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事业单位预算项目绩效管理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强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需要。在事业单位中开展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工作,不仅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且能促进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不仅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而且能推动财政体制改革。文章分析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强化此项工作的建议,希望能够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对预算项目
支出开展绩效管理的必要性项目支出预算是事业单位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它是部门支出预算的组成部分,也是绩效管理的重点内容。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是指为保证事业单位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以项目支出的财政资金为主要内容,以实施项目支出的过程、成果为内容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对预算项目支出进行绩效管理,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有利于发现预算项目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有利于对项目支出的效果和效益进行客观评价,遏制政府公共项目投资的盲目性;有利于事业单位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推动财政改革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促进公共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对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到位
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对“绩效管理”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只是对项目支出资金进行例行审计,而忽略了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目的是财政的公共性,是财政资金的使用是否达到,对社会公共事业的促进和补偿作用。一些单位还存在“重投入、轻绩效管理”的思想,甚至把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当作政治任务,对绩效管理的作用把握不准,不能把预算与绩效管理挂钩,不利于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工作;也不能把公共事业发展与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挂钩,不利于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二)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
我国在绩效管理方面执行的依据主要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以及各地方制定的制度。由此可以看出,有关绩效管理的制度体系已完成了顶层设计,但涉及具体的操作办法还比较少,各地还不统一,同时,已有的操作办法还不够具体、不够细化,操作性不强,因而对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支撑作用不够强大。
(三)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考核机制约束乏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事业单位项目支出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大,但在工作实践中缺乏一套科学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考核机制,导致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管理效率低,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状况掌握不全面,甚至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对财政支出的预算安排和管理来说,已完成项目的绩效状况没有起到参考和导向作用,无法达到财政支出的预期效果。
(四)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环节不科学
目前,事业单位中对于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考核评价环节已经普遍认可和重视,但对于事前项目设定和事中全程监控还存在不科学的地方。首先,在设定绩效目标时,支出项目设置和预算资金使用用途不相符,部分事业单位不按规定用途使用预算资金,擅自挤占、挪用项目经费,变更项目支出内容、扩大开支范围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目标设置太高无法圆满实现、有的目标设置太低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有的注重产出指标而忽略了效益指标等,这些都增大了绩效管理的难度。其次,绩效管理过程监控环节不科学。有的绩效管理办法中缺少过程监控环节,造成预算资金进度与项目施工进度的脱节,要么资金不到位拖延了工程进度,要么工程进度缓慢造成资金的浪费,虽然对事后评价影响不大,但也反映出过程监控缺乏科学性;有的关注资金使用进度和项目进展速度了,但忽略了该项目对社会公共事业的促进及补偿作用;有的过程监控流于形式,不能起到指导作用等。
(五)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
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评价体系包括对评价主体和评价指标两方面。首先,评价主体比较单一,主要是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容易带有主观意识而影响评价结果,降低了绩效评价的权威性;其次,评价指标的设计欠缺科学性、合理性,有的评价指标没有细致参考行业标准、有的评价指标过于框架化、有的评价指标操作性不强等,这些都导致评价报告的质量不高。
三、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对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财政为确保经济发展速度,尽可能满足各部门的需求,对公共支出项目投入很大,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随着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工作的持续开展,虽然仍有人对该项工作认识不到位,但大部分工作人员的认识普遍提高。财政部门还要继续借助各种宣传媒体,对绩效管理理念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全社会对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同时对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工作,争取把绩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立健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规章制度
《新预算法》中规定“预算要遵循绩效原则”,这是在财政支出中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绩效管理的地位,但落实到实践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绩效管理办法需要补充;各地区、各部门也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特点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和操作细则,不断推进绩效管理的工作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
(三)建立健全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考核机制,强化项目支出监督
加强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的绩效管理工作,就要从预算项目的编制入手,同时加强项目预算管理、支出管理、监督管理,做到专款专用。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建立规范的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体系,确保考核机制的科学规范,并进行考核,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要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导向性,在考核结束之后,要公开考核结果,同时进行奖励和处罚,并把绩效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项目安排的依据;第三,坚持政务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最后,加强信息化功能建设,实时监督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的使用过程,实现对项目支出全过程的动态监督,提高监管力度,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使用。
(四)实现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各环节之间有效衔接
首先,绩效目标是绩效管理的前提,是绩效监控以及绩效评价的依据。绩效目标的设置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反映出项目的公共产品属性,坚持科学性、可行性原则,以目标评审结果为依据,目标评审要在预算编制之前进行。财政部门、预算部门要把好审核关,对一些重大项目,还要引入科学民主的评审手段,邀请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参与审核,把绩效目标作为预算资金安排、预算项目实施和预算项目管理的重要依据。其次,事业单位要建立绩效管理运行监控机制,在项目执行时要开展过程监控,做到动态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绩效目标的实现;过程监控还要与预算执行密切衔接,定期对信息进行数据采集与核实、量化与分析,对绩效目标完成程度进行评价、对项目产出效益进行预测,形成的绩效评价报告要与部门决算紧密衔接,真正实现绩效管理的全过程监控。
(五)进一步完善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评价体系
首先,要对绩效目标进行合理分配,增强各部门的责任意识;其次,要建立绩效自评、重点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要求各相关部门先自评,然后围绕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项目进行评价;最后,要对事后绩效评价不断优化。要改变绩效评价主体单一化的现状,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为绩效管理提供必要的人力和技术保障;要不断地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要注意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结合,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式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要合理运用绩效评价结果,将结果纳入到政府问责体系中,形成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问责一体的绩效问责机制。要让绩效管理公开化、透明化,将绩效评价结果,特别是涉及民生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依法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保证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对公共事业的补偿、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锋.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J].中国市场,2015(41).
[2]冯其松.浅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4(01).
作者:潘素凤 单位:绥中县前所计量测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