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文史在教学方法上的融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作为一个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学校的社会老师很缺,所以初一整个年级段一直是其他主课老师兼任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初二才开始由专业的历史与社会老师任教,这导致学生对我们这门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总觉得这门课是不用学的,不要说课后复习巩固,就是上课时间也是有听没听在参与。所以不能用纯粹历史的教学方法去教学生学习历史而是用学生从小学到大的语文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具体我简单做以下几个方面的论述:
一、用诗歌将历史知识简单化
为了让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学会总结,我在一堂课上采用了用诗歌将历史知识简单化的方法。这是初二上学期,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延绵不绝的中华文明,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统一天下第六课时秦朝统一的一堂课。这堂课内容包括:秦朝统一的基本信息(包括时间、都城、统一者),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思想、交通方面采取的措施。我上课的思路也是围绕实现统一到巩固统一展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住整堂课,新课讲解好了之后,我采用诗歌将重点内容串联在一起进行总结。诗歌内容如下:
公元前二二一,秦王嬴政大统一;
定都咸阳称皇帝,建立中央集权制;
中央丞相和太尉,御史大夫辅皇帝;
地方推行郡县制,三十六郡始设置;
统一货币度量衡,小篆成为规范字;
南修灵渠北长城,焚书坑儒文化治。
我让学生把这首诗歌背下来,大部分学生很快就记住了,为了让学生理解内容掌握知识,在学生朗读背诵之前,我又重新解释了一下整首诗反映的知识点。上了一堂课后我发现更好的方式是采用语文的教学方式。把这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整堂课围绕这首诗,讲解好了这首诗,学生也就掌握了所有的内容。所以在第二堂课我就采用了另外一种方法。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出示这首关于秦朝统一所有重点内容的诗歌。然后句句解释,并让学生从课本上找出相应的内容。这样既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很好地落实教学目标。学生找到知识点后,请一到两个学生解释给全班同学听,接着让全班学生将这句话齐声朗读记住。关于重、难点,焚书坑儒的评价部分,学生通过书本的材料题理解。课程很快讲解完,没有出现重复讲解的现象,而且学生掌握的明显比采用第一种方法的班级好得多得多。用第二种方法给第二个班上课,只有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少数几个人没有掌握。跟第一种方法上的第一个班级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运用语文教学中阅读的方法阅读历史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法分为朗读、默读、背诵。朗读又大致可以分为分角色朗读、齐声朗读、分段朗读等。文科的教学都可以采用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法,尤其是历史教学。上历史课我一般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一节课的时间总是排得满满的。上课时,我经常引导学生齐声朗读某些重要的内容和概括性较强的文字。然而文科不像理科只要简单记住几个公式就好了,尤其历史要记住的是内容本身,一方面阅读可在上课前先了解内容,另一个方面阅读也是一种加强记忆的良好方法。上好新课,引导学生通过大声朗读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在历史教学中采用语文的阅读教学方法,通过默读学生了解上课内容,通过齐声朗读掌握重点、要点,通过自主朗读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把熟悉的阅读方法融入学生比较陌生的历史教学中,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内容。
三、按分析文章归纳段落大意的方式归纳历史要点
历史教学要点的归纳是历史思维的常见形式之一,每一章节的历史其实是由一个个历史事件组成的。而历史事件是通过文字描述出来的。每一个历史事件就是一篇很好的历史题材的语文课文,所以每一课时的内容可以把它当成一篇简单的语文历史课文来解读。新课程理念主张以学生为主体,历史教学中应用语文教学中归纳段落大意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同桌合作自主探究,能够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教学这一理念。四、按记叙文的方式寻找历史线索学习历史学生要知道线、掌握点。点是历史要点,那么什么是线呢?所谓的线,就是历史的线索。历史的线索是以时间为线索的。讲到朝代,学生要知道朝代的先后顺序;讲到每个国家学生能够知道一定时间的历史事件,国家的发展过程。找线索这是在语文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式,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线索。历史也是有一定线索的,它就像一篇篇记叙文,学生找出线索后,能够更好地概括历史要点和历史知识。
文史不分家,历史与文学的关系式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任何文学作品都产生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某一个方面的社会现实,同样任何历史内容都是依靠文学形式记录下来。因此对历史的教学不仅可以借鉴,而且必须借鉴文学的方法。使得从没接触过历史或者对历史甚至社会这门课没有感觉的学生也能够很好地接受并学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