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立足中国合唱的特点谈推广合唱的意义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欧洲的合唱艺术和宗教音乐有着密切关联,这些宗教音乐对合唱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支持作用。在欧洲音乐史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音乐家写的大量的合唱作品,包括巴赫、亨德尔、海顿、贝多芬、莫扎特、门德尔松、勃拉姆斯、舒柏特等等,他们的作品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合唱艺术的发展。而近现代的合唱发展已经跳出了宗教的范畴,在相对自由的空间高速发展,而且从内容到形式都变得丰富多彩。而中国的合唱艺术则是在近现代的社会生活、政治斗争、生产劳动中形成发展而来的。我国的合唱起步较晚,从中国音乐史的角度来看,这种差别就非常明显了。我国合唱艺术的兴起是近百年的事,在中国近代史中那段最黑暗最悲惨的时期,合唱艺术随着国门的打开,才逐步被我们认识与接受。但是,当合唱艺术刚在中国的土地上落地生根的时候,就已经注定要生长成一株参天大树了,因为合唱艺术以她无可比拟的群众性很快被广大劳动群众接受,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使合唱这个在中国落地不久的新生儿快速的成长起来。那么,合唱艺术到底是有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能这样快速的成长呢?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又该怎么样利用好这种力量来建设我们的和谐社会呢?合唱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这里不再赘述,我们主要从合唱艺术的特点与发展的现状来说明一下:为什么希望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国应该大力发展合唱事业。对于合唱,我国的现状与国外有很大不同。在欧洲,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也把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对合唱艺术的研究中,合唱艺术的群众性也更大的促进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合唱的水平也大大提高,形成了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良性循环,这也是前文说到我们虽然进步很快,但差距依然很大的原因。我国虽然宗教自由,但只有级少数人从事宗教活动,各个宗教(教派)对合唱的认识与重视程度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又不尽相同。并不是说有了宗教合唱事业就一定会发展,因为即使是在这样少数的宗教活动中,专门从事合唱研究的人又是更加的少数。大多数人不信宗教,精神生活相对比较贫乏,为了补充剂精神生活,使得中国的娱乐行业比较发达,歌厅、舞厅、卡拉OK、甚至麻将厅到处都有,这使得一些政府部门把精神生活与娱乐混为一谈,各地新建的电影院、娱乐城不少,但音乐厅却少之又少,没有从实质上解决精神生活贫乏的问题。
合唱的特点
合唱是一种多人、多声部的声乐艺术,是一个合作的歌唱活动,所以具有不可比拟的群众性。从而也是培养团队精神、群体意识、进行亲情教育极好的方式。伟大导师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亚(当时任教育部长)认为“合唱是任何思想教育都代替不了的最好的方式”,我想这应是合唱活动教学宗旨的概括。从演唱技巧上合唱比独唱要容易,能开口歌唱的人都能唱合唱,而且参加的人越多,表现能力就越强,影响力也越大。在排练的过程中,必然形成人与人的自然交流,在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与人的自然交流已经变得很少或很不容易,而参加合唱队能改变封闭的环境,调整人的心理状态,无论排练什么样的作品,排练的过程总是快乐的。因为是多人参与,学习者除了被许多优秀的合唱作品陶冶情操得到美的享受外,还被歌曲的内容激发出积极向上的斗志,参与者会自然的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学习克服排练中的困难,也学会如何克服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学习合唱的人都特别懂得与他人配合的重要性,在这里集体荣誉高于一切。合唱使人们统一思想、增强凝聚力、增强团队精神、提升人们的自信心。在革命战争年代这一点显得尤为突出。排练中的交流还体现在演唱不同作品时与古今中外的作曲家产生思想上的交流,好的合唱作品是人类文化的精髓,在学习与演唱的过程中会有很美好的精神享受。通过对本民族、本地区的歌曲的学习,能提高人们对自身的认识,完善人格方面的认知。而学习其他各民族、各地区的优秀作品,能提升学习者对世界文明的认知。这些认知的提高也就很自然的让参与者提升了对事物真、善、美的认知。
从合唱中能学到什么
一、学会倾听
我们常说合唱是听出来的,没有倾听就没有音准,不能倾听他人的演唱,自己演唱也不会有听众。学习合唱的人都能很安静的倾听别人的演唱,也能倾听别人的意见,这也是尊重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学会合作
这是合唱的基础,必须与他人密切协同才能唱好合唱。这也正是团队精神最直接的体现。学习合唱的人都能大大提高自己与他人的协作能力,这种能力在现今的社会是难能可贵的。
三、学会服从
这里指服从指挥以及服从音乐作品的需要。我们理解尊重个性,但合唱的个性是在所有人建立共性的基础上产生的,这里个性必须服从于共性,个人必须服从于集体。
四、学会尊重
不懂得尊重他人,也就无法赢得他人的尊重,这里还包括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比如,认真完成自己的声部,不因自己的错误影响全队,这也是责任心的一种表现形式。
五、学会分享
排练时的艰辛,成功时的喜悦与享受都会很自然的与他人一起分享,因为,集体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这种分享在现实生活中体现为把团队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所以合唱最能体现团队精神。除此之外,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认识了歌唱艺术,同时对于相关联的其它艺术门类的认识都会有相应的提高。
通过合唱比赛看中国合唱的发展
近几年,我国的合唱事业有很大的发展,但坚持长期排练的合唱队却依然很少,因为对合唱的认识不足,受功利思想与经济能力的影响,大多数合唱队都往往是为应付某场比赛或演出而成立,当演出或比赛结束时,合唱队也就自然解散,这多少制约了我国合唱事业的发展。2006年第四届奥林匹克合唱艺术节在我国厦门举行,可惜的是虽然本土参赛团队近四百支,在二十八个金奖中,国内合唱团没有拿到一个金奖第一名,最终没能升起中国国旗(只有金奖第一名才够资格升国旗奏国歌)。实在让人感觉有些遗憾。2008年8月当中国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时候,第五届奥林匹克合唱比赛在奥地利拉开了序幕,全世界共有九百多支队伍参赛。中国共有45支队伍参加了比赛,并最终两次升起了中国国旗,与两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看着国旗升起,当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在颁奖会场唱响时,许多合唱队员相拥而泣,这是所以中国人的骄傲,更是参赛合唱队员的骄傲。在那一刻,也让我们看见了把合唱事业发扬光大的美好前景。当然,我们不是为了拿金牌而学习合唱,在建设和谐社会与大力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用合唱来提高民众的素质与修养,应该是最好、最有效、最直接、最容易的办法。学习合唱实际上是给人提供了一个相互关爱的平台,在爱与被爱的美好感受中也同时提高着对社会的关爱,使参与者的幸福感直接提升。总之,合唱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多年的教学已经让我看到有很多人爱上了合唱,除了因为爱唱歌外,更多的人是因为被合唱艺术的魅力深深吸引。在流行“个性”,使得标新立异的东西目不暇接时,合唱却坚持了“共性”的反璞归真。也正是这样的返璞归真吸引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从2007年的“金钟奖”第一次把合唱列入正式比赛就是最明显的证明,去年的“青歌赛”、“多彩贵州”歌唱大赛也第一次增加了合唱。这些高规格的合唱比赛大大的提高了各地对合唱的重视,让我们能更清楚的看见合唱事业更加光明的前途。
大力发展合唱的意义
在德国,一个区域合唱比赛,报名参赛的队伍可以达到两百多支,可以说合唱团多如牛毛。每一个社区都有若干个合唱团和合唱培训班,多数人都学习过合唱,合唱培训班远远多余其它类培训班,照他们的说法:他们的合唱培训班绝对比中国的英语培训班多。瑞典全国接近九百万人口,参与合唱的人接近七百万,也就是说几乎能开口的人都参与了合唱。这是很让人惊讶的,也是很让人佩服的,也正是我们应该学习与借鉴的。合唱可以提高自律能力;提高理解能力;提高沟通能力;提高承受能力等等,坚持长期的排练,会改变个人的行为模式,实际有效的提高人们的素质,提升人的成就感、幸福感。中国需要敞开胸怀走向世界,提高全民素质是必须要的,合唱能够提高人的素质已经是被公认的事实,大力发展合唱事业可以事半功倍的起到提升素质的作用,而且有费用低廉、易于接受、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参与、无时间限制、无年龄限制、无性别限制、无场地限制、无器材限制等等优点,大力发展合唱来提高民众素质,是最佳的选择。合唱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中写下过辉煌的一页,希望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合唱,也期待着有更多的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与合唱界指挥专家、学者一道参加到中国合唱艺术事业中来。相信在未来中国的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中,合唱还会发挥出巨大的效力,为建设和谐社会谱写出更加壮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