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宋代书院的学生管理探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宋代书院的学生管理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宋代书院的学生管理探究

一、宋代书院的发展

书院是我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机构,最早始见于唐朝,并分为官私两种。这期间的书院处在萌芽阶段,并不具备教育组织的性质。随着历史的发展,书院这种官方的文化机构,逐渐演变成了私人读书治学处所的名称,有些书院除了文人学士自用还附带着教授子弟,或收徒讲学。于是书院兼有了教学职能。唐末至五代十国时期,连年战乱,许多读书人为避战乱,选择僻静处开办书院治学授徒。而官方办官学在这时期被战火严重破坏逐渐衰微,读书求学却没有官学可人的现实为书院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时期书院虽然规模与数量上还不能和宋朝相比,但是已逐渐完成了由藏书、修书向教育与研究机构的转型。从这时开始,书院开始以讲学教育为主llI。宋代是书院鼎盛时期,陆续出现白鹿洞、睢阳、嵩阳、岳麓、茅山、石鼓、象山等影响力颇大的书院。究其原因,与当时的政治社会环境有关。北宋天下初定,科举取士的规模日益扩大,而宋初的官学却始终处于低迷不振的状态,士人求学却苦无其所,书院作为填补官学空白的教育机构,为广大士子提供了读书求学的场所。宋初时朝廷提倡文治,但多年战乱使国家暂时无力大量举办官学,于是朝廷给予书院赐匾额、赐学田、奖励办学者等多种形式的表彰与鼓励,据史料记载官府在南宋曾先后三次为白鹿洞书院增置学田。第一次在淳熙七年即1180年始置学田870亩;三年后即1183年置办700亩;第三次在嘉定十四年即1221年置办学田300亩。至此书院总共拥有学田1870亩。而岳麓书院在绍熙五年即1194年,由官府一次拨给学田50顷,书院学生日给米一升四合,钱六十文。在较富庶的地区则常有巨富商人赞助书院。东阳郭氏累代出资,拨良田数百亩用于创办书院,作为古代学者张九成弟子的郭钦止设立了石洞书院、郭良臣郭良显兄弟创办了西园书院、郭良臣的儿子郭溥创办南湖书院;东阳的另一大户吴文炳也创建了安田书院。这些书院的内部设施完善,办学条件也很优越。来自官方与民间的支持也是宋代书院兴盛的直接动力之一。此外,佛教禅林制度的影响对书院也有一定的影响,五代及宋初的书院也同当时的寺庙一样,大多选建于优美的山林名胜之中。而书院的讲会制度则借鉴了佛教中的经方式,书院教学的讲义和语录等形式,也是来源自佛教禅林制度。这时期印刷术的广泛使用是促成书院兴旺发展的重要基础。印刷术使书籍的制作变得便利,书院可以较容易的拥有丰富的藏书,并真正成为面向社会的教学机构。

二、宋代书院的管理特点

宋代书院在管理上创造了许多宝贵经验,其中学生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不拘远近广纳生源、以课业考试、积分决定升降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同时注重礼仪伦常德行并举。宋代书院推行开放式的办学,广纳生源。求学者无论地域、不受身份与学派限制,只要品德和学业上达到要求,均可前来听讲、求教。学生在人校之后,书院会采取分类管理及区别对待的方法,根据年龄对学生进行分类,再根据入学的成绩分为不同等级并给予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待遇。各个等级依据月课考核成绩的高低决定升降,有效避免了不同层次学生之间因接收能力不同而引起的弊端,有力的激励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隋,发掘引导不同层次学生的求学潜力。不仅是学生求学没有限制,著名的学者也可以在几个书院之间轮流讲学。朱熹的学生黄干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山南山北的人士都来听讲。白鹿洞书院为此拨出一笔专款用于接待四方来人,并派专人负责招待。由于书院办学声望及能力的差异,后期一些著名的学院,如白鹿洞书院开始推行招收举人入学,岳麓书院则收湘西书院积分较高的学生入学。这一规定对后世办学的影响巨大,至今也是教育方面的主流。书院在对学生的管理中较重视规范引导,而且非常重视德行的培养,着重从心性修养方面来对学生进行管理。尤其是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对于当时学生管理的影响非常大日。在这份教育方针及学生守则中,提示了书院的基本宗旨是要贯彻“明人伦”的纲常礼教。同时在书院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过程、道德修养的基本要点、行为处世的基本原则、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范,白鹿洞书院的学规集儒家经典思想之大成,将教育目的与学习修养的途径充分融合,因此很陕成为南宋书院及后朝各代书院统一的学规。由此可以看出,宋代书院的教育目的不仅仅是科举应试,还有对儒学的传承和发展,强调心性之学和伦理纲常之学,讲究读书穷理,修己治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注重学生管理的同时,宋代书院也非常注重师资管理。师资管理实行山长负责制,并吸收学生参与书院的管理,管理体制日趋完备。山长负责制是一种以山长为领导核心的管理制度,是宋代书院组织管理的基本形式,宋代书院主持人大多称山长,其道德学问、管理能力、朝野声望等方面一般者E常杰出。山长主要负责教学主讲及学院的主持,也要负责组织管理学院的社会事务,这就要求山长人品学识俱佳。北宋的书院除了山长之外,其他管理辅助人员的设置很少。因此书院的兴衰就取决于山长等核心成员学术水平、道德水准的高低。张械主讲岳麓,虽被称为东南三贤之一,但却不敢以山长相称,由此可见山长资格之重。山长之称,人以为非实行萃学者莫宜居。书院的一些负责考勤劝善、执行学规等日常管理事务,有时也会交由学生兼职承担,朱熹在修复白鹿洞书院时就曾请学生林用中、黄干、王阮等一同讲学。这种方式给予了学生锻炼的机会,具有积极的意义。南宋时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设置也相应增加并开始形成分工管理制度。这标志着书院教育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也使书院教学管理形式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三、宋代书院的教学特点

宋代书院教学比较注重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除学术活动和教师的必要讲授之外,以学生个人读书钻研为主,而许多名师都将指导学生读书作为教学的重点,依据自己的治学经验指导学生提高读书自学的效果,同时书院大量的藏书也为自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书院强调学生的自学和思考相结合,鼓励采用质疑问难的方式,再由老师针对学生的难点和疑点进行讲解,在学习中提倡双向性互动式教学,鼓励师生通过平等交流和对话来达成共识,通过切磋讨论来达到启发学生上进心和自觉性的目的。朱熹就主张学要有疑,要探根究底,释疑之后才能融会贯通,方始为学。朱熹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其弟子将他的训导汇集成古代最有影响力的读书方法论,即朱子读书法,分别是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翻。可谓是古代的自学大纲。由于广纳生源开放式的办学,这时期书院开始广泛邀请学界名流前来讲学。张械在主持岳麓书院时,就曾经邀请朱熹到书院讲学。南宋鹅湖书院曾同时邀请观点对立的朱熹和陆九渊来讲学,二人针锋相对辩论相当激烈,这就是自由讲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朱陆鹅湖之会。朱熹虽然在观点上坚持己见,但在治学态度上非常开明,他极为欣赏陆九渊对《论语》研究,于是将陆九渊请到自已主持的白鹿洞书院讲《论语》,并将他的讲义刊刻在石碑上供书院长久学习。朱陆鹅湖之后讲会逐渐盛行,这种学术论辩的集会,是当时书院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教学研究活动。不仅有本院老师讲学,也广泛隆重的邀请其他书院学者参讲。门户开放风格大大促进了各学派之间的学术交流,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深化了教学,非常利于书院事业的发展,使之达到官学教育无法比拟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正是宋代书院这种开放、平等,推动学生独立思考的办学特点,培养出了一批诸如抗金名将吴猎、名臣赵方、彭龟年等优秀人才,并为后世的办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