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农村文化建设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作为全区文化事业建设的一个窗口单位,多年来,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体现公共文化设施为公共主体服务,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文化设施,培训、培育农民艺术人才,努力认真实践建设和谐文化的目标与任务。新形势下我国文化建设,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应该处理好“送”与“建”、政府办文化与农民办文化、发展文化事业与发展文化产业以及满足需求与提高素质之间的关系。要探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战略与措施,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新农村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新农村发展需要的文化体系;积极发现、培养人才,努力造就一支合格的农村文化工作骨干队伍;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农村文化生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文化建设创新传统文化
一改革与发展创新中一路走来
1.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绩显著
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正在形成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道德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以及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开展,使中国农村社会正向着文明的方向演进。比如我单位在农村设有农民画创作基地、舞蹈培训基地、农民摄影公社、农民艺术团培训基地、戏曲培训基地、农民画、农民版画、民间艺术展示基地等8个艺术培训场所,年培训人数、接待参观人数、参加各类活动人数达二万五千多。
2.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以持续性地维持新农村文化建设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2005年策划启动“百村文化长廊建设”系列活动。我单位在积极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也是不遗余力,开展了各项文化活动,推动了农村文化的课持续、健康发展。比如,2005年提出“农民文化素质三大提升工程”,从我区的特色文化着手,探索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途径,计划3年内培育出百名农民画家、百名农民摄影家、十大农民艺术团。
20**年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农民摄影公社,先后举办“欢乐过大年”、“我爹我娘”等农民摄影比赛5期。2008年,我区农民画组织、举办、参加各类活动27项,其中全国级9项、省级5项、市级8项,区级5项,掀起了农民画艺术节后的一个新高潮。
这些创新的文化建设活动,为本区的农民送上家门口的文化狂欢,享受文化带来的幸福、喜悦,从农耕体育、广场文艺、民间民俗等全面展示新农村、新农民的时代风貌。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长期以来,文化成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前,出于政治需要,人们片面强调文化的精神属性和政治功能,忽视和否定其物质属性和经济功能。认为文化只是从属于政治的,单纯强调文化产品的政治属性和意识形态特性,忽视其商品属性。实际上,文化与经济是密切结合的,文化是生产力的重要要素,是生产力大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增多,文化日益经济化,经济日益文化化,文化经济一体化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有文化,经济将寸步难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全球化的文化资源配置已成为一种时代的潮流,传统的文化资源只要进行现代化的转化和开发,就能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农村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民俗文化重现生机
随着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文化活动日趋活跃,传统的民间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民俗文化重现生机,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5.文化建设为新农村提供“软实力”
当今世界,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表现出来的“软实力”。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表明,一个国家要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能没有文化“软实力”的聚合和支撑。毋庸讳言,新农村建设,确实需要改善农村的硬件,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二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然,在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时候,我们也遇到了各种困难。有些问题是长期遗留下来的,有些问题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出现的。只有认清问题存在的根源,并对其进行分析解读,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路子,才能更好地推进新农村文化的建设。
1.农村文化消费结构比较单一
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户对文化的需求是不同的,但由于文化供给比较单一,农民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目前,看电视己经成为广大农民的唯一消遣,而电视节目的针对性又差,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虽然以健康、优秀的文化产品占文化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是庸俗、低级、迷信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充斥着文化市场。特别是一些民间艺术团体,人员复杂、文化水平低、素质不高、专业水平差,大多是草台班子,无组织、无纪律,表演节目随心所欲,他们以经济效益为目的,以粗俗的表演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和好奇,提高叫座率,掏观众的腰包,有的表演肆无忌惮、不堪入目。黑网吧、无证经营游戏厅接纳未成年人进入,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社会反映比较强烈;音像制品、书店盗版现象十分普遍,色情、暴力影像、图书充满大街小巷。
2.农村文化机制不够灵活
农村基层文化单位是一个公益性事业单位,其运转完全靠财政支持。然而,一些基层政府在经济优先发展战略的思维模式下,对文化事业单位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存在着较大困难。
3.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滞后
我国早在“七五”期间就提出“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的目标,但是至今没有实现。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文化事业经费增长应不低于当年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地方的党政领导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认为只要搞好经济建设就行,农村文化建设根本不重要,因而用于扶持农村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少之又少,群众文化活动基本处于自发状态,活动经费基本上靠自筹。
4.农村文化发展速度较缓慢
农村文化建设滞后于经济改革和社会生活的改革。农村文化相对于城市文化而言,发展速度、发展水平明显滞后。农村文化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区域分布不平衡、性别分布不平衡、年龄层次分布不平衡等几个方面。掌握了经济自主权的农民,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烈,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以往过去由党组织包办一切的文化活动已经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他们谋求文化主体地位的活动越来越多;改革前中国农村实行高度集权的组织制度,当时的经济、政治、社会组织都受到政治权力的超强控制,受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驱动,很多自发的民间组织属非法的则被取缔。随着乡村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基层党和政府在乡村社会逐渐退出,生长于民间的自发群众组织越来越多,越来越具有影响力。
三新的工作思路设想
1.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文化人才
文化艺术寓教于乐、娱情益智,它在不知不觉间潜移默化,对提升人的素质、协调人际关系、激发创造潜能、增强党和政府的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乡镇文化站一直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窗口,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村、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纽带,也是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弘扬先进文化的前哨阵地。
2.深化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构筑新的发展格局
农村文化改革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结合当前农村小康目标的实现而进行。一是改革宏观管理体制,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文化事业的积极性,实现管理主体、管理手段由单一向多元的转变,坚持走“部门出谋、政府出面、社会出钱、共同出力”的路子,以创建社会主义文化工作先进县(市、区)、乡(镇、办)、村为抓手,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挂帅,文化部门主管,群团组织配合,社会各界努力,国家、集体、个人一齐参与的文化格局。二是改革内部管理机制,加快推进以“馆〔站)长负责制、专业干部聘任制、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图书)馆、站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逐步使馆(站)长和业务干部的选聘、考核、奖惩及培训实现规范化、制度化。重点搞好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激发内部活力,调动文化干部职工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形成科学高效的运作格局。
3.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疏通文化渠道
改革要思路清晰,措施明确。一是要加快县、乡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二是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要转企改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要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开展面向农村和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使农民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四是要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五是要加强政策调控,既拓宽又规范农村文化市场。
4.充分挖掘农村优秀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独特的优势资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因素可以作为中国现代化的积极因素而被整合到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中。但是必须注意,这一整合,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直接继承,也不是简单的摒弃,而应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扬弃、改造、补充,使之转化为现代农村文化,成为现代农村文化的生长点。
在我区散落在农村各地中,也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如果利用得好将会起到传播文化,弘扬传统的作用。而我单位在开展诸如这类传统文化的时候,也非常注重对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保护。比如,新塍镇元宵民俗文化节、王江泾长虹碧波文化艺术节、洪合镇新居民“歌舞新家乡”才艺擂台赛;油车港镇“双溪之声”乡村文化体育节文艺演出;高照街道“艳阳高照”文化艺术节暨居民运动会;王店镇朱彝尊文化艺术节、新城街道文化艺术节等,让我区居民常年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的权益得到不断满足。
5.抓住特色,提高农村文化创新能力
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民对现有生活方式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他们渴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始追求寓教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多样化的文化。农村文化建设必须适应这一要求,丰富文化生活,创新文化形式,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当前,全市各县、乡镇文化发展并不平衡,发挥各乡镇之间的互动作用,抓住文化产业发展这一新的增长点,提高文化创新能力,促进文化资源的共享,这是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的有效途径之一。一要牢抓特色文化。要把特色文化建设作为农村文化创新的最佳切入点。不断挖掘、利用优秀文化传统和民间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村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民间特色文化的特殊效应。可以开展更多的诸如,在07年启动村级艺术团互动巡演的活动,让活动走进全区各镇(街道)的村落、社区,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强化“一镇一品”文化建设。我区目前五镇二街道都已经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以品牌效应推动文化建设。
结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其文化,用现代文化成果去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农村文化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应由政府来提供。政府要发挥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把新农村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逐步加大资金投入,保证新农村文化建设基本支出,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解决农村文化发展落后面貌,关键是完善农村文化设施。要坚持管建并重、管用并举的方针,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不是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为农村群众提供文化享受,办实实在在的实事、好事。把农村文化阵地建成农村的标志性建筑、农村文艺作品创作成文艺精品、农村文化活动办成上规模的文艺盛会,可以带动农村文化的跨越式发展,提升农村文化品位。要积极推进如歌舞艺术等现代文化成果向农村转移,充实新农村文化建设内容,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
当然,新农村文化建设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关键是要使文化建设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应对时代变迁带来的文化挑战,增进对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只有文化滋润的田野,才能更加繁荣昌盛;只有文化熏陶的人民,才能更加幸福美满。只要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都关心和支持农村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的文化之树才能根深叶茂,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