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疫情期间公立医院绩效管理问题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不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也给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疫情期间内外部环境对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影响,提出医院绩效管理的关键点和解决对策,同时对特殊时期的公立医院绩效管理进行思考和展望,力求为我国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提供借鉴。
一、疫情期间公立医院外部环境对绩效管理的影响
(一)疫情面前突显公益性制度优势
在大疫面前,数万名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舍小家顾大家,成为这场战斗的主力军。2月1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指出,这次抗击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疫情面前,在我国政治制度优势下,强调公立医院公益性使得全国医疗系统做到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目前,国内的疫情已经呈现出积极向好的趋势,疫情防控的阶段性成效彰显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随着政府办医主体责任的落实,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也会随之进一步增强,公立医院各层级的绩效管理也将会围绕着“公益”这一特性来开展。
(二)体现医务人员价值成为核心问题
疫情期间,社会各届都对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精神高度赞誉,在这种氛围下形成了尊医重医的良好风气,医患关系明显改善。医务人员“不计报酬,不畏生死”的付出有目共睹,但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止于道德层面的赞赏,还应该给予最美逆行者最高礼遇和合理的薪酬待遇。“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公的无私不能受之以然,这不仅仅是一种善意,还是社会公平的体现。在普遍整体社会的舆论导向下如何提升医务人员待遇和地位,让其增强获得感,如何进一步体现医务人员的价值已成为当下的核心问题。
(三)国家层面关爱医务人员政策密集出台
广大医务人员为保卫人民生命健康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保护、关心和爱护医务人员是我国战胜疫情重要保障。疫情发生以来,财政部、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应对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等部门针对抗击疫情中坚力量的医务人员出台了一系列关爱政策,内容涉及薪酬待遇、职称评聘、生活保障、先进表彰等方面。在薪酬待遇方面,对于直接接触待排查病例或确诊病例,诊断、治疗、护理、医院感染控制、病例标本采集和病原检测等一线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制定了财政补助的具体标准。这些国家层面政策文件的出台为公立医院特殊时期的绩效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
二、疫情期间公立医院内部环境对绩效管理的影响
(一)医院正常业务量断崖式下降
疫情发生后,由于医院内部防控的需要主动关停了部分门诊,暂停了非急诊手术,而广大患者出于对疫情的恐惧也不敢来医院就诊,综合因素造成医院患者就诊量下降明显。据广州艾力彼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对疫情期间全国300多家医院运营状况调查显示,有78.48%的受访医院门诊量下降40%以上,有74.68%的受访医院住院病人数量下降40%以上①。详见图1、图2。
(二)医院收支严重不配比
在疫情期间,由于业务量剧降造成了医院的收入大幅下降,但成本却未随之同比例下降。除了日常运营成本需要承担外,为了疫情防控还需要将普通病房改造成隔离病房,额外增加购买防护、消杀用品和医疗设备等支出,这些成本却无法从相对应的收入中得到补偿。医院支出的下降幅度往往远远低于收入的下降幅度,在此情况下造成医院收支负结余,而人力成本仍是当前医院最必要的支出项目,医院运营面临较大压力。
(三)医院现金流容易发生短缺
卫生经济规律决定了现金流是维持医院日常运营的血液,现金流的充裕与否往往反映了医院抵御风险能力的高低。由于疫情导致医院日常经营活动来源的现金流明显不足,即使从财政补助中得到部分弥补,仍往往无法抵减因购买商品、购建固定资产和支付给职工及各项税费等刚性支出②,而疫情期间的人力成本支出往往是医院现金流压力最大的方面,现金流如果持续短缺将影响医院绩效管理水平。调查显示,疫情期间大部分医院存在资金压力,其中压力很大和较大的占到58%,可见图3。
三、疫情期间提高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对策
这次的肺炎疫情是一个突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在疫情期间充分体现了医疗行业工作压力大、责任重的特点。在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普遍受到了很大影响的情况下,如何体现人文精神,在保证医务人员积极性的情况下合规发放绩效奖励或补助,是摆在每个医院管理者面前的难题,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和主管部门的政策文件提出几点对策。
(一)拓渠开源,多方争取医院外部支持
在疫情期间,除按规定由财政部门给予专项补助,减轻医院资金压力外,也可以争取社会各届某些定向抗疫人员的捐赠用于弥补资金缺口。同时,应与税务部门进行对接,确保疫情期间税收政策落实落地、医护相关税收优惠应享尽享。
(二)深挖内涵,医院加强运营管理
医院要积极主动根据疫情形势及时调整运营政策,增强对人、财、物各项综合资源的计划、使用,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开支,对冲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要结合疫情影响带来的诊疗变革等有利因素,积极研究探索互联网医院等新型运营模式,化危为机。
(三)因时制宜,及时调整绩效方案
绩效管理的本质是激励和约束,应该根据内外部环境适时调整。如果按照传统的绩效方案进行考核,像口腔、耳鼻喉科、眼科因为门诊关停没有工作量的科室,将没有绩效奖励可以发放,因暂停手术而工作量减少的外科绩效奖励也将大大减少,既达不到激励的目的,也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因此,要对原有的方案和流程进行改进。1.合理规划绩效总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由于医院运营呈现非常态的波动,按照常规的绩效总额规划方案已不能适应管理需求,有可能出现由于结余负数无法测算疫情期间绩效总额的情况。因此,建议建立起总额测算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服务有淡旺季之分的特点,利用调控手段的“蓄水池”作用,采用移峰填谷的方式,对疫情期间的绩效总额进行补充,规划特殊时期的绩效总额。2.详细解读上级文件。本次疫情期间,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文件对抗疫人员的薪酬待遇进行了规范,一方面体现了国家对医务人员的关心和爱护,另一方面也为医院绩效和补贴的合规发放提出了新要求。在这个特殊时期,医院应对各项政策进行解读,将发放部门、发放对象和发放标准进行梳理,保证这项工作合理合规,将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国家层面的政策解读详见表1。3.根据人员类别和标准制定发放方案。医院应指定职能科室按文件要求进行人员归类,其中特别要注意规范财政资金发放的补助对象和抗疫一线人员的范围。同时,需要根据政策文件中的标准进行及时兑现。此外,还应同时考虑疫情期间定额基础绩效以及某些坚持诊疗服务科室的工作量绩效。参考方案详见表2。
(四)以人以本,强化绩效反馈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绩效分配工作的特点。在做好发放工作后,在特定时期更应做好绩效的沟通反馈工作,向职工耐心解释各项政策,针对不理解,不清晰的地方认真解疑释惑。同时,落实一线医务人员的带薪休假政策,开展对医疗队员和家属的关心慰问,体现人文关怀,让广大医务人员放心、安心。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思考
(一)医院绩效改革应符合新时代变化
肺炎疫情无疑将推动医改的进程。国家医保局在2020年3月5日了《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到,推广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并加强监督考核。DRG医保支付遵循了医疗天然属性,还原医疗过程,体现为价值医疗买单的特点。今后多做检查、多做不必要的项目将成为医院的成本,这对医院运营管理提出了高要求。同时意见还提到加强医疗机构内部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分类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与医保基金支付挂钩。因此,伴随着医保支付向过度医疗说不,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也必然随着医改方向迭代,通过高难度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来获得回报,建立以体现医务人员价值为核心的考核体系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二)强化医联体绩效管理将成为趋势
在此次疫情的影响和冲击下,疫情爆发地区的医联体职能没有充分得到体现,基层医疗机构排查分诊的作用的缺失导致大医院患者人满为患,充分暴露了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分级诊疗体系推进必然加快。随着我国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的逐步完善,医联体发展将进入快车道。如何进行医联体的绩效设计规划,运用绩效杆杠促进分工协作和资源共享,充分调动起医联体内部成员的积极性,保证医联体成员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下一步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的重点。
(三)抓住互联网医院发展机遇
在疫情期间,国家卫健委接连了互联网诊疗的相关政策,强调拓展线上医疗服务空间,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一方面,互联网突破了地域和场地的限制,扩大了医院的服务半径,其非接触式医疗具有先天优势,可以为特殊时期疫情防控和诊治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疫情期间培养了民众网上寻医问药的良好习惯,而将网上复诊和配药纳入医保支付使得医疗卫生机构真正有动力去发展互联网医院。在此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随着配套政策的完善,互联网医院将有望迎来加速发展时期。公立医院必然要顺应这种趋势改变,对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进行绩效引导,加大互联网诊疗的激励力度,抓住互联网诊疗发展的黄金期。
(四)绩效管理需体现国医特色
在这场疫情中,许多派出的医疗队中都配置了中医。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智慧作为治疗肺炎的“中国方案”,效果已被广泛的认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可以说,这场疫情是世人重新认识国医的分水岭。但在以西医为主导的大型综合医院中,中医科往往是绩效相对比较低的科室,中医辨证施治的劳务价值在现行的绩效方案中往往不能够得到体现①。因此,应该逐步完善现行绩效测算方案,提升中医药在绩效方案中的地位以适应新形势下医院管理的需要。
作者: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