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院校学生就业市场管理研究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院校学生就业市场管理研究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院校学生就业市场管理研究论文

论文关健词:教育管理高校就业市场

论文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已引起各级政府和各类高校的普遍重视,在这种就业形势和压力下,应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健全市场机制,规范市场行为,对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农业部、民政部、人事部、国家统计局等部门的有关司局就当前就业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和讨论后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的报告显示,2006年,我国劳动力供给增量达到峰值,但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较低,劳动力需求难以大幅增长,劳动力总量仍然严重供过于求。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随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进而日益突出,增加了就业工作难度。16岁以上人口增长达到高峰,劳动力资源增量有1700多万人。劳动力供大于求将达到1400万人,比2005年增加100万人。并且,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和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

同时,随着近年来高校的快速、不断地扩招,毕业生人数骤然增加。200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280万,2005年毕业生数量达到338万,到2006年毕业生已达到413万,年增长率都达到20%以上。社会所能提供给毕业生的岗位数量远远不及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高校毕业生面临严重的就业压力,并伴随有区域和专业不均衡等结构性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焦点话题,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将依然严峻。为了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目标,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如何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健全市场机制,规范市场行为,一直都是就业工作的新命题。

二、当前我国就业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业市场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交流、双向选择的场所。按其外在表现形式可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有形市场是指有固定的场所、具体的时间和地点、特定的参加对象等。无形市场主要指毕业生联系工作不受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依据个人意愿,自行选择,其外在表现是没有具体的时间、地点和固定的场所,它是无形的,但又是客观存在的。随着就业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就业市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不少市场制度不健全,市场行为不规范等现象。

(一)用人机制不健全

由于受到毕业生供过于求的影响,毕业生就业市场由以前的“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导致用人单位盲目追求名牌大学、追求高学历的心理,采用不当的用人观,一味地提高就业条件,出现了本科岗位招硕士,硕士岗位招博士的人才“高消费”现象。

(二)竞争机制不健全

在精英教育阶段,大学生是“皇帝女儿不愁嫁”,就业由国家统一分配;而在大众教育阶段,大学生由“天之骄子”变为“普通老百姓”,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下,大学生被推向市场的就业轨道。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受到性别歧视、出身贫寒、学业欠佳、性格内向、相貌平平、毕业院校等不公正、不合理的因素影响,使其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权利,在市场中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弱势群体”。

(三)区域间发展不均衡

由于长期受到城乡差异、区域差异和分配制度的影响,人才越来越向发达地区聚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一直长期存在。如果任由其发展,将会进一步加剧地域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四)基层就业政策不完善

2005年6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文件指出,“积极引导和鼓励一大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和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的机构,有利于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可以说,引导和鼓励广大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但是,一方面,由于受到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广大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渠道并不畅通,存在一定的“瓶颈”。

(五)网站信息管理不健全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其便捷、快速、低成本、大信息量等特点,日益成为毕业生寻求就业机会的载体与平台而倍受青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一个便捷的互动交流平台,进行网上“双向选择”活动,实现了远程“零距离”的接触,“面对面”的求职,为毕业生获取快捷的信息提供帮助。然而目前全国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网站信息体系尚未完全形成,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和团体通过网络失真、虚假信息,存在招聘“陷阱”,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六)就业市场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国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立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运行机制很不完善,市场“交易”秩序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主要体现在:政府、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未明确提出保护公平竞争的手段;对市场中收费的项目及标准、协议书的签订、违约的制裁、纠纷的仲裁、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保障等亦无明确规定或规定不具体,操作性不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加大了毕业生就业的成本。

三、构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良性运行机制

(一)建设就业市场机制

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培育和建设,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证。要借鉴企业化的市场运作模式,组织好大型市场会和小型招聘会,并运用企业营销策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用人单位建立广泛的联系,沟通供求信息,以真诚和热情的办法留住老顾客,建立一批稳固的毕业生就业基地,形成“以基地带动市场,以市场促进就业”的良性运行机制,增大市场自身的信誉度和知名度,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层次,确保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强化宏观调拉机制

政府的宏观调控应抓好招生与就业两个环节。在招生环节上,要从宏观上做好市场对人才需求预测和对专业设置的调整工作,以及对各类专门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工作,来指导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并主动为高校招生和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提供必要的信息指导服务;在就业环节上,由于长期受到城乡差异、区域差异和分配制度的影响,人才越来越向发达地区聚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长期存在。如果任由其发展,将会进一步加剧地域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畅通毕业生就业渠道,打破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的束缚,制定多种形式的优惠政策,加大宣传、狠抓落实,进一步的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超级秘书网

(三)健全政策保津机制

一是要落实国家现有的就业政策;二是要加快推进人事制度的改革,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为毕业生创造更加宽松的外部环境;三是要建立起规范统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保护机制,取缔限制人才流动的歧视性政策,真正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合理调控毕业生流向;四是要不断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使大学生就业政策更好地得以落实,权益得到更有力的保障;五是建立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就业政策;六是要建立鼓励自主创业政策。

(四)构建信息共享机制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就业无形市场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稳定、灵敏的信息渠道是毕业生就业市场良性运行的基础。首先要解决好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好用人信息审核登记制度,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把收集到的最新、最准确的信息及时提供给高校和毕业生;其次要解决好信息的交流工作,建立统一的毕业生就业信息交流渠道,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一个最广阔、最安全、最实用的信息平台。

(五)实施毕业生跟殊机制

毕业生质量跟踪服务是学校生命力能够保持旺盛的源泉所在。为更好地掌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了解社会各界、用人单位和校友对本校毕业生的评价,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社会各界、用人单位和校友对本校毕业生的总体评价。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展开相关课题的研究,得出较为科学的研究成果,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以及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现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