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十一五发展三农新方略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十一五发展三农新方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十一五发展三农新方略

解决“三农”问题是带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业基础地位较弱,农村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较落后,这一国情现实决定了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今年是实施“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我们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认真谋划“三农”发展的大计,为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我省已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

广东省较快、较好和率先解决“三农”问题,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经过25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省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目前全省GDP总量已达1.6万亿元,人均GDP折合为2500美元,地方财政可支配收入达2000亿元。产业结构逐步向高级化和重型化方向转化,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二三产业占了经济的大部分,城市化进程加快,目前城市人口比重近四成;市场经济日益完善,要素市场进一步发育;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法治水平不断提高,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稳步发展。这表明我省现代化进程整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革,我省农村农业也有较大的发展。特别是2004年呈现新的亮点,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农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262亿元,增长4.2%;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366元,比上年实际增长4%,是6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全省67个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098亿元,增长11.7%;农村教育、卫生、文化、扶贫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这表明农村现代化进程加速,对工业、城市发展提出了反哺的要求。我省一些地方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创造和积累了以工补农、以工建农的经验。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农村发展的不利因素和存在问题。从我省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虽然处在全国前列,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收入增幅慢和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较突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大大落后于城市。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1996年的2.56:l扩大为2004年的3.06:1,珠江三角洲人均GDP相当于两翼的5倍和山区的7.4倍。这种城乡差距大的状况若不尽快扭转,不仅严重制约全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且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我们对“三农”发展既要充满信心,积极主动,抢抓机遇;又要正视问题,实事求是,科学决策,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

从实际出发,制定我省农业农村“十一五”发展的新思路

一是在指导方针上,要改变城乡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市民轻农民”的“三重三轻”传统观念,确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全局意识。

二是在基本思路上,要扭转局限在“三农”内部解决“三农”问题的思维惯性,确立通过综合办法解决问题的系统观念。真正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既要挖掘农业内部潜力,调整结构增加效益,又要突破农业局限,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寻找出路,增加非农业收入;既要在农村发展和改革上下功夫,更要跳出农村圈子来解决农村问题,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大开放力度,从根本上为农村、农业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在发展路径上,要消除把“三农”工作停留在口头上的畏难情绪,确立以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科学化从根本上来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思维。

着力提高农业农村综合生产能力

我们要抓住当前全党上下统一认识、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有利时机,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增加农民收入水平和提高生活质量为中心,着力提高农业农村综合生产能力,增加投入、深化改革、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三农”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

——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才能保持农业的强大生命力。要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搞好农业内部“三化”:推广育种良法,实现种养良种化;围绕花卉、水产品、名优岭南水果等优势农产品产业,以加工流通组织为龙头,发展一批区域化、专业化程度高的农产品产业带,实现生产规模化;面向市场拓展加工流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实现营销市场化。

——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是保证农业、农村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要抓好农田基本建设;抓好全省水利防灾减灾建设;抓好农业物质装备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抓好农业科技创新;抓好农村各类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大力推进农村“三化”进程。推进农村“三化”进程是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的具体体现,是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距,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永葆农业农村发展旺盛生机的重大举措。一是要从实际出发逐步推进农村工业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资源型工业,增强工业促进农业、带动农业的能力。二是抓好城乡规划,完善中心城镇建设和农村市政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力度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提高农民市场化、组织化程度,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增强其带动农户、开拓市场、争创效益的实力;创新经营管理和农户联结机制,形成强大的龙头企业群体;不断改革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商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开拓市场能力。

——大力深化农村改革。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取向,加快市场化步伐,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要立足改革增动力,创新机制促发展。一是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落实“一免三改革”工作(乡镇免征农业税,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县镇财政体制改革)。二是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抓好县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高效的农村服务体系。三是抓好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努力解决农民缺资金、难贷款的问题,把农信社建设成为服务“三农”、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社区性金融机构。四是抓好全省供销系统的改革,焕发新的活力,使其成为农产品流通、农用物质供销、技术服务的重要渠道。建设和完善农村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劳务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加快开通整车运输鲜活农产品的“绿色通道”,保证农产品运销畅顺;促进城乡要素和产品的流动。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大力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谐广东,实现富裕安康,关键在农村,必须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要增加财政对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搞好农村环境保护和市政建设,解决环境脏乱差问题,建设农民新居和新农村;加强公共管理,强化农产品质量管理、乡镇企业生产安全管理、土地使用管理;加大扶贫力度,重点解决农村“一保五难”问题(“一保”是解决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做到“应保尽保”,“五难”是农村住房难、读书难、吃水难、行路难、看病难问题),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同时解决好农民就业和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妥善做好土地开发工作,依法维护农民利益。要切实让广大农民分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安居乐业。

——大力加强领导。各级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三农”工作积极性的认识,切实做好“三农”工作。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要严格依法行政;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执政基础;提高农村管理干部的素质,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