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酒店管理特色创建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酒店管理特色创建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酒店管理特色创建思考

一、酒店管理专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国内酒店数量激增。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广州的亚运会等大型活动的临近、2020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我国酒店业无疑将有大规模的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星级酒店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200多家,猛增到2009年的15000多家;全球排名前10位的酒店管理集团已全部进驻中国,如知名的万豪集团计划未来5年在中国运作的酒店增加到50家;喜达屋集团计划未来在亚太地区新开100家酒店;其他,如洲际、雅高、最佳西方等酒店集团也在中国不断的开拓自己的领地。专家预言,未来50年内中国的酒店数量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酒店业最具市场潜力的国家。在未来10年,我国酒店业将以每秒2.5个的速度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南昌地区酒店数量也跟随着全国酒店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增长。以五星级酒店为例,2003年该市第一家五星级酒店挂牌营业,到2010年该市已有7家五星级酒店,还有3到4家建设中的五星级酒店将于近年内开业。

(二)酒店专业管理人才缺乏。酒店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一家高星级酒店所需的员工数量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而其中管理人员又最为缺乏。一份关于上海地区酒店行业人员需求的调查中提到,通过对该地区17家星级酒店(五星级5家,四星级8家,三星级4家)35种具体岗位的调查发现,这些酒店需要招聘的员工总数为811人,其中需求量最大的是各连锁酒店在外地扩张所需要的高级管理人员,需要人数为150人。此外,部分酒店还需要招聘部门总监、部门经理之类的中高层管理人员。[1]而另一份对南京喜来登和三亚喜来登的调查显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员工仅占总数的0.35%,具有本科学历的只占2.3%,具有大专学历的占11.5%,职高和高中学历占32.4%,半数以上员工不具备高中学历。[2]随着酒店数量的持续增长,行业服务标准和组织管理将与国际接轨,届时酒店对受过大学教育的中高层次管理人才的需求缺口会越来越大,这正是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大好契机。

(三)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已有一定基础。通过上述调查数据可以得知,我国酒店人才极其匮乏,尤其是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这正好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发展规划。因此,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方向必须在教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实践性教学。江西蓝天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在这方面已有一定基础,该专业历经3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并且与宁波南苑酒店(五星级)、南昌锦峰大酒店(五星级)、南昌国恩大酒店(四星级)、迪欧咖啡多家知名酒店餐饮业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订单培养和顶岗实习。每届毕业生供不应求。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怀下,目前酒店管理专业逐步成为学院具有良好教学设施条件,拥有“双师型”专业队伍,教学科学规范,特色鲜明的新型专业之一。教研室根据专业特点,依据专业工作岗位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专业技能实训和考核标准体系,加强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为酒店业输送更多更好的专业管理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酒店管理专业面临的挑战

(一)高校普遍开设酒店管理专业。我国酒店业兴起的同时,众多高校和企业也已看准此契机,竞相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甚至成立专门的酒店管理学院,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中瑞酒店管理学院、青岛酒店管理学院、蓝山酒店管理学院、上海锦江理诺士酒店管理学院等。这些专门性质的酒店管理学院招生人数每年正在以成倍的数量增长。在南昌地区,据笔者初步估算,已有80%以上的高校成立了酒店管理及其相关专业,竞争之势愈演愈烈。此外,由于酒店业专业限制不强,门槛不高,招聘岗位较多,致使许多非本专业高校毕业生也选择在酒店就业。

(二)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已建有前台实训室、客房和餐饮实训基地,相比于其他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已经走在前列。但是,这些实训室利用率偏低,导致学生到工作单位时操作技能还得从头开始学习。校外实习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加强,而在此方面的管理还存在不足,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出台针对酒店实习的专门管理制度,经常出现学生擅自中止实习、不服从实习指导教师和酒店方管理等问题。这些情况将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三)“双师型”教师建设有待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操作性非常强,这就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在理论授课的同时必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目前,在我国片面重视高学历的大环境下,许多学校盲目引进高学历的师资力量,而忽视了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的特点。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不够,片面强调该专业教师的理论授课能力,对于业务操作技能要求不高,教师实习进修机会偏少,缺乏酒店实际工作经验。

三、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对策

(一)开设特色精品课程。2003年3月,教育部启动了“质量工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整个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教学内容的改变、教学体系的改变以及怎样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质量问题。打造高校特色精品课程是“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实践性较强的酒店管理专业来说,要改革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必须建设高水平的、前沿的、特色化课程。就本专业而言,大多数院校也开设了酒店前厅、餐厅和客房的实践课程,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专业课程的层次和特色。但笔者认为,想要进一步创建酒店管理专业的特色精品课程,还应该面向行业市场,针对具体情况开设一些可进入性强、有市场前景的课程,如调酒课程、茶艺课程、咖啡课程等。这些特色精品课程的建设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增强学生操作技能为就业创造更多机会,还能为打造酒店管理专业品牌奠定基础。具体来说,可以以下3门课程入手:

1、调酒师课程。2008年我院酒店专业曾聘请专业高级调酒师给学生上课,效果非常理想,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但由于各方面原因致使合作没能坚持下去。从学生在酒店实习期间看,学生对酒吧吧台操作较为感兴趣,且收入颇高,因此可以再次从校外聘请专业调酒人员给学生集中性培训,并且拍摄视频资料留存,丰富教师教学手段。

2、茶艺师课程。茶艺是我国一项传统表演艺术,许多高职和中专学校都开设茶艺专业或相关课程,此类专业人员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需求量极大,由于茶艺课程较易掌握,可派专业教师前往相关机构学习,而后在酒店专业增设此门课程作为选修课。

3、咖啡师课程。花式咖啡师是近年来在欧美以及日韩国家新兴的一项职业,受到许多年轻人的追捧,而且传统咖啡调制人员亦属于紧缺人才,可在酒店、餐厅、咖啡馆多个领域实现就业,目前开设该门课程的高校不多,可考虑增设此类课程。

(二)学生订单培养与顶岗实习结合。我国许多酒店管理集团都在高校开设了订单培养班,如上海锦江集团、中粮凯莱酒店集团、洲际酒店管理集团等与许多地方高校都有合作关系。我院的酒店专业曾与迪欧咖啡合作过订单培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此种培养模式可以考虑长期进行,以扩大学生结业范围。校外实习制度在酒店管理专业已经实行三年之久,提升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在实践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上,与未参加过实习的学生相比起来要强很多。不过,在指导实习的过程当中也发现很多问题:第一,实习管理制度不完善,学生无故中止实习屡禁不止。若没有限制措施出台,将影响校方与实习单位的合作关系;第二,学生实习期间的教学管理,主要问题出现在学生实习期间无法正常上课,而期末又必须参加结业考试,导致一部分实习生经常挂科;第三,实习生不服从酒店方管理,很多实习生不遵守酒店方员工守则,但酒店方管理层又无法有效地对实习生进行处罚。针对上述问题,我院的校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应有所调整。首先,实行模块化教学。第一年可在校重点学习人文和专业基础模块,进行文化知识、专业基本素质培养;第二年为岗位专业技能学习模块,可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半年至一年的实践锻炼;第三年回校学习,进行素质综合培养,将实践技能转化为能力特长。分析前几期实习情况得知,学生校外实习回校后深知在校受教育机会的珍贵,都能端正学习态度,学习效率大大提升。其次,实行学校和酒店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实习期间可采取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酒店康乐管理等)交由酒店方评分,课程不通过不予毕业的方式,解决实习生态度不端正和无故擅自中止实习的问题。另外,需要加大实习力度。据有关调查表明,最受酒店企业器重的员工为既有专业背景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因此,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力度还应加强,以我院09级酒店管理专业为例,两个班每批次总共选派30人左右前往酒店实习,全专业学生实习覆盖率毕业前达到70%以上,这样既可维持学校正常教学,又利于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三)加强师资培训实现“走出去”“请进来”。校企联合是酒店管理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要同企业结合,使学生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符合酒店业的要求,双方共施人才培养,共建教师队伍,共同开发课程互惠互利。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学生更为信任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教师的实践经验会增加课堂的说服力。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来说,要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教师就应该走出去,利用假期前往知名酒店管理集团挂职锻炼,累积实践经验。酒店管理还需要请进来,聘请酒店专业人士集中时间来校教授实践性课程,聘请酒店资深管理专家讲授酒店业理论前沿问题。此外,还可以利用酒店企业资源展开相关课题研究,编写实训教材,借鉴其先进理念,渗透进日常教学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