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分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分析

一、新时期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设置与其相应的人才规划相关。旅游业为了培养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对旅游管理人才提出高质量的要求,进而必须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设置提出合理化的要求。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从起步到当下的迅速发展,已有近50年光景。截止到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体系已初具规模,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模式。但是,与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不相适应的是,旅游相关企业在高素质管理人才方面面临严重的人才缺口。显而易见,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与企业方面人力资源需求的评价机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鸿沟。在现有学科体系的设计和相关学科的设置的基础上,如何尽可能地缩小上述二者间的差异,这是一个迫待解决的问题。

二、新时期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应该紧紧围绕着相关问题来展开。具体实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化的培养目标与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

学科设置对培养目标具有依存性。作为培养目标指导标准的国家相关文件的出台并没有紧跟社会的发展步伐。在以指导标准为原则,具体协调学科设置的问题上,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设置与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态势之间存在不小的差异。鉴于此,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必须正视现实,并积极在自身中做出定位调整。合理的课程结构要与专业化的培养目标相匹配,并体现为一定的结构体系。这样的结构体系不仅涉及到公共课、专业课,还涉及到选修课等,对于培养目标而言,具有绝对构成性的结构环节。课程设置必须通过不断的更新,来适应旅游市场的新发展和新需求。必须重视基础课程在通识教育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进而不能将基础课程做边缘化的处理。专业课程的设置针对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但是核心竞争力作为人力资源需求中的关键因素,必须依托于坚实的学科基础与个体的综合素养,并不能孤立的发挥作用。向学科的专业化培养要求高素质人才的成长条件,这种现实性需要在作为体系的学科建构中完成。以专业课为核心,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深厚的基础,选修课为人才的专业化开拓视野,并为现实中的专业化实践做准备,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从学校到社会角色转变,同时为学生顺利踏上职业化的道路创造了条件。

(二)专业化课程的合理设置

首先,现在的课程设置并不利于突出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旅游管理根本上作为实践的本质,对从业者提出了很高的实践要求。但是,从学校开设课程较低的出勤率,到校内见习、校外实践过程中的普遍受挫,都表明如果实践始终仅停留为一种在学业后期为了毕业而被流程化了的简单操作实务,那么学生走上职业生涯的道路,还需要经历是否能够正式上岗的考验。相关学者提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打破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旅游“模块课程”结构体系。其次,选修课的选择范围相对较窄,公共选修课在修正和丰富现有知识结构方面,发挥效用不大;专业选修课在深化专业知识,拓宽专业素养方面,发挥效用同样也不大。因此,选修课必须做到与时展同步,面对着信息极具增加的当下局势,必须通过不断的调整,以满足社会对旅游业方面人才越来越高的期望和要求。再次,课程的编排顺序呈现出无序的状态,在此期间,课程体系的特性难以把握。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编排设计基本固定,都没有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面,见到明显的成效。二者的分离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现有条件下,课程设置应该在扩充跨学科课程的基础上,优化科目编排。从学科的完整性入手,协调规划每门学科在教学计划中的位置,在对课程的科学整合中,使旅游管理专业理论更加系统化。在课程设置方面,协调好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基础课和专业课可以依据不同的原则,统筹编排,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又有效避免了单纯学习基础课的枯燥乏味。在专业课和实践技能培养方面,突出后者的重要性。教师适当减少课时的讲授,代之以社会调查或实习等方式。必须重视服务技能课,以及6个月左右的实习期。通过切实加强对实习的管理,构建完善的实习管理规章制度。

三、结语

面对课程设置缺乏实践性的弊端,我国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努力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的创新。这种创新要求突出旅游教育的应用性,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情境化教学与现实的接轨。在强化学生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尽一切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与适应性条件。

作者:张萌 单位:三亚学院旅业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