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社会新农村调查管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社会新农村调查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社会新农村调查管理

摘要:以革命老区元坊村为调查对象,采用了调查问卷与访谈相结合、小型座谈和个别面谈相结合等调查方法。总体上,元坊村村民保留了革命老区艰苦朴素、村民团结等的优良传统,与许多农村的铺张浪费、宗族矛盾严重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也存在缺乏现代市场意识、对国家的许多惠民措施不是很了解等的问题。其调查的目的是为更好建设新农村提供政策依据。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元坊;调查和建议

元坊村地处河北省平山县西部深山区,距“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红色圣地-西柏坡仅15公里,是一革命老区,保留着许多优良的革命传统,成为中国人民大学等许多高校的社会实践基地。改革开放初,元坊村还是太行山上的一个“山是和尚头,下雨泥石流,十种九不收,干旱渴死牛”的贫瘠小村,人均收入仅为几十元,而今的元坊村已是“山顶油松盖帽,半山干果绕腰,苹果栽山脚,田间地埂花椒”的立体生态农业村,80%村民人均年收入为2500元左右,被誉为“太行明珠”。革命老区元坊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环境中,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有不少困难,现在对革命老区元坊村进行实地调查,以期通过这一调查分析,为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政策依据。

一、调查总体印象

采用了调查问卷与访谈相结合法,小型座谈与个别面谈相结合法,以及实地考察法等多种调查方法,共获得数据1500余个。

总体上,感觉元坊村村民保留了革命老区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比如,在我国许多农村对婚丧嫁娶进行大操大办日益蔓延趋势下(朱新峰,2005),大多数村民都能保持清醒头脑,量入为出,调查显示,村民根据自家实际情况支出的占96.4%,与别人家攀比或铺张浪费的仅占3.6%。精神豁达,将近80%的元坊村村民对现状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待人厚道,与人发生纠纷,也是通过友好沟通解决,未出现过大规模的宗族间的冲突,这对于封姓和韩姓两大宗族分别占元坊村40%户数的农村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在我国农村,宗族势力蔓延已严重冲击了乡村社会秩序的建构,成为乡村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曹海林,2002))。

但元坊村村民也缺乏现代市场意识,比如存在着人们称之为“等值的现金与实物不相等现象”,即村中将种植结构调整后的土地改为对农户的粮食补贴,1亩地按600斤小麦和600斤玉米折价,年底按市场价一次付清,从经济的角度看,这对村民来说是只赚不赔,因为这里土地的年产量也就这么高,又不需村民支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成本了,但部分村民认为获得的现金往往没有专门去购买粮食,所以来年粮食还是不够吃,在消费心理上觉得这种“只赚不赔”的买卖“冤枉”、“不划算”。另外,对国家的许多政策也不是很了解,该村村民已加入新型农村医疗保险,但有31%的受访对象不知道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这项惠民措施。

二、大力发展生产,建设林果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生态旅游村

(一)林果业现存的主要问题

元坊村人民经过近20年的艰苦奋斗,该村的生产与经营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从生产来看,从1987年起,元坊村村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坚持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根据自然条件、地理空间植被及作物对生长要素需求的差异特点,进行间作套种,努力使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形成内在统一机制,开辟了石坝梯田粮林间作,环山水平沟植树造林。种植的果树以苹果树为主,另有板栗树、花椒树等,共栽种22.7万株,经济林木已达3400多亩,占宜林山地的40%。从经营来看,为适应林果市场的规模化、专业化、科学化发展,解决农户卖果难、技术不过关等问题,元坊村民在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由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推动发展起来了“河北省平山县元坊林果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整合服务资源、组织农户入股、实行民主管理,建立了和社员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基本实现了双赢。总体上看,林果业已成为元坊村的经济支柱,基本上实现了村民当初“既要让山绿起来,又要让人富起来”的初衷。

但最近几年,元坊村的林果业在发展中也存着不少问题,主要有:

1.受大小年的影响,村中林果业的产量和利润的波动幅度较大。

从苹果看,“元坊”牌苹果2004年便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已是石家庄“绿色苹果产业基地”的重点扶持对象,但苹果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受大小年的影响,苹果的产量不稳定,2004年元坊生产苹果高达43万斤,2005年产量陡降为19万斤,2006年预计为50万斤,由于产量波动较大,而人工费等部分生产费用支出又比较固定,这就导致了丰收年利润和利润率都高,而欠收年利润和利润率都低,如2004年利润为20万元,利润率为33%,而2005年利润仅为4万元,利润率也大幅度降为16%。总体上来看,产量的大幅波动为元坊村的生产发展带来了生产积累不稳定等负面影响。

2.劳动关系不够和谐,劳动者的素质较低。由于环山水平沟造林的成本巨大,以及其他一些开支,到2006年5月元坊村村领导换届时,欠款已达690812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村民在林果队应得的劳动收入,有的数额达2万元左右,拖欠时间达10年左右,这一方面造成了村民与村领导的关系紧张,影响了村中的稳定,另外造成了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另谋生路,再加上在村林果队上班工资较低,每月出工24天以上才能获得400多元的收入,平常山上护林管理的40-50人中,基本上是家庭妇女和老人,昔日的技术骨干中,老的干不了,年青的不干了,本地技术骨干处于青黄不接的“断层”。

(二)尚待开发的大量旅游资源

在实地考察中和与老人访谈中,我们发现元坊村有许多发展旅游业的便利条件。

1.风景秀丽的山水资源。元坊村四周山林葱郁,空气清新,水质纯净,环境怡人。

2.奇特的地理风情和传说。元坊村的升仙脚、帝王石、孟梁沟、张家川蝎子等,都有动人的古老传说。

3.红色旅游资源。元坊有“华北联合大学”开赴晋察冀边区办学时的校部地址,其是第一个迁驻石家庄地区的党的后方大学,还有八路军129师指挥部和抗大二分校地址,居住地,聂荣臻居住地,等等。另有大量的红色文化,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是曹火星于1943年在元坊创作。

4.地质旅游资源。元坊的石山主要由太古纪花岗片麻岩构成,而花岗片麻岩是世界是最古老的岩石,由于岩性复杂和岩层破碎使得山顶比较圆缓,山坡坡度为25度左右,宜于游客攀登和采摘。

(三)建设林果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生态旅游村

针对林果业和旅游资源的现状,元坊单独发展某一方面都面临很大困难,应将二者结合,统筹发展。当前需要做的重要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

1.加大旅游资源保护。当前的紧迫任务是保护旅游资源,以前由于种种原因,宝贵的旅游资源正在流失,如“华北联合大学”的校址残破不堪,里面饲养着20多头羊和2头猪,调研期间,一场大雨之后,部分房屋摇摇欲塌。

2.统筹村庄规划。由政府负责并出资选择一家水平高、信誉好的规划设计单位,对元坊村8500亩宜林山地、3400亩经济林和整个村庄,进行山、水、田、林、路、房的总体规划和分区的功能性规划以及旅游景点、项目、设施、线路、民居的设计,做到科学合理,开发有度,规范有序。使之成为“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娱农家乐、购农家品”的农家乐生态旅游区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教育基地。

3.与其他村镇联合,发挥整体优势。与西柏坡联合,延长旅游线路,当人们从西柏坡感受革命气氛后,便可顺便来元坊,上山体验一下青山绿水给人们带来的清爽怡人的感觉。

4.加大生态旅游村的宣传力度。对元坊村的旅游资源、绿色苹果等,通过举办果品新闻会、生态旅游采摘节等多种形式,借助于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媒介加大力度宣传,形成品牌效应,进而通过电子商务技术,扩大销售渠道,将元坊的苹果等农产品销到能够让元坊村民获得更多利润的消费地区。

5.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有机苹果。安全食品主要包括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这三类食品像一个金字塔,塔基是无公害农产品,中间是绿色食品,塔尖是有机食品,越往上生产等方面的要求越严格,但单位售价也越来越高。元坊村的苹果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下一步应向有机苹果迈进。有机苹果种植使用绿肥、粪肥和非化学驱赶害虫的方法,还以覆盖层等方法控制杂草对土质、苹果质量、环境的影响,使用有机种植法,土壤质量得到提高,既可增加农业产量,又可减低环境的损害,对发展生态旅游业大有好处。从元坊村与其相邻河坊村的常规苹果的对比看(杨金深等,2006),2001-2003年元坊村的绿色苹果每千克的平均售价是3.2元、亩产值为3640.9元,而河坊村常规苹果每千克的平均售价仅为1.3元、亩产值仅为612.1元,体现了绿色苹果的优质优价。而从现在的有机苹果与绿色苹果相比,有机苹果的售价是绿色苹果的2-3倍,在京津的中高档市场上有大量的消费群体,市场前景被业内人十分看好。

三、以沼气池建设为龙头,美化村容和改善居住环境

元坊村村容的脏、乱、臭、差主要与人、畜、禽的粪便有关,而积极推广沼气池不但能够缓解这一问题,而且可以获得洁净的能源、高质量的有机肥料、杀灭病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举四得的好办法。至于建设沼气池的费用可通过“省钱”的办法间接获得,长远来看,并不增加村民的负担。

调查显示,正常修建一座家庭沼气池的费用不到3000元,其中用于购买水泥的支出为800多元,砖1000多元,专用炉子、管道、表及技术服务费等800元左右,元坊村已有7户试点家庭,国家给予部分补贴,每家实际支出不到2000元。即便没有国家的补贴部分,一次投入约为2700元左右,但用沼气做饭,却可省下蜂窝煤钱,元坊村民每月在蜂窝煤上支出约100元,一年的成本就是1200元,再加上用沼气可以部分代替电,以及沼液还是一种有效而又洁净的“杀虫剂”(夏汉平等,1996),有沼液的农户已经不购或少购农药了,这两项每年也可省下300元左右的支出。总体上看,建设沼气池后,每个农户每年可省1500元,不到两年便可省下“全部投资”,而建成的沼气池,可使用15年左右,后期的维修费用也比较少,这样核算下来,农户建一沼气池可省20000元左右的支出。

因此,从长远角度看,用沼气是相当经济的,符合农民“精打细算、细水长流”的理财观念,同时也起到了环保与美化村容的效果。还有,沼液中含有大量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易被作物直接吸收及营养、抑菌、刺激、抗逆等效果(曾诚,2005),以此为有机肥料,将是元坊大力发展绿色苹果和有机苹果的重要肥料来源。此外,有了沼气,猪的链球杆菌也能被消灭(郑新立,2006),这样也能将本地的生猪养殖业带动起来。

调研期间,还采访了未使用沼气的农户对此有何想法,他们均表示如果国家统一办理,他们也会建设沼气池,但如果让他们自己一家一户去找,他们却有“麻烦”、“人家不给办”等畏难情绪。因此,建设沼气池的相关部门积极主动为他们服务,这也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的一份实实在在的贡献。

四、开展文化教育娱乐活动,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无论从眼前还是从长远来看,农民的文化素质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和成败。农民提高素质主要有两个手段:一是接受培训,另一是相互讨论与自学。从培训来看,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元坊村的成人学校便建立了农村养殖、林果等十几个专业,据称办了100多个培训班、培养各种人才5000多人次,但在这5000多人次中,调研期间见到的办学效果追踪表仅有2份,更为严重的是,在2000-2005年,培训就基本上停止了。从相互讨论与自学来看,首先要有讨论或学习的材料,但由于村中自身购买的较少,而城市社会各界大张旗鼓捐赠的图书大多是旧书,且与当地发展没有多大关系,再加上阅览室经常不开放,部分图书已被虫蛀鼠咬的破烂不堪,因此,村中的阅览室已经名存实亡。另外,捐赠的投影仪等都缺少配套,事实上也成了中看不中用的摆设,村民因此也就缺少了讨论与学习的基本条件。

元坊村的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少,每年仅在正月十五以前有秧歌,农历三月十二在庙会上看三五天戏,前几年曾放过电影,现在也没有了。“文化下乡”好久才能盼上一回、等上一回。农闲时间,78.6%的村民是看电视或与人聊天中度过,14.3%的人进行打麻将,读书看报的仅占7%。对于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多少周年等内容,80%以上的村民、小学生和党员不知道,而元坊村恰恰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原创地。对于村中的历史,70岁以下的人知之甚微,如华北联合大学的历史就连现在在里面饲养猪羊的主人都不知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为了缩小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差距,促进村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元坊村在竭尽全力发展林果业和旅游业的同时,还要通过组织村民学习村史和文艺演出等形式,千方百计搞好村民的文化教育娱乐活动。

参考文献:

[1]朱新峰.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现象原因析[EB/OL].

[2]曹海林.社会学视野中的乡村宗族势力复活与蔓延[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5-27.

[3]杨金深.城乡经济统筹理论与策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29.

[4]夏汉平,敖惠修.沼气发酵在复合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J].农村生态环境,1996(4):96-99.

[5]曾诚.沼液的使用方法[EB/OL].

[6]郑新立.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个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06(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