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人力资源开发策略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宿州市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1.1宿州市人力资源现有环境
2011年肩州市生产总值80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4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9万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44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5.9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84元增长18.5%浓民人均纯收入57加元增长加.0%汰均生活消费支出3768元增长加.5%其中食品支出增长0.2%,衣着支出增长40.3%.教育支出40.16亿元,增长46.5%.可见教育支出增速显著.同时,继续免费向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学生发放教科书,进一步取消各种学杂费.困难家庭学生的寄宿生活费标准也得到进一步提高,以一年在校250天为统计,小学生享受每天4元初中生享受每天5元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减轻困难家庭的压力.
1.2宿州市人力资源的从业结构
人力资源从业结构数据显示2007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例为563%,第二产业18.6%,第三产业25.2%2011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例为46.4%第二产业25.9%,第三产业27.7%;第一产业产业人员比例不断下降,从2007年到2011年下降了9.9%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分别提升了又3%、2.5%从事第二、三产业人数的总和开始超过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但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例跟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依然很高这反映了宿州市农村人口基数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且第三产业发展较慢.
1.3宿州市人力资源拥有受教育程度
如下表所示根据2010年统计数据从宿州市人力资源受教育程度来看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所占比例最大达44%接近总人口的一半沙学文化程度的人数所占比例次之,占24%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的人数比例较少,占10%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的人数最少.对比全国及安徽省2010年每十万人拥有受教育人口数据宿州市人力资源受教育水平整体不高尤其是大专及以上受教育人口仅有安徽省水平的印%,占全国水平的50%不到远远不能满足宿州市当前发展的人才需求.另外2010年宿州市总人口文盲率为8.64%仍然较高.众所周知厂个地区受教育水平越高人员素质越高人才越多,对经济发展越有利肩州市整体人力资源教育水平还有待提高.
2宿州市人力资源需求
随着《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制定实施这为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提供了重要依据.“十二五拍寸期肩州市要努力实现的发展目标包括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更加深入并对目标进行了详细解释.为实现宿州市的规划,尤其是现阶段宿州市已纵身跨进中部经济区,有必要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进行分析.
2.1从“量”上看宿州市人力资源需求
加10年全省三大产业结构为14.152.133.8,宿州市为27.93又934.2,宿州市的三大产业结构与全省相比结果是第三产业的比重高0.4%第二产业的比重低14.2%,第一产业的比重高13.8%,导致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高,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较少.依据宿州市“十二五规划”要求,“十二五”末肩州市三大产业比重要更趋合理,二、三产业的比重须超过85%,因此二、三产业急需大量的从业人员.
2.2从“质”上看宿州市人力资源需求
2012年肩州市被纳入“中原经济区”,安徽省“十二五规划”对皖北地区的崛起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经济环境的变化、产业快速发展及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对人才层次、规格及类型等都提出了不同要求溉需要一定层次的高级管理、技术人才,也需要其他各层次人才.通常情况下产业升级速度的加快越需要专业化的人才纵向上反映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三类人才结构比例合理、科学横向上表现为需要多样性的人才总之沐才知识结构要求具有创造性、复合性、广延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例如肩州市十二五规划指出“大力实施农业提升战略崖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推动我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这就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农业创新人才提供智力支持肩必要培养出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多样化新型农民及农业企业家使得他们一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及管理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具有创新精神、熟悉市场规则、具有市场预测能力.此外肖前产业结构柔性化的趋势,在逐渐改变各地区在知识结构方面对人力资源需求的要求,它强调要相对增长科学技术和脑力劳动的投入,减少物质资源和体力劳动的投入从而更好的在社会生产中科学合理的分配使用各种人力资源.这就表现为,以信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主导地位.宿州市农业人口众多、底子薄沐力资源整体水平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发展这就更加强调要重视人才质量焙养农业科技人才、现代产业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切实提高从业人员水平.
3宿州市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3.1塑造优秀的人力资源开发环境
加强政府宏观指导积极开放人力资源开发政策不断健全机制进一步发挥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主导作用,创立良好的人力资源开发环境焙养人才服引人才留住人才.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尊重人才并强调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推动我国迈向人才强国.宿州市作为农业人口比例较高的地区创造优质的人才聚集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厂方面要进一步建设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从而吸引更多高级人才到宿州市落户服务当地;另一方面要避免本地人才流失通过各种方法最大限度的留住宿州市的优秀人才.从根本上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和发展人才,尤其加强高级技术工人、高级管理人才等稀缺人力资源的开发.第一,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使用机制、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借助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为其提供良好的就业政策和工作生活环境,调动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结合宿州市人事实践工作分析当前人才引进机制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需求重视人才引进质量避免盲目引进.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坚持公正的用人导向加大人才使用制度的改革善于从实际工作中发现人才积极提拔业绩突出、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德才兼备的人才到重要岗位工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人才进行科学考核奖优惩劣竞争上岗,民主测评激发人的创造性进而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的工作氛围.目前宿州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仍然较高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借鉴发达地区经验第三产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有利于转移劳动力从而大幅度提高从业人员的生产效率促进宿州市经济发展.第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焙育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现阶段肩州市仍以传统工业为主导,粗加工型和资源型的产业比重较大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工业和农副产品以初加工为主产品关联性差、加工链短.安徽省“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支持皖北地区快速崛起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兴煤电化基地加强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焙育新兴产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生态经济承接东南沿海的产业转移更好的融入淮海经济圈.因此肩州市应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同时新的经济形势也迫切需要一批具备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总之要塑造优秀的人力资源开发环境就要重视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的营造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平衡,进一步加快创新人才发展政策和体制、机制改革使人才创造的活力得到激发赴人人皆可成才池让人人尽展其才开创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新气象.
3.2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提升人力资源质量
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前提是影响区域发展和劳动力素质的直接因素增加教育投入坚持“科教兴市”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才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点.宿州市整体受教育程度和全国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要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一是要提升基础教育水平,政府要加大基础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师薪酬福利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焙育、重用并留住优秀教师.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总理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职业培训机构应调整专业设置,改变教学内容重点设置与宿州市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增加实践操作内容.三是加强技能培训,宿州市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较低,无一技之长,从业种类单一实践证明,实用技术人才的产出弹性大,对促进经济发展效果明显周此应加强实用技能培训制定切实的培训计划开发挖掘人力资源提升员工技能肩利于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比例解决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增加劳动者收入政府在条件允许下应适当资助企事业单位进行员工培训.团同时充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借助校企合作、就地培养、分批轮训等方式,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加宿州学院拥有人力资源管理、酒店管理等特色专业为各类企业输送了大量人才.
3.3促进农村人力资源转移焙育创业型人才优化从业结构
宿州市农村人口比例大,剩余劳动力多促进农村人力资源转移要总体规划、稳步转移.首先要提高农民的知识和文化素质避免人力资本投资不足造成的转移“瓶颈”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其次要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环境,减少城镇就业不合理限制加快城市化进程,以此来吸收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再次焙育创业型人才,重点培养打工返乡的创业青年.打工返乡的青年有一定的经验、技术和资金政府应从税收、土地、信贷、引导教育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既有利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汉能解决部分村民的就业提高家庭收入并在农民中起到创业模范带头作用.最后,推进农村产业化和农业规模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资金需求少的乡镇企业发展现代农业,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焙育和扶持民营经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宿州的城市群优化产业布局增强辐射功能.(本文来自于《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王徽吴玲单位:宿州学院管理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