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年轻干部选拔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的问题。他始终关注着年轻干部的成长,认为这是“决定我们命运的问题”。他指出,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必须冲破旧的观念束缚,创造有利于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环境,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年轻干部队伍。
关键词:邓小平;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德才兼备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的问题。无论是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一员,还是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始终关注着年轻干部的成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对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讲了十几年,抓了十几年。从提出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这个战略问题,到形成全面、系统的思想和理论;从提出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到带头从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岗位退下来;从改革现有的干部人事制度,到在实践中大力推行这些制度,邓小平同志都起了极其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他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把坚持继承和发展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全面系统地对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作了科学论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思想理论体系。这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培养出优秀的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就要看我们党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特别是年轻干部。在这一历史重任面前,回顾邓小平同志生前对干部队伍年轻化的重视与关怀,对我们今天充分认识造就一大批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年轻干部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决定我们命运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在改革开放的每个关键时期,邓小平同志站在治国、治党、治军的高度,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保持社会主义事业万古长青、保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要把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邓小平同志认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确保党的政治路线长期不动摇的需要。党的政治路线关系全局、指导全局、决定全局。在正确的政治路线提出以后,事业的成功就取决于组织工作,取决于正确的挑选干部。同志曾强调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全党重新恢复和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后,就立即提出要解决组织路线问题,反复强调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要大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1992年前后,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说,中国的事情能否办好,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这条中国的发展路线能否坚持得住,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关键在于紧紧抓住建设好各级领导班子这个环节。他再次强调,要进一步找年轻人进班子。人选好了,帮助培养,让更多的年轻人成长起来。只有年轻干部一代代成长起来,基本路线才能坚持得住,我们的事业才能万古长青。在这里,邓小平同志强调要通过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为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人才保证。
邓小平同志认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任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邓小平同志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指出我们的根本任务就是集中精力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尽管全党的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但当时我们党的干部队伍无论年龄还是知识都严重老化,我们的干部队伍“缺少一批年富力强的、有专业知识的干部”。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多次提出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问题,指出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能搞四化?在这里,邓小平同志极其深刻地阐明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邓小平同志认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反对和平演变的需要。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坚持、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的一项艰巨任务。尽管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但我们与西方敌对势力在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方面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会是十分尖锐的。邓小平同志就此明确指出:“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后的几代人身上。”因此,“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他告诫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在这里,邓小平同志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与粉碎帝国主义“和平演变”图谋,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局联系了起来。
邓小平同志认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保证党和国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必要条件。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是一个永无完结的历史过程,因而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就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与年龄偏大的老干部相比,年轻干部身体好,思想比较活跃,再加上他们自身所具有的较高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上的优势,把这些人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就为保持党和国家充满生机和活力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邓小平同志说,要保持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尊重新陈代谢的规律,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问题。1986年前后,根据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需要,邓小平同志强调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干部队伍要年轻化,以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没有一批年轻人,活力保持不了,创新也不容易,社会主义事业就不可能推向前进。在这里,邓小平同志把实现领导层干部的年轻化与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联系了起来。
对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这个问题的历史意义,邓小平同志使用过“大问题”、“战略问题”、“百年大计”、“最大的事情”、“决定我们命运的问题”、“带根本性质的问题”等重要提法,并且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了深刻阐述。他要求全党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告诫全党同志尤其是老干部,“别的工作做不好,固然要做自我批评,这项工作做不好,就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造就一代人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有个工程周期,必须着眼于长远,着手于眼前,着力于基础,扎扎实实地从早从紧抓起。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照什么样的标准和方针培养选拔干部,这是关系到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同志的“德才兼备”思想,提出了更为明确、更为具体的要求,并且在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过程中,始终注意根据党所处的时代环境和所肩负的历史任务的变化,推进年轻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早在1980年12月25日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要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且要逐步制订完善的干部制度来加以保证。”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干部“四化”方针的内容的完整表述和概括。随后,党的十二大把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写入了政治报告和党章之中,干部的“四化”方针作为新时期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内容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方针确立下来,从此正式成为指导建设年轻干部队伍的根本方针。邓小平同志所倡导和确立的“四化”方针,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对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党培养选拔德才兼备干部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政治立场、年龄结构、知识水平、专业能力的有机统一。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邓小平同志在坚持按照“四化”方针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把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大胆地放进领导班子”的思想。在这里,他把“德才标准”与“人民公认”有机结合起来,“人民公认”成为“德才标准”的具体体现。这是新形势下党的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德才兼备原则的准确而辩证的具体体现,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有机结合和科学运用,也是十多年来干部选拔工作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
年轻干部队伍的成长,既取决于准确及时的选拔,更取决于积极有效的培养。邓小平同志历来高度关注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问题,而且随着事业的发展,强调的力度越来越大。他在1992年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反复强调:“要注意下一代接班人的培养”,“现在还要继续选人,选更年轻的同志,帮助培养”。邓小平同志对年轻干部培养问题如此反复强调,表明了他对培养年轻干部问题的重视程度。
为使年轻干部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邓小平同志还提出了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要求。邓小平强调:“我们现在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和任务不同了,要学习的新知识确实很多,这就更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世纪,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运用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来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既把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也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
搞现代化建设,没有真才实学是不行的。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显著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使社会生产力有一个大的发展,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缩小我国科学技术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这就对年轻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指出:“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没有的要学,有的要继续学,实在不能学、不愿学的要调整。”
针对一些同志担心年轻干部经验不够、不能胜任工作的疑虑,邓小平同志说,年轻人经过的斗争考验少一点,领导经验少一点,这是客观条件造成的。他们没有决定问题的权力,遇事只好不住地请示报告。“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嘛。把年轻人提起来,放到重要岗位,管的业务宽了,见识就广了,就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即使对某些有缺点的年轻干部,只要本质和主流是好的,只要是人才,也要放手使用。有缺点可以跟他谈清楚,进了领导班子后可以继续改进。“如果选错了,那就换嘛,也来得及。”实践证明,把年轻干部放到第一线压担子,这是加快培养年轻干部的一条成功经验。
当前,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对年轻干部德和才的考察,要看他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绩,要重视群众公论,尤其要看关键时刻的表现,看能不能经受住重大政治斗争风浪的考验,能不能经受住名、利、权、色的考验,能不能做到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上。
三、创造有利于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环境
年轻干部的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不仅需要自身的发奋努力,而且需要有良好的客观环境。邓小平同志指出:“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改革就是要创造这种环境。”为此,他大声疾呼,要开一条路出来,让有才能的人很快成长,不要老是把人才卡住。
邓小平同志认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要牢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早在1977年,邓小平同志就强调:“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什么呢?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知识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掌握知识的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显得越来越可贵。承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邓小平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思想的核心,也是大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思想基础。
邓小平同志认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必须破除陈旧观念,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首要的问题是认识问题。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失误,首先就是从认识上的错误开始的。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有效地解决一些同志思想认识上存在的偏差,破除选人用人方面的陈旧观念,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大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1975年,针对“”期间用“坐火箭”、“坐直升机”办法提拔干部的错误做法,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提拔干部须走“台阶”的重要思想,认为干部还是按“台阶”上好。在新的历史时期,他又强调,提拔干部不能一律按部就班地走“台阶”,要“打破那些关于台阶的过时的观念,创造一些适合新形势新任务的台阶,这才能大胆破格提拔”,否则“太慢了也要误现代化建设的大事。”他要求全党同志,对“特别优秀的,要给他们搭个比较轻便的梯子,使他们越级上来。”
邓小平同志认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必须勇于改革不合适宜的干部人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的好坏对党的干部队伍建设至关重要。过去,我党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对保证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这一套制度也暴露出一些弊端,特别是在选人用人方面长期存在着“论资排辈”的问题,干部上下渠道不畅,其表现就是领导职务终身制。邓小平同志指出,“这不利于领导层更新,不利于年轻人上来,这是我们制度上的缺陷”,为此,他强调,要克服重重障碍,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大力培养、发现和破格使用优秀人才,坚决同一切压制和摧残人才的现象做斗争,从而建立起有利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制度。对于这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而又十分艰巨的工作,邓小平同志认为处理不能太急,需要有一个转变观念、逐步适应的过程。他提出了把干部领导职务从终身制走向退休制的过渡办法——设立顾问委员会和顾问制度。这一制度的创立和实施,有利于顺利实现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
邓小平同志认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他指出,人才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选拔干部时不能只是看到周围熟悉的一点人,总在原来的一些人中打圈子,不能仅有少数人选干部,在少数人中选干部,要走出“封闭式”的圈子,减少“神秘化”色彩,把竞争机制引入干部队伍,实行以充分反映民意和体现群众监督为内容的聘用制、选任制、考任制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干部任用制度,逐步实现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化,由人民群众去挑选他们信得过的人。他反复强调,把人选好用好要走群众路线。只有走好群众路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就完全有把握把大批优秀的年轻干部提拔起来,保证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后来居上。
邓小平同志认为,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必须靠严格管理。用严格的制度和纪律管理年轻干部,增强年轻干部自我培养的动力和压力,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他明确指出,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要加强,因为经常抓就容易解决干部中存在的问题。实践证明,要使年轻干部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成为德才兼备的不断建功立业的领头人,就必须把他们置于严格管理之下。年轻干部也只有置于严格的管理和经常性的管理之下,才可能防患于未然并纠错于萌芽状态之中,才可能保证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才可能真正健康成长,始终成为合格的领导干部。
当前,我们党的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特点,回顾邓小平同志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有关思想,有助于我们从政治高度认识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有助于我们紧迫地而不是松懈地、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参考文献:
[1].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陈震嘉.邓小平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0.
[4]朱天麟.邓小平理论与共青团工作[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