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课堂上形成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方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抗日战争”一课中,新课标把“全民族抗战对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作为重点,把“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作为难点,在初步完成了这两个重要课标教学之余,我紧接着组织了一个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探究活动,插入了一个非常具有历史使命感及现实情感教育意义的内容,主题思想是“不忘国耻,理国”。既抓住了历史事件的表象再现,又抓住了“以史为鉴”的本质作用,挖掘其潜在深层的教育意义,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对于高一学生,他们通过初中历史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抗日战争的一些史实,同时通过电视等媒体,也接受到了大量与抗日战争有关的信息。但这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的水平,高中历史学习就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即通过史实再现,渗透“以史为鉴”的本质作用,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日军的滔天罪行”内容是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最好材料,我处理教材如下:①过去的罪行,铁证如山,用选择性地加以展示,让学生内心深处开始产生一种共鸣———痛楚与悲怆;②再以多媒体展示日军侵华遗留化学武器遗毒对现在中国人的伤害,直接过渡到课后第二个探究性学习主题学习延伸:分析侵略战争带来的长期危害。学生内心的感情已由痛楚、悲怆、心寒上升为憎恨、愤怒;③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26页的“学思之窗”文字图片,教师开始抛出自己准备的探究性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始步入思考的情感阶段。问题:日本人也是人,他们也传习中国儒家文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何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一到中国的土地上,人性就泯灭而变成兽性了呢?学生面对这个问题就开始小声议论探讨,学生的感情由刚才的愤怒、仇恨开始被教师诱导至思考问题或现象背后本质的探讨,感情转而变得平缓;④学生有各色各样的回答,角度各不相同,层次水平各异,教师此时,用清晰敏锐的语言把学生的思路由课堂议论带入共同总结、精辟分析:受自然环境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日本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征———武士道精神,启发学生回忆在看过的影视剧中许多日本人做错了事,无法挽回时,或战争中打了败仗后,是怎么做的,学生们很容易地总结出“以死换取人们对他的原谅。”教师随即点明这就是武士道精神的重要特征,接着又提出反问:“一个连自己生命都不爱惜的人会爱惜别人的生命吗?”答案勿庸置疑。那么现实的因素影响又是什么呢?学生很容易从战争发生的原因去思考:灭亡中国,用屠杀来泯灭中国人的抵抗意志。学生的情感已开始被导向理性。
教师探究式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自主互动探讨,再辅之以教师的思路指导,课堂已完全有了积极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平等地师生对话,学生主动地参与课程资源整合、问题探讨、疑难思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趁学生的思维已开始有了理性的光芒之后,教师则点出罪行的背后是中国人的耻辱,是国耻,不能忘。师生再一次产生同仇敌忾、义愤填膺的情感共鸣。
“日本帝国主义在近代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无法医治的创伤,我们在记住这段罪行后,该怎么办?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当今的中日关系?”在学生的情感思维稍作缓和休息片刻,教师及时地抛出这样一个既是课标没直接提及又非常具有现实“以史为鉴”意义的问题,再进一步落实“态度价值观”目标。
同学们又开始了课堂上的第二个小高潮议论探讨,有的认为要复仇,有的认为要发动局部战争向日本人示威,有的认为要静观其变等,看来学生们已经从国耻中产生爱国情感的思考。对这一个问题的剖析探论,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探究式小问题:
第一:过去为什么会挨打?
第二:这样的战争对中国人是巨大的伤害,是否也给日本人带来了巨大伤害?
第三:今天,中国是否有必要再次发动战争进行复仇?复仇战争的结果又是什么?
学生们各抒己见,异常热烈,情感充分表露。有的学生回答既通俗又颇有见的,此时教师的引导作用要体现出来,师生归纳出结论:我们不能盲目地民族复仇,要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情感,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来面对未来。历史与现实、感性与理性、知识与情感达到充分结合。
教师最后板书理国的核心及途径方法:爱国需要热情,更需要理性。糊里糊涂的爱,不行;朴素感性的爱,不够;偏激盲动的爱,不可。理国,是我们的神圣天职,历史使命,时代担当,也是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必由之路。
爱国先知国,
爱国先爱岗,
强国必先强人,
理国,
贵在自觉。
此时学生已完全受到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潜移默化地陶冶了情操,提高了道德素养。既带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合理地盘活课堂教学,又有效地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尾声的作业是:我们作为学生,勿忘国耻,理国,具体应如何去做?给学生留下一个现实思维的空间,用正确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去感受历史,理解生活,为目标实现画上圆满的句号。
历史是有生命的历史,是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是有情感的历史,只有树立“以人发展为本”观,才能够让师生都体验到一种生命的尊严,人的价值。
当然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由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承载的启发、渗透和感染的过程。教师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装在头脑中,有意识地、自觉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其成为教学的灵魂,使学生逐步形成我们所期盼的健康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