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浅析发挥高校智力优势提高农村教师教育信息化水平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浅析发挥高校智力优势提高农村教师教育信息化水平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浅析发挥高校智力优势提高农村教师教育信息化水平

【论文关键词】农村教师;教育现代化;师范;高校;智力援助

【论文摘要】农村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然而,目前农村教师的教育现代化素养并未达到理想的状态。他们的传统教育观念需要转变,现代化教育技术水平需要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需要加强。高等学校特别是师范类高校应当发挥自身的人才和智力优势。协助农村学校完善机制,组织对农村学校教师开展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农村教育现代化水平。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近几年来,我国政府为支持农村地区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国内某大学“农村教育资源优化与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教育效果并不理想。该课题组选择我国中西部农村24所中小学1093位教师就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化设备的情况运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网络的比例仅为28.7,在已建成的校园网络中能充分运用硬件设施,广泛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仅占10%左右。通过分析发现,农村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设备使用率很低的状况形成的重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农村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现代化教育的意识不到位;二是农村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不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三是农村学校的现代信息技术程度普遍不高,尚未达到现代化教育的理想状态。为此,本文认为,作为占据我国教育总量最大份额的农村教育,必须尽快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作为农村教育主体的农村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尽快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在教育实践中充分运用,以不断提高农村教育质量。高等学校尤其是作为基础教育工作母机的师范院校是处于社会最高知识阶层的智力集团,应当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在对农村教师开展的各种类型的成人教育培训中运用自身的智力优势,帮助农村教师尽快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争取早日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

一、帮助农村教师转变观念。提高他们对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科学认识

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是科教兴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国正处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需要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促进产业升级、产业融合和产业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教育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实现教育信息化可以培养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人才。实现教育信息化,农村教师的问题依然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农村教育信息化问题不能彻底解决,其他方面发展再快,还是要受到一定制约的。

农村教师作为实施农村教育的主体,在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必须确立科学而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要把传统的教育观念转变到现代教育观念上来,树立符合新时期基础教育需要的教学观、知识观、人才观。高等学校在对农村教师开展的教育培训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农村教师不断提高对教育现代化的认识,使他们对由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上的认识,通过多种渠道和措施使农村教师认识到教学手段从传统到现代化的变革是历史的必然,再通过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联合组织农村教师参观、学习等形式,增强农村教师对教学手段现代化作用和功能的认识,让他们认清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教育形势和任务,从而增强他们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意志”,因为在现行的学校评价体制下,校长治理学校的业绩主要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被高一级学校录取情况,与教育现代化水平关系不大,因此学校最关心的是学生升学率。另外,社会、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评价也大抵如此,所以在这样的认识背景下和由此而形成的教育氛围中,教育现代化的良好愿望不得不为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低头让路,从而形成了目前教育现代化的尴尬状况。高等学校在转变广大农村教师教育观念和提高认识的过程中,首先要通过有效途径转变农村中小学校长的教育观念,通过校长岗位培训和理论提高培训的机会,让他们利用书本学习、外出考察、网络浏览等途径广泛接触先进地区、发达地区丰富、鲜活的教育信息化理念和新课改思想,提高他们自身的理论水平,在此基础上带动广大教师对提高现代教育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并强化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意识。重要性的认识包括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育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应用意识包括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二、开展专业培训,使农村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有效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保证,建立一支技术过硬、能打硬仗的师资队伍,是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环节。因此,高等学校必须注重加大农村师资培训力度,使信息技术教育与师资建设同步进行。高等学校要对农村教师进行理论和专业知识技术的培训,使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课堂教学和专业技术水平上进一步提高,借助新课改的实施,让他们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提高他们科研业务能力,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时刻关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教育的动态和教学内容的更新,还要让他们学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其他知识口]。各地各学校还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和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形成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如与当地高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三级培训相结合,专、兼职多媒体教育教师培训与学科教师培训相结合,举办讲座辅导与下乡指导相结合,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形成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形成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的教师群体,促进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推动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高等学校帮助农村学校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其方式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的方法和多样的形式,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指导农村学校充分利用本校及当地资源做好校本培训,鼓励农村教师在接受集中培训的同时加强自我进修,使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成为广大农村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和自觉行动。

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知识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目前,农村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整体水平和应用能力用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来衡量,尚有较大距离]。高等学校组织对农村教师进行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的培训,应科学地制订规划,严密地组织实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训的实效性。

在组织安排上可按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培训,如对专职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培训,使他们通过培训后能够承担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信息化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有能力对本校各学科教师和管理人员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对农村学校各学科的中青年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训,要根据各个人的现有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组织他们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对大部分人来说应着重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基础知识的培训包括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理解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的基本内容,了解基本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基本技能的培训包括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以及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等。对老教师的培训要根据其所教学科性质和各自的兴趣,尽可能动员他们参加业务知识培训。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帮助老教师将所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适当应用,使老教师们看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价值,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兴趣,改变他们的现代教育观念,继而使他们积极地加入到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队伍中来。

在培训的方式上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的方法和多样的形式,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农村学校面广量大,信息资源不丰富,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高等学校要协助农村各学校在充分依托高校培训基地搞好教师培训的同时,鼓励农村学校利用本校及当地社会资源做好校本培训,努力使培训工作做到自我进修和集中培训相结合,重点培训和全员培训相结合,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使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成为广大农村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自觉行动。

在培训的内容上,要注意把实用性放在首位,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真正做到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自己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高等学校要根据农村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确定培训内容。其内容不仅是计算机基本技能的培训,还要立足于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上的应用,让农村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并能结合学校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将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和管理活动之中。学校对教师的培训重点要发生转移,应主要探索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进行整合,采取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让教师在“研中学”、在“学中研”,在探索和实践中得到培训和提高的方式。围绕这一探索,可以开展三个课题的研究:一是农村中学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体系下参与博客活动的行为研究;二是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服务“三农”,增强农村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研究;三是学科教学利用webQuest和MinQuest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对课题的实践和探索,使教师们的教育观念得到进一步转变,信息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协助农村学校完善设施装备,使教师学以致用,提高应用能力

农村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大多安排在节假日进行,学校内部或邻近几所学校联手组织的培训也大多是临时性行为。教师在培训期间即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通过操作训练也形成了相应的基本技能,但由于农村许多学校的相关设施设备不全,教师在培训后长时间缺乏应用,原有的知识和技能逐步生疏直至遗忘。因此要做到学以致用,在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的同时,又能提高教学质量,使培训见成效见实效,关键措施是解决学校的教育技术设施配备问题。

近几年来,高等教育持续扩招,高等学校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升。据调查,不少高校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不断更新,原有的许多设备长期闲置。面对这种情况,为了避免现代化教育资源的浪费,发挥其应有的效能,高等学校应把暂时闲置的设备支援农村学校,同时敦促农村地方政府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对农村学校现代教育设施的投入。还可指导农村学校在现行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广开财源搞创收,通过多种渠道增加经济收入,改善学校现代教育设施装备条件。如小学配备计算机房,中心小学、中心初中和高中建有多媒体网络教室,有条件的学校建设校园网。在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施逐步完善的基础上,高校要指导农村教师充分利用这些设施装备,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也可联合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在学校或地区范围内组织教师开展课件制作竞赛,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授课比赛,营造一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教学活动的氛围。在条件不成熟的农村地区,可以先指导他们进行示范校的建设,利用对该地区内个别学校的发展来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对该地区或示范校内具有较好的教育技术基础或具有可塑潜力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树立典范,以此来带动整个地区各学校教师的整体教育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前提。高等学校在支持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工作中,必须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为指导,会同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本着重实用、促效益的思想,确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发展战略原则,即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总体布局,分步实施,统一标准,分层推进的原则;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逐步到位,避免重复的原则;培训在先,建网与建库同行,校园网建设与区域网建设并重,高效适用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应用为核心,以应用促建设,以技术带需求,以需求促发展的原则。指导农村学校在简单的电化教育手段使用初始阶段的基础上,稳步实施较为深入的多媒体教学、计算机网络教学、信息技术应用整合等几个阶段,开创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稳步推进农村学校现代化教育进程。

普及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近年来,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总体上,农村的教育方法还相对陈旧,仍然采用落后的教学方式,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农村教育的信息化,不仅能促进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人才培养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能有效地提高人才的信息素养,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必须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尽快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才能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社会培养更多创造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