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柑橘生产存及建议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论文摘要分析了德化县柑橘生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德化县柑橘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德化县现有柑橘面积3540.13hm2,年产量4.20万吨,占全县水果栽培总面积的31.9%,总产量的60%,其中芦柑面积3416.6hm2,产量4.15万吨,柑橘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但由于受品种、市场、经营、管理、冻害、黄龙病、投入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我县部分的柑橘园单产低、品质劣,效益差,严重影响着我县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笔者经大量调查研究,分析我县柑橘生产存在问题,并对今后柑橘的生产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1存在问题
1.1气候因素影响
德化县属典型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温18.6℃,极端低温-6.3℃,无霜期286d,年平均降雨量1800mm左右,年日照时数1650h,≥10℃有效积温为5500~6500℃,温度适宜,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属福建省农业厅果树站规划的常绿果树和落叶树混交区。区内由于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垂直变化大,小气候突出明显,有10年一遇周期性冻害。
1.2柑橘黄龙病肆虐,受害面不断扩大
2000年以来由于连续多年暖冬,使传播柑橘黄龙病的虫媒木虱大量繁殖,导致柑橘黄龙病暴发蔓延,造成部分柑橘园大幅度减产和毁灭性危害。县农业局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果园指导果农及时清除病株,跟踪监测柑橘木虱发生情况,初步控制黄龙病蔓延趋势,但全县柑橘黄龙病仍继续发生,严重影响柑橘生产健康发展。
1.3新品种少,品种结构不合理
一是名优新品种少,大众产品多,现在大面积栽培的柑橘品种中,大部分是芦柑、温州蜜柑为主的老品种,缺乏新一代良种。二是熟期结构不合理,特早熟和晚熟品种少,早熟和中熟品种多,果品上市时间短而集中,造成季节性过剩,给贮运销售带来很大压力,与产业化经营所要求的延长成熟期、均衡上市尚有较大差距。
1.4栽培技术相对滞后
沿用传统老技术偏施氮肥,树体营养生长较旺,造成树冠郁蔽,通风透光不良,表面结果较为严重。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紧张,果农管理粗放,柑橘大小年现象明显,使用农药、肥料没有针对性,喷药次数明显减少,病虫害严重,特别是黄龙病感染蔓延严重。水利设施不配套,机喷应用少,种植台面小,多年没有扩穴深翻改土和增施有机肥,开心形修剪、配方施肥等新技术推广应用少,树势衰弱,在台风、旱灾之后常常减产或果实商品性大为下降。
1.5投入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我县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从事柑橘生产的劳动力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县有近60%人口进城,近80%劳动力、60%资金向非农转移,连续多年柑橘生产资金投入少。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柑橘产量相对过剩,市场价格低迷运行,经营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下降,这样的恶性循环,制约了柑橘生产基地的巩固发展和效益提高。
1.6营销队伍不健全,不适应市场竞争
德化县柑橘除少部分在本地鲜销外,大部分用于外调销售,主要由分散的果农经营,规模小、售量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销售组织不健全,经营管理薄弱,流通渠道不畅,信息不灵等制约着柑橘销售。同时缺乏风险保障机制,经常丰产不丰收,导致柑橘生产经济效益下降,影响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对策
2.1进行柑橘品种和成熟期科学区划
根据本地气候资源条件,坚持适地适果,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合理科学区划原则。东半片海拔600m以下以芦柑为主,适当发展杂柑类中晚熟优良品种;西半片海拔600m以下以特早熟温州蜜柑为主,力争在9月份有品质较好的温蜜上市,充分利用山间盆地、河谷台地、阳坡逆温层小气候等温光条件较好的区域适当发展早熟杂柑优良品种,力争在10~12月上市;在海拔400m以下大溪河谷盆地、台地热量和光照条件均好于其他区域,适当发展晚熟芦柑杂柑、甜橙,力争1~4月上市,逐步形成高优品种的柑橘生产基地。同时注意新植果园规划、防护林、水土保持设置,发展生态果园高效模式。2.2以优质高效为核心,因地制宜,大力引进和推广优新良种
加快柑橘品种结构调整,通过3~5年努力,柑橘特早熟、早熟、中熟、晚熟结构达到3∶1∶5∶1的比例,在特早熟品种中以稻叶特早熟温州蜜柑为主,早熟品种以金柑、兴津秋辉杂柑为主,中熟品种以芦柑为主,适当引进高糖系大津4号,晚熟品种以晚熟杂柑、甜橙类等品种搭配,逐步完善品种更新,建立优质柑橘商品生产基地,增强市场竞争力。
2.3坚持柑橘黄龙病长期防控工作,确保柑橘生产基地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黄龙病综合防控小组,确保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顺利实施。二是坚持“砍除病树,防治木虱,用无病苗,加强管理”的综合防控原则,严格苗木调运检疫,从接穗圃、砧木抓起,每个环节做到无毒脱毒,确保苗木质量,建立黄龙病防控重点示范片,总结出行之有效并适于大面积推广的黄龙病防控技术。三是强化柑橘木虱防治,2~5月是柑橘春梢生长期,也是柑橘木虱危害的主要时期,采取统一时间、药剂、控梢、集中防治等措施及时防治木虱,切断黄龙病主要传播途径;同时注意秋梢木虱防治,铲除带毒木虱孕育寄主与清园除草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提高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黄龙病造成的损失,巩固柑橘生产基地。
2.4进一步重视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因地制宜地确定栽培密度,进行科学修剪,控制枝梢过旺过密,注意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做好果园水和防护林体系的规划建设;重点推广普及先进适用的新品种、新技术,以提高柑橘单产和品质为中心的配套技术,将选地规划、优良品种、无病毒苗木、开心形修剪、高接换种、配方施肥、疏花疏果、稻草覆盖、节水灌溉和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技术组装配套,发挥整体优势,实现无公害栽培。在产后环节,要强化商品化处理,逐步形成自已的名牌,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
2.5转变观念,提高产业综合效益
我县实施大城关战略以来,城乡经济一体化已出现,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日益凸显,我县柑橘产业发展要及时作出调整,逐步实现水果业的城乡一体化,以闽中石牛山等著名风景区为载体依托,利用水口、南埕低海拔河谷盆地台地,温光条件好,发展中晚熟、杂柑、优良品种生产基地,加强我县的特色果业、特色旅游业建设,从而促进柑橘生产基地巩固提高,促进柑橘产业协调健康发展,促进果农增产增收。
2.6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整合科技、资金、人力各种资源,巩固提高柑橘生产基地
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水利灌溉、新农机具推广、新农村建设等项目用于柑橘生产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政府农发基金拨出一定资金支持柑橘生产技术培训试验、示范、新品种引进,实施标准化栽植、规范化管理,推动柑橘品种结构调整;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果农创办柑橘专业合作社,促进柑橘产业化合作组织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柑橘种植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服务,全面提升柑橘产业整体素质,提高柑橘种植综合效益;鼓励农业技术干部领办、承包柑橘生产基地及组织营销队伍开拓市场,加强德台农业科技合作交流,多形式、多渠道引进资金、新品种、新技术,促进柑橘生产基地建设。
2.7培养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扶持成立柑橘专业合作社,建立营销网络,提高柑橘流通组织化程度,逐步建立柑橘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走合作互助道路,同时政府给予一定扶持。通过95155农业服务信息平台,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准确地为柑农提供政策、市场、价格、技术等综合信息,不断开拓异地市场,同时努力开辟国外市场,争取柑橘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