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课堂表演在语文课中的积极意义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课堂表演在语文课中的积极意义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课堂表演在语文课中的积极意义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笔者认为,我们应拓宽表演舞台,由三尺讲台扩展到整个教室,引入表演艺术,学生做主演,教师做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一个表演天地。这几年,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课堂表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如果在教学中,合理地安排表演,就会使学生的兴趣大增,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活跃的课堂气氛,无论是教者还是学者都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当中,真正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利用更多的机会针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内容的表演性尝试,组织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表演性学习中来;在学生表演性阅读中还要不断地表扬学生、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表演热情,刺激学生的表演欲望,让学生有一种成功的使命感,增强学生的游戏兴趣,把参与表演变成是理解教材的重要手段。戏剧最适合学生组合性的表演;诗歌一般适合个人体验性的表演。当然,表演法并不适合所有不同内容的教学情况,没有必要采用教学表演法就不必强行运用,那样会适得其反。教学中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表演,首先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甄别,从而为作好教学过程中的程序搭配和师生教与学的合理配合奠定基础。

二、课堂表演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悟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决课文的重点、难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悟,可以抓住课文中的重要场景让学生进行表演。这种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表演,将抽象的文字化为形象的表情、动作,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背影》这一课时,笔者选取了“父亲过铁道买橘子”这个场景让学生设计表演。表演前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和揣摩父亲过铁道时的几个动作“探”“、攀”、“缩”“、倾”。表演时一位身材如文中父亲一样稍胖的学生自告奋勇来表演。这位学生把讲台作为车站月台,爬上爬下,十分艰难,把“父亲”这几个动作表演得极为逼真。表演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文中父亲的爱子情深。这段表演创造性地表现了课文内容,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领悟,并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表现了出来。

三、课堂表演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张扬个性同时,学生在相互合作中针对表演的每个环节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创造出一个个活生生的、个性鲜明的台上形象。其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及他们的一颦一笑,无不闪耀、融汇着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和劳动汗水。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又在实践创造中深化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既促进了学生合作,又锻炼和提高了自身能力,最大限度地张扬了他们自身的个性。在戴望舒的《雨巷》的教学中,笔者试探性的安排了一个表演项目,首先播放歌手江涛演唱的歌曲《雨巷》,再请学生用歌声来演绎。结果班里一位勇敢的女学生举起了手,唱了起来,她的曲调虽然与原唱有所出入,但是声情并茂,而且她的勇气和“多才多艺”赢得了全班同学的钦佩。学生们觉得这样的课很有意思,接下来的教学异常顺利,对这首《雨巷》的记忆也格外深刻。四、课堂表演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课堂表演不只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再现,成功的表演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交流探究的结果。学生表演时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含有他对文本的创造性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特定要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学习完《郑人买履》之后,笔者要求学生进行故事新编表演。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有的构思故事,有的设计动作台词,有的准备道具,有的负责记录,有序地进行了合作交流探究。表演时,一个小组的演出十分成功,他们对故事进行了新的构思:郑人来到市场上,看到一个鞋摊的皮鞋款式新颖,外表光亮,价格又便宜,在老板一番花言巧语劝说下,买了一双皮鞋回家,结果没几天皮鞋便烂了,原来皮鞋是纸做的。这个创新设计讽刺了当今社会制售假货的不良现象,体现了学生对现实的关注,达到了学语文就是用语文的目的。

总之,在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是促进其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学生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表现欲,他们非常喜爱表演课文的活动。笔者认为这一方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能从学生的兴趣着眼,从学生的问题入手,珍视学生的学情,关注学生的发展,肯定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