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造就旅游管理人才方法的不足及对策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造就旅游管理人才方法的不足及对策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造就旅游管理人才方法的不足及对策

1.多元智能的内涵

智能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多元智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创造能力等的开发,帮助学生发展适合其职业特点的智能。

2.目前岗位工作中旅游专业人才存在的主要缺点

目前旅游教育已具有相当规模,然而,旅游传统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方法与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相脱节,表现出不适应的现象,市场缺失大量多元智能型旅游专业人才,即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的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素质、实践能力强的旅游服务人才,具体表现如下:

2.1应用性不强,缺乏实践基础

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与旅游行业脱节,校企之间鲜见实质性的合作交流。合作大多仅停留在有关旅游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等一些形式上的事项,甚至有些实习基地的合作也只停留在纸面协议的形式上,具体到安排学生实习时困难重重,难以形成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由于学校以培养人才为目标,企业以追求效益为目标,二者渐行渐远。

2.2工作方法单一,缺乏创新力

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首先面临的一线服务工作,而在旅游行业发展成熟的今天,许多旅游企业已经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岗位服务流程,学生在岗位中按照旅游教育提供的思路工作,表现出高度的标准化、规范化,而失去了人性化和差异化,同时也缺乏创新能力。

2.3眼高手低,自我认识不清,服务意识差

旅游行业工作技术要求较低,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对重复、单一性工作的不适应,另外,许多旅游人才将自己定位在“大学生”、“高智力劳动者”、“储备管理人才管理”,造成了学生眼高手低、服务意识淡薄的现象,这造成了目前国内旅游行业对旅游专业本科生的认可度普遍较低的不良后果。

2.4人际交往能力普遍欠缺

许多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在工作岗位中高不成低不就,不可一世,个人意识较强,在岗位中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现为人际交往能力差。以上出现的问题说明:目前旅游专业的教学在对学生除智力以外的多元智能,如:创新能力、自我认知能力、自然观察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因素的启发和培养上是缺失。而这些问题都是与旅游专业课程设计相联系的,因为“课程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基本要素。课程目标最集中和具体反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要求,反映社会及其发展的需要”。

因此,我们只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标准和以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来进行课程的开发,重点要结合启发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课程设计理念,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旅游企业“用得上、留得住、受欢迎”的合格人才。

3.基于ICDS课程理念的旅游管理人才多元智能培养对策

3.1塑造ICDS课程设计理念

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要能在对旅游职业岗位要求的掌握课程目标设计和针对岗位职责要求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课程项目设计的基础上,以能力在实践中培养的特点最终实施课程教学设计。而ICDS课程设计理念要求在课程教学设计上能够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引入问题(Introduce)—搜集有影响力的材料(Collect)—讨论并验证问题(Discuss)—执行并解决问题(Solve)”四个阶段设计,即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针对某单元教学内容设计情境引入问题,学生查阅并搜集有关联性的材料,大胆探索假设,自发组织讨论并求证,并最终解决问题。ICDS课程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旅游教学过程是依据学生个体的听辨、观察等智力活动,将教师传授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头脑中建立并强制储存,学习后以模仿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一旦遭遇特殊性问题,便失去了解决问题的根本素质等教学中存在的顽症,取而代之,我们将多元智能人才的启发和培养设置在每一节ICDS课程设计当中,让学生置身于动态的学习当中,在立体的多维的实践中去学习、去探究,这是在静态单一的课程设计中无法完成的。

3.2树立内在建构的“新学习观”

通过ICDS这种课程设计理念,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面对专业认知领域复杂的真实材料和环境,并在此环境中探索、发现、建构知识;学生主动搜集、分析有关资料信息,对所学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加以验证。这种方式使学生以自己的方法来建构对知识的认识,实现了学习的“多元切入点”,另外,学生通过独立完成任务,穿连知识点,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能够有利于学生自身优势智能发展的知识体系,为所有的学生多元发展提供了方法。

3.3于课程中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多元智能

基于ICDS课程设计理念,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除智力之外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多元智能,并间接帮助学生树立内在建构的学习观,使学到专业知识成为“内化思维”,使学生获取知识和实践技能到达认知的最深层次,获取而来的知识和技能不仅不易被遗忘,而且能够具有转化为学生潜在或现实思维的可能性,成为塑造学生多元智能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