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多校区大学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构建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多校区大学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构建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多校区大学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构建

摘要:如何加强对不同校区学生进行妥善管理,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本文通过对多校区大学的含义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目前现有的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恰当的解决策略,进一步推动多校区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多校区大学;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构建

随着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通过多校区办学,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全面提升,也可以实现高校内部自我竞争,提高整体的办学质量。校区之间的距离逐渐扩大,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所以导致多校区大学管理工作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在新时期必须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多校区教学管理模式,推动多校区大学的全面发展。

一、多校区大学的主要概念和特点

(一)多校区大学高校的概念

所谓的多校区大学主要就是指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并且在地理位置上并不相连的不同校区,这样的高校办学模式也被称之为多校区办学。通过多校区办学既能够顺应时展的要求,也能够增强高校之间的竞争,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推动作用[1]。

(二)多校区大学的主要特点

大多数的高校新校区之所以出现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受到地理区位以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导致原有的校区环境无法扩展,无法满足现阶段大规模扩招的要求,所以不得不在异地重新选择新建校区。新校区与老校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新校区的规划主要在城乡接合部,在处于城市的边缘区域,导致周边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相应的社会配套服务也不健全,造成新建校区发展缓慢。其次,在校区规划不仅体现学校的办学方针和办学理念,而且体现了大学的历史文化以及精神面貌。在新的规划过程中,新校区必须充分反映出文明现代的学术气息,只有对新校区进行精心设计,才能够提高校区的整体设计水平。再次,在新校区建设完毕之后,必须将老校区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精神加以传承,在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创新。

二、多校区大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不足

(一)多种管理模式,各有利弊

在传统的多校区管理模式中,最常见的管理模式主要以分权型管理为主,主要是在核心校区的统一管理之下,分校区可以有自己的行政机构这样的管理模式主要以学科门类比较多、统一管理困难的综合性大学为主。但是,在这样的分权管理模式下过度强化了学院自身的管理职能,导致在一定程度上的权力分散,在学校出现合并之后所涉及的利益和权力再分配也很容易导致校区管理问题受到严重影响。通过分权和集权的管理模式也不利于分校区学生的发展,导致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管理非常困难。分校区重组合并之后涉及权益和权力的再分配,导致各个优势学科的发展主线受到干扰。校区之间的距离过远、信息传递不畅,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方面的困难,不利于分校区学生的成长。

(二)办学成本增加,教育资源存在浪费

在新时期,新建校区高校从前期的征地规划到后期的投入使用,所需要的成本巨大,因为大多数的新建校区都远离城市中心,而所有的水电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巨大。此外,学校缺乏足够的资金,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学校的发展效果,在校区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交通费用和通信费用的影响,也会造成大量重复资本的投入。

(三)校园文化建设和传承存在明显断裂

新校区离主校区距离比较远,而且新校区的周边发展比较落后,一时无法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校区定位和布局存在明显的差异,校区只有低年级的学生,而没有高年级的学生,这样也会导致不同专业的高低年级缺乏交流的机会,很多的高校尽管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但在新校区建成之后,受到距离的影响导致新的文化尚未形成,新校区的师生缺乏心理上的归属感。

三、多校区大学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策略

(一)开发教育大平台,促进管理工作实现准确定位

许多新建的校区经过多方面的尝试,通过在原有的专业基础之上实现班级建制,这样就使得新生在入学之后就进行大专业的分类,进行统一管理和统一安排。比如,一年级的新生刚刚入学不久,对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学校环境并不够了解,这样就使得大一学生的专业界限比较模糊,所以通过构建横向的专业大平台机制能够整合全校的构建兴趣班和兴趣社团,以兴趣为基础,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适应大学生活,重塑人生观、价值观。

(二)开辟网络阵地整合教育资源

多校区规模复杂庞大,而且分布在不同的空间和地点,导致许多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受到阻碍。为此,在多校区大学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必须积极构建全新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帮助管理人员对大学的具体运转过程加以管理,通过以校园网为阵地开辟专栏,组建学生工作网络阵营。运用网络教育手段来培育学生的专业性,让学生能够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同时更应该积极发挥网络信息的交互性和实效性,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加的流畅[2]。

(三)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形成文化氛围

新建校区在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明显的独立性差异,这样就导致很多新校区的学生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此,在多校区大学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必须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也能够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品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可以让学生找到归属感,疏解学习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最终形成良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习惯。总而言之,多校区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在新形势下积极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培养,探索建立一条完善的现代化教育体系,真正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谦.多校区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J]纺织服装教育,2019,34(04):293-295+310

[2]杨叶.多校区高校分校区管理效能的提升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8):182-183

作者:吴婧 单位:福建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