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美术专业教学管理现状与对策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美术专业教学管理现状与对策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美术专业教学管理现状与对策

摘要: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后,所产生的数据资料体量不断增加,高校美术专业教学管理也因此面临发展困境,基于此,文章研究高校美术专业教学管理现状,从专项技能、规范的教学管理、学生美术作品的数量、课表的制定、通讯技术的应用五方面展开研究,探究有效应对高校美术专业教学管理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美术专业;教务管理系统;美术实验室

艺术类院校为我国的文化和艺术事业输送人才,高校教学质量关系到艺术人才综合素质的高低,同时高等院校的艺术专业也是国内艺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美术生在实践创作中不断锻炼和发展,积极探索并创新,高校要加强美术专业教学管理,优化并逐渐完善教学管理中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创作环境。

一、高校美术专业教学管理现状研究

(一)美术专业的每一门课程都能成为专项技能

以往高校艺术类专业的管理不够严谨,很多教育工作者都把艺术类专业看作是远离标准化的领域,对其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有一定难度。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以技能和技巧教学为主,显著特征便是应用性非常强。艺术类专业中的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画设计的每一门课程都能成为一门专项技艺,涉及到的实践活动有专题设计、写生和考察。通常情况下,这些课程会被集中安排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由此可见,艺术类教学活动的安排与工科严谨的教学安排有较大差异。艺术类学生在特定的一段时间内,只需要完成一到两门专业课,这对学生来说,集中精力完成学习任务很容易实现。艺术类专业的授课体现独具特征,所以教学管理工作有必要考虑到艺术类专业教学活动的特殊性,遵循艺术发展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艺术类专业教学还没有将教学管理和艺术的特征有效结合,事实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艺术教育活动的良性发展[1]。

(二)教学管理过于规范

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中,美术专业教学管理仍采取严格规范的传统管理方式。对美术教育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比较有限。客观的来说,严格规范的管理方式不适合美术专业的发展,制约学生灵性发展,美术专业的广大师生也对严谨的教学方式比较排斥。美术灵感的产生需要自由,适当的管理补充会促进美术专业更好地发展,也就是说美术专业教学管理应该实现原则性和艺术性的有效结合,促使艺术类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始终走在模式化发展的正确轨道上。

(三)急需制定通讯软件的使用规范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网络化时代,即时通讯获得广泛的应用。但是当前高校在美术专业管理中对即时通讯的应用还有待提高。在教学管理中应用通讯软件应考虑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即时通讯软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即时通讯软件的充分利用。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已经将通讯软件应用在教学管理中,这项管理手段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相关使用规范的制定工作还需要及时完成。

(四)美术专业学生作品数量逐年增加

从当前的形式来看,高校招生数量持续增加,办学规模在持续扩大,但是教学空间的扩展却相对滞后。比如某校美术相关专业共有50个教学班,每个班级专业课的数量是5到6门,因而每学期期末产生的结课作业数量大约为300份,这就意味着每一届学生本科四年将会产生大约2000份结课作业。存放这些作品需要较大空间,调阅和查找也有很大难度。

(五)应用教务管理系统完成学生课表制定工作

当前高校美术专业教学管理已经引进教务管理系统,完成排课工作是其一项关键任务,排课合理性受到系统设计好坏的直接影响。比如某高校的教务管理系统在完成排课工作时是以本学期的教学计划为依据,并全面考量班级学生和授课教师的实际情况,以有效完成排课管理工作。按照某一专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完成对相应教学计划的有效存档,在此条件下,就能生成相应的排课资源。相关处理工作的进行体现系统性、智能性特征,得到的是初版排课结果。通常情况下,初版排课结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与教师进行核对,对排课结果加以修改,确定没有错误之后,再保存排课结果,并完整存入数据库,此时得到最终的学生课表。

二、有效应对高校美术专业教学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运用美术史激发学生积极寻求研究兴趣点

通常情况下不管是美术专业的哪个方向都会开设美术史研究课程,而且还会将研究美术史的课程作为基础内容。然而人们基本不会关注该类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究竟应该占据什么地位,人们也不会关注如何最大限度实现这一课程的有效功能。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美术史课程不是孤立的,美术史是专业整体课程系统中的重要元素,美术史课堂教学与美术史课程内容体系相互之间有一定联系,美术史与其他的基础理论课程体系也有一定联系,此外,美术史与美术技法和创作课程相互之间也有一定联系。创作探索课程的主体内容由大量梯度美术专业技能基础训练和创作探索课程构成。课程体系的主导内容是美术史论课程系统,承担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理论能力。运用理论启发并带动学生的研究兴趣,让学生在大量专业技能基础训练课程中,不断激发探究动机,并积极寻求研究兴趣点[2]。

(二)美术院校创立并设置有效的互动机制

美术专业教学管理工作的关键目标是提高美术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此有必要建立美术素质教育研究会。高校应对自身实际情况有全面考虑,一方面与美术协会积极合作,在日常工作中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积极聘请协会内部美术家为学生演讲;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培养内部美术教育工作者,为其提供加入美术协会的公平渠道,充分发挥美术协会的积极作用,逐渐提高高校师生的专业素养。教师之间加强互动交流,整合高校内美术专业的教师人员,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开展美术专业素质教育活动,教师和学生是最关键的直接受益者,教育成果受到专业素质高低程度的影响。建立的管理机制应有准确的定位,积极向优秀的美术专业院校学习,致力于课程创新和课程开发,强化师资力量。建立的管理机制应该覆盖院校之间的交流互访活动,互派教师任教,并实现设施共享。高校提升美术专业的专业性,加强研究和建设,促进我国美术专业更好地发展。

(三)重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提高美术技能需要长期坚持,经过长时间积累才能看到成效,但是有些学生急于求成,甚至投机取巧。这就要求学校在实施教学管理时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有深刻了解,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教师做好课堂引导,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整体的教学进度有良好的把握,争取做到因材施教。不同学生的特点有很大差异,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给出有效建议。比如某位学生今后打算做画家,此时美术教师正确的做法是督促学生多练习基本功,指导学生学习更多绘画技巧。再比如某位学生立志今后做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此时教师就应该传授学生更多美术理论知识。

(四)课程安排促进实践和理论形成有机的整体

教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课程安排,要考虑到教学计划、教师和课程等多方面因素,与课程实际相结合,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程的安排情况是学校教师经常会讨论的话题。事实上教学课程安排已经十分合理,但知识学习的效果与排课有很大关系。比如某一课程的排课是连续六节,课程就不能分开上。美术教学的两大板块是创作实践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二者的整合点就是研究,促进二者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发挥美术史的主导作用,研究的知识点包括作品、画家和画派,以这些知识点为中心,确定相关的研究课题。与美术相关的问题包括技法形式在内,但应适当将学生对技法的关注和探索引向相关的专题理论研究,理论上的相关研究可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索。技法课程与基础理论课程二者是有机的整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建立美术实验室,配备高素质实验员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高校美术实验室的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运用信息技术对美术实验室进行改革和完善,建立现代化数字实验室,体现信息化特征。美术实验室内的实验员也应该具备先进的信息化思想,熟练掌握信息化技术。比如实验员要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机绘画和制图软件,帮助学生掌握创作技巧。美术实验员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实践学习资源,建立美术实验室能为学生接触并了解更加丰富的知识提供关键支撑[3]。在此条件下,学生的视野会得到有效扩展,学生的创作内涵也会得到明显深化。信息时代,资源更新和知识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美术实验员是学生和技术资源之间的桥梁。建设的信息化美术实验室在不断发展变化,内部实验器材和实验技术都在不断加强,而这些都需要美术实验员率先进行摸索和尝试,对使用方法和试验技巧有准确的把握,从而顺利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高校美术专业教学管理工作,有必要建立美术实验室,并配备高素质实验员;课程的合理安排促进实践和理论形成有机的整体,要促进课程安排逐渐完善;美术专业老师要重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学校要创立并设置有效的校内外人才专家的互动机制。

参考文献:

[1]潘丽萍.高校美术专业教学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艺术科技,2018(7):269.

[2]郭赣芳.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4.

[3]杨参天.四川美术联考生专业课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作者:蔡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