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企业融资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企业融资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给我国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众多企业由于资金短缺而纷纷倒闭。因此资金的融通成为当下最热的话题,本文也将对企业的融资进行探讨。

关键词:融资建议发展趋势

企业的融资活动是资本运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资金就谈不上企业资本的运动,没有资本的运动,就更谈不上企业创造效益。因此,融资活动是企业资本运动的基础。但是“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困扰我国企业多年,学者们也一直在争论到底如何才能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在经济危机困扰我国企业的今天,资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本文也试图通过对企业融资的现状进行研究,最后提出解决融资难的建议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希望能够为目前企业的生存做出贡献。

企业不易获得融资应该从两个方面分析原因:一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二是外部的条件制约因素。

一、企业自身问题原因

1.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存在许多缺陷

很多企业都是家族化经营,离现代规范化企业运作相差很远。尤其是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这也成为我国超过20%的企业在成立后两年内失败,超过50%的企业在成立四年内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严重影响金融机构尤其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大银行)向其实施贷款的主要因素。

2.企业整体借贷信誉度偏低

这是由部分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企业还贷意识欠佳所造成的一个扩大化影响。因为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详细的、专门针对企业的金融信用档案。也很难有其他可行途径来鉴别中小企业的信用度。这就迫使银行对企业普遍采取惜贷政策。也使部分需要资金借贷、信用良好的企业很难从银行借到资金。最终加重了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3.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可以充当贷款抵押物的不动产

在国内,不动产几乎是实践中惟一被银行等贷款机构认可的抵押物。但目前我国仍然实行土地的公有制。导致很多私有企业不可能拥有可用做抵押的土地使用权或房屋建筑。况且银行为降低其经营风险,又不太可能在企业没有抵押物,又缺乏信用担保的情况下借钱给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企业的规模和成长性,导致企业内部没有足够的固定资产和存量设备,这使得中小企业面临更加紧缩的融资瓶颈。

4.企业对银行贷款操作的认知存在偏差和观念上的缺位

过去我国企业融资主要靠原始资本的累积和对个人借贷等其它简单的直接融资方式,有人把银行当成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并没有把它看成是企业,而将与政府机关办事的那套方法应用到与银行打交道之中。还有人把银行与当铺等同起来:认为只要把某笔则产或产权抵押给银行才能贷到款。这种观念的缺位造成了在贷款过程中与银行配合时造成了不必要的摩擦和成本。企业不能很好地配合银行提供必要的信贷信息,以及签署法律文件等。导致银行因为无法获得真实的经营信息如财务报表。即使企业经营不错、市场潜力巨大,但是银行最后也不得不放弃

贷款。

二、外部条件制约因素

1.民间金融长期受打压,企业对它的资金依赖存在巨大风险

由于政府更多地担心民间金融存在的负面影响,诸如资金市场被一些不良分子所利用,偏离正常轨道,扰乱金融和社会秩序等。所以政府部门长期对民间金融保持一种压制的政策,使得民间金融被迫长期在“地下”活动。但企业迫于资金不足的压力,仍然向其进行借贷。这种处于监管缺失效的交易行为,无疑会加重企业融资的风险性,给企业的正常运作带来很多不确定性。所以,民间金融的尴尬现状实际上也恶化了企业的融资环境。

2.逆向选择的作用

银行在对企业贷款过程中,为了节约搜索个别企业信用的成本,将各中小企业的风险和财务均化。这就造成有好的经营预期、风险小的优质企业不愿承担较高的贷款交易成本,而退出贷款交易,另寻其他融资途径。这样在银行贷款市场上仅存在风险高、业绩差的劣质企业,虽然这只是在极端情况下,但是也影响了其他企业的融资活动。

3.银行的经营理念尚未转变

过去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家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充分就业的源泉。作为国有的商业银行在国有企业增长乏力、举步维艰的情况下,对其的金融支持是一种注资行为,而非一种商业行为。在国有银行商业化后,更多的只是组织形式的变化。其经营观念、职能及运作方式等方面并未彻底改变。当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目标与国家经济增长目标相悖时,政府会出来干预,扶持国有企业,引导经济增长。所以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行为就是被动的。它不取决于银行对信贷项目本身的选择及信贷风险收益,而取决于国有企业对金融资源的需求或国家的金融偏好。出现了贷款向国有企业一边倒的倾向使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很难获得来自政府金融机构的支持。

4.银行承受风险能力有限

由于国内的股票等资本市场不成熟,而且风险高、收益小及相关的政策限制,国有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仅仅停留在存贷差。从而造成银行抵抗风险能力与国外其他金融机构相比相差甚远。在银行贷款决策时注重成本规模效益和风险最小化原则,因而进一步减小了企业贷款融资的可能性。即使企业能申请,中小企业为配合银行严格的审核工作所投入的成本也是很高的,即模型中的各种费用,而这些费用都是沉没成本。

三、解决融资难的建议和未来的趋势发展

1.发展产业投资基金

大力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是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的有效途径。借鉴美国的经验,建议由企业管理局负责审核,成立企业投资公司。根据中国特点,从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机制,采取多种形式扩大企业的创业投资资金渠道。设立的途径:一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提供应急资金,成立的投资公司主要是起到投资导向作用;一是允许符合条件的商业金融机构和私营金融机构设立风险基金,投资于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真正实现企业投资的多元化。

2.积极完善已建立的中小企业板市场

国际上成熟的证券市场与新兴市场大都设有二板市场(具有前瞻性、高风险、监管要求严格、具有明显的高技术产业导向等特点),主要针对中小成长性新兴公司而设立,其上市要求一般比“一板”宽一些。国际上最有名的二板市场是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我国目前正着力于建立创业板市场,积极为中小企业融资带来春天。

建立第二板市场,是完善风险投资体系,为中小高科技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的重要一环。二板市场的出现,适应了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急切需要。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个极大的支持,它的发展同高新产业的发展一样已呈不可逆转之势。需要指出的是传统的融资渠道也好,二板市场也好。尽管对不少中小企业助了一臂之力,但确实能利用这两个渠道融资的中小企业仍为数很少,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特别是传统部门的中小企业。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仍然需要依靠自身力量,努力拼博。

3.加强企业自身信用建设

企业的自身信用建设是指企业有无意愿偿还所融资的债务或者偿还债务的能力高低,以及是否有意愿向初始投资者分配其应得的利益或者承诺。企业应实质性的遵从财务会计透明化,以实际行动展现自身的资信,并努力真实地得到权威资信评估体系或机构的认可和同行的赞赏,打消投资者的资信忧虑,为企业融资扫除最后的“瓶颈”。就企业自身而言,应该扫除企业在“契约整合”上的发展障碍,在经营上努力提升水准,规避和善用风险,求得企业的水续发展来吸引投资者,打通融资架道、拓展融资渠道。

4.我国证券市场将会更加规范和法制化

在将来的证券市场发展中,制度建设和规范融资等经济行为将成为重中之重。制度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没有最基本的制度作保证,就不会有规范的经济行为,当然少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颁布执行。接下来要进一步加强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和建设,完善股票发行上市制度,继续支持国有企业上市融资,增加上市公司债券融资的比重。股权分置改革历经几年时间基本完成,效果也初步体现,但是还要积极推进配套的相关机制,保护好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因为中小投资者才是资金的掌握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财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只要留住中小投资者,资金紧缺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谢启标.破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问题的对策探讨金融论坛[J].财贸经济,2005(2)

[2]赖小民.缓解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思考[J].中国金融,2009,(02)

[3]郎艳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究[J].现代商业,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