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质量人才培养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质量人才培养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质量人才培养论文

1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第一要务

质量是什么?质量是即要符合规定的要求,又要满足用户的期望。是一种满意度。企业满意的人才,是有较强的岗位工作能力的人,更需要创造增值产品的人,还是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岗位能力是必须的基本能力,企业需要的不再是学徒,是直接能投入工作并创造价值的人。作为学生,在校期间要掌握专业知识及相关专业理论基础,通过综合知识,深化方法训练,达到科学运用专业技能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的人才,企业才能满意,才能欢迎。众所周知“,人的质量决定工作质量,工作质量决定产品质量”。能够做出高质量的产品,自然能给企业带来收益,为企业创造价值。日本在50年代就提出过“质量救国”的口号,狠抓质量,使得日本迅速崛起。在1992年9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也提出了“质量兴国”的口号。高质量产品不仅是反映企业的形象与声誉,更是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反映一个民族的素质,而创造高质量产品的人,则是民族精神的决定者,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更应以民族、以国家的利益为重,把培养高质量人才作为第一要务。

2重视专业基础教育,以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

从调研来看,文化素养,专业知识缺乏是制约学生良好发挥潜能的重要因素。要培养高质量人才,就要根据实际的用人市场,眼光放远一点,放在民族与国家的高度来为其定位。因为,要想作为人才进入市场,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基础过硬才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高职教育的理念,从精英教育转向岗位技能教育已经提出了很多年,在这方面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为社会输送了不少的技能型“人”,但很少成为“才”。因为在培养的过程中,学校成为了技能人员的加工厂,专业基本知识教育越来越薄弱,过多地突出了岗位能力培养,根据岗位工作进行速成教育。很多同学专业工作能干得了,却缺乏充分的专业基础知识。大多学生变成机械的工作人员,对工作缺乏思想,难以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有的高职院校,三年的时间还要拿出近一年的时间顶岗和流于形式的毕业设计,根本无法完成充实的专业基础教育,如果这样进行人才的速成,不如办培训班,既省时又省钱,这与职业培养高技能专业管理人才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就出现了造价专业学生接触到项目,可能会做出造价来,但对图集、规范、标准模糊不清;能套定额却不知定额是怎么回事;能把定额项套出来却不知怎么个施工工艺,致使出现很多的漏项、错项,考虑不周难以完成高质量的工作。没有必要的专业基本知识,遇到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更是一头雾水,可持续发展能力就会受到限制。谁都知道基础的重要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都说了多少年了,什么时候我们却把基础扔在一边了呢!这种观念必须扭转过来,在校期间,要以基础、专业基础教育为重点,因为这是发挥专业能力的根本,也是发挥人才创造力的支撑。做造价,就必须把做什么的造价弄清楚,必须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个“所以然”就是专业基础。把建筑的结构、施工工艺、图纸表达弄明白了,做出造价来还不是水到渠成的事?有了充足的基础知识,在岗位工作中,才能胜任不断变化的工作要求,而不是只会教会的哪一样、哪几样,才能有继续接受相关知识的潜力,才会有干好工作的资本,才会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潜力,才能达到需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当然也许有人认为,造价专业面对的是不同的项目,土建要做,安装也要做,甚至还要做市政、园林、设备等。这些专业基础如果都要求,可是要跨越几个专业,别说对高职,就是对4年的本科生,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怎么办,那就把造价基础理论学好,针对不同的专业则要采用个性化方向选择,既能学到一门技能又能体现学生的兴趣所在,毕竟不能培养全才,也没那个时间。但要把触类旁通的基础教给他。

3集中的实践能力训练是高职院校完成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重视基础知识的教育,并不是弱化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我们不偏离高职教育的方向,更不是回到原来的精英教育,而是坚持培养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目标不动摇,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基础知识的教育突出行为能力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化自主学习,进行必需的知识运用能力训练,以教会学生高效的知识学习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后的运用与感悟训练。在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多方案的集中训练,教师指导所需资料,提供具体的项目,由学生分组自主完成。通过项目的完成、汇报、评价、改进、完善、再汇报的循环,提升知识的运用与思考,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过渡。PDCA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可以灵活采用小组辩论、项目竞赛、同企业合作完成实际项目等方式,刺激同学们的求知欲,提高竞技能力和责任感。技能型人才培养不是口号,而是切实的让同学们拥有技能,并能把技能转化成生产力。完成实践能力训练,必须有一个合理有效的教导团队,带队老师本身要具备丰富的实践技能,完备的专业知识体系,需要不断地到企业进行顶岗训练,或聘请企业一线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这需要教育方做出很大的努力,但是为了培养高质量人才,过硬的教导团队是必须建立的。

4贯穿始终的理念教育是完成高质量人才培养的保证

在大学阶段,各类知识点是提高技能的基础。但从教育本质出发,不应该再是教学中的重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谁都懂,但很多教师还是“授人以鱼”。知识的学习,应该转化为学生的责任,传道不是灌输,而是让其明白,让其感悟;授业不是依样画葫芦,而是想画什么就能画什么;解惑是教师的责任,也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说,在大学阶段,知识教学不应再是教育的重心,方法教学才是教育的本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以学习方法为主,知识则在于不断的积累。学习的目的在于如何做。所有的知识都要为了做而探寻。就造价专业而言,所进行的诸如制图、材料、结构构造、施工技术等科目的学习,都是为了完成造价工作。如何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造价工作问题应该是教与学的重点。这就是“学习的是方法,积累的是知识”的教、学理念。从项目管理理念来看,我们培养的人才,都要面对一个个项目。能够完成项目是最低的要求,知识在不断地更新,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地涌现,光靠在学校灌输的那点知识很难完成所面临的项目。再说,教师所能掌握的知识有多少,就是全部拷贝给学生又能怎样。教给学生汉字,不如交给他查字典的方法。在教给他基础知识的同时,一定让他们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以及遇到问题如何去参阅资料的“学而用,用而思”的方法理念在头脑中建立起来,这是达到能做的最基本的能力,否则,连“能做”都达不到。从企业的反映来看,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能做”都达不到的占多数,几乎都需要传统的“传帮带”。所倡导的技能型人才难以符合社会要求,究其原因,就是知识方法的学习理念出现了偏差,形成了教授很累,学生学无动力,把高职教育变成从中学到工作的过渡,渡的是时间,却没有渡上高技能,高质量人才那层金。如果不信,可以到各处的高职院校看一看,看看高职院校的学风,真的不容乐观。在能够完成项目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其更高层次的理念,那就是做好项目。这里已存在质量的提升了。什么是做好项目,那就是对项目产品的满意,做造价,不管你站在甲方、乙方还是中介方,你所提供的造价成果都需得到成果接收方的肯定,这就要求你必须提供出高质量的成果,要求你良好的专业素质,高度的责任心,绝不能仅仅把数据搞定就完事。就需要你主动的去关心,去探究完成高质量产品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有了这个理念,学习势必由被动变为主动。另外还要弄明白,工作产品接受方的满意在哪里,作为企业,获取最大利益是初衷,如果你交付的成果能够为他带来价值进而带来增值,那满意度自然提高。在与施工方交流的过程中遇到这种情况,施工单位旗下的造价人员所编制的造价文件,经过专家审核,一般都能找出漏项,有的还挺多,几项下来就可能是几十万、上百万的出入,听起来挺吓人的,项目经理就会发出需要多少线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造价人员的感叹。可高质量的人才本应该由学校来培养的,有了这层理念,你能不努力地提高你的专业技能吗?你就会朝着做好项目的目标前进,走出去就是高质量人才。另外,在调研中发现,毕业生在没有能成为高质量人才基础上,对待遇却很在意,很少能顾及到企业的利益,考虑到各方利益的可谓少之又少,至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几乎被撇在一边。做项目的最终理念是什么,想想看,我们在做项目,可以说剥夺了别人从事这个项目的权利,项目资源是有限的,而且从事的建筑项目通常存续时间很长,项目最终要归于社会,归于后代,做项目就是在书写自己的经历,同时创造的是属于未来世界的东西。谁也不想让子孙后代唾骂吧,这就像一个隐形的约束,你必须把项目做好,把工作做好,做不好是要被骂的,做不好是我们的耻辱,我们正是需要这样的民族精神,这就是要说的,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最高境界,是最高层次理念。

从教、学理念到方法理念,再到一个项目的最高理念,在进行人才培养中要贯穿始终,正确的理念是成就高质量人才的保证。只有具有主动力的,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人才,才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

作者:石国峰张之峰单位:山东金信达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山东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