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相关概念的概述
关于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概念没有一个特定的概念,一般来讲,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本的简称,简称HR,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或者表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减去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后的人口。人力资源也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人力资源不管是对于企业还是国家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资源,人力资源所创造的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人力资源有以下几个特点,具有时效性、能动性、两重性、智力性、再生性、连续性、时代性、社会性和消耗性。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一项十分必要的课程,要想实现企业最初的目标,必须对人力资源进行恰当的管理,优化人力资源,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运用适合社会发展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去整合人力资源,整理出一套最优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一)竞技体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效益
最初,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时候,竞技体育一般都由国家相关部门拨款,或者社会基金组织赞助竞技体育,所以竞技体育在当时的开展、举办也都是交给国家来完成,个人基本上无法举办竞技体育。由于是国家来举办,所以竞技体育在当时是有专业的教练和专业的团队去发展的,竞技体育成为了一项专业体育。但是,随着历史的进步,人们开始发现,民众对竞技体育的认识非常片面,长时间以来,竞技体育一直备受上层社会吹捧,而普通民众则很难融入到竞技体育的行列当中,所以在民众的潜意识里认为竞技体育是上层社会的专属,这种认识给竞技体育的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竞技体育的人力资源管理出现了浪费资源的现象。
(二)竞技体育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效益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1985年,国家终于将竞技体育归纳到了第三产业的行列当中,竞技体育不再只是上层社会的享受,它成为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竞技体育隶属于我国体育部的管辖范围,为社会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竞技体育开展需要一定的场所、服装和运动器材等,这些方面都能够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另外,体育项目的开展,特别是像奥运会这样的体育活动,都是需要门票的,而这也给我国带来了直接的经济利益。第二,竞技体育是一项运动量很大的体育活动,它的推广促使人们进行更多的体育活动,提高了运动者的身体素质,促进了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国民素质得到了提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第三,当今社会,各个行业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体育行业的发展也能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并给其他行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例如,体育行业的发展能够推动交通、旅游、餐饮等行业的发展。第四,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人们对体育行业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人从竞技体育中看到了商机,这样的商机又带动了经济的变动,例如体育用品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能够促进竞技体育目标的实现
基于许多体育前辈的经验和实践,要想提高运动成绩,就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训练。竞技运动又与一般运动不同,在竞技运动中,胜出的只是一小部分人群,所以,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将所有运动员都变成优胜者,这就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去对运动员进行训练,但是不管怎样,也还是有人会淘汰,在训练过程中应该不断注入新的血液,激发运动员的潜力,将优秀的部分集中再训练,实施一定的管理手段,将小部分成功变成群体成功。研究表明,我国的竞技体育系统的管理相对较为薄弱。人力资源是竞技体育得以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它既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也是竞技体育的主体。竞技体育的开发具有创造性、连续性和能动性,这些特点能够影响竞技体育管理效率和效果的实现,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能够促进竞技体育目标的实现。
三、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劣势分析
马克思认为,人是主体。人类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动。竞技体育是人类实践的一种形式,自然,人必然成为竞技体育的主体。人力资源是竞技体育长期发展所需要的最为关键的资源之一,它也是一种最为稳定的资源,也充分体现了在社会生产中人作为原始驱动力的特征。无论在什么性质的社会中,社会发展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作为核心目标的发展,竞技体育是一项以人为载体的广泛的社会性活动,因此,在此基础上重点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当前,我国以国家为龙头的高水平运动员队伍训练群体尚未成型,国家队的运行机制尚未成熟,运动员人才管理的相关制度还不够完善和健全,各项改革还处于启动阶段,地方特色较为严重,人才流动的渠道不是很流畅,科学合理的运动员转会市场发展缓慢。目前我国教练队伍的综合素质总体偏低,多数教练在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更有甚者理解和借鉴他人成果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种状况对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与此同时,教练制度建设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很多有关竞技体育的规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不到严格的执行,另外,竞技体育相关政策的制定涉及不同的省市、不同的单位和部门相互之间不能科学合理的配套,总体上来看严重缺乏系统的整合,这些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练队伍的建设,同时也影响到教练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李富荣局长曾经在全国教练员的培训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竞技体育事业中,教练员的培训工作还存在很多困难,很多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比如说,我国的教练员目前还没有形成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体系,培训工作相关的科学有效的监督和激励体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有超过半数以上的专职教练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系统的训练……”另外,后备资源方面的人才分布不够均匀,数量严重不足。目前我国竞技体育队伍中一、三线运动员比例过低,一线、二线、三线的竞技体育运动员的配置一直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同时,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输送结构也不均衡,普通业余体校和体育中学属于三线队伍,然而这些学校的人才输送率明显高于二线运动员所在的重点体校。省、市等重点体育院校是我国培养竞技体育后备资源的主要阵地,但是在实际输送方面却并不乐观。除了上面的一些问题之外,我国体育科技人才队伍的配置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比如,高科技人才严重匮乏,总体科技文化素质较低。根据国家体育部科研所等等单位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对全运会和奥运会成绩的贡献方面,竞技体育队伍中竞技运动员和教练的贡献率在70%以上,而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等等贡献率仅仅在20%左右。据有关部门统计,在两千名高级的专业技术人才中,55岁以上的人才有680人,仅占总体数量的34%。当前我国竞技体育高技术人才断层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学科专业人才相当匮乏。近年来,除了不可避免的部分高级人才退休,另外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人才外流,这个问题在某些体育学科专业中相当严重。
四、我国竞技体育人力资源建设
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内容有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运动员;
2)教练;
3)科研教育工作者;
4)后勤;
5)管理者;
6;医务人员;
7)经纪人;
8)裁判;
9)与体育事业相关的经营者等。竞技体育的主体是运动员,竞技体育的高质量服务应该应用在他们身上,并通过他们展现出来,在竞技比赛中,运动员的参赛、选拔、计划的实施等过程需要体育人力资源的管理进行。我国竞技体育的人力资源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四类队伍的建设
1.强化运动员队伍建设在当代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密不可分,国家对于竞技体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于体育运动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也越来越关注,期望能够建立属于自己国家的现代化竞技体育体系,使竞技体育的发展更加规范和科学。要强化竞技体育运动员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开发一套专属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模式,使我国的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适合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也使其具有中国特色,学校是培养人才最好的地方,我国应该加强高校建设,特别是高等体育学校的建设,对学校进行重点培养,善于发现优秀的运动人才,并在学校推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使学校成为培养优秀竞技人才的重要基地。
2.强化教练队伍建设
第一,提高竞技体育教练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着重引导他们学习并且大力弘扬“为国争光、团结协作、遵纪守法、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科学求实”的中华民族体育精神,帮他们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事业心。第二,提高竞技体育教练队伍的专业水平。尤其要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观念,督促他们自觉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和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保持知识的时代性。与此同时,要科学制定教练队伍训练的整体计划,尽可能地给教练员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增加他们的职业发展的机会,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竞技体育教练队伍科学训练和科学管理的能力水平。第三,竞技体育教练不应该只是空有一套理论,教练员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优化自身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加强自身的实战经验,经常参战,对于体育活动的每一个步骤必须了解过,实践过,甚至包括体育器材的选购也要亲力亲为,不断锻炼自己,磨炼自己,让自己不断学习,使自己更加职业,更加专业。第四,建立健全竞技体育的竞争激励机制,鼓励教练员以多种方式继续深造、不间断学习,培养且强化他们终生教育、终身学习的科学的理念。
3.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可以兴国,科技也能够振兴体育。特别是在当今科技无处不在的社会,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已经成为一种生存必需的手段。在我国最不缺的是人,最缺的是人才,科技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要想竞技体育在全球体育行业站稳脚,就必须创新方案,培养科技人才队伍,对现有的竞技体育人才进行培训,强化他们的科技知识,加强实战训练,牢固专业知识,建立一批高效、实战的人才。另外,也要对现有的高校进行整合,科技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在校学生开始,他们是新兴的社会人才,接受事物的能力较强,学习能力也大于现有的体育人员。当然,也要建立一个科研团队去研究竞技体育人才的训练方法,建立一套高效的运动体系。培养人才的途径多种多样,国家应该从各个方面入手,积极鼓励其他对竞技体育感兴趣的人才的加入。
4.加强产业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竞技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是现代化竞技体育人才更加深入的拓展,是在职业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种新生的人力资源管理形式。[4]作为新时期竞技体育产业的管理人才,他们对竞技体育竞赛的流程非常了解,同时又熟练准确地了解相关体育经济政策内容,并且拥有全新的科学的体育事业发展观。竞技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主要以市场经济的运营方式引进竞技体育所需要的资金,并且按照市场竞技的基本规律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实现体育经营创收向产业化方向和经济利益方向的转化,这些基础条件都是我国竞技体育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在新形势下,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和其他各类综合性的大学中的体育专业可以进行联合培养竞技体育经营管理以及教育科研型的高端人才。
(二)两个关系
1.处理好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我国竞技体育已经形成了“塔基越大,成绩越好”的发展观,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时期,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塔基建设”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塔基拓宽的难度原来越大。但是世界上其他国家以及中国某些项目已经发展起来的某些下窄上高的结构向我们表明这条路是可以走得通的。我国今后的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高质量和高效益上下工夫,必须摒弃不讲成本的粗放型管理方式。
2.处理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之间的关系
由于人力资源的培育需要以花费一定的时间和投入一定的成本为代价,这就会导致部分急功近利的管理者只盯着现有人力资源的利用,而不会去开发、培育新的人力资源。结果会导致很多竞技体育项目的后备人力资源匮乏,业余训练队伍严重缩水,人才合理梯度也随之发生严重的断层现象,造成了无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局面。袁伟民同志在2001年的全国竞技体育战略发展研讨会上严厉指出:“竞技体育事业中的有些同志,在工作中鼠目寸光,追求一时的效果,不考虑将来,严重忽略二、三线队伍的建设。导致各类体校严重萎缩,业余训练严重滑坡。在竞技体育的选材方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注重科学选材,不考虑是否有培养前途。在训练工作中,不按规律训练,揠苗助长,导致不良的后果。”
(三)一个市场
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人力资源合理的流动,加强竞技体育事业人力资源市场的建设,对人才资源的管理要运用市场机制进行宏观调控,而不是直接干预,竞技体育人才的流动中社会需求双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动调节。优秀的竞技体育人力资源通过交流可以改善本地区的人力资源结构,可以更好地促进竞技体育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建设要放在政策引导和信息监督以及立法等方面,进行竞技体育人力资源建设要自觉遵循运用价值规律,科学有效地发挥竞技体育人才的作用。
作者:李莺歌单位:常州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