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旅游产业集群保障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经过不断挖掘打造,湘鄂渝黔边旅游产业呈现出生气勃勃的发展势头,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公司运作、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旅游产业是湘鄂渝黔边和谐崛起希望之路已成为共识。文章剖析了湘鄂渝黔边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促进旅游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形成边区大旅游圈、经济圈,要害在于构建和完善旅游产业集群保障体系。
【要害词】湘鄂渝黔边旅游产业集群保障体系思索
湘鄂渝黔边是指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将近2009万,涵盖湖南省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重庆市的渝东南地区;贵州省的铜仁地区的34个县、市、区。湘鄂渝黔边是我国少有的旅游资源富集区,山水奇特,自然景观绚丽多彩,人文景点神奇迷离,名胜古迹闻名遐迩,民族风情古朴浓郁,旅游产品原生状态完好。经过不断挖掘打造,旅游产业呈现出生气勃勃的发展势头,旅游产业已被确立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来发展,旅游产业是湘鄂渝黔边和谐崛起希望之路已成为共识。研究湘鄂渝黔边旅游业及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进而推进旅游产业集群保障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
一、湘鄂渝黔边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旅游发展带动战略的实施,湘鄂渝黔边旅游产业得到较快发展,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公司运作、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旅游资源不断开发,景区景点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旅游品牌、品位档次不断提升,旅游企业实力不断加强,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呈几何增长态势,为湘鄂渝黔边旅游圈、经济圈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也必须看到,湘鄂渝黔边旅游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将会严峻制约旅游产业的发展。
1、低水平重复开发问题。湘鄂渝黔边同属武陵山区,由于同属一个地理区域,加之缺乏统一的规划,所以资源的雷同现象、产品的同构现象、低水平重复开发的现象比较严峻。比如在张家界市,既在开发天下第一洞黄龙洞,又在开发亚洲第一洞九天洞,同时还在开发龙玉洞、卧虎洞,邻近地区的湘西州也在开发凤凰的奇梁洞等。再比如说漂流,在张家界市的永定区开发了茅岩河漂流,又在慈利县开发了娄水漂流,还在桑植县搞了若竹河漂流,在邻近的湘西州也在轰轰烈烈地开发猛洞河漂流、平湖游。这种低水平的重复开发,造成了争客流、争市场的恶性价格竞争,造成了原本有限资金的极大浪费,同时也造成了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
2、全方位盲目开发问题。由于脱贫致富愿望过于强烈,湘鄂渝黔边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了急躁冒进的开发倾向。不管旅游资源的品位高低,都去投资、都要去开发,如黄龙洞由于资源优势和促销优势,效益十分丰厚,于是又在黄龙洞的旁边开发龙王洞,结果投入如泥牛入海;龙山惹米洞尽管景观奇丽,但因交道区位劣势,投资回报甚微。
3、缺乏精品战略意识问题。湘鄂渝黔边旅游资源品位高、类别全、卖点好,但由于精品意识淡化,导致特色不显著、效益低。以湘西州为例,在张家界--王村古镇(芙蓉镇)--古丈--吉首--凤凰这条近190公里的走廊,就分布着王村、猛洞河、老司城、小溪、不二门、坐龙峡、红石林、栖凤湖、德夯、凤凰古城、南方长城、黄丝桥古城等景区(点)。这些景区(点)均只相隔半个小时车程,布局非常合理,但如何形成特色,打造成旅游精品“黄金走廊”缺乏科学策划。
4、旅游产品文化含量不高的问题。由于缺乏认真挖掘名人人文资源文化,深度挖掘整理古遗址的历史文化,深度挖掘民族习俗和民间古绝文化,导致文化含量不高;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不能形成地方特色。
5、旅游人力资源面临的问题。通过对湘鄂渝黔边旅游产业的调查,可以发现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中面临许多问题,以湘西州为例:一是从业队伍年龄偏低,解决与处理事务的能力较弱。中、青年从业人员占76.5%,年龄结构属年轻型,20~30岁年龄段的治理人员比重达45%;二是治理水平不高,治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匮乏。企事业单位旅游专业人员比重为35.4%,获得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仅占13%;三是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在湘西州旅游人才资源队伍总量中,中专、职高以下学历的人员占76.7%。
6、旅游商品开发滞后的问题。湘鄂渝黔边有着丰厚散发着浓厚文化味,重重乡间泥土香的民族民间工艺品和土特产品资源。但如何依托这些资源,提高文化品味,尽快实现旅游产品的品牌化、系列化、规模化等问题未得到重视,旅游产品开发滞后,旅游购物消费率低,导致许多游客想买到一份既有纪念意义,又物有所值的特色商品未能如愿以偿。
二、湘鄂渝黔边旅游产业集群保障体系构建的思路
湘鄂渝黔边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旅游大经济圈崛起,要害在于尽快构建和完善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保障体系。笔者认为,建立和完善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保障体系,应强化六种机制,构建六大体系。
1、强化调解机制,构建调解体系。产业集群之所以有集群效应,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的积极参与、指导、服务,政府的作用不仅是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还应促进市场更为有效。旅游核心吸引物在湘鄂渝黔边由于分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划管辖,要避免重复、盲目、粗放型开发,产生集群效应,必须建立有各边区政府参加的、具有权威性的专门调解机构--湘鄂渝黔边旅游目的地建造工作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实施大旅游战略,制定科学可行的旅游发展规划,勾勒和谐开发的“路径圈”;实施精品战略,加强对旅游资源开发的治理与调解;统一进行营销宣传和推介;研究解决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边区政府旅游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2、强化投入机制,构建多元筹措体系。湘鄂渝黔边区多属民族贫困地区,资金投入严峻不足,制约着旅游产业实现质的提升和量的飞跃。为此,必须强化投入机制,构建筹措体系。一是加大政策性投入。充分用好、用活、用够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及各省(市)政府所给的各项优惠政策,争取扶贫开发、生态治理、以工代赈、旅游国债等资金支持,在统筹兼顾情况下合理投向旅游产业,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政策性投入;二是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充分利用湘鄂渝黔边优质旅游资源,制定出台适度的优惠政策,保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千方百计调动各方面投资积极性;三是打包使用部门资金。政府各级职能部门要承担起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造的重任,结合本部门的投资要求,找准结合点,围绕旅游加大投入;四是加大银行信贷扶持力度。加强银企合作,已对外经营的景区(点)可以门票收入和资源作抵押,申请银行贷款,加速景区(点)建造,对正待开发的景区(点),可由政府以开发经营、未来收费作质押申请贷款,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
3、强化培养机制,构建培养体系。旅游人力资源匮乏,是制约湘鄂渝黔边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瓶颈”,必须强化培养机制,构建培养体系。一是完善湘鄂渝黔边职业教导体系,形成以高职教导为龙头,中专、职高为基础、普通高校为补充的培养教导体系;旅游乡土教材、民族舞蹈进课堂。编辑《湘鄂渝黔边区风情民俗》旅游乡土教材,作为初中地理、历史补充读本,土家族摆手舞、铜铃舞、苗族鼓舞作为体育课增加内容,为旅游后备人才培养奠定基础;重视旅游稀缺人才的培养,注重培养旅游治理、营销、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商品开发等方面人才。二是构建终身教导体系。可采取“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参与,以政府为主”的方式,筹措旅游人力培训基金,使旅游人才培训工程由企业行为变为政府行为;保持把能力建造作为人力培养的核心,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基础培训、提高培训,切实加强后备人才的开发和培养。
4、强化服务机制,构建和完善服务体系。一是加强营销、整合推介。尽快建立起湘鄂渝黔边旅游营销和推介网络,仅以湘西州为例,2009年以来,先后举办了南方长城中韩国棋邀请赛、德夯国际攀岩赛、谭盾音乐会、凤凰卫视看凤凰、《芙蓉镇》剧组重返芙蓉镇、德夯·中国鼓文化节等重大旅游宣传造势活动,同时组团参加了中国国内和国际旅游交易会、泛珠三角“神秘湘西”旅游推介会、欧洲旅游推介会等,构建了庞大的旅游营销网络,旅游市场已辐射到韩日、北美、西欧等地,仅凤凰古城2009年门票收入一项就比2009年增长28倍,达5500多万元;二是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造。进行“数字湘鄂渝黔边”建造,推进信息网络宽带化和高速互联,提高信息网络综合服务能力;加快法律服务体系建造。建立法律服务机构,组成强有力的法律事务顾问服务团,加强对旅游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服务;建好游客服务中央体系。为游客提供咨询、推介、票务、交通、后勤保障一条龙服务,沟通游客与各景点的联系,提高资源共享水平。
5、强化发掘机制,构建发掘、创新体系。湘鄂渝黔边文化厚重,应通过强化挖掘内涵,进一步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提升品位。一是深度挖掘景区(点)的文化内涵。通过深度挖掘整理古遗址的历史文化、认真挖掘名人人文资源文化,使游客既看到秀美的山水,又感触到神奇的人文环境文化、地理文化;二是深度挖掘民族习俗和民间古绝文化。通过对民族习俗和民间古绝文化的深度挖掘,提炼升华内涵,让游客充分获得历史的悠久、文化的神秘等体验;三是充分展示民族服饰文化、民族饮食文化、民族建造文化等。通过民族服饰文化、民族饮食文化、民族建造文化,提升核心吸引物的品位,营造文化旅游氛围。
6、强化旅游商品开发机制,构建旅游商品研发体系。一是突出民族工艺产品开发。立足于特色经济的发展,使以土家织锦、苗族刺绣、民族服饰、蜡染、扎染、石刻、金银器为代表的民族工艺品形成品牌化、系列化和规模化;二是创新旅游商品开发销售机制。成立旅游商品开发公司,针对市场需求设计生产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可采取“旅游商品开发公司规划设计--农户、手工艺作坊加工--公司收购批发--零售商销售”的产供销一条龙联营形式,也可采取前店后坊的产销方式,集浏览观赏、参与制作和商品销售于一体;三是出台旅游商品开发的优惠政策。要研究出台《关于开发旅游商品的若干优惠政策》,有关职能部门对旅游产品的开发要进行引导性资金扶持,加大对民间工艺品开发的投入。
【参考文献】
[1]张河清:对构建“大湘西”旅游圈的初步设想[J]经济地理.2009(4)
[2]何仲鸣:等发慌湘西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建造[J]湘西工作.2009(3)
[3]肖小明等:旅业产业--撑起一片艳阳天[J]团结报.2009(9)
[4]尹华光:.武陵山区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中凸现的若干问题及战略选择[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3)
[5]吕白羽、麻学锋:论民族地区旅游人才保障体系的构建[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