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契合度,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要立足于“应用型”这一培养目标定位,树立能力本位的培养理念,强化实践教学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作用发挥。提升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在调整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实施双导师制培养、创新实践育人方式方法以及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育人模式等来实现。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旅游已成为人民生活的一种方式,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升,旅游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发凸显。然而,从现实来看,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有业不就”“远离本行”“高流失率”的现象却普遍存在[1],如何有效解决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供求之间的矛盾和错位,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契合度,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就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在此背景下,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旅游管理专业,通过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对于实现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有效对接、切实提升专业人才的就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以及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优化调整培养方案,凸显实践教学特色

明确培养目标是制定专业培养方案的前提,培养方案是组织专业教学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2018年初颁布的旅游管理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中明确指出,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旅游管理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具有国际视野、管理能力、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够从事与旅游业相关的经营、管理、策划、规划、咨询、培训以及教育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国标》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应用性、实践性比较强的旅游管理专业来说,专业办学应该牢牢立足于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这一目标定位,并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以及强化应用导向,来凸显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优化调整培养方案,凸显实践教学特色,应从三个方面来做:一是要坚持应用导向,优化课程体系建设,突出实践实操能力培养,特别是在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上,要根据旅游产业发展对学生知识和能力需要来进行设置,充分体现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和实践性;二是要构建与理论教学既有机联系又相对独立、全程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把课程实践、模拟实训、行业调研、创新创业、专业考察及教学实习等实践教学课程有机统一起来,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切实实现实践能力培养的全程化;三是要充分考虑各类实践课程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统筹做好专业认知实践、管理技能实践、服务技能实践和毕业实习等不同实践教学的学期安排和课时安排。一年级突出专业认知实践,深化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理解,二、三年级突出服务调研时间,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四年级突出综合实践,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施双导师制,推动专业实践教学能力提升

导师制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被我国引入后,多用于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培养,后逐渐应用到本科教育阶段[2]。导师制对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实施“学业导师+职业导师”双导师制培养,可以有效解决专业人才培养中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教学、轻课外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等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对推动专业实践教学能力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施双导师制,推动专业实践教学能力提升,要解决好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立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在厘清课程实践教学、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选聘具有丰富实践操作经验的以及符合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相关企事业单位人员作为职业导师,要保障所选聘的职业导师有能力且有意愿参与专业实践教学工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深度参与到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来。其次要明确专业导师和职业导师职责,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无缝对接和深度融合。在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理论教学以校内专业教师为主,实践教学以企事业单位职业导师为主,结合不同培养阶段和培养目标需要,在有分工的基础上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专业学生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目标,切实克服现实中由于职责不清、目标不明造成的相互割裂、彼此孤立的问题。最后要构建起职业导师参与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机制,提升职业导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要通过交流平台、激励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为职业导师参与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制度保障,解决职业导师仅仅只是“形式参与”实践教学的问题,切实提升职业导师参与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提升专业实践教学实效

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是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实践教学前准备阶段、实践教学进行阶段和实践教学后反馈阶段。在实践教学前准备阶段,要按照培养方案要求,结合不同年级阶段以及不同实践形式实践课程教学目标要求,科学设计实践课程教学过程,明确实践教学目标方向、能力领域和能力层次要求,从实践教学目标设计、过程安排、组织实施及结果评价等方面做好实践教学前的各项工作安排和设计,做好实践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各项保障工作,为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在实践教学进行过程中,要通过组织问题解决、操作演示以及现场讲解等多元化的阶段性考核,提升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要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实践企业走访等方式,全面了解和把握实践教学的开展效果;要构建起由教务部门、教学督导组、旅游院系、旅游管理专业教研室和旅游企业共同组成的“五维一体”实践教学监控体系[3],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监督,及时发现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及时调整优化实践教学方案。在实践教学结束后,要强化实践教学结果评价,充分发挥结果评价在实践教学质量提升中的作用,结果评价过程要做到客观、科学,把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结合起来,把成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统一起来,既要看实践教学取得的实际效果,也要看实践教学过程中参与成员的努力程度;结果评价结束后,要正确运用好奖惩机制。通过实施奖惩,进一步提升师生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要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经验总结和不足反思,为后续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提供经验指导和借鉴。

四、创新实践教学载体和方式,构建特色实践育人模式

提高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强调能力为先的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将实践教学全方位地贯穿在专业教学过程之中。通过创新实践教学载体和方式,构建协同育人特色实践模式,为学生实践培养提供支撑和保障。首先,要立足于实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需要,充分利用好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及线上与线下等各种资源,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探索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载体,综合运用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实地调研、专项能力训、情景模拟和实操实训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此推动课程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其次,加强同旅游政府管理部门、旅游景区、酒店、规划公司和旅行社等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充分发挥学校、企业和政府等机构的资源优势,搭建“学、考、赛、用”平台[4],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以及协同创新等方式,构建起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育人模式;再次,通过组建学生实践项目团队,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通过选题指导、项目策划、实地调研及报告撰写等实践环节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最后,要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实验平台建设,通过加强与旅游企业合作,建立校外教学科研和实践基地,积极承担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研究项目,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与咨询服务,通过产业调研、经营策划和规划开发等科研服务与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拓展学生专业实践领域,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旅游大数据实验室、形体实训室和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建设,充分发挥实验室、实训室在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中的作用。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以旅游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树立起全过程、全方位和多元化实践育人的理念,转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重理论知识教育、轻实习实训培养”的观念[5]。通过优化调整培养方案,凸显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育人特色,通过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及创新实践育人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通过加强政府、企业、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协同合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育人模式,以此获得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作者:王东峰 单位: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河南大学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