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用资本市场创造性地解决三农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用资本市场创造性地解决三农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用资本市场创造性地解决三农

我国农民这么多年之所以穷,主要是因为土地没有进入社会财富的增值体系,主要是因为农民的土地被无偿或低价拿走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如果政府要求这部分土地的使用者拿出一个部分的房地产收入作为对失地农民的补偿,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对于失地农民来说,基本可以建立起对他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如果这部分基金资产通过资本市场的平台进入各类工业产业部门,还可以大大推动各类工业产业部门的发展。如果由“农民社会保障基金”支持的企业优先培训招收失地农民,则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建立土地使用权基础上的“农民社会保障基金”,关键环节是对土地使用权实行权证化,并由权证化过渡到证券化,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实现这部分资产的保值增值,使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作为资产进入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良性循环,使农民可以直接分享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所谓“三农问题”,实质上是农民与城市居民的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农村地区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地区发展、农业发展严重落后于其他产业发展的问题。

建国以后,我国农民和广大农村人口为建立我国经济的工业基础做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通过农产品剪刀差向工业部门转移的收入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这笔转移收入目前货币价值至少为数十万亿人民币。

现在很多媒体都在讲“小康”社会,一些统计数字也说我国已进入“小康”社会。我个人认为,我国是否已进入小康社会,这是不能单纯由平均的统计数字来说明的,而是应当由收入最低的基本社会阶层的平均收入水平来决定。在目前的情况下,是指由整个农民阶层(农村人口)的平均收入水平来决定。如果用这样的观点看问题,我国经济发展还远未进入小康阶段。我国经济改革发展今后能否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势头,能否妥善解决“三农”问题将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在这方面,我们在资本市场应当通过自身平台为“三农”问题的妥善解决创造条件、提供帮助,同时也可带来资本市场的更大发展。而且资本市场可以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必要的帮助,做出重大贡献。仅举几个初步设想如下:

第一,资本市场可以支持建立以土地使用权为基础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我国农业部门的现代化发展必然会伴随农民的职工化、农村的城镇化、农业的产业化过程。这一过程必然伴随一部分农民逐渐脱离土地的过程。我国目前“三农”问题的症结之一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农民正失去在原有计划体制下由土地所提供的仅有的低水平的保障(如由土地支持的低水平的生活保障,低水平的农村医疗保障等),这一现象的进一步加剧必将损害整个农业部门的现代化过程,并可能成为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建设基本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一方面可以说很难。因为农村很穷,国家财政也拿不出多少钱。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具有基本条件,有条件变不利为有利。

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土地。如果我们以土地为基本资产建立农村保障体系,那么农民不但不穷,而且农民会很富。因为土地是地球上、尤其是在中国越来越稀缺的资源。我国农民这么多年之所以穷,主要是因为土地没有进入社会财富的增值体系,主要是因为农民的土地被无偿或低价拿走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

据统计,从1987年至2001年的十五年间,我国农民被征用的耕地大约为一万六千平方公里,其中至少有3400万农民失去了土地。

我们知道,我国这些年城市地区的快速发展,是以大量侵占农民利益的方式进行的。在城市房屋建设中,房价的大约一半左右是地价。以全国房价平均一千五百元一平方米计算,这其中大约七百至八百元是地价。以这一价格计算,我国农民失去的这一万六千平方公里耕地,其土地价值至少为11~13万亿元左右。

如果政府要求这部分土地的使用者拿出一部分的房地产收入作为对失地农民的补偿,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例如拿出这部分土地价格的10%,这样也有1万亿以上的基金规模。对于3400万失地农民来说,也基本可以建立起对他们的社会保障制度。

如果这部分基金资产再通过资本市场的平台进入各类工业产业部门,还可以大大推动各类工业产业部门的发展。如果我们进一步要求这些由“农民社会保障基金”支持的工业企业优先培训招收失地农民,则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因此扩大来说,不只是针对失地农民,对整个农村人口,都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起以土地支持的“农民社会保障基金”,帮助农民解决基本的风险保障,帮助农民尽可能顺利地实现从农民向职工的转变。

建立土地使用权基础上的“农民社会保障基金”,关键环节是对土地使用权实行权证化,并由权证化过渡到证券化,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实现这部分资产的保值增值,使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作为资产进入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良性循环,使农民可以直接分享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第二,通过资本市场大力支持农村地区中小金融企业,进而支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经济的活跃需要农村地区中小金融企业的活跃。资本市场可以作为农村地区中小金融企业的资本运作平台,把一部分居民储蓄和风险资金输送给农村地区的中小金融企业,并通过中小金融企业支持农村地区的中小企业。

为活跃农村地区的中小企业,帮助农村地区中小企业的创业、经营和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辐射范围急需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我国资本市场急需发展直接面对不同地区中小企业的地方性市场功能,并通过这类地方性证券市场功能直接支持当地的中小金融企业的融资活动,解决农村人口再生产经营活动中难以得到规范化金融机构支持的困境。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我们把广大的农村信用社的骨干网点,农业银行的骨干网点,以及其他的中小金融机构连接到资本市场的平台之上,把它们改造成在地方性证券市场上市的中小金融企业,并通过他们把大量投资引导到面向农村的地区发展的项目上,同时使其经营活动得到资本市场的严格监督,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

第三,资本市场可以通过支持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发展来支持“三农”问题的解决。

我国资本市场可以通过支持劳动密集型的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三农”问题的妥善解决提供帮助。

由现有的上交所和深交所延伸出地方性中小型证券市场功能,将有利于资本市场的融资体制向地域性市场扩展,有利于中小型投资机构与中小型公司上市融资,从而可直接带动中小城镇建设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我国现有的资本市场结构呈现很突出的中央集中上下垂直的特点。这种高度集中垂直的融资体制明显是一种偏向于资本密集型企业,偏向于大城市、大企业的投融资体制,而不是可以较好地兼顾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城市、中小企业的投融资体制。因此,我国资本市场要支持“三农”问题的解决,就应当考虑改变目前单纯强调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市场结构,应当考虑建设能够延伸到不同地域性经济中心的地方性资本市场体系,并且要建设相应的面向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上市机制和投融资体制。

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一项中长期艰巨任务是消化吸收大量的过剩农业劳动力。把大量的农业劳动力逐步转化成工业和服务业劳动力。我国资本市场建设发展不应对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这一艰巨任务视而不见。只有配合好保障好国民经济改革发展中的重大攻坚任务,资本市场本身才能获得更健康稳固的发展。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缺失直接面对中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投融资功能,缺失地域性的针对中小企业的投融资功能,应当考虑尽快填补这一空白。

第四,大力加强期货市场对农业生产及农业产业化的支持。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应当树立服务于“三农”问题解决的发展目标。从近期目标来看,则应服务于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完善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我国农民利益的改善,以及我国粮食安全机制的完善,目前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而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方向,应当是尽快改革计划经济的经营模式,向以市场化为主的经营模式转轨。我们可以设想:

通过发展利用粮食(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涵盖主要大宗农副产品的期货交易品种,推动目前我国粮食流通体制中的国家行政干预职能逐渐向利用市场化调节手段的方向转化,使我国粮食(农产品)期货市场成为传输调节农业生产价格信号的主要渠道,成为国家粮食库网吞吐粮食物流、调节粮食价格的主要渠道,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基本的操作平台,使国家财政为稳定粮食生产和稳定粮食市场所进行的财政补贴,不再通过向国家粮食储备系统发放国家信用的方式进行,而是通过市场渠道的价格信号,直接传递给粮食生产者和粮食经营者。

国家对全国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由现有的以行政指令形式(国家粮食种植计划和国家粮食收购计划)为主向以市场调节形式为主转变(国家对粮食的财政补贴,通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收购合约交割时的价格补贴方式,直接发放给粮食生产者和粮食经营者;用货币补贴下的休耕政策来调节粮食种植大局;用吞吐国家粮食储备来调节市场价格的波动;依靠全国粮食现货市场和全国粮食期货市场来进行粮食供求的日常调节)。

改造现有国家粮食储备库网,使之成为支撑与联通全国粮食现货与期货市场的基础平台;推进地方性粮食批发市场的发展,整合建立全国性粮食批发市场;发展完善粮食(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打通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货流通道。推动培育多元化的粮食市场经营主体(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形式)。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粮食流通的介入由国家信用形式转型为商业信用形式。

为此,我们应当大力发展完善我国粮食(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即:

逐步增加大宗期货交易品种,逐步使期货交易品种覆盖主要的大宗粮食(农产品)生产及消费品种。

放宽期货市场准入政策,培育多元化的粮食期货经营主体,吸引粮食现货批发市场经营主体进入期货市场。培育多元化的粮食期货机构投资者,培育专业化的粮食期货投资交易机构。改变现有的期货市场的以散户为主的格局,逐步形成粮食期货市场的以机构投资者为经营交易主体的格局。加快立法进度,进一步完善粮食期货市场的组织建设和法律法规建设。建立起支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金融体系,逐步建立起金融机构对各类粮食期货经营机构的合法的融资渠道。考虑在适当的时机建立中央粮食(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我国现有郑州商品交易所(主要品种:小麦)和大连商品交易所(主要品种:大豆)是区域性商品期货交易所,尚不能承担起全国性粮食期货(农产品期货)的交易任务。建议考虑在适当时机在上海建立中央粮食(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充分发挥上海在全国的金融贸易经济中心的地理优势和联络国内外经济贸易的中心枢纽的优势。建议考虑把国家对粮食流通的财政补贴转化为国家通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实施的市场调节手段。国家可根据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对粮食等农产品的基本需求,以及满足这一基本需求所愿意承担的最低成本,从而制定出未来一至三年的对基本粮食产品的战略性收购计划。由国民经济综合规划部门,根据社会稳定的政治目标,研究确立未来同期粮户所必需收入的增长战略。根据上述两个基本战略规划,由国家粮食储备库网通过收购粮食期货合约的方式向粮农传递生产价格信号,以达到调节下期粮食生产的目标。同时通过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吞吐粮食物流的方式,达到维持国家基本粮食战略库存,调节粮食市场供求关系,稳定粮食市场的战略目标。建议考虑进一步完善期货市场的经济基础,连通粮食现货市场与粮食期货交易市场。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把现有国家粮食储备库网与物流系统逐步改造为统一的为粮食现货交易市场和粮食期货交易市场共用的交割库网,成为支持粮食现货交易市场与期货交易市场共用的库网系统平台。逐步把现有国家粮食储备库网改造成开放式的交割库网系统,使各类粮食生产者和经营者能够多时、多点、多种形式(现货和期货)吞吐粮食物流。逐步统一粮食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货品交割标准体系,使粮食货流在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间无障碍流通。逐步培育在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跨市场操作的机构投资者和粮食经销商,使粮食现货市场与粮食期货市场在功能上逐步形成有机的互补的互联互通。

为推动我国高效、集约的农业生产体制的形成,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体制向市场化的粮食生产与流通体制的转变,我们应当明确的关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战略是: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要紧紧抓住服务与推动现代农业形成这一战略目标,要紧紧抓住“以农民为本、以农业为本、以农村为本”的经营目标。而决不能相反。要坚决警惕和纠正单纯利用农业企业和少数农户来达到扩大交易所交易量的短视的经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