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跨文化人力资源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跨文化人力资源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跨文化人力资源论文

一、跨文化人力资本

1.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指存在于人体之中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和体力等质量因素之和。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极为密切。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增加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增加重要的多;人力资本同其他硬资本如物质、货币等相比,具有更大的增值空间。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科技快速进步,人力资本在综合国力和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及决定性意义日益突显、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所依赖的关键资源由原来的土地、劳力、资本逐步转向信息、经营能力、知识等,智力资本正在成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关键性、战略性资源。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可持续增长对人力资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增长由主要依赖资本、人力的数量型投入转变为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人的知识、能力和创造力是国家、地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源泉。

2.我国对跨文化人力资本的需求

在高度全球化大竞争的时代,无论从政治、经济角度,还是从国际交往角度、知识信息交流和获取角度,国家、地区及个人都需要更多地与外部世界沟通。我国的经济、科技、外交、军事等领域急需大批了解国际行情、熟悉国际规则的专门人才,以真正提高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博鳌亚洲论坛为例,2015年博鳌年会主要聚焦亚洲的合作发展,关注经济区域繁荣,共有77场正式讨论、41场分论坛、6场圆桌讨论、4场闭门会议、7场CEO对话等。博鳌论坛的成功举办需要周密筹划、细致准备和顺利实施,论坛的策划、组织者需要具备国际视野、了解亚洲乃至世界经济态势、熟悉国际规则,论坛的工作人员和服务人员亦需要具备一定的跨文化知识和外语交际能力、熟悉国际商务礼仪。国际化、创新型人才是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需要,是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不竭活力。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依托于有效的资源配置和人力资本提升,培育和引进一大批具备国际化视野、全球化运营意识并且熟练驾驭全球性管理工具的高端产业人才至关重要。随着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工业、科技、环保、金融等领域国际交流与日俱增,人才的跨文化素质决定了他们在多元文化工作和生活环境中的成败得失,跨文化素质的培养是人力资本培养的新理念。企业对具有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跨文化人力资本的需求日益迫切。

3.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综合的社会和交际技巧。Meyer将跨文化能力被定义为:当面对来自其他文化的行为、态度和期望时,能够灵活地恰当应对的能力;Chen&Starosta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定义为:互动者谈判文化意义与适当地在一个特殊环境下使用有效的沟通行为,以便确认双方多重认同的能力;Dodd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跨文化语境中能产生有效跨文化结果的能力。概括而言,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跨文化交际学界普遍认可的评判跨文化交际表现的两个标准是恰当和有效;恰当性指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认为重要的准则和规范、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期望没有受到严重侵犯,有效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成功实现既定目标、得到应有回报。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专家和学者观点纷呈。Byram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由知识、技能和态度三部分组成;Fantini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四个层面:知识、态度、技能、意识;Wiseman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有效、恰当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知识、动机和技巧;INCA(跨文化能力评价项目组)认为跨文化能力包括歧义容忍度、行为灵活性、交际意识、知识探索、尊重他人、移情;Clouet指出跨文化能力对于跨文化交际至关重要,他强调跨文化能力是一种综合的社会和交际技巧,主要包括:灵活性,处理冲突的能力,协调工作的能力,移情,处理交际困难的技术,对歧义的容忍,对自己文化背景反思的能力,对文化导致不同的讨论风格、讲话速度和思维模式的意识。为进一步探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构成,研究者进行了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共40人,包括跨文化专家、外贸人员、出国工作或学习人士、长期旅居国外者、在跨文化或多文化环境工作的人士、出国旅行者,研究者对深度访谈和调查问卷进行了整理、分析和归纳发现,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来自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能力,其构成具有全面性和整体性特征。其构成要素部分呈显性、直接作用于跨文化交际,部分属隐性、间接作用于跨文化交际,各要素之间密切联系、相互渗透、共同作用。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涉及多方面知识,包括文化知识、语言知识、社会知识和专业知识;在能力方面应具备交际能力、社会能力、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态度层面可归纳为交际态度和个人态度两大范畴,尊重和礼貌对于跨文化交际至关重要;良好的个人素质、素养有助于恰当、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二、企业跨文化人力资源

1.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企业的国际商务活动和跨国经营活动迅速发展,企业经营的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舞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多元文化的存在对企业的影响有其积极、有益的一面,同时,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文化冲突也会为企业的管理造成障碍,给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消极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因素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是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的。一些企业或公司是由两国或多国企业组成的跨地域、跨民族、跨政体的跨文化经营管理的经济实体,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给企业及其管理者的传统思维和管理理念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Dowling&Welch认为,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可以归因于六个因素。一是工作内容的增加,与传统本土环境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相比,国际环境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应对一系列事务,包括外派人员管理与安置、处理与当地政府的关系、跨文化适应等。二是经营地点、目标市场等方面的变化,这就需要人力资源管理具备更为广阔的视角。三是更多涉及本国外派人员和外籍员工的个人生活。四是由于企业劳动力混合了外派员工和当地员工,从而引发的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的变化。五是企业承担更多风险。六是企业管理和运营承受更多外部影响。多元文化的国际环境,多元文化的人力资源,要求现代企业实行跨文化的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除体现传统管理方式的一般特征外,还应做到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由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克服多元文化和文化差异带来的困难,充分发挥多元文化和文化差异所具有的潜能和优势。有效进行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成功运营、实现企业国际化的有力保证。进行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应在人员选聘、人员培训、人员考评、人员报酬等方面适应企业国际化的需要。在人员选聘方面,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组织结构需要与企业发展规划、发展战略保持步调一致,有利于企业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处理涉外事务、应对海外竞争。企业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应放眼未来,制定国际化人力资源战略,注意人才队伍的阶梯性、人才结构的多维性,防止人才队伍的断层。人力资源部门有必要对跨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研究,充分意识到本土人力资源管理和国际人力资源管理间的差异,为企业选拔和储备视野开阔、勇于创新,具备开放意识、持续学习意识、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人才。以外派员工的选聘为例,对派驻其他国家工作的人员选聘不同于对在国内工作的员工选聘,前者难度远大于后者。外派员工将要面临工作场所和外部环境的双重挑战,将遭受语言、医疗、住宿等多方面的差异,文化冲击将引发工作受阻和孤单、思乡情绪的产生;适用于国内工作环境的能力和技巧无法确保外派员工在国外工作中获得成功。因此,企业在招聘、选拔外派人员时,要充分考虑中外在文化、社会和商务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因素对外派员工的潜在影响,不能仅将专业能力和过去工作表现作为主要选拔标准和依据,还应考虑该人员是否能适应国外文化,是否具备熟练的外语能力、人际交往技巧以及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的能力。在人员招聘方式上,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网上沟通、网上招聘;发挥网络优势,对处于不同地方、不同组织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人员培训方面,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可开展多层次的跨文化培训,提高员工的跨文化沟通与协调能力,培养跨文化人才。持续性的员工学习和培训活动被视为企业的战略型武器,是企业除了生产经营活动之外的重要活动,是企业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企业需要充分考虑员工构成的多样性、语言和文化差异等因素,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经营特点对员工进行跨文化培训,帮助员工克服文化冲击的影响,建立对其他事物和文化开放的态度、适应新的文化环境的能力,培养员工的协作和团队精神。就培训途径和方式而言,其一,可采取校企合作与高等院校相关院系合作,或依托社会跨文化交际培训机构,分批次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短期跨文化培训,提升员工跨文化意识、丰富他们的语言文化知识、锻炼跨文化交际技巧。其二,采取中外企业合作,开办异域短训班,组织相关人员赴国外企业进行短期学习培训或工作实践。许多偏见和误解是因交际双方缺乏基本的接触和了解,跨文化实践经验的积淀有助于人们克服文化偏见、减少误解。赴国外培训和实践不仅可以使员工学习到先进的专业技术和理念、开阔视野,还有助于他们亲身体验文化冲击、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其三,可在企业内部开展模拟情景活动,模拟跨文化合作环节。通过本国员工和外籍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使员工了解中外文化差异、体验跨文化交际,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从更为开阔的跨文化视野来界定自我和他人,建立良性的跨文化关系。在人员考核和报酬方面,企业需做到定位精确、责任细化、考核科学,实现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有效使用人力资源。企业可通过构建经济和非经济两方面的报酬体系,激励员工、满足员工的需要、帮助他们不断发展。另外,不同企业、行业、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薪金和福利方面存在差异,洞悉国际薪酬变化,了解外籍员工和外派员工的特殊需要和要求有助于国际化企业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和计划。

2.企业管理者的跨文化能力

企业要想成功进行跨国经营活动,有赖于一批高素质的、具有能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工作的跨文化经理人。企业管理者的跨文化能力事关企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企业管理者的跨文化能力包含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首先,全球化带给企业的挑战要求企业管理者从全球视角经营和管理企业、面向国际市场谋求生存和发展。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具备全球意识、放眼世界、了解国内和国际市场行情,从全球高度和国际视野思考问题、调整企业发展战略、考虑企业经营活动和商务活动;要求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以全球思维方式思考人力资源的角色和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及策略。其次,企业管理者应意识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针对不同的文化群体不能完全奉行同样的管理理论和模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存在差异,在本国有效的理论和实践在其他文化环境里不一定同样行之有效。管理者需要理解、认知中外管理文化的差异,及时进行观念重塑,有效解决中外管理文化的矛盾和冲突,从而实现企业管理不断与国际接轨。再次,企业管理者有必要了解国际惯例与规则,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商务活动显示,无论在谈判、会议还是广告中,交际风格和认知风格均在发生变化,在一个国家被认为成功的交际技能在另一个国家可能被否定;中外对语用原则、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遵守在不同的场合下侧重有所不同。专业化知识、多元文化意识、跨文化适应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有助于企业领导者带领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拓展跨国合作。

3.企业员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当代企业对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同时拥有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企业员工在跨文化交际知识、能力、态度和素养方面应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首先,在跨文化交际知识方面,企业员工需要具备一定社会知识和专业知识,还应不断积累丰富必要的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以外贸企业为例,商务谈判是外贸企业商务活动的核心,影响着合作及交易的成败。当前,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条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2015年外贸重点工作包括了加强贸易与投资、贸易与经济技术合作的协调,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发展。在此框架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企业层面的商务谈判和磋商必不可少。这就要求参与谈判的企业员工深入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商务礼仪,在进行商务谈判时,采取适合的交际方式、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其次,企业员工在能力方面应具备交际能力、社会能力、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以跨国公司海外委派人员为例,为成功实现跨国经营和营销,跨国公司的员工应能够与目的市场的消费者沟通、把握市场脉搏、了解目的消费者的需求,恰当进行品牌建设和跨文化广告。然而,德国雷根斯堡大学管理组织学教授Graf的一项研究显示:海外委派人员的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海外委派的失败率居高不下,具体表现为外派人员表现不利、与本土员工关系紧张、生产停滞、公司名声败坏等问题;文化差异导致的交际困难是失败的主要原因。跨文化意识、多元语言文化知识、较好的语言能力、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有助于海外委派人员高效地解决跨文化项目中的问题,也被视为外派人员的必备素质。另外,跨文化商务沟通与合作需要企业员工具备良好的交际态度、个人态度、良好的个人素质、素养。具体表现为:具有民族自豪感、自尊自爱,拥有开放的心态、对其他文化理解和尊重、能够站在交际对象的角度设身处地考虑问题,真诚、谦逊、礼貌,拥有健全的人格和较好的心理素质。

三、总结

综上,在全球化时代,企业的国际商务活动和跨国经营活动迅速发展,跨文化沟通与合作日趋频繁,企业对跨文化人力资本的需求日益迫切。具有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纵横驰骋,有效进行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成功运营、实现企业国际化的有力保证。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充分意识到本土人力资源管理与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差异,在人员选聘、培养、使用等方面还应做到正确认识和解决由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人员的选聘应为企业发展和目标服务,制定国际化人力资源战略,为企业选拔和储备必要的跨文化人才;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不同层次的跨文化培训,提升员工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人员的考核和薪酬做到科学、合理。企业管理者需具备全球意识、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素养,了解国际惯例和规则,适当调整管理模式和方法。企业员工需要具备一定的跨文化素质和能力,在跨文化交际知识、能力、态度和素养方面满足自身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作者:赵芳单位:郑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跨文化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研处,文化与传播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跨文化传播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

跨文化研究论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