过程相渗透的行为规范与标准体系,进而使之具备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的机制。

(2)全面预算具有极强的全面性。具体体现为全员性、全程性和全方位。全员性是指全面预算管理涉及公司各个部门,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完成,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体效益;全程性是指预算管理活动从编制、执行控制、考核分析、绩效评价及奖惩均渗透到公司经营活动中的每个环节,表现为全过程的预算管理;全方位是指预算管理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各个方面预算。

(3)全面预算管理是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配合的战略保障体系,因此而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计划管理。传统的计划管理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其不适主要表现为:传统计划管理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在开放的市场中存在严重的不适症,战略性更是无从谈起;传统计划管理中关注的是生产、安全等数量指标,市场关注的却是价值指标;传统计划管理是一种以集权为主的管理,企业和员工的自主规划性较差;传统的计划管理重点仅在于计划本身,其执行过程、结果与利益并无直接关系等。全面预算管理管理则应该是一种开放式、自主式、价值化的战略导向式管理。

(4)全面预算不是单纯的企业管理手段,其根本在于通过预算来代替管理,使预算成为一种有机的管理机制。作为一种管理机制,预算管理一方面与市场机制相对接,以市场为起点。另一方面,与企业内部管理组织和运行机制相对接,包括企业各组织权、责、利对等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分离原则,以保证权力的制衡。

(5)全面预算管理还应该是一种集成的整合性管理。传统管理的主要缺陷之一就是按专业划分的板块管理,各种管理之间缺乏整合,从而本位而零乱。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职能就在于对企业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对财和物的运行方式——资金流和业务流进行事前的规划,并将其按照权责范围落实到相应的责任人身上,从而实现三者的统一。

3全面预算的实施

全面预算在整合企业价值,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效用已是不言而喻。但是在企业实施过程中,由于对预算管理理解的不充分以及缺乏实务处理经验,致使企业在全面预算的推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要使全面预算真正发挥效用,必须首先认识到全面预算不是简单预测结构的数量化表现。它必须站在整个企业的高度,从外部市场要求及市场状况出发,对企业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动态的全方位管理。在全方位的预算管理中,必须解决内、外部各组织、资源的协调问题。这种协调既包括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市场要求和市场状况的协调,也包括企业内部各种资源之间的相互协调。为此全面预算管理需以企业的组织系统为基础,从全局出发,综合分析企业组织系统与外部经济环境的适应关系,协同企业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系统联系,从而实现整体目标最优的系统性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关于权责利的制度,因而其有效性还取决于权责是否清晰并且对等。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必须根据各预算责任主体的具体活动内容,明确规定其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使企业上下形成一个从上到下人人有责的多层责任网络。然而,经济责任的承担还需有相应的权利相支撑。应该根据各级预算责任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范围和特点,给予它们明确的权利。责任不明,必然导致结果的混乱;人人争功劳,个个推责任。权力不明,必然导致管理的不力;人人争权夺利,个个拈轻怕重。此外,权力和责任必须对等:有责无权或责大于权,责任将无法落实;有权无责或权大于责,则会导致滥用职权。只有将责权利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预算管理才有生命力。

作业和组织是全面预算管理的运行基础。企业的目标将分解成各个组织的功能,再将各个组织的功能分解为各个岗位的功能,最后将各个岗位的功能分解到各项作业。可见作业是对组织功能的保证,而组织是对企业目标的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应该将企业的目标细化到每个岗位和作业,从而形成一个以岗位和作业预算为保障机制的全面预算责任体系。为此,企业还必须为适应现代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对传统低效或无效的作业和组织进行全面的整合。现代的企业组织应该是以面向顾客需要和流程导向为特征的扁平组织,组织中作业的则应该尽可能都是增值作业,非增值作业应该压缩到最少。如此,组织对市场的反映俞加灵敏、准确,作业的增值能力更强。整合的主要思路是:通过岗位规范,将各种专业行为在岗位层次上进行整合,以价值化为基础的企业组织再造的基本原理和相应的组织设计方案整合组织;通过业务流程,将各部门、各岗位的业务活动进行整合,以岗位作业价值化为基础整合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