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旅游管理专业信息碎片化及案例教学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不仅涉及众多领域学科,并且既包含理论知识类,也包含实践技能类,使得旅游专业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这就必然会造成知识信息的碎片化。而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在学生培养方面,若想在与其他专业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并区别于职业技术院校,就要寻求一条宽基础有专攻,能综合有实践的专业特色之路,而案例教学法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
旅游管理专业;信息碎片化;案例教学法
一、前言
20世纪80年代开始,旅游管理专业经过近40年的发展,从当初的几所专职院校的培训,发展到如今的专科、职业、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协调发展的旅游教育体系,使得旅游管理专业被正式纳入教育部管理与指导范围,并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但是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转专业就业以及硕士、博士招生时导师不愿意接收旅游专业毕业生等问题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一方面导游、服务生、前台等职位不具备高等学历或理论知识的人也可以胜任,并且旅游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在大学学习了不少理论知识,但在实际管理实务与操作技能方面,却又不如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另一方面,旅游专业毕业生大学四年的课程虽然涵盖了管理、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社会、中文、外语、传播,网络、市场、营销、策划等非常广泛的领域,但是到了具体某个岗位竞聘的时候,以上各专业的毕业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又比相对“略懂”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具有明显优势,这也是硕博导师组建研究团队时淘汰科班出身考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旅游行业中需要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高级管理和策划岗位,一般本科生又是无法企及的。由此种种致使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选择范围日渐狭窄,长远来说必然会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及教师失去信心,最终影响学科发展的后劲。作为朝阳产业的一门热门学科,本科院校的旅游专业急需一条摆脱目前困境的道路,而想寻求这条出路则必须要从了解自身专业特征出发,明确专业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关系,进而确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与教学特征
总的来说,旅游专业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和时效性等学科特点。由于旅游产业包含了诸如旅行社、景区、交通、运输、饭店、宾馆等多种行业,因此从事旅游服务行业的专业人才的知识体系就必然要涉及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律学、地理学、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多种学科,以便使旅游从业者或研究者在实际的业务操作实践或研究中能够以跨行业、跨学科的横向视野综合考虑相关因素来思考和处理问题并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从纵向来说,旅游专业不仅需要不断地随着社会及旅游产业的发展更新自身专业体系与理论,而且需要积极吸收多种相关学科专业的最新发展为我所用,从而促进自身的进步与完善。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在知识理论体系以及教材方面进行不断的更新换代。而且随着全球化与行业多样化的发展,本科院校培养的旅游人才要适应市场就必然需要具备多学科交叉思维应用和与时俱进的能力。与自身专业特点相对应,旅游专业的教学方法也就具有了多学科性,方式多样性,实践性等特征。一般来说旅游专业课程包括旅游学、旅行社经营管理、景区经营管理、旅游英语、政策法规、旅游规划与开发、饭店管理、心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信息系统管理、高数、企业会计、餐饮经营管理、导游业务、地理学、旅游文化学等必修课程以及美学、历史、礼仪,计算机、摄影等辅修课程。其中,诸如旅行社管理、景区经营管理、导游业务、饭店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等课程不仅需要理论学习,还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像前厅与客房管理、餐饮管理、旅游服务礼仪等课程讲求很强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课程的多样性就使得旅游专业教学方式从课堂理论讲解,课堂讨论、课程论文、实训室模拟等,到实地考察体验、现场实践、工作实习等不一而足,以实现学生对多个学科知识的多层次、多视角的比较与分析,能够以开阔的视野,全面而且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相关专业知识。由此,本科院校的做法是一方面向学生讲授多种学科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旅游服务所需的各种实践技能的训练。目前很多院校建立的各种实训室、实习基地、校企合作等,甚至有些大学在校内进行产业化的半学习,半工作的办学模式,比如国内的上海师范大学大学旅游学院、美国的由希尔顿饭店集团创始人康拉德•希尔顿捐资创办的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大学希尔顿饭店学院。教师和学生同处在饭店运营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和学习[1]。在这样的专业特性和教育体系下培养的本科生应该是既有广博的理论基础以及比其他专业学生更广阔的跨学科视野,又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但是,由于知识信息的碎片化,旅游专业学生普遍存在“样样通”而“样样松”的现象,使其在人才市场上却不具有明显优势。原因很简单,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在同样的大学四年内,学习十个学科知识想达到甚至超过其他人只学一个学科掌握程度,还要对各个学科融会贯通,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对于本科旅游专业来说,一方面,多学科理论与实践技能缺一不可;另一方面,如果走技能培训的道路则失去了与专职院校的差异性。在如此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能够保持本科院校旅游学科特点的出路似乎只有一条,即宽基础+专攻+综合+实践能力。也就是说,在学生培养上努力做到使旅游专业的学生在宽泛的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对某一领域具备突出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同时具备别的专业学生所不具备的跨学科和符合社会实际的综合交叉分析判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样样通”往往“样样松”的困境,旅游专业毕业生才会具有比较优势。为实现这一转变需要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改进与努力,而在教学方式上对上述目标具有极大促进作用的手段之一无疑就是案例教学法。
三、案例教学法及其优势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为素材,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对案例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见解,做出判断,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启发式教学方式[2]。美国的哈佛法学院院长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戴尔)于1870年创立了判例教学法,即案例教学法[3]。直至20世纪40年代,案例教学才初具规模,形成了包括选题、编写、应用等环节在内的完整的案例系统[4]。到了20世纪的60年代初,美国就开始在旅游专业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方法,并对案例教学方法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分析与梳理。之后,国外有许多国家的旅游院校例如法国、加拿大、瑞士、英国以及澳大利亚等相继将案例教学法全面引入到旅游教学与实践之中[3]。由于案例法教学不仅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上提高学生与教师的积极性与参与度,而且使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社会联系起来,通过实际运用来巩固和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后经多年的发展,案例教学法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教育、医疗、法律等学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建立了很多相关的案例资源库。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是由于案例教学法具有传统教学法所不具备的一些优势。首先,从教学形式上来说,案例法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具体,对知识点的呈现更加直观而生动,使抽象晦涩的理论和规程变得简明易懂,使学生对授课内容更加容易记忆和灵活掌握。正如著名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发现:“一般人能记忆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5]。其次,从课堂气氛上来说,案例法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有利于促进师生的互动,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欲望。最后,从教学效果上来说,案例教学法通过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真正获得思考、判断和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这里需要补充的是,实践性的教学也是一种案例教学,比如做床、摆台等,因此案例的本质是直观具体应用操作演习。总的来说,案例教学法的直观性、参与性、启发性以及实践性等特点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协调沟通、表达应变、综合决策、心理素质等多方面能力;同时,可以使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并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刚好符合了旅游专业的学科特征和培养目标。
四、本科院校旅游专业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方向
我国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已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法,也取得了相当成绩和效果,但是由于存在一些诸如旅游案例研究不深入,没有建立系统化的旅游案例库,案例本土化不够,案例更新不快,案例来源渠道狭窄,案例的加工不足等问题,教学效果不佳。实际上案例的搜集,整理,加工很多都是一线教师在做,本身时间精力不充裕,加之力量分散,而且既有专业知识,又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操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又比较缺乏,使得课堂上使用的案例质量很难得到保障。同时,案例教学法在实际应用当中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对案例教学认识不清。课堂教学方法手段陈旧单一,与传统“填鸭式”的授课差别不大,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足而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6]。显然,为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要从案例本身以及案例应用两个方面入手来解决以上问题。第一个方面要提高案例质量。整合学科与社会力量,建立一个科学、系统、全面的案例库。该案例库首先要涵盖所有旅游专业课程,并在每一个领域和知识点上做到数量充足,同时既要有单个知识点的案例也要有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的案例。以便教师在实际应用当中能够拥有较大选择余地,从而提高针对性。案例在搜集、整理和归类以后还要进行适当的“再加工”,即将现实案例通过一定的改编,去掉不相关的内容,增加必要内容,使之更加适合课堂教学,提供可操作性。案例库除了要涵盖国际国内的典型案例,还要适当提供一些具有本土性的地方案例。这样会使学生更加有共鸣,更加容易接受和更加具有实践参考意义。案例库要做到适时更新,以跟上时代和专业发展的步伐。另外,案例库可以以网站或出版物等商业模式进行运作,以达到保证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第二个方面要提高案例利用质量。首先为了使案例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要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学生的特点和接受程度选择不同的案例。区分使用以理解和巩固某一知识点为主的案例和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的案例。前者类似于举例,后者可拓展为结合现实社会现状与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与讨论。其次为了让学生有切身的参与感、真实感,使其能真正面对现实问题,并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调掌握如何周全地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教学的方法手段要多样化。课堂上的小组讨论、辩论比赛、角色扮演到课外的参观座谈,实践调研、项目策划等方式都可以尝试。另外,案例展示方式的多样性,如文字、图片、视频、演讲等也很重要。再次为了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及其在语言表达、思考创新、团队协作、应变与实践等能力,要将案例参与方面的成绩纳入总评成绩并加大比重。同时合理划分个人与小组成绩比重并鼓励和尽可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所展示,避免形成某几个人的个人展示。最后为了提高一线教师利用案例的能力,要建立教师培训制度。除了以专题讲座、集中学习等形式使教师掌握科学的案例使用方法,还要让教师走出去,即让一线教师到景区,饭店,旅行社等进行实地调研,或直接在相关行业挂职。从而能够更好的深入理解案例,利用案例来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交叉与拓展。
五、结语
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信息的碎片化,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庞杂而不精深。而走出“样样通样样松”困境的出路是广博的知识面基础上的专攻以及综合运用和实践操作能力。也就是说旅游人才的知识结构应该是“T”字型结构,“T”字型的“I”主要是指纵向知识,指旅游专业理论和技术应用,而“T”字型的“一”主要是指旅游专业理论和应用[7]。而案例教学法能够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全面考虑,是实现“T”字型人才培养结构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环节。
参考文献
[1]谷慧敏.世界旅游饭店教育名校之美国篇[J].饭店现代化,2005(3):45-47.
[2]马永青,张志鹏.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10(2):178-180.
[3]江文龙.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教学中的优化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4]王丽.案例教学法在《旅游法规》教学中的应用[J].管理学刊,2010,23(4):97-99.
[5]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教育技术理论导读———信息时代的教学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0.
[6]鲍富元,陈卉.《旅游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应用问题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52):217-218.
[7]张胜男.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方法改革之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44-147.
作者:马海燕 单位:盐城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