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医保总额预付制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1公立医院实施总额预付制的有利因素
1.1.1促使公立医院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
医院在项目付费和单元付费的机制下,受到整体医疗行业的垄断性的影响,患者的消费并不具备主动性,是一种迫于无奈下的被动消费增加,而作为医疗卫生部门,从主观上的获取医疗保险基金也引发过度的医疗消费行为,无形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而实施医疗保险总额预付制,医院为规避基金风险等问题,参保患者可以接受较为合理的医疗服务,从患者的利益角度来讲是有利于患者,这也使得医院成功的抢占医疗保险市场,为医疗服务的优质优价提供有利的发展空间,不断创新的管理机制也极大的提升公立医院的内涵建设,在公立医院内部不断调整配置项目和服务项目后,医院的市场竞争力也表现的尤为明显,可以说医疗保险预付制为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为医院带来源源不断的市场效益。
1.1.2促使公立医院降低医疗管理和服务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受到全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许多医院的运营成本和医疗服务成本也极大的提高,巨大的医疗管理和服务成本管理为医院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限制因素,在医疗保险总额预付制下,医院在合理的总额、定额资金一定的基础上,医院为获得最大盈利必然提高资源利用率,将提出趋向合理的内部管理以及各项考核指标,控制浪费的情况发生,并通过技术调整升级来降低医院的管理和服务成本。另一方面,在医疗保险总额预付制实施后,相比传统的项目付费、单元付费等支付方式,医院对费用的结算和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方面都比从前有更为简单的管理模式,管理模式的创新也直接减少相关管理人员和开支,极大降低医院的整体管理成本,为国家节省开支。
1.1.3促进公立医院积极参与医疗保险管理,增强控费的主动性
从公立医院的根据单元付费模式、项目付费模式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哪种具体的付费结算方式都会引起医院通过控制医疗项目、重复医疗项目来降低入院标准,小病大治来获得医院利益最大化,从而导致患者医疗费用的增长。在实施医疗保险预付制后,总额定量,超额费用将会由医疗机构自行承担,公立医院的整体费用管理意识也进一步提升,为规避所要承担的风险,合理控制医院经营成本以及服务成本,从被动节约走向主动控制经费的态度上,提高医院整体资源的利用率,也为医院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做出突出贡献。受到总额预付制的影响,医疗保险机构将医疗费用使用的控制权力全权交付给医疗服务方,即医院,而医疗保险机构的工作重点则落到医疗经费的预算、医疗经费的审核、医疗经费的执行等方面,极大地降低医疗保险机构的管理成本,也使得其监管作用更加凸显。
1.1.4有利于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目前全国许多卫生资源分配不均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①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②人们对医疗消费观念上也存在着许多的偏见。③医疗保险政策在安排上和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上差别不明显,也未能正确引导患者的医疗消费行为。在实施医疗保险总额预付制后,其中的额度会充分考虑各级别医疗单位的等级、服务患者的人口特征、患者特点、就诊时间、就诊次数与平均就诊治疗费用等方面;并且,政策上提供的转诊制度、家属床位管理措施在付费的标准上应向上调整比例,正确的引导患者和家属小病去小医院,大病去大医院的医疗消费观念。如此,各大中小医疗机构能够获得更充足的医疗保险总额,并通过医院环境、医疗技术更新、服务质量的提高,吸引更多的民众参加医疗保险事业,从而从现实的要求上促进医疗卫生系统公共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1.2公立医院实施总额预付制的不利因素
1.2.1影响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在总额预付制实施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随即规定各定点医疗机构的年度预算总额费用的管理制度,即在医疗机构用完全年预算的总额费用后,其收治患者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将由患者就医医院承担,部分医务工作者认为如此救治患者等同于无偿为医疗保险患者进行医疗服务,随着参保人员的增加,公立医院收治的医疗保险患者越多,医院亏损的越严重,极大的挫伤许多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受到医疗保险总额资金限制的影响,许多患者要求得到更好的治疗也极大地增加了医生的救治难度,医生一方面考虑医院的医疗保险总额限制,也要顾及患者的医疗服务满意度,因而引发许多患者与医疗机构之间的矛盾,也极大的降低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作为医疗服务机构,解除患者的病痛是理所应当,而患者上门就诊,医院本无权拒收患者,部分医院的不良做法也极大地激化了医患矛盾,同时,为当地医疗保险政策的进一步推广和执行带来不利影响。
1.2.2影响医疗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
在总额预付制的实施下,预算方法必然引起市场作用的减少,在没有市场主动作用的刺激下,医疗机构不自觉会放慢医院的整体工作效率,在医生的服务行为方面,为减少定额超支行为,将极大影响医疗提供方的主动服务性,在发展业务的主动性方面也会极大降低。因医疗保险总额的限制性,许多公立医院的服务质量开始慢慢降低,服务态度也开始变差,当然这也与医疗机构自身行为及患者的无理投诉有关。但作为医疗机构,要努力提高患者的医疗服务满意度,减少排队就医、入院的情况,避免拒收患者等现象发生。
1.2.3影响公立医院的资金运营
受到我国现行医疗体制不完善的影响,许多公立医院及私立医院的补偿机制服务不到位,在大部分的公立医院,由国家和政府补偿还不能达到四成,而许多企业医院在改制调整成为事业单位后,也没有得到政府的补偿资金,所有的医院经费开支目前只能根据医院的自身发展情况来维持长久的运营与发展,医院在没有资金的支持下,未来的发展也将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在医疗保险总额制度实施中要求,限定医院每个年度医疗保险支付费用的支出上限,一旦经费预算超支并缺乏依据,并不再根据医院的历史医疗保险数据进行衡量,单单衡量医疗保险基金的结余情况,也为许多公立医院的实际运营造成不良影响,受到严重资金不足的影响,许多医院也有面临倒闭的风险。医院每年收治大量医疗保险患者超出预算的比例不在少数,而该项医疗保险资金未能得到及时补偿,这部分尚未补偿的资金对医院来讲是很大的损失,是医院独自不能承担的。同时,预算经费的不足,也极大地降低对患者的治疗水平,因经费不足,不能选择较为恰当的治疗手段,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救治的情况是存在的。
1.2.4增加医、保、患三方矛盾
1.2.4.1医院与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之间的矛盾。医院与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的第一个矛盾点是医疗保险基金提供的是限额,而医疗服务提供的却不能因限额而被控制,是无限的服务范畴,医疗保险基金支持是根据上年度收缴情况来确定总额基数的,收支之间存在着一定比例。所以在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进行多种保障方式来确保资金的安全运转。作为医疗服务本身,具备主动与被动性的消费模式,受到医疗科技的不断提高,诊断技术也多种多样,新药物、新技术也被不断推广,医疗费用的增长成为必然。而在市场作用下的医院为生存和获利,为争取更多的医疗保险基金的支持,部分医院为患者提供过多的医疗服务项目,这样造成医疗费用的浪费,为此医疗保险机构作出政策和经费调整等措施,也极大激化双方矛盾。另一方面,参保患者就诊人数与医疗保险指标固定性不协调造成的矛盾,一般医疗保险机构对医院的诊疗费用实施控制,分别在总额费用和人均医疗费用上,而控制标准的制度也是由医疗保险收缴情况以及参照以前的拨款情况来根据比例所调整的,对超标部分根据考核情况进行分配。随着参保人员比例逐年增长,患者也开始自主选择医院,而其流动性与数量变化不定,也极大影响医疗保险报销政策对不同级别医院的制定。因此,许多医院也承受着门诊量与总额费用不能控制的压力。
1.2.4.2医院同患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大部分参保患者对医疗保险制度与政策缺乏正确的认识,同时,医院宣传和推广医疗保险解释不足致使医患矛盾产生。部分患者在对医疗保险制度与政策不详的情况下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不适当的要求,如医生不能准确解释往往会造成服务满意度的下降。其中,对许多患者自行承担的费用以及报销比例方面医务工作者若没能及时告知,也出现过大量拒绝付款的情况,导致矛盾升级。许多患者因参与基本的医疗保险,便会对医疗保险产生过高的报销期望值,这也是与患者同报销政策之间存在的矛盾,但会转嫁到医院方面,患者就医后,希望得到最好的医生、最先进的仪器进行检查,个人不希望付高额的医疗费用,而我国目前医疗保险体系所能提供的是基本医疗保障。因此,医院根据所能提供的总额进行服务会严格按照医疗保险程序进行操作,也会根据限定的支付标准进行操作和治疗[1]。
1.2.4.3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同患者之间的矛盾。医疗服务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服务,不同患者病种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许多病种伴有多种并发症,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展开具体的治疗,目前我国针对治疗的评价手段还没有形成一个自己独有的体系,医疗机构在处方、治疗手段、检查等方面是否合理都很难判断,因此,对医疗保险费用审核及扣款的合理性也很难把握,正因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审核的局限性同患者病情复杂性引发了两者之间的矛盾。
1.2.5制约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普及和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在总额预付制的实施下,受到资金和条件的限制,许多医院对新技术的试验和使用机会减少,传统治疗方案在医疗保险范围内而新技术并不在,这样让许多患者失去使用新技术治疗的机会,又考虑到总额限定,许多医生也自动放弃新技术的学习和新型药物的使用,也极大降低部分医务工作者探索医学热情,对未来医学技术的推广和提升带来负面的效应,同时,对普及和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方面也产生不利的因素[2]。
二、总额预付制下公立医院的应对策略
2.1转变观念,增强“保基本”的意识
基本医疗保障是医疗保险实施的重要原则之一,作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投保者以及指定的医疗服务机构,都要严格按照基本医疗保障的制度去执行,这也是全国范围内医疗保险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服务的实施过程,同样也需要各级医疗服务机构的医务工作者共同实现,为转变医务工作者对基本医疗保障的观念,医务工作人员必须要增加“保基本”的意识,充分理解和掌握医疗保险制度与政策,在医疗保险的服务宗旨下,给出合理用药、检查与治疗方案,不转嫁高额费用到患者身上,才能确保医疗保险政策与医疗服务的良好结合,促进医疗保险政策和医疗服务机构的良性发展。通过实践证实,医院与医疗保险的健康互动,会极大促进医院的发展,达到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同医疗服务机构的双赢。
2.2明确服务定位,调整服务格局
针对全体医疗机构的相关工作者,从根本上树立服务意识,这也是管理者制定医疗服务方案、救治服务方案、提供诊疗内容的一切前提和出发点,而对服务意识能否落实到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内心,也直接对开展的医疗救治服务行为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医疗服务意识的提升需要全体医务工作者的意识大转变、心理状态和外在行为的一致也需要管理者认真考虑医务工作者的根本利益,从服务医务工作者做起[3]。同时,医务工作者对待患者的态度与行为也是反应医疗体系队伍的重要指标之一,提升患者医疗服务满意度要落实到实处,树立正确的服务救治意识、克服为难情况,以最好的服务质量去温暖患者的内心。当然,服务意识和态度的提升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教育积累,也需要在良好的管理氛围和实践条件下形成。
2.3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竞争力
2.3.1积极调整管理策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水平和工作效率
积极进行各层级管理部门的管理策略调整,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水平及工作效率为策略调整的前提,将效率及质量并抓,将服务质量作为医院的工作任务主线,带动以患者为服务中心的优质诊疗服务,立足现有医疗设备、管理者要借总额预付制度为契机,挖掘服务潜力,向管理策略要效率、挣效益[4]。
2.3.2推行全成本核算,严控医疗费用,降低医疗成本
自医疗保险制实施以来,投保者可以自由选择医院进行医疗救治,这样无形增加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性,作为医疗服务的主体,想在新的环境当中处于竞争优势,只有在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的同时,在医院进行有效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努力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市场运作的竞争力。医疗机构可以采取不同的核算策略,开展不同科室的成本核算制度、根据医疗服务项目开展成本核算、按照病种展开核算等,借助现代化的网络和数据库,可以有效节省核算中的人力成本。根据核算成果大力发展医院优势专科或诊疗服务项目。目前全国范围实施的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方式多是以混合支付的方式进行,其中,总额预付制也通常是同其他支付方式结合进行实施的。如同病种支付混合,根据病种支付的主要原因是可以实施高新技术的治疗手段,并进行病种核算,可以提高医疗服务机构测算病种医疗费用的成本;在门诊根据人头付费,也可以进行就诊次数的成本核算,以便确保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同时,也能够使得医院、患者、保险管理机构三方获益,这样成为医院持续、协调发展的手段之一。
2.3.3加强医疗保险运行情况监控,及时有效地介入医疗保险环节管理
加强医疗保险运行监控,以确保总额预付制下的医疗服务质量以及医疗安全。受到总额预付制强制计划的影响,许多医疗机构在服务等诸多因素本身不确定的情况下,医疗保险总额要有计划性地完成,要确保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不可因医疗保险费用约束而限制甚至影响医疗行为及医疗服务质量,一切以患者的安全和健康为出发点。在常规管理下,努力推行临床路径,保障患者利益,避免总额预付制度下临床医生的不良诊疗行为,如强制转嫁医疗服务费用、对患者进行转诊甚至拒诊等现象;加强临床药品的管理,在合理、规范的前提下用药,严禁追逐利益行为下的各种诊疗、开药。针对必要的诊断、检查不可因医疗保险费用限制而降低服务标准,以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发生,医疗保险监管部门做到定期维护医疗保险执行力度,在医疗保险环节管理上落到实处。也可以增设独立的医疗保险基金监管组织,将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医院、患者的责、权、利进行划分,由监管机构对整个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行进行规范、指导及监督,监管机构可以对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同医院间的协议内容进行调整,对双方行为进行约束。保证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正确的使用,确保各级医院能够在公平、公正的平台上同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加强合作,保证患者的利益。
2.3.4建立医疗保险管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医护人员主动控费的积极性
实施管理激励的意义是用于规范公立医院的管理流程,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以及发展医院的文化,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WilliamJames的发现,一般受到充分激励的员工,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而与普通未受到激励的员工发挥的20%~30%的能力相比,远远超过3~4倍,因此,激励管理也是医院发展专业化平台、精细化平台的内生需求。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也应当在不同医疗机构中引入适当的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市场调节作用来改善供需的不平衡性,提升医疗机构的服务效率以及提升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凭借良好的口碑赢取市场资源和利润。良好的竞争也可以降低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的运营成本,对矛盾三方都是一个有力的调节方式。在总额预付制实施后,面临新型制度,探索构建有力的激励约束方法,一方面可以控制医疗保险总额的不过度消耗,也能保证医院和员工的自身利益,在保证医疗安全、质量的同时提升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提升医院整体凝聚力和士气。
2.4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和再教育工作
在全系统内,对医护工作者做好两个方面的培训与教育工作。第一,做好对医疗保险政策的教育及学习,医务工作人员因对医疗保险内容及政策的不熟悉引发的医患关系矛盾冲突屡见不鲜。因此,作为医务工作者必须在加强业务能力的培养同时,提升对医疗保险政策知识的理解,能够准确的帮助患者就医疗保险问题进行解答,提升患者及家属在问诊、咨询环节中的满意程度,也为医务工作者自身形象的树立打好基础。第二,作为医院的管理层,要定期对广大医护工作者进行进行和培训,提升医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选派基层工作人员到高一级别医疗服务机构学习,选派医护精英到基础医疗服务机构锻炼,都是极大提高医疗队伍整体服务能力的较好的学习机会。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工作是医护工作者自身提高的一个重要机会,也是提升医院整体实力不可缺少的过程。
2.5加强医疗保险政策宣传,协调好医、保、患关系
在医疗保险的政策方面,要加强宣传与推广,在社会形成较为良好的医患关系沟通渠道,最大程度的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也是保证医疗保险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保障医院正常运行减少医闹的主要方法。在医院中患者经常注意的位置,公示最新的医疗保险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就医问诊流程、医疗保险咨询电话、投资流程、联系方式、医疗保险机构网站、地址等,让每一位就诊人员能够充分了解医疗保险相关知识,让患者在就医各个环节中满意,也为医院减少过度的医疗需求、减少医疗卫生资源的消耗、树立医院正面形象、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服务。
2.6积极推行患者转院、转诊工作,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
在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的前提下,医院可以培养全科医生在社区及医院间进行转诊制度,通过社区医院进行对患者的分流,发挥全科医生在医疗保险制度中的“导诊”作用。对符合条件的转院、转诊患者进行积极的转院、转诊服务,充分利用好现有医疗保险基金的前提下,避免出现侵占医疗保险基金的行为,防范小病大养,真正做到小病社区治、大病医院治的诊疗救治原则,降低各级医疗单位救治成本,同时,降低患者的诊疗费用,合理地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做到每位参保者均有基本医疗保障的服务。
作者:池红梅何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