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编目隐形知识管理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隐性知识内涵
“隐性知识”这个术语是由英国思想家波兰尼提出来的。波兰尼认为,隐性知识是指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是尚未言明的、难以言传的、尚处于“缄默”状态的知识。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则认为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因此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隐性知识不仅隐含在个人经验中,同时也涉及个人信念、世界观、价值体系等因素[2]。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界定并非径渭分明。知识常常同时兼具显性与隐性两种特征,且更多的是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结合体,而非仅仅是单一的形式。隐性知识在利用过程中可以转化为显性知识;显性知识也可以内化为隐性知识。
2编目工作中隐性知识的分类
隐性知识在图书馆不同的业务部门、不同的个体上,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与编目工作相关的隐性知识分布于编目员个体、编目部门群体、图书馆群体等不同层面的知识主体中。从知识互动的角度,可以将编目工作中的隐性知识分为3类。
2.1编目员个人拥有的隐性知识
编目员个人拥有的隐性知识可分为技能类隐性知识和认识类隐性知识引。在编目工作中,资深编目员对文献外在特征更易捕捉,编目规则的应用更熟练,对文献分类体系的理解更深刻.主题标引的揭示更准确。这些都是编目员长期从事文献编目实践所积累的业务技术隐性知识.是编目员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考判断所得到的个人领悟。这种隐性知识存在于编目员的潜在素质中,可以统一称为技能类隐性知识。此外,编目员接受新事物的学习钻研能力;归纳分析问题的论文写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组织管理、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检索能力以及编目员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人生观等,这类隐性知识可统称为认识类隐性知识。
2.2编目部拥有的隐性知识
编目部隐性知识是指编目部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工作方式方法;编目员在图书分类编目工作中处理问题的共同的经验教训:编目部内部的凝聚力以及体现在全体编目员思想和行动中的共同的工作理念、道德信仰和精神风貌等_4_。
2.3图书馆隐性知识
图书馆隐性知识是指图书馆全体人员在图书馆长期的发展和建设中积累起来的共同的经验和知识,常常以图书馆形象、馆员风貌、图书馆服务水平和服务态度等体现出来]。
3隐性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3.1隐性知识管理是编目组织发展创新的需要
编目工作是图书馆最基础的业务。在使图书馆资源有序化、条理化的过程中,编目工作积攒了许多未编码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时代新型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是创建竞争优势的关键。编目部有必要利用隐性知识管理作为内部管理利器,以挖掘编目工作中潜在的知识功能来提高隐性知识的可见度,将隐性知识管理运用到管理创新中,使知识的管理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从而提升编目部门整体人员素质,提高编目组织的核心竞争能力。
3.2隐性知识管理是编目员个体发展的需要
联机编目和编目外包.使图书馆原始编目的工作量减少,编目机构面临缩减,一些工作多年的编目员。失去了工作的成就感,对编目工作的未来持悲观观点和消极态度。转型期的编目员,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发掘自己的潜力.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融人到图书馆的发展潮流中。这就需要编目员将自己长期积累的隐性知识通过隐性知识管理在参考咨询与导读工作中发挥作用。
4促进隐性知识转化的途径
4.1建立隐性知识转化的交流平台
隐性知识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相互交流,才能转化为显性知识。建设知识交流平台,可以加速知识交流,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互相转化.达到知识共享和创新。馆内BBS论坛、QQ工作群是建立知识交流平台的一种形式。例如当在线编目员工作中有困惑时,在QQ群里提出问题,知晓问题解决方式的同事会即时回复。一次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次隐性知识转化的过程。提出问题的编目员,实际上是对自己隐性知识的一次梳理;解决问题的编目员则是将自己隐性知识进行一次外化。在线编目员将这种显性化的隐性知识消化吸收后.转化为自己的隐性知识,为将来知识的创新奠定基础。隐性知识在不同主体之间循环,经过整合后,又转化为集体的系统的显性知识[刚。
4.2建设部门内部网站和知识库
通过建设部门内部网站,将编目工作中产生的各种零碎的已显性化的隐性知识,分门别类,加工提炼.形成部门的知识库。这种以文字形式长期保存下来的显性化的隐性知识,会随着工作的进展而不断丰富,加快内部信息及知识的流通,实现组织内部知识的共享,减少因人员调动而造成组织内隐性知识的流失。部门内部网站可以包含如下内容:(1)本馆的分类细则。(2)本馆的书次号取号细则。(3)部门阶段的或年终的工作总结。(4)部门人员所做的培训讲座的PPT。(5)编目员正式发表的论文。(6)编目员的科研报告和工作体会。(7)本部门集体活动的记实。(8)本领域科研成果报道和本部门的自主学习资料。
4.3营造宽松和谐的部门文化
部门文化是部门编目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并且为部门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工作态度、价值观念、心理素质、团体意识的总和。例如:资深编目员维护书目记录时,责任心强,一丝不苟,有强烈的数据规范意识,这种工作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轻编目员,部门成员相互之间受这种工作氛围的感染,使整个部门形成一种严谨的工作风气.个人的隐形知识流动转化成部门的隐形知识,有利于部门成员间凝聚成一种无形的合力,共同建设高质量的书目数据。
4.4建立学习型知识组织
(1)在工作性质类似的群体中,设立工作小组,建立柔韧性、扁平性的组织。鼓励编目员加入不同团队或工作组。在馆内,有许多编目员是双重身份,他们不仅隶属本部门的工作小组,有的还是馆内信息宣传小组成员、电子资源编目科研小组成员、联合目录小组成员等。编目员加入馆内其他团队或工作组有利于打破部门间隔阂,增进部门间协作和理解,促进隐性知识的流动。还要鼓励编目员参加有关的学术会议,以更新知识,启迪思维,把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2)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形式,请馆外专家来馆指导工作;送部门业务骨干去馆外学习。(3)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
4.5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拓宽编目发展空间
网络环境下,编目员在继续建设本馆馆藏文献书目数据库的同时,可在以下领域拓宽编目的业务范围:(1)不只满足描述文献的外在形式特征,更要注重对文献内容特征的深层次揭示。(2)加快对编目数据标准化、规范化的研究,为书目数据在世界范围的共享奠定基础。(3)增加非书资料、电子文献和网络信息资源的编目工作。(4)增加会议录、学位论文、政府文献、地方文献等特种文献的编目工作。(5)积极开展开放存取资源与馆藏资源的整合工作。(6)既作文献信息的整序者,也作图书情报科学的实践探索者和理论研究者。(7)加快基于OPAC系统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学位论文等电子资源整合研究。(8)加强对特色文献书目数据库建设的研究。(9)开展有关回溯建库的组织管理工作。
总之。要针对每个编目员的特性,适度减少编目常规性工作量.重新赋予编目岗位新的岗位职责;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挖掘每个编目员的潜力,以激发编目员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使其在岗位中不断学习和积累新知识.从而促进编目员隐性知识的有效转移,做到人尽其才,形成部门可持续发展的巨大而持久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