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让低龄学生在玩乐中学好数学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我国的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有如下目标: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联系,教师就是要着力营造一种互相信任、互相欣赏、乐于表现、敢于表达的氛围,充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让学生锻炼自学和与别人合作的能力,从中去体验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快乐。英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最好是把儿童的学习变成一种游戏,使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知识,这是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积极打破因循守旧的教学方式
在以前的教学中总会遇到这样的尴尬:课上,教师口若悬河,讲得面面俱到,学生却听得枯燥无味、昏昏欲睡。课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总是不尽如人意,有时就连基本的计算题也都屡屡令人失望。面临诸多困惑,笔者起先总认为是学生不认真,现在看来是笔者的课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自从我们学校推行“三案六环节”以来,孩子们上课的积极性明显的提高。有意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合作探究、交流反馈、自学质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经过自己的一系列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后,才能把所学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成为自己的东西。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地摄取知识,掌握科学的方法。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活动,敞开思路,积极探索,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新教材的教学思想。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笔者设计了一条通过实验操作感知认识分数的途径。在引进分数时,首先让学生理解1/2,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纸和剪刀,“我们一起来平均分,看谁分的方法多!”通过这一鼓励性的话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有了老师的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调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讲述,在头脑中初步建立了分数的概念,理解1/2的含义。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更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每节课怎样让学生发现、探索、创造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教师如果用学生的眼光来看教科书,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教学就更有活力。学生从主动的接受到动手主动创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质量。
二、努力实践新的教学方案
让学生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和正确的数学认识已成为每个数学教师的共识。老师的激情教学,很容易把自己的教学激情传染给学生。笔者在教学“长方形的认识”一课时,把全班学生分成12组,自己置于学生之间,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信息,讨论问题,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空间显得自由、平等、民主,教学效果很好。在制作长方体框架的过程中,笔者大胆地提出“我们一起来,看谁做得快,做得好”,这一激情提议很快得到同学们的响应,全班立即沉浸在欢快的学习气氛中。制作过程中,笔者发现自己做快了,故意慢下来,还故意把长方体做得差一点,让大部分学生比自己做得快、做得好,让学生享受超越老师的喜悦,再通过学生的观察、演示和思考,了解长方体的面、棱、长、宽、高等,加深对长方体的认识。通过实践活动内化知识,外化重难点,学生学得轻松,寓教于乐,收获彼丰。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让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求实效、重效益,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加强想象力的培养是创造的前提,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一些较复杂的题目,有的学生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比较弱,很难找到准确答案,老师如能恰当引导,让学生的手脑并用,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有这样一题,如图求角ABC的度数(图略)。题目出示以后,笔者并不急于让学生去思考,而是布置学生课后去准备一个正方体,然后按要求,看谁切得好。由于在布置任务时,并没有让学生去求解而是去切正方体,南辕北辙,学生带着满脸疑惑回家去了。第二天一早,笔者刚进教室学生就围了上来,“老师我找到了这题的答案,是60度。”“找到答案的关键是什么?”……对于这样的题目,笔者并没有多讲,只是立足于让学生自己去做,让学生先独立去思考,上课时再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孩子们的思维得到发展的同时,教学效果也令人满意,学生各方面技能都得到了锻炼,这是传统教学方法很难达到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充满兴趣,笔者力争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逐步建立一个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体验数学的再发现过程,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生的手、脑、口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培养,想象力需要保护,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正确引导、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的想象力,灵活地使用教学方法,创新地设计训练项目,提出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给他们广阔驰骋想象的空间,引导他们从多角度看问题,想问题,养成求异和创新的思维习惯,也使自己成为创新型教师,为培养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