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探讨大学生教育管理方式改革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教育管理的内容
多是以应付学校各级机关布置的工作任务为中心,而作为大学生教育中心内容的德育教育却被不断弱化。高校德育仅依靠“两课”进行引导,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经常导致学生听课效率低下、旷课率高。同时,一些高校虽然在校园附近设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但仅在特殊节日才去组织学生参观学习,教育程度十分有限,加之当今网络不良风气的盛行,这些都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二)教育管理的手段
对于违规违纪和成绩落后的学生,辅导员往往是站在学校的立场进行说教式的批评教育,采用取消评奖评优等处罚式的手段。这种处理方式对于“90后”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常以不配合或沉默的方式来抵触这样的管理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辅导员和学生之间逐渐出现无法逾越的鸿沟,直接影响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而在激励方式方面,过于集中在评优资格和德育加分上,无法达到教育管理的真正目的。
二、大学生教育管理方式的创新
(一)推行导师制管理模式,营造高校全员育人氛围
可在校级层面成立导师制工作指导委员会,协调指导各学院导师制工作,而各学院可在学生工作组机构下增设导师制工作小组,动员本系有资历的专业教师、鼓励具有博士学历的青年教师参与到导师制工作当中,充分利用年长教师的工作经验和年轻教师的工作热情帮助和引导本科生顺利完成学业。导师可以按1∶10的比例兼职指导本科生,导师也可根据工作需求,增设所带的高年级研究生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共同参与到学生的管理当中。由于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更多的是将工作重心放在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中,导师可将重心放在学习方法的掌握、课程设计、学科竞赛和专业论文的指导之中,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动向,根据学生意见及时调整授课方式和课程进度,并将掌握到的学生状况定期反馈给辅导员,让学生、教师等参与到高校教育管理中,通过沟通、协调、参与决策等方式,建立一种“学校管理———多方参与”的新教育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充分营造师生互动、研本互动、教学互动的全员育人氛围。为保证导师制工作的实效性,学院可以根据实际设立一定的奖励机制,每学年对全体本科生导师的工作进行横向评比和公开表彰,保证教师参与学生管理的制度化。
(二)设立家长委员会制度,形成家校共管格局
设立家长委员会,通过学院牵线搭桥,设立本地家长委员会和外地家长委员会,鼓励不同年级、不同职业的家长参与进来,对学生的课余安排和学习生活共同监管。对于外地家长委员会,定期通过网络会议集中交流,明确各自在学生管理中的职责和分工,对于本地家长委员会,定期邀请家长来校与学院领导、辅导员共同座谈、研讨学生引导方法,遇到高校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共同商讨、交换意见。家长真正参与到高校发展和学生管理当中,建言献策、增进交流、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明确共同责任,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为本校学生推荐就业单位。
(三)推进宿舍管理创新,实行公寓化管理
宿舍不仅是学生课堂的延续,也是学生生活和休息的场所、娱乐的天地,更是信息获取的窗口和思想交流的渠道。一般来说,同一个专业班级的学生宿舍较为集中,这就为以宿舍为基础的管理提供了便捷。可以精简传统的学生会组织,并将其职能界定在应对学校各级部门布置的任务上。同时,成立以公寓为阵地的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将其职能界定在学院内部日常事务的管理上,通过挑选学院中成绩优异又有一定办事能力和热情的学生担任委员会常任委员,以公寓中各宿舍舍长为流动委员,设立《公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通过征求公寓全体成员意见制定《学生公寓自治管理条例》,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理。公寓自治组织的作用在于管理整栋公寓楼及其所有房间内的卫生状况、督促成员学习、协调人际关系和处理矛盾纠纷等。由于各宿舍舍长通常是由同宿舍四个人或六个人共同选出的,具有一定的号召力,辅导员可以公寓常任委员为抓手,通过各宿舍舍长传达通知任务、反馈工作材料和掌握学生信息,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工作执行的高效性。
(四)将党建与学生管理相结合,以党建促管理
把党建与道德教育和学生工作相结合。在与德育结合方面,如规定积极分子要想入党,除满足入党的必备条件以外,还需为周围有困难的同学做一件好事,发现校园一例不文明现象并加以制止,担任学生干部或部门成员期间为部门做过一件有益的事,其部门和班级好评率要超过50%等。在与学生管理结合方面,如在学生公寓中设立公寓党支部做为日常监督和服务部门,在每次检查和评比中,由学生会相关部门成员和若干公寓党支部委员共同参与,宿舍成员和学生干部的发展入党必须由公寓党支部填写意见。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学生干部示范岗”,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以学习有困难、生活有困难、心理有问题、表现有欠缺的同学为主要联系对象,通过定期谈话、学习交流、生活帮助等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发挥学生党员在育人中的作用,并把学生干部的表现情况加以量化排序,做为其入党和岗位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为扩大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在评优工作中可通过张贴红榜、树立典型等形式大力表彰先进,以党建促管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把入党考察工作落到实处。
(五)促进德育方式多样化,寓教育于实践
在德育工作中,做为高校层面,应当在课堂教育之外开展广泛的校企合作,在多家合作企业设立多样化的德育教育基地,分批次分季度带领学生参观不同类型的企业,感受多元企业文化,增强学生的社会认知度和责任感。定期邀请企业成功人士来校开办讲座,进行励志教育。利用签约企业在高校设立专项奖助金的颁奖仪式上对贫困生和获奖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高校还可在兄弟院校之间开展长期性的交流合作,每月互派学生交流走访教育基地,实现资源共享,教育共进。可设立表彰专栏,每月收集本院学生所做的好人好事,按贡献值大小划分等级,利用张贴红榜、综测分奖励等形式予以公开表彰;在暑期社会实践以及课程实习中,领队老师可通过设立团队任务,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体会到团体协作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高校职能部门老师还可推荐相关学生团体与省市红十字会、消费者协会等社会公益组织对接,让学生走进社区切实为人民服务,把书本上条框式的德育教育带到生活之中,把德育工作孕育在社会实践之中,使学生在实践之中受到德育熏陶。
(六)善于发现优点,开展赏识型教育
对于犯错误、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辅导员可以尝试开展赏识教育,以共同探索问题为目标,将批评转化为表扬。辅导员在谈话前充分发现学生的优点,如学生工作上的突出者、同学心目中的能手、进步幅度大的学生、自强不息的学生等,在谈话时首先对其优点加以评价和赞扬,通过表扬缓解学生对老师的抵触心理,然后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事件,让学生回想当时的动机、真实的想法、说出自己的理由,然后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做法,待学生认识到错误后进一步表达对学生能改正错误的信任,以及能发扬自身优点的期待,最后,在相互理解与信任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订立个性化的目标管理方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批评为赏识,以情动人,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成功的信念,从而使学生进入“初步成功———获得初步成功的体验———自信心增强———产生较强的成就动机———获得较大的成功———获得较深刻的成功体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的良性循环。对于“90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高校应当变革传统的教育理念,拓展育人工作思路,创新教育管理方法,不断提升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徐剑单位: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