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村社保模式基金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随着老龄化浪潮的汹涌而至,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正是看到农村养老面临的巨大挑战,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广大学术界的关注,笔者梳理后发现,目前已没有学者完全反对社会养老保险,但由于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设立养老保险制度的价值取向和对中国经济现实状况的不同的判断,以致养老保险模式、筹资模式和基金管理方式等方面目前学术界尚未给出定论。
【关键词】:社会养老保险保险模式筹资模式基金管理
Abstract:Alongwiththeagingtideturbulent,butto,thecountrysideretirementquestionbecomesisdaybydayprominentandisurgent.Ispreciselysawthecountrysideretirementfacesthehugechallenge,in2008thecentralfirstdocumentproposed:“furtherconsummatesthecountryside`householdenjoyingthefiveguarantees''''toprovidefor,theextremelypoorfamilytolivesocietiesandsoonrescue,disastervictimssubsidytorescuethesystem.Intheconstruction“theharmonioussociety”,buildsocialismnewcountryside''''stoday,theruralcommunityold-ageinsurancereceivesthetheoristsandthegeneralacademiccircle''''sattentionmoreandmore,aftertheauthorcombsdiscoveredthatatpresentdidnothavethescholartoopposethesocietyold-ageinsurancecompletely,butbecausethedifferentscholarbasedondifferentsetsuptheold-ageinsurancesystem''''svalueorientationandtotheChineseeconomicrealityconditiondifferentjudgment,sothataspectpresentacademiccircleandsoonold-ageinsurancepattern,fundraisingpatternandfundmanagementwaynotyetgivetheconclusion.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以适应农村老年人众多方面的养老保障需要。目前,我国理论工作者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社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12.37亿,其中农业人口9.14亿。占总人口的73.92%,农村65岁以上人口占农村人口的7.35%。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有老龄化的趋势,这一特征在农村人口中表现的尤其明显。预计到2020年后,农村老年人占农村人口的比例将比城是14.0%-17.7%。在农村,老年人与其子女一起居住的比例虽然高达88.7%,但收入来源和生活料理依靠老年人自己的比例高达50.7%和82.2%。
通过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农村的养老问题会是一个涉及多半个中国的大事件,那么,现实中,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再来看下面数据。1998年,全国已有2123个县(市)和65%的乡镇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人口有8025人,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1.4亿元,支出5.4亿元,当其结余26亿元。然而,从1999年开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加人数一直在减少,1999年8000万人,2000年末6172万人,到2008年年底只有3472万人。这说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推行10多年,收效并不理想,虽然各级政府特别是民政部花了很大力气,但就全国而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仍然是参保率低、覆盖面宰,管理也出现一些问题。关于农村养老保障模式今后的发展方向,学术界存在着两种看法:
观点一:家庭养老作为中国的优秀传统,应该继续保持下去,但应该综合各种养老保障措施,使其共同发挥作用。姚远(1997)认为我国“未富先老”的形势提出了继续农村家庭养老的客观要求,但农村家庭养老能否继续维持,关键在于能否保持或建立农村家庭养老所需的运行环境。其中,老年人作为家庭养老的对象,子女作为家庭养老的实行者,社会作为家庭养老的基础和保证是运行环境中最重要的三个因素。陈彩霞(2000)从经济交换的角度,认为农村老年人应尽可能保证自己的经济独立,以此作为换取子女生活照料和经济支持的手段,运用利益机制诱导人们自觉养老。为此应明确老人对其所承包土地的权利和利益主体地位,使子女在养老的前提下,才能得到土地使用权的拥有和继承;政府也应采取减免老年人农业税和各种提留的手段支持农村的家庭养老事业。
观点二:认为社会养老终究会取代家庭养老,这是社会发展的方向。樊海林(1997)认为中国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终究要被适应中国国情的农村社会养老模式所取代。他从农村社会养老现实需求及供给条件出发指出,随着农村生产方式的进步,养老方式必然将由家庭向社会过渡,其中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是养老模式变迁的内生动力,政府则为强有力的外生动力。徐勤(1997)从农村家庭养老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出发,指出从长远的观点看,应该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养老,她认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是养老制度的两个方面,一方的削弱应以另一方的增强为前提,在家庭供养资源减少,供养力下降,传统家庭养老受到前所未有挑战的形势下,只有发展社会养老才是解决家庭养老问题的根本途径。
不论社会养老保险今后是否能完全取代家庭养老,养老保险在养老保障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二、社会养老保险的可行性
政府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承担财政责任,学者达成一致。刘晓雪,宫晓霞(2007)认为一项社会政策的执行,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支持,其中,财力支持是最重要的,政府不可推卸其财政责任。刘斓(2008)认为国家应兑现其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责任并推动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确保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殖;:李长远,杨建飞(2008)从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根本需要来看,财政责任是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第一责任,并指出国家的投入主要包括养老保险的一部分运行成本和承担给付养老金的不足部分。
但面对政府是否有足够的能力负担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有水平甚至更高水平的责任的问题,则产生了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条件已具备。(卢海元2003a)认为只要对现行农村发展政策进行微调,政府就能既承担起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责任,又收到增加农民收入、启动农村市场、实现经济良性循环等多重政策效果。基于改变目前占中国人口70%的农民基本没有老年社会保障的现状,申策和JohnWilliamson根据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提出了建立一个覆盖全国农村的最低社会养老金制度的构想。该构想不要求受益人付费,开始时养老金额要低,并考虑到地区之间收入水平的差别。这一构想的实施将加快农村脱贫的进程,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并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和谐(申策、JohnWilliamson,2006)。
观点二: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条件尚不具备。梁鸿(1999)在对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约束因素进行分析后指出,由于中国政府财力有限,而城市又处于经济改革的中心,根据“发展优先和效率优先”的发展战略,必定在资金的竞争性使用中具有优势,因此现阶段中国尚无能力建立真正的全国范围内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只能以局部地区的社区保障作为替代。
不难发现,进入21世纪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支持我国已具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
三、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的选择
观点一:分类分层。(陈志国,2005)认为中国应该改变目前农村既定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在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实施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接近的制度形式;在农村中等收入地区,农民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可通过购买商业保险养老金产品来实现。总而言之,在一种渐进的动态整合中,逐步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整合统一。
观点二:“三结合保障”。袁春瑛(2002)认为,在中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下,多管齐下,提高土地的保障能力,使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得以发挥,并在此基础上立足各地实际,分类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将家庭养老、土地保障与社会养老三者结合起来,是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的一种理性选择。
四、社会养老保险的基金管理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委托保险公司管理是一趋势。刘贵平(1999)认为:一是由于政府垄断经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容易出现官僚作风、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的后果,所以,不应放弃和排斥依托于保险公司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二是实行按季节或按年度缴费符合农村实际,而按年度缴费更符合农村实际情况,但养老金按月领取比较好。所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应该是“按年缴费,按月领取”。另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应实行封闭运行,将其归集在财政专户。即一方面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集中在省级管理;另一方面委托专业管理机构进行多元化组合投资运营。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模式从国家经营向基金管理公司经营的转变过程中,政府承诺的最终担保所起到的稳定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实际上,专家理财也有风险,为此,政府应承担最终担保(牟放,2005)。目前,以县为中心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体制中,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实际上担当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受托管理人的角色,却不具备资本市场的投资主体资格。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商业保险公司有助于农村养老保险的推行。罗世瑞(2004)指出,农民的养老问题关键在于经济保障,农民的养老问题可以采取让农民参加商业保险的办法来解决,不依赖于国家财政支持。商业人寿保险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农民可根据缴费能力、保障需要和其他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险种。但是,中国农村寿险市场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经营主体单一、费率不合理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引入相互保险形式,增加保险市场供给主体,降低费率,激活农村保险市场,推动中国农民养老问题的妥善解决。
五、结论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作用已不容忽视。不过大量文献主要集中在对农村养老保险定性分析,缺乏从定量角度分析农村养老保险的可行性,而且学者偏重对发达地区的研究,对欠发达地区的养老保障问题的讨论十分缺乏。在分析影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因素时,大多数学者偏爱从经济因素去看问题。事实上,在农村,尤其是在中国农村,笔者认为,传统文化、道德伦理以及价值观等非经济因素在更大程度上阻碍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
参考文献:
1、RhondaJ.V.Montgomery,EdgarF.Borgatta,andMarieL.Borgatta;SocietalandFamilyChangeintheBurdenofCare,WhoShouldCarefortheElderly?[M];;2000年
2、DiamondPA.AFrameworkforSocialSecurityAnalysis[J].JournalofPublicEconomics,vol.8,1977
3、FleurbaeyM.QuelleJusticepourlesRetraites[J].Revued’EconomieFinanciere,vol.23,1992
4、RhondaJ.VMontgomery,EdgarF.Borgatta,andMarieL.Borgatta;SocietalandFamilyChangeintheBurdenofCare,WhoShouldCarefortheElderly?[M];;2000年
5、RobinStryker;GlobalizationandtheWelfareState[M];InternationalJournalofSociologyandSocialPolicy;1998年
6、袁志刚.中国养老保险体系选择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01;(5)
7、何樟勇,袁志刚.基于经济动态效率考察的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研究[J].世界经济,2004;(5)
8、卢海元.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条件分析[J].经济学家,2003;(5)
9、杨翠迎.建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的经济社会条件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1997;(5)
10、肖严华.人口老龄化冲击下最优社会保障基金的确定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12)
11、罗世瑞.发展商业人寿保险解决农民养老问题[J].经济师,2004;(1)
12、梁鸿.试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及其特殊性[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
13、陈彩霞.经济独立才是农村老年人晚年幸福的首要条件[J].人口研究,2000;(2)
14、姚远.从运行环境的变化看农村家庭养老的发展[J].人口研究,1997;(2)
15、张仕平.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研究[J].人口学刊,1999;(5)
16、陆解芬.论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险体系建设中的任用[J].理论探讨,2004;(3)
17、王国军.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思路[J].科技导报,2002;(9)
18、乐章.现行制度安排下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障参与意向[J].中国人口科学,2004;(5)
19、李迎生.论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角色[J].社会科学研究,2005;(4)
20、汪柱旺.农村养老保险中的政府职责分析[J].软科学,2006;(6)
21、刘晓雪,宫晓霞;论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的职责[J];山东经济;2007年03期
22、宋健敏.公共年金制度的效果——运用内生增长模型分析[J].财经研究,2002;(11)
23、封进.中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福利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04;(2)
24、申策,JohnWilliamson.中国农村老年人最低社会养老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可能的社会效益[J].中国农村经济,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