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生新闻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分析报道民生新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认为一些新闻报道民众生活的不断改善以及其富裕程度的不断提高,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舆论导向和舆论支持之重要环节,因而报道民生新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就是一种辩证关系。这种辩证关系从构建和谐社会之具体举措与报道民生新闻之实际内容的一致性上就能够显而易见。如今,新闻传播媒介应该充分而清醒地认识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认真、积极并且是十分主动地做好报道民生新闻的工作,毫无疑义地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正确导向、有力促进和舆论支持。然而现在以及将来的新闻传播实践中,为取得报道民生新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一致性,尚有值得引起注意并将应逐步予以解决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民生新闻;和谐社会;辩证关系;注意并解决问题
1报道民生新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与报道民生新闻,二者联系有机而紧密,是一种辩证关系。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主义辩证法规律的总纲,表现在报道民生新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上,也就是二者紧密关联,相互促进其对方的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要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代价太大的矛盾,力倡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力保环境不受污染、生态不被破坏。一句话:人与自然共在,人与自然和谐。而报道民生新闻,则要力避以人为经济增长中心,却忽视或甚至忘记了人赖以为生的自然资源环境之以往一般新闻的报道习惯,它将更加监测着人与自然共生、人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科学取用以及人的生活环境、生存环境状况。尤其是在经济衰退或者严重危机的时候,报道民生新闻只顾及一端“民众生活‘富’”,却没有顾及另一端“不远的将来资源环境‘穷’”,采取“头痛医头(头痛就报道说“头痛”)、脚痛医脚(脚痛就报道说“脚痛”)”而不是联系起来看问题,采取中、西医结合的辩证施治诊疗方法虽然可能会一时奏效,甚至会很有轰动效应,但对于长远来说,那种“杀鸡取蛋”的方法、弄得本枯末萎,只见眼前的生命,而未来人们却无法生存。就是说,以民生为出发点和归宿,注重资源与环境,不可耗损太大,报道中要以这样的经济增长来保民生。
构建和谐社会,就要统筹城乡,协调区域,实现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平衡。而报道民生新闻,则正如目光宏阔而辽远的“瞭望哨”那样,对其中的统筹与协调、发展中的不那么平衡,与以往一般新闻的报道不同,多关注于未能统筹兼顾的另一方,没有协调一致的另一区域,或城或乡,或东南沿海或西北山峦,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中的失衡方面,作出其见微知著、扶斜补正的特殊贡献,此可谓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报道民生新闻,这方面要“目光远大”,绝不可以专于一点而不及其余,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注意平衡,这地区与那地区,城市与乡村,党委和政府在怎样抓、怎样做。有个统揽全局、保持基本平衡的问题,不能揪住一点民生问题,本来是再协调发展下去就能解决的,但是新闻报道者却没看远,举起关注民生新闻的旗帜,结果是帮了倒忙,新的更难克服的“不平衡”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人,主要在于组成社会的全体成员之素质提高和作风纯正。因而,促进社会和谐,其关键点还在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普惠社会美德。要培植勤政为民的意识,提高执政为民的能力。而报道民生新闻,从一开始就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移风易俗作用,真可谓报道民声新闻,其“生”也逢时,“作始也简,将毕也巨。”不可忘记了:思想道德、精神意识的高尚与否,直接影响社会风气,而社会风气的好坏,间接地影响着民众生活,却直接地影响伦理道德、精神生产。把人民群众希不希望、满不满意、期不期待、相不相信,作为纯净社会风气、强化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唯一标尺,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加强社会文明建设和提振人民群众信心,应对危机,共克时间,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方面的报道,将从更深内容的层次上通过正确导向和舆论监督以进一步地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以上从内容上将“报道民生新闻”与“构建和谐社会”这二者进行了既综合而又略加归类的分析,便可以从中看出其两者是互为前提、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是报道对象、报道内容,而“报道民生新闻”方面则是舆论向导、舆论助力。这两者将会在并肩行进中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这也将极大地促进社会和谐,极力地推动科学发展。
2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报道民生新闻所值得关注的问题
说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报道民生新闻所值得关注的问题,轻松一点说就是需要提醒的问题,严格一点说就是必须注意的问题。这里仅仅是就报道民生新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而言,因为报道民生新闻的活动显然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历程之中,或者还只能说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而且这个部分还不是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硬性部分,却恰好只是相对于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精神生产方面之软性部分,属于“软实力”,也属于“巧实力”,但它也必然是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必须部分,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万万不可或缺!这里所主要列举的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报道民生新闻的主要问题,主要是指既属报道民生新闻方面的问题,又紧密联系着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至于民生新闻还所能报道的其它方面却并不涉及,虽对报道民生新闻来说并非全面,但在此特别说明,尚希读者明察。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值得报道民生新闻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所要报道的民生新闻之时新性的提升。民生新闻既然是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事实的报道,终归是属于“新闻”一族,必须具有时新性,更不可仅只涉及民众生存日常生活琐事,并打着“平民”的旗号,来装饰报刊版面、或点缀广电节目、甚或摆设网址页面等。这就是把此类报道的时新性改为平淡化了,也便远离了新闻报道的正鹄。尤其在今天金融危机而严峻地冲击实体产业从而严重地影响到新闻媒介组织的经济收入支柱之一——产品广告宣传时,适当地报道民生新闻也还是要有新闻竞争的观念意识:应该尽可能地于“第一时间”做“即时报道”。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值得报道民生新闻关注的问题之二,就是所要报道民生新闻之主体性应该再商榷。这决不是与提出“民众立场”唱一反调。从新闻传播的实践活动来看。即便是再多的新闻传播媒介都把那些“三斤酱油、两斤盐”的餐饮生活之事给刊登完了,至于版面或节目、网页等新闻传播媒介,总是在“等米下锅”,这种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若照此看来,报道民生新闻那就是有选择的。既然是有所选择,那就肯定会有新闻“把关人”或新闻“守门员”,就有民生新闻采用的主观立场,即民生新闻的主体性,所报道的民生新闻之主体性应该突出或加强,如果失去了民生新闻由专业新闻传播工作者选择的主体性,并且逐渐增强其主体性的意识,民生新闻就很可能成一杯无味的“白开水”,终究会被有品牌的“绿茶”所取代的。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值得报道民生新闻关注的问题之三,就是所要报道的民生新闻之接近性问题,也迫切地需要尽早澄清。按新闻规律办事,即时报道,公开播报,既报喜,也报忧,放开手脚来做民生新闻的报道工作。遵循准则去做新闻工作,理应“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所谓“不折腾”,其含义则是“折腾”的否定,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是“不折腾”。比方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的习惯性行为,而你则偏要挑战这样的传统习惯,这就是“折腾”,甚至于在“折腊”二字前面还要加上个“瞎”字,被叫做“瞎折腾”!据现实的情形来考察,民生新闻的报道工作,也是将新闻传播活动的“准则”为其执行的准则的。然而,问题的症结恰好出在它的“接近性”上。有些人偏执地认为民生新闻的报道,就是与一般民众、平头百姓“接轨”的,民众说好,就好,因为他们接收。这些当然对,但不能过于偏执或狭隘,新闻报道讲求“接近性”还是要全面,既与一般民众“接近”,又与党委、政府或部门、干部“接近”,岂不是更好?说到底,报道民生新闻对于一般民众和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干部都兼具接近性,那是最好,其功能可谓“一石二鸟”。这不正恰与维新派宣传家梁启超所概括的“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日监督政府,二日向导国民”吗?而报道民生新闻的接近性之两个指向——官员(干部)、平民(百姓),不正是对这两大“天职”的亲躬践履吗?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于报道民生新闻方面,值得关注的和所要讨论的一些问题,自是不少,除去上面已析者外,还包括民生新闻的采、写、编、拍等实际操作方面等等,其中问题也自然甚多,暂时还难于尽数和细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它本身就是“报道民生新闻”的源泉、本原和反映对象、素材,而“报道民生新闻”则又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张扬、监测和舆论导向、助力。这两者相得益彰,既要加快速度进行和谐社会“构建”,仍需扩大范围开展民生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