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原创产发农业产业集群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立题依据(包括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是否为导师科研课题的一部分)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1.研究的目的
近年来,我国的农业产业集群现象日趋明显,形成了众多农产品产业的集群区,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使地方区域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当前产业集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业和高新技术领域,鉴于农业本身的特殊性,很少涉及到农业领域,从农业产业集群的角度来进行相关研究的更是少见。而在为数不多的研究农业产业集群的文章中,却绝大多数是从宏观上来探讨我国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发展模式等,极少涉及到中观和微观的领域。这就为本文对海南农业产业集群进行研究提供了空间。
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集群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是先有农产品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种植,还是先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集群?其中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在走向专业化和规模化的过程中,它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等等都是现阶段农业产业集群要研究的内容,农业产业群的研究是一个庞大的课题,由于知识、时间和精力的制约,本文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对国际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脉络及成功经验的分析,以及对我国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的启示入手,进行分析。本论文从国际制度论的角度出发,借助博弈论等分析工具,力图解释国际农业产业制度的成因,揭示其变迁规律,为我国农业政策调整过程中,积极、主动、策略地适应国际游戏规则的要求奠定基础。
综合国际上几个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集群经验,并对这几个国家的产业集群模式、特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合海南农业特点,包括海南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等等,海南农业集群的发展如何能有效地借鉴国际农业集群发展的经验,并根据自己的实际特点进行实践指导。
2.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农业产业集群是农业产业化发展从起步阶段进入新成长阶段中出现的具有方向性、规律性的现象:即资源向优势农户、优势企业、优势产业及优势区域集群,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在现阶段,在我国农业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对农业产业集群状况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面对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重大意义,并没有像制造业等工业产业集群引起有关学者的研究兴趣,本课题正是站在这一角度,对这一方面理论的尝试,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通过研究分析农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以及竞争优势,可为推进我国尤其是像新疆这样具有优越农业资源优势的地区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实现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帮助意义。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在用己有的相关理论解决我国农业实际问题的同
时,对这些理论作了某些程度的上的补充和修正,提出农业产业集群理论。一方面丰富
了产业集群理论,另一方面发展了农业产业化理论。
(2)实践意义
三农问题近来受到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农民增收问题发出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要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05年各项支农措施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要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出发,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诸如此类内容在中共十六大的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中都一再强调。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对三农问题愈加重视。农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如何来提高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是非常复杂的一项系统工程,本文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借鉴国际上农业发展的强国的优秀经验,来警示我国的农业集群的发展,进而对海南农业产业集群有所启示。
因此,探讨我国农业国际化政策对于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提升农业产业水平,
提高我国农业尤其是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我国现阶段迫切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农业处在关键时期。一方面,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农业资源配置问题必须给予全新的考虑;另一方面,我国农业还要面对加入WTO后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借鉴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适时调整国内农业政策,根据每个地区的不同特点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对于促进我国农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在发展农业集群的时候要注重区域优势发展优势农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优势农产品持续竞争力。积极参与农业国际化,是加快我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正确选择。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农业国际化新形势,我国农业必须以积极姿态参与农业国际化竞争。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表明包括农业在内的我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这必将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二)国外农业产业集群研究现状
1.关于产业集群形成的研究
对产业集群的研究最早课追溯到19世纪,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论述了专业产业位置的外部性。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钻石模型”后,世界上出现了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高潮,相继出现了许多关于产业集群的分类、模型及研究方法。以下从研究的时间顺序、研究范围层次以及所采用的工具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介绍和比较。
按时间出现在早晚,可分为传统产业分析方法与现代集群分析方法,传统产业水平的企业网络指共同向同一终端产品市场,生产同一类产品,在多方面进行合作的企业群体;产业集群则是呈现跨产业企业网络,其中包含围绕价值链各有关环节而出现的相关企业、机构;传统企业网络由于严格的产业界定,会忽略新产品生产网络中企业间的相互关联和知识流动的重要性,而集群理论则以一种现代的视角研究经济现象,更符合现代的交互式创新理论,能更好地解释市场发展变化,也就更适应市场经济理论特点。传统的产业分析方法只注重网络企业的水平和相互竞争关系;而现代集群分析方法还包括了基于价值链所形成的与非同质性企业合作和机构间的垂直关系。
2.关于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来源的研究
从上世纪“集群”理论出现后,对集群战略的关注也是世界性的。一些发达国家的学者从经济学、地理学、管理学等各个相关角度对集群产业的根源、发展机理、产业国家竞争力提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探索,许多成果已经被应用到一些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和产业发展的实践指导。由于波特的产业集群理论是他在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一些发达国家工业发展的实证研究后提出的,相对来讲,其理论、观点更适合发达国家应用。
尽管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列举了荷兰、丹麦等几个国家的农业及其相关产业,但只是用于说明其“钻石模型”关键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机理,并未展开全面论述。国际上关于集群理论的研究也主要围绕提升国家、区域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进行.只有部分学者开展了集群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研究,对传统的集群理论进行了必要的修正和补充。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D)、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推动下,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集群理论研究人员应用集群理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中小企业发展,以及农业和相关领域发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向我们提供了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的文献。
产业集群竞争力概念可以定义为:是以产业集群的各种资产要素(包括企业、资源、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等)为基础,以企业间的动态网络关系及其层次性递进为运行方式,具有对环境的利用能力和规避能力,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能为产业集群的整体绩效带来实质性功效的强劲竞争优势。把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定义落脚到竞争优势,是因为竞争优势能概括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因素”、“结构”和“能力”三个属性,而且最根本的是产业集群较强的竞争力在于其所拥有的持续竞争优势。
(三)国内农业产业集群研究现状
1.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一些学者对国际上的集群研究一直在进行跟踪,1999年仇保兴《小企业》集群著作的出版,2001年《创新的空间》一书问世,以及2002年底中国软科学协会“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发展”宁波会议,都对我国集群研究起到了促进繁荣的作用。据初步估计,参与集群研究的以及对集群研究有极大兴趣的研究者遍布全国十几个城市。
目前国内的产业集群以及创新体系的研究,主要从集聚经济、专业化分工、后福特制生产方式、知识溢出等角度,分析产业集群以及创新体系形成机制、形成过程以及集群的经济性,有的研究也进行了分类。但作为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来进行的研究并不多见。与国外相比,我国的产业集群研究相当滞后,尽管近年来大量发表有关集群的研究论文,但大多数是介绍性文章,实证研究也很少。“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者对产业集群的诸多特性尚未清晰地认识,对产业集群如何培育和发展仍然限于实践者的探索之中,理论严重的滞后于实践,而有关政府也未能予以应有的重视。”
2.关于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
近几年,国内学者应用产业集群理论结合“钻石模型”研究某一工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方面的文章较多,如:钱平凡的《产业集群是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中国经济时报的《谁能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强国的脊梁》、冯宗宪的《航空运输业的国际竞争环境、竞争优势和竞争力评价》。用“钻石理论”分析某一区域综合竞争力方面的文章也不少,如:张路的《浙江拐点,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对我国一些地区,尤其是浙江、福建和广东出现的“块状经济”,即产业集群现象进行比较的文章也很多,如广东省中小企业服务网,《各地“簇群”经济比较》、广东中小企业网《产业集群:粤、浙、京同期开花不同果》气路平。
3.关于地方产业集群的研究
关于地方产业集群发展的综合性理论研究文章不是太多,代表性的如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这本书在对国内外最新的有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剖析了国外最典型的区域实例(如美国硅谷、第三意大利、印度提若普尔地区等地区),并对我国传统产业区、新兴工业区域及智力密集型区域中的代表性区域进行细致的实际调研,在此基础上,努力发掘新产业区理论在中国的实际应用价值。在她另一篇文章《关于地方产业集群研究的几点建议》中,又对集群研究理论的来龙去脉、发达国家关于集群理论的讨论、国际有关会议研究议题等进行了权威论述,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指出:过去研究较多的80年代以来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之外,还需结合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区域的发展、纺织服装以及电子信息等产业部门的发展、传统重化工业和机械工业区的改造等现实问题,进行产业集群的研究。可以拓宽集群研究的产业部门.集群研究不但局限在制造业、重化工业,甚至采掘业等工业部门,而且可以拓展到农业、建筑业、运输业、文化业、旅游业、服务业等。
4.地域农业产业集群
许多区域围绕当地特色农业行业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农业产业集群,如广东东安的农林牧渔产业集群、广东竹器编织产业集群、广西贵县糖业产业集群、江苏省的赣榆水产苗种产业集群、宁夏马铃薯产业集群、美国加州葡萄酒产业集群、荷兰的花卉产业集群、法国的面包产业集群、丹麦的养猪产业集群等等。一些地方政府提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口号,国内学者也开始逐步研究农业产业集群的特点和规律,但对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仍不是很多。本文对农业产业集群研究作一下回顾,为进一步研究海南农业产业集群做好准备。
我国的农业现在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阶段,我国有8亿多农民,要想绝对减少农业劳动力存在很大的困难,所以根据梅尔的三阶段理论,我国农业发展的点是在增加农业生产所必需的、与劳动相互补充的投入上,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正是适应这一过度阶段而提出的。它集中强调的是基本农业部门和农业关联部门密切合作,形成强大的外部规模经济,从而实现农业产业的整体发展。
5.增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研究
林俐认为要保持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就要提高国际化程度,制定国际化经营战略(林俐,2003)。而贺胜兰认为通过创区域品牌、见行业协会、促进产业集聚等对策,民营经济的产业集群竞争力可以得到不断提升,从而实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民营经济的实力,求得生存与发展。(贺胜兰,2002)张炳申、马建会则认为加大政府对集群技术创新的扶持;培育外资嵌入型集群的根植性,大力促进内生型民营企业集群的发展;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和地区公共品建设,完善集群成长的社会化服务系统;促进龙头企业、跨国公司等网络化资源的发育,强化专业分工与协作;促进集群中小企业的产业升级;营建良好的珠三角产业文化。(张炳申、马建会,2003)。张聪群认为企业集群的功能和运营效率是形成集群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因此要保持和持续提升企业集群竞争力,需要整合集群结构、建立或调适集群内部的运行机制,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正确处理企业集群内部的合作与竞争;提高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扶持集群内龙头企业迅速成长(张聪群,2004)。除了上述的观点外,戴颖还认为企业家的作用在不少情况下是非常必要的(戴颖,2004)。
(五)参考文献:
中文:
[1]程国强.WTO农业规则与中国农业发展.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2]程国强.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与政策.管理世界.1999.3:176-183.
[3]左娜.充分利用入世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J].经济与管理,2005(8):15-18.
[4]陈卫平.农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初探[J].财经问题研究,2003(1):66-67.
[5]苏航.中国农业竞争力的内涵界定[J].生态经济,2003(5):38-41.
[6]郭熙保著.农业发展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
[7]约翰•梅尔著.农业经济发展学,(何宝玉、张进选、王华译).北京:农村读
物出版社,1988
[8]速水佑次郎,弗农•拉坦著.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郭熙保,张进铭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9]迈克•波特.簇群与新竞争经济学.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2)
[10]金培等著.竞争力经济学.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11]金祥荣和朱希伟.专业化产业区的起源与演化—一个历史与理论视角的考察.经
济研究[J],2002.8.
[12]兰肇华.基于集群机理的中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理论月刊[J],
2006.7
[13]宋玉兰和陈彤.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探析.新疆农业科学[J],2005.81
[14]陈劲松、余贤.2000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2001年展望.中国农村经
济.2001.2:4–11.
[15]陈永福、何秀荣.两伤结局——中日蔬菜贸易战解析.国际贸易.2001.5:15-17.
[16]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我国产业国际
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00,(7):120-122
[17]任青丝等.新疆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战略思考.当代经济管理.2007.10
[18]江友群等.可持续发展观中的长株潭地区产业生态集群模式研究.文史博览.2007.8
[19]刘春玲.发展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的对策研究.科技创业月刊.2005.6
[20]程立生.海南实现农业产业化有关问题的探讨.热带农业科学.1997.2
[21]杜俊仪.对海南农业产业化问题的思考.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22]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97
[23]罗纳德.科斯:论企业的性质[M],商务印书馆,1997
英文:
[1]KaiserAssociates,SouthAfricanFloricultureClusterStudy
.za
[2]TimPadmore,HerveyGibson,Modelling,systemofinnovation:AFrameworkfor
industrialclusteranalysisinregions,ResearchPolicy,1998,vol,26
[3]Porter,M.Clustersandtheneweconomicsofcompetition[J].HarvardBusinessReview,1998,(12).
[4]JiciWang.AnobservationonthecruxofalleviatingCanadianregionaldisparities:Entrepreneurship?InternationalJournalofCanadianStudies[J].1997,(spring).
[5]JulianBirkinshawRegionalclusterand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Independence,dependenceorInterdependence[J].
InternationalStudiesofManagement&Organazation,200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