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利用语言魅力创造良好教学效果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利用语言魅力创造良好教学效果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利用语言魅力创造良好教学效果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1]讲究语言艺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提高教学效率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和独特的教育功能。

1、规范性

规范,就是要求教师讲课的语言要准确,语句要合乎语法修辞,不能滥用词语,词不达意。主要表现在普通话的规范:首先语音要规范,不能南腔北调,混合方言,普通话的四声要读准,在普通话里不同的声调表示不同的含义。其次用词的规范。要准确的理解词的意思,用在合适的位置,不能滥用,也不能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华用一些晦涩难懂的词语,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再次语法的规范。教师讲课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范,包括词的分类要清晰、句子结构要严谨、句子意义要简洁、明确、完整等。遵循这些语法规范,能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和学生的表达能力。

2、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教学语言能准确无误地反映客观实际,教学用语的形式,又能准确地表现思想内容。这就要求,传授科学知识的教学语言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做到层次分明,句句扣题,简洁明快,使学生听起来脉络清楚,能启发思维活动。要做到对教学内容进行准确的表述。准确性语言是教学语言的生命,传授知识必须选择最能表现事物本质特征的语言,必须善于用分寸适度的语句,对事物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教学的力度、效度、信度就表现在这里。

3、启发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所务惟在启发诱导”。“所谓教师主导作用,盖在引导启迪,俾使学生奋起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教说,学生默默聆受。”这里面蕴含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深刻道理。[2]从教育家们的阐述中,可见教学注重启发性是极其重要的,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启发性主要通过教师的课堂语言得以充分实现,要想启发性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启发性语言在教学过程中的巧妙运用。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必须巧于引导、注重启发、循循善诱,激发学生思考,给学生留下思维想象的空间。教师取得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通过语言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启发性具体要求主要有三点:首先教师用语要具有诱发和启示的内涵,以期形成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心理震颤。其次要求用语引疑求趣,以形成对学生智力、智能的刺激。最后教师用语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4、灵活性

灵活是教师语言的重要标志。针对学生不同年龄和个性差异,教师要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年级低的学生对生动、形象的语言容易接受,教学语言应具体、明确、亲切。高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不断发展,追求对事物的理性把握,教学语言应深刻、灵活、具有哲理性。根据不同的学生选择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直观的,还是抽象的;委婉的,还是直率的等等。另外,教学语言还要受到教学内容的制约,不同的教学内容要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描写的、说明的、议论的、陈述的、抒情的;悲哀的、激壮的、明快的、暗淡的;藻丽的、朴素的;简洁的、丰繁的;庄重的、诙谐的一般来说,叙述要细致入微,栩栩如生;评论则条分缕晰,鞭辟入里;说明不蔓不枝,条理清晰。[3]

5、明晰性

明晰性主要是指口语表达语脉相通,条理清晰。这就要求教师讲课多使用短句,少用长句。如:在讲《荔枝蜜》时,一位老师所用的语言:“对呀,所以他说很有点鲜荔枝味儿,就是色、香、味都很好的,所以他说,你喝到这样的好蜜呀,生活也是甜的呢。但是,我们不要忘掉,吃到这样的好蜜就不要忘掉酿蜜者哪!酿蜜的是谁呀?”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到:“蜜蜂”,“好”看看哪些句子写蜜蜂的?划下来。蜜多好呀!稀罕物!能滋补身体,成色纯,养分多,又甜香,又有清气,真好呀!但是,谁来酿的呢?这蜜蜂是怎么酿的呢?把这些句子划下来。思维要敏锐,动作要敏捷。”这样便于学生理解,以免引起学生概念模糊和意思表达不清。另外要求教师使用明白易懂的词语,要给学生思考讲课内容的时间,使他们能把讲述的信息转换为表象和概念。学生大约在五秒钟内能记忆五到九个意义单位构成的句子,超过这个限度,听众就不易理解句子的意义,且由于讲述的意义不能全部地进入听者的意识,而削弱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抓住教材内容的实质,力求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剔除口语杂质,总的来说就是,言简意赅。否则,教师讲课拖泥带水,啰啰嗦嗦,不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也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情绪和思考力的发展。

6、生动性

生动性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既不是枯燥呆板、机械老套,也不是矫揉造作,华而不实,而是妙趣横生,新鲜活泼,通俗质朴。语言生动形象,就是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得风趣。鲁迅讲课,用农民讨媳妇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美人”,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这个生动形象的事例,来阐明“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特级教师于漪讲朱自清先生的《春》,用这样一段话开场:“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4]这段话,绘声绘色,有景有情,使教学语言格外形象、精彩。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生动含蓄,充满情趣和魅力的语言,往往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动脑去思考问题,动眼去观察问题,表述自己的看法,去做去练习,从而促使学生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科特征,利用具有生动性的课堂语言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按照教学需要把它们引入课堂,调动自如,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迅速理解和记忆学到的知识。

总之,教师的语言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深奥莫测的词语,警示性的语言,令人眼花缭乱的修辞手法,用的都是一般而又口语化的词句,然而却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新奇寓于一般,非凡寓于平凡,这就是教师语言的魅力所在。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不但能准确地传递信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师生双方处于轻松愉悦的美好的状态下,从而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能源研究与利用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橡塑资源利用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

矿产综合利用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