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教育管理论文2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教育管理论文2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教育管理论文2篇

第一篇

一、学生管理

1.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调查与研究是制定高校学生管理的依据与基础。目前大学生群体多为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出生、成长在媒体资讯发达、思想观念开放、价值观念多样的改革开放深化的年代,在此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他们有着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表现欲望浓烈,渴望被别人认同;追求自由民主,期望公正公平,厌恶形式主义及官僚专政思想,讨厌呆板乏味的说教;信仰缺乏,团体意识稍差,集体荣誉感较为淡薄;有着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能够适应时代的迅猛发展,喜欢追赶潮流,能够很快容纳新生事物;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有爱心,能积极投入公益事业中;理论知识丰富,但社会实践能力较弱;抗压受挫能力有待加强,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与向往,但当理想与现实冲突时他们常为自我价值的定位而迷茫困惑。只有在吃透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基础上,明白他们的所想、所急、所忧、所喜后,才能更好地针对他们行为上的偏差,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给予正确的规劝与指导。

2.更新学生管理观念。新时代背景下管理者要与时俱进,更新管理观念,这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当前各级管理都强调“以人为本”,这个理念具体到高校学生管理中就是要求管理者转换角色,换位思考,能够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够容纳不同于己的想法和声音,把以前常规工作中的“管”转变为管理工作中的“导”,把以前工作中“管”与“被管”的对立性转化为“沟通“”解疑”的服务性。当管理者立足于高校学生的发展需求,待之以诚心、热心,积极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规范管理行为时,良性的管理模式才能在学生得到认可并得以顺利开展,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地做到事半功倍。

3.创新管理模式。首先,高校学生管理者要敢于下放手中的权力,多给学生提供自我管理的平台,激发他们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热情,增强大学生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够体现“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使他们找到归属感与认同感,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性格,增强其社会实践能力。其次,要提升管理的公信力,管理者必须做到公平公正,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细致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划分责任权限,使各级各部明确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最后,要使得学生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必须培养一批专业的学生管理人才,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学生管理队伍。学生管理者不能仅靠经验、爱心,还应能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研究、发现、解决管理中的问题,将专业化知识的传授与高尚品德的培育有机结合起来。

二、教学管理

1.学风建设。学风的端正与否直接影响学校前途的好坏,加强学风建设是每一所学校提高教学管理的不二法则。要想营建良好的学习风尚,全校自上而下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并且做到上行下效,全面开展。教育工作者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有为全校教师、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要为学风建设打好前提,做好铺垫;教师要以认真负责的教风为学生的学风做好模范引领;同时,学校要通过各种“表先评优”活动,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弘扬优秀校园文化,严谨治学。对于学生,一是明确人生定位,确立奋斗目标,激发其学习主观能动性;二是建立各种社会实践平台,给学生一个展示机会,一方面体会专业知识学习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实践能力,鼓励科技创新;三是建立严格的淘汰机制,使其有危机感,能够做到自我约束与自我提升等。优秀学风的建设需要各方面的团体合作,更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

2.教学机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高校的教学机制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行的一些制度、观念未能与时俱进,未能促进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反而成为教学管理中的掣肘因素。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机制暴露出的弊端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行政干预过多,高校教学缺乏一定自主性。上级教育管理部门高度集权,高校成为行政命令的受体,过多的条文限制使得高校需求得不到及时解决,自身的特色得不到长足发展。学校管理阶层有上级任命,自上而下“官本位”思想泛滥,如果大多数的人才全为“官”“权”等行政事务忙碌,其学术氛围势必会受到削弱,学术研究科研能力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第二,教学管理观念落后,教学管理缺乏创新。长期以来,高校对学生的培养过于注重共性,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多数教师只是完成“教”的任务,而略视了学生“学”的环节;教学内容陈旧、泛泛而谈,缺乏前瞻性与创新性的研究。这些致使学生对于学习“学无所乐”“学无所用”。第三,教学考评模式单一,教学管理人才匮乏。很多高校的教学考评模式死板单一,工作业绩考核呈现“一头沉”的态势,过度注重学科的科研成果,弱化对教学任务的考查,甚至一些钻营者利用量化考核中重量轻质的弊端,在量化考核中大做手脚,损害了考查的公平和公正。2000年以后,高校扩大招生规模,这使得一部分学校为了满足办学需要,完成办学标准,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中,这必然会削弱对教育管理人员培训经费的投入。专业化高素质人才的缺失、管理手段的陈旧落后定会阻碍教学管理的提升。要想解决以上矛盾,教育机制要有所改观。首先,加大高校自主办学权,吸纳民间办学力量建立董事会机制,将原有的“官本位”思想向“校本位”转化。其次,加大对教学质量管理的力度,深入课堂进行督导,将教学与科研并重;建立多样的、公平的考核制度,调动教职工的教学热情。最后,加大对教学资金的投放,促进各级各类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倡导科研创新,注重品牌专业的培养。

3.科研创新。目前我国高校科研创新水平的状况为:高校自我培养科研人才能力较弱,科研人才的引进受当地办学条件的限制,高端人才的匮乏制约着各地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科研的创新能力、综合能力有待加强,很多院校的科研层次还只是停留在论文写作方面,教师疲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专职于科研的人员过少,各院系之间缺乏合力,科研成果缺乏质量与特色,徒有数量;科研成果评价机制过于僵化,没有活力,未能形成科学、公正、透明的体系,进而催生出学术腐败现象;一部分地方院校只顾扩大规模,追求短期利益,忽视科研成果创新,挪用甚至克扣科研经费等。要实现高校科研创新水平的提高,一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公正、高效的评价及奖励机制,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科研激情,激发其科研动力,保护其科研创新成果,并帮助他们实现科研成果与市场利益的转化;二是要加大对科研的资金投放力度,尊重科研人员的劳动价值,建立专门机构,在各院系中形成科研合力;三是要注重对专业高端人才的培养,培植特色科研项目,增强综合竞争力,为科研创新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的教育管理有其复杂性,高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各级各类院校想要在市场大潮中迎难而上,保持良好的发展前景,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优质人才,就需要高校教育管理者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下,针对教育现象不停地探索研究。

作者:田晴单位:天津城建大学人事处

第二篇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管理思想存在滞后性

在科技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呈现出教育环境多变、教育对象复杂化,以及教育内容时代化的一系列特点。主要涵盖马列主义、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以及改革创新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是高校的学生,学生的现代观念比较强,重视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而且恰恰处在往成年人过渡的阶段,他们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越来越成熟,心理与生理的发音不够健全,可塑性极强。教育环境方面,由宏观至微观,由文化、经济、政治、大众传播至社区、社会、学校、家庭等环境都出现了变化。对于这样的改变,不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依旧实施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方法,像是单向型、填鸭式、管教型、事务型、经验型等的管理方法,管理者不注重管理的服务性,因而未能够有效地重视学生的难题与实际需要。

1.2管理队伍建设存在滞后性

班主任、辅导员、哲学课程的老师、思想政治理论的老师、共青团干部,以及党政干部等等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队伍的成员。据有关的资料统计,我国高等学校的专任教师占到教师总数的六成以上。而所谓的专任教师指的是专门从事教学和具备教师资格的工作者,也就是负责教学工作并且具备教师资格证书的人。根据这种推理,专任教师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除专任教师之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过少,专业性比较低,专兼职教师间的交流过少,并且在能力与知识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缺少专业性的培训机构,难以实现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效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是非常关键的。

1.3管理机制不够科学

第一,管理过于集权式。各级党委集中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重要人财物与权力,而一般的管理人员仅仅是通过自身的榜样与人格魅力进行管理。在奖励机制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科学化的工作机制未能够形成,这导致管理的动力不足。第二,管理未能够上道。管理未能够上道指的是当前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未能够到达管理主要的干道,管理工作依旧处于高校管理活动的边缘。尤其是科研在大学制度化后,高校的主要任务是科研和教学,而不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实际行动。一些高校有着非常严重的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而重视专业理论教学的趋势,这导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陷入非常尴尬的处境。第三,管理缺少切入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持续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解决矛盾的过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整个过程。倘若管理缺少切入点,一系列的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就较难开展管理工作,并且被管理人员也缺少积极性和热情。而单纯地凭借高校学生会、团委、学工以及党委等进行直线单边式的管理是不行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只有通过学生会、团委、学工、行政、党委等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网,借助多样性的组织网络向高校的一系列角落渗透,在高校生活管理中通过“点、线、面”的方式进行,才可以切实有效。

2、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2.1真正地转变管理思想

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提升,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立足点和落脚点。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点准确的表达和完整的体现。换言之,任何人都可以结合自身的意志变成自身的主人,从而实现人的能力、意识、情感、需要、社会关系等一系列因素的协调和全面发展。立足于高校现代化的管理制度,需要在绩效管理、目标管理,以及人本管理等的全面引导下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从而使得全员型管理、渗透型管理、民主型管理、素质型管理,以及规范型管理的新局面形成。教育也就是所谓的服务,将高校的各种人员都作为“质量链”以及“服务网”当中的一员,注重团队协作与全员的配合。与此同时,注重加强所有管理者的培训和教育,进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的服务观念,使得服务能力提高,一切管理事项都以学生作为核心,推动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服务、教育,以及管理。

2.2注重建设管理队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理的决策以及正确的方针都务必要求一支管理队伍来实现,它直接关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不能实现理想的效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之下以及在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会存在一些新型的课题以及新型的情况,这就要求一支专业性较强的队伍去探究与实践,从而跟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符合。而这支强大的管理队伍需要通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科学发展观与“三个代表”思想进行武装,并且具备渊博的科技知识,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特点和规律。还要求他们不但是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者,而且还是进行实际教育的思想教育人员。另外,还应当创建兼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切实形成人民群众普遍参与和专职政工工作者作为支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并且对这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员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网络应用技能、职业技能、专业素质、理论思想等的教育和培训,让他们切实变成专家型和专业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员。

2.3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科学化

怎样合理地统筹,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组织结构得以优化,将它的管理机制变得科学化,这是高校迫切要求解决的一个问题。以管理作为视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能不能实现最为理想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优化组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组织结构。高校需要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教师队伍的激励、考核、任用机制,且将一定的倾斜策略制定出来,进而在这支队伍中加入更多优秀的人才。应当注重投入经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一系列投入经费进行科学地确定,保障一切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应当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使得依托管理、注重服务、教育为先的管理机制形成,逐渐地形成党委全面地引导,以及以党组织作为主体,党、团、政、工一致管理、相互支持、紧密联系、各司其职的管理。应当有效地借助社会实践教育,提高参与,实现知行合一。

3、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越来越获得人们的广泛关注,务必强化管理,只有如此,才可以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在新的形势下,持续地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新型方法和策略,这不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实际要求,而且也是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也只有在实践当中不断地探究新型的管理策略,并且有效地实践,才可以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作者:吴树春单位:大庆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