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外语人才培养人文价值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外语人才培养人文价值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外语人才培养人文价值

[摘要]新时期高校外语人才培养应密切结合教育方针政策,并满足国内外外语人才需求现状。结合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提升外语人才服务社会的能力,重视外语人才培养的人文价值实现。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阐述高校外语教育的时代背景和政策导向,探讨高校外语教育人才培养的人文价值实现路径。

[关键词]外语教育;人文价值;人才培养

高校外语教育应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职能和人文价值功能。外语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及与沿线各国语言文化沟通的纽带,能够助推汉语国际传播也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方面。新时期,高校外语教育工作者也应重新审视和思考外语人才培养定位、培养方式及目标,突出外语教育人文性及应用性相结合的专业特色。

1高校外语教育与人才培养背景

教育部于2017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了总体大学英语的学科定位是大学外语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课程性质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升综合文化素养为教学目标。高校外语教育作为人文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文化品质,凸显人文学科的人文价值功能。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一门语言最重要的也是运用语言进行言语及非言语交际来实现沟通与交流。外语教育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综合体现。外语教育在教育理论体系中体现出发展学生第二语言或多语言使用能力的工具价值、发展学生以中国语言文化为主体的跨语言文化意识和交往能力的文化价值、发展学生以母语思维能力为基础的批判性和创造性外语思维能力的思维价值、发展学生以语言为载体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价值。通过外语教育培养具有国家情怀、思辨能力、跨语言文化应用能力、外语学科气质和拥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教育的人文社会和个体功能体现在对人道德情操的培养、人文品格的形成、生活信念的建立和共同理想信念的价值追求。培养拥有外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报告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了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的历史使命责任和义务。中国“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与沿线国家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语言互通不仅是前提同时更能彰显出语言在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国际化的时代特征对外语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在外语教育中全面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和任务,充分发挥人文教育的自然和社会功能,成为外语教育培养综合性、适用性、专业性、复合人才的出发点。人的全面发展可以提升人的社会存在感和语言文化自信度实现人的社会价值。语言能力既是人的生物属性也是后天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习得性获得。外语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它是除母语之外的第二或第多个语言的习得获得过程。语言还具有元功能,人可以学习语言本身也可以通过语言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同时习得语言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外语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念构架中增加了人获得性的知识技能——外语应用能力。

2高校人才培养人文价值实现路径

2.1培育基于语言文化自信的外语学科素养

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媒介,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资源。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文化自信也代表着语言自信。中国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国际话语权、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途径和窗口。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作为一种文化资源,都能体现出公民的整体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外语教育的学科定位应从新时期国际化、全球化和本土化相结合的视野培养基于语言文化自信的外语学科素养的复合型外语人才。语言文化自信、深厚的母语文化底蕴能够发挥其对外语学习的正迁移提升外语文化的审美情趣、鉴赏能力、科学借鉴其他语言文化的优秀成分树立科学的外语学科素养和外语人文品格。不同语言的学习有助于了解和认识语言背后的文化及思维模式。外语学科与文史哲相关专业联系较为密切的人文性、跨语言文化交际媒介的工具性、人文与自然学科交叉的科学性,在于培养具有基于中华民族语言文化自信文化底蕴和科学精神、拥有自主学习意识和社会责任担当的新时期高端多语复合型外语学科素养的外语人才。语言文化自信与外语语言文化的互鉴共生实现“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文明交流”。

2.2跨语言文化运用与整合外语使用能力

外语学习,作为一种跨语言文化资源的获得过程,在了解其他语言文化的同时,更要重视外语在跨语言文化交际中语言学习者的实际运用能力。语言技能无论是母语技能还是他语技能都是构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外语素养从抽象意义上应培养学习的跨文化思维能力、明辨是非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跨语言文化意识、全球意识、科学技术意识、信息素养意识等外语人文内涵;从具体意义上,外语素养应实现全球外语素养意识导向下的具体语言文化信息技术的实际运用和整合能力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不同层面上的具体实施。如“一带一路”沿线有60多个国家涉及到上千种不同语言。在此背景下,语言翻译服务、语言信息技术服务和人工智能翻译平台服务要求中外语人才具有语言文化转化能力、口笔语转译能力、语言信息技术实践创新能力、跨语言区域汉语及目标语应用整合能力、跨学科语言技能转化和整合能力,并能掌握不同国家各种官方语言、通用语及方言,了解悉知不同国家政治经济和人文宗教的多语言文化。

2.3基于外语学科素养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

外语人才培养能够语言资源到社会资源的转化。外语实践活动通过语言媒介或语言技术媒介,在社会实践中将抽象的语言和言语活动转化为不同形式的经济价值、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等综合资源。外语思维能力和外语使用技能是兼容并包人文精神的体现,是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客观需求和主观补充。外语学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具有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基于科学实践的求真求实的精神追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理性思考是科学精神在实践层面的价值体现。人文学科同自然社会学科一样也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揭示其不同研究对象的本质和普适性规律同时也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塑造。人文精神是人的精神价值的追求和体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人文精神追求”是新时期共同理想信仰的追求,也是人生价值取向的追求。教育对人的培养不仅是知识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也是拥有不同学科气质的人文精神培养、有社会责任担当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

3结语

外语教育不仅要重视培养具备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在服务于技术市场、经济市场和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创新应变能力。在学科研究中将外语研究融入其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关研究的外语学科素养和能力的语言技术支持,发挥外语学科明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的社会效益转化实现语言经济价值功能的体现和效用。通过外语学科素养、语言文化整合与运用能力及创新的科学精神为路径的人文价值实现也是新时期外语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内容。

参考文献

[1]蒋洪新,贾文建,文秋芳等.新时代中国特色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8(05).

[2]王守仁.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促进方式与途径[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7(02).

[3]郑金洲.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新要求[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8(04).

作者:王跃平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