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人才培养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国内高校影视摄制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
1.1理论培养与实践创作相脱节目前,国内高校的影视人才培养思路已经逐渐达成了从理论培养到实践培养转变的共识,但仍不能忽略的是,人才培养和行业需要依然存在鸿沟,学界与业界严重脱节。通过对山西传媒学院毕业生调查和行业反馈来看,摄制人才依然存在着业务不纯熟、自我学习能力差、无法迅速融入工作团队、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可见,理论培养与实践创作相脱节的问题,才是实践培养方案改革的缘由。
1.2培养内容陈旧、创新不足在实践培养中,摄制人才常反映“干活”的积极性不高,更多是对经典作品的模仿,缺乏自己的创意和创新。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实践培养课程设计不科学,具体来说就是实践培养课程内容陈旧、科目之间衔接和整合不科学、评分标准僵化、激励机制不足等。此外,摄制人才在校时间短和创作资源有限也是一个原因。如果高校不能动态设计课程内容,针对不同科目的培养目标进行科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学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利用,对实践过程和奖励方式进行合理规划,就会出现实践作品数量多而质量差的情况,这不但会使实践培养流于形式,最终还会严重束缚摄制人才创新思维的发展。
1.3新媒体思路匮乏山西传媒学院摄像专业开设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近30年来传媒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以新媒体为代表的媒介形式的崛起极大地影响了传统广播电影电视行业。“微博的盛行使传统行业相形见绌,网络广告正以60%的速度快速赶超传统报纸广告,互联网实际已是多种媒体形式的存在,并影响到整个传媒产业的格局。”行业需求决定人才的培养方向,传媒格局的变化也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20世纪末期,我国的影视传媒业是大机构、大电视台占主导的制作模式,而当今是传统媒体线上节目、网络自办节目、自媒体、微博、播客等新媒体崛起的时代。媒介内容、形式和播送平台的变化,让影像内容生产的理念和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如果高校不能正视这一变化,不能进行有针对性、前瞻性和适应市场变化的思考,仍然坚持过去的培养模式,必然会导致一部分摄制人才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
针对以上培养方案的不足,山西传媒学院摄制专业提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创新培养方案,其主要内容是以岗位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标准,运用职业情境化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将理论培养和实践培养相结合,实现校内学习与校外工作联动的培养思路。依据本培养策略,影视摄制专业实践出五个步骤的实现途径,即认知专业、课堂实训、跨专业创作、岗位实践和顶岗实践等五个不同的能力和层次要求;它们彼此独立,又相互承接,有助于创新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
2.1认知专业认知专业是第一个步骤,是通过专业教师的传授和引导,建立学生对专业的基本认识,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兴趣,使学生从一名普通高中生逐步入门,成为摄制人才的一位初学者。这一步骤的主要方法是观摩经典影视作品,参观学院认知实验室,学院广播电台、电视台,新生和老生座谈等,持续时间约一年,覆盖新生在大学一年级的全部时间。
2.2课堂实训课内实训是将实践培养与理论教育相结合,学生可以一边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一边进行基础实践,从而顺利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实训课程由教师按照培养计划设计,全程指导并参与创作过程。如在纪录片创作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拍摄三部不同时长、不同类型的纪实短片,考核成绩计入每个学生期末考试总成绩。课堂实训离不开实训平台,山西传媒学院依托本校的三大实训基地,即影视制作中心、影视信息中心和动画研究中心,利用其中数量众多、较为先进的实践仪器和设备,如可拍摄大屏幕数字电影的阿莱爱丽莎摄影机、冷光源虚拟演播室等开展实训。
2.3跨专业创作跨专业创作是利用学院不同系部间相关专业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学生在不同系部、不同专业间跨越式合作,共同创作影视作品。联合创作的作品会以学院电台、电视台、专业作品汇报或展映为窗口进行播出,优秀作品会借助省级、市级、区级电视台平台播出。通过联合创作,学生可实现对专业知识的扎实应用,并初步培养了不同工种间的合作意识,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了工作经验。
2.4岗位实训在大学第二学年结束后,学生将用8个教学周的时间在一线行业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一次全面的检验,通过真正的工作来感受岗位特点,评估自身的实践能力。这种实实在在的岗位实训对学生发现专业不足、获得真实的工作体验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为后期有针对性地学习奠定了基础。岗位实训依据培养计划的总体安排,结合校外各个实训基地的特点,制定出一套实训计划,由实训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学生实训的过程,可以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并进行专业水平评估。摄制专业先后与中央电视台、中国黄河电视台、山西广播电视台、太原教育电视台、中国移动山西分公司、福建广播影视集团海峡卫视、江苏盐城电视台、太原市公安局、山西艺龙影视信息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有岗可上,有作品可播,从而较好地完成从校门到岗位转化的训练。
2.5顶岗实践顶岗实践的步骤由12周的时间构成,全部在校外完成,即依托校外实训基地完成。在顶岗实践结束时,学生必须要完成以自己为主要创作人员的作品,并获得在电台、电视台播出的资格。根据本实践培养设计,学校会根据实际情况和企业要求增添新课程,或针对某些课程现场教学。在学习的最后阶段,企业人员将参与学生毕业答辩,真正做到了真实实践,而不是流于表面的一种形式。如摄制专业所承担的内蒙古那达慕大会拍摄任务、CUBA全国大学生青年篮球联赛拍摄和转播、U17乒乓球比赛的拍摄和转播等。本专业拥有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培养基地32个,分布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可以基本满足本专业学生校外实践的需要。
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创新培养方案的意义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创新培养方案,是以岗位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其意义在于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工作知识,获得直接工作经验,满足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
3.1将知识传授与业务实践有机结合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在学习、“工作”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完成知识、技能和职业观的有效整合。学生通过实际的工作过程,获得的是职业行动能力,即专业技术能力、方法能力和初步熟悉社会的能力。
3.2缩小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需要的差距“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创新培养方案,就像一个全真的模拟器,其培养目标、内容、要求和评价过程,都为学生营皂了一个模拟工作岗位的环境,体现出以行业需要为培养设计的本质特性。改革培养评价方法,将以往单一的以理论考试或短片拍摄成绩作为考量依据,逐步转变为过程管理和岗位测评调整,评分从一个总成绩向多个阶段性成绩迁移,保证学生获得工作过程中的全真评价。学生在真正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文化传媒公司中学习、工作,既获得了学校培养中常见的理论知识,又迅速掌握了工作岗位、行业的工作经验,实现了高校培养与行业需要的无缝对接,这对于即将进入职场的准“传媒人”无疑是重要的。
3.3为学生创作创新提供土壤高校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如学院电视台和影视制作中心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思考,从而逐步养成独立选题、独立策划、独立拍摄、独立自测自评的能力。在培养过程中,教师演示和学生分组操作并行,可以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播出的作品中获取成就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养成创新思维的可贵职业素质。
4结语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创新培养方案及其实现,是摄制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山西传媒学院摄制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运用富有特色、富有创新性的实践培养方案,建设强大的专业师资队伍,构建特色鲜明的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对学生实践过程的管理,是应用型摄制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也是创新实践培养的重要构成部分。
作者:马臻宇温建梅单位:山西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