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农业发展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农业发展

一、乐山市民族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农业结构不合理

民族地区种植业和畜牧业占该地区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相比之下,林业对农民的收入贡献不是很大。丰富的林地资源并没有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很低,目前林业的总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11%。随着退耕还林补贴的到期,如何盘活林业资源成为目前摆在民族地区面前的首要问题。

(二)龙头企业数量少、实力弱,对农户带动作用有限

一是民族地区具有一定规模、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数量很少。

目前农业加工企业以小型企业为主,管理粗放,生产能力有限。产品的附加值不高,质量不稳定,市场竞争能力弱。多数企业从事的是简单的产品分拣、包装或者初级加工。以马边的茶叶为例,该县的茶叶种植面积为亩,现有的四个茶叶加工厂的年加工能力难以及时消化该县产出的鲜叶,外来客商进入该地区收购的数量有限。因而导致茶农的茶叶销售渠道不稳,价格波动明显,甚至因为找不到加工厂收购鲜叶而囤积不能处理。茶叶作为马边的主导产业之一,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只占20%。这种情况在民族地区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是产业链联系薄弱。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市场和基地、企业和农户之间基本上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联合松散,未形成规模大,渠道稳的交易。农民被排除在加工、销售两环节的获益范围之外,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难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同时,缺乏适应市场的信用机制,一些诸如契约、合同、订单等较为成熟和完善的经营方式,得不到有效施行既影响了龙头企业的发展,又使农民存在后顾之忧。

三是农产品基地规模偏小,制约了基地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马边的茶叶基地,峨边的蔬菜基地和规模化养猪场,金口河的天麻养殖基地,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生产养殖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户,促进了当地的发展,但和市内其他地方相比差距还很明显。作为企业原料重要来源之一的基地发展滞后将直接影响到后续龙头企业的发展。

(三)盘活林业资源意识不强,林地流转困难

民族地区林业普遍存在重初期建设、轻后期管理,对巩固退耕成效、防止反弹复耕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加之自然条件差,林业资源未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集体林主体法律意识不明晰,林地界址不清,导致山林权属不明。林木处置权落实不到位,导致收益权无保障。有的集体林在承包给农户时,没有有效合法的林地权属证明。

在流转方面,一是许多林农只对自己承包或转让的林地进行公正,不在林业主管部门办理林地流转手续和进行林权变更登记,林权流转协议无有效的法律合同文本参照。二是林权证的颁证、换证、发证严重滞后,影响了林地的流转。三是产权交易市场不健全,没有专门的林权交易市场。产权一般在就近流转和无偿流转的多,有偿流转的少,而且绝大多数是农户之间流转,流向大户的或其他地方的比例只占15%左右,且80%以上是以口头约定为主。如何加快林地流转,增加农民收益,成为当前林业的重点。

(四)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承受风险的能力很弱

1.金融机构对农业的服务作用尚未发挥。目前农业所需资金主要靠政府投入,资金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但现在民族地区金融网点少而零散,金融机构放贷风险大。为了规避放贷风险,往往不会轻易放贷,这是因为:

一是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化发展领域重视不够,没有把自己的业务经营目标与政府的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加上农业产业本身受自然力约束,经营风险不确定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支农信贷产品开发缓慢,由于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信贷产品的支撑,从而不能对农业产业化领域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二是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固定资产有限,无法提供足额的抵押担保,削弱了企业的融资能力。三是社会中介体系不发达。担保体系未建立,不能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资产评估机构资质差,不能对抵押品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四是农业保险的缺位使农业生产面临巨大的风险。如2007年遭遇百年不遇的大雪灾,牛羊大多被冻死,但养殖户却不能得到任何的补偿,只能自己承担。原因在于现在只对能繁育母猪进行保险和定额补贴,对同样大量养殖的牛和羊没有对等的政策。因而养牛羊农民损失巨大甚至面临破产。农业保险政策性强、费率低、风险大,因而保险公司大多不愿意开办农业保险业务。由于以上原因,金融机构对农业的服务方面可是说是空白。

2.中介服务组织发展缓慢。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部分以专业协会的形式存在,多数组织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成员内部缺乏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和双向约束机制,不能很好地维护成员利益和制约成员行为。对实行大规模订单式购销服务、深加工和联合开发等领域很少涉足。部分农户观念落后,对发展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合作意识不强,有利则合,无利则散,合作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积极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3.流通体系不完善。农产品的交易流通基本上处于分散和各自为政的状态,未形成一批专业或者综合市场和专业的农产品经纪人或批发商。如果农产品只靠民族地区自身的能力来消化和加工是不太可能的,而同一品质的农产品要运往内地来销售其成本太高又不具有竞争优势。交通不畅,流通不活成为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制约,阻滞了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形成。制约农产品宣传与销售的同时,也制约了整个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4.农技推广困难。首先有不少乡镇至今未配备农技人员,与实际需求相去甚远。现有的基层农技人员还被政府抽调搞其他工作,农技站基本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其次是农技人员的知识难以满足需要。现有农技人员文化水平较低,大部分是小学初中文化,加之缺乏培训机会导致知识更新速度缓慢,不能适应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科技服务的需求。虽然龙头企业也进行一定的技术指导,如推广茶叶栽培及管护技术、中药材种植技术、养殖防疫技术,但指导面窄,农户受益面小,大部分农民还是按传统方式进行原始耕作,从而导致农产品产量低,品质不稳,大部分只能自给自足,无法满足企业的加工需求。

农业信息不畅。民族地区农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远离市场,所得的信息不及时,不准确,生产一般凭感觉和经验,并具有极高的从众心理。以畜牧业为例,畜牧业生产往往慢于市场一拍至两拍,市场好时,大家一哄而上,市场价格稳定较长时可以赚钱,市场节拍变快时,就难以赚钱甚至赔本。农民承受风险的能力很弱,大多吃亏后都不肯轻易地再去投入。

(五)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人才资源匮乏,引进人才困难

乐山民族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6.98年,许多农民连认汉字都很困难,要想让他们掌握一门实用的农业技术往往需要花费比非民族地区多几倍的时间,耗费更大的精力。民族地区由于条件差,待遇较低,加上人才管理体制障碍,引进人才十分困难,留住人才更是一大难题。于是就出现了本地人才想留却留不住,外地人才想引进又引不进来,人才资源匮乏成为制约民族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乐山市民族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种植业以粮食生产为主,经济作物有所发展

民族地区幅员面积5376平方公里,占全市幅员面积的41.91%;耕地统计面积45.2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为1.99亩,高于全市人均0.88亩的水平。民族地区的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薯类等为主,2007年末的播种面积为67.2万亩,粮食作物的总产量为10.45万吨。

经济作物则主要以茶叶、竹笋、蚕桑、花椒、水果、中药材等为主。近年来,形成了一批规模农产品种养基地和加工企业,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马边县已获认证的无公害生态茶园9485亩、A级绿色食品茶园15500亩、有机茶园3268亩,另有5000亩无公害生态茶园正在进行有机茶园转化。涌现出“森林雪”、“荞坝贡茶”、“边河玉叶”、“文彬绿雪”等茶叶知名品牌;峨边先后建成了沙坪生态农业园区以及茶叶、藤椒、中药材、野生天麻、山葵基地。竹笋、鲜辣酱、藤椒油三大产品年产量达到7000吨。二期工程正在动工兴建,建成后产量将达到2.8万吨,年产值3亿元。金口河区已建无公害花椒基地面积5100亩;乌天麻种源基地30亩,商品乌天麻种植面积2.4万平方米,正宗川牛膝基地5000亩,红豆杉基地5300亩,营造速生丰产林竹7万亩,银杏基地6280亩,优质茶园10000亩,珍稀食用菌基地3个,种植250万袋。

总地来说,种植业以自给粮食生产为主,除满足自身生活需要而外,很少有多余的粮食出售。经济作物种植较为分散,基地的规模化程度较低,科技含量低,难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二)养殖业成为农民家庭现金收入的重要渠道

民族地区的畜牧养殖主要是猪、牛、羊和家禽。两县一区常年空气湿润,温度适宜,山高林茂又远离污染,良好的生态决定了肉类品质的优良。民族地区所产的肉类在市场上大受欢迎。但由于交通的闭塞和运输成本的高昂直接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2007年末民族地区的猪、牛、羊和家禽存栏数分别为比33.4万头、6.5万头、28.2万头和115.1万只。标准化的养殖场数量不多,规模也有限。农业内部畜牧业目前占农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成为农民家庭现金收入的重要渠道。但达到规模养殖的寥寥无几,农民一般养殖的数量少,喂养主要依靠自己种植的粮食,出栏周期长,利润很小。

(三)林业资源丰富

民族地区山高林密,森林覆盖率高。截至2007年12月底,民族地区共有林地633.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4.77%。目前,少数民族三县(区)累计实施退耕还林30.17万亩,配套荒山造林29.48万亩。配套封山育林4.00万亩。但是和所拥有的但是和所拥有的林地资源相比,林业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

(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逐步提高

近两年的收入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民族地区的收入在逐步提高,但和乐山全市的差距很大,并有继续拉大的趋势。若不加快发展,将难以弥补他们之间的差距。

三、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民族地区不同于乐山其他市县区,农业的发展一定要针对实际情况,发挥其特色和优势,才能促进民族地区农业的发展。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一)结合自身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民族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要在市场的引导下,突出本地资源特点和资源优势进行统一规划,应根据不同区县、不同乡镇来确定该地的主导产业,不搞大而全、小而全。

峨边县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力争建成辣椒基地、藤椒基地、生姜基地、绿色、有机茶叶生产基地和山葵基地以及黄连、杜仲、天麻、红豆杉等中药材基地。紧密结合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公益林造林工程,抓好竹笋基地建设。在稳定发展生猪的同时,大力发展草食牲畜,力争建成绿色肉猪、商品兔、商品牛、羊基地,进一步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马边县要精心打造优质高效生态茶园,大力发展林竹产业,建设竹林基地,抓好抚育保护和技术培训。建成特种中药材基地。抓好牛、羊、兔等草食牲畜优良品种的推广。重点以南江黄羊为主肉羊杂交改良工程,引进西门达尔牛为主肉牛优良品种,提高牛肉产量和出栏率。

金口河区要以农业综合开发为主,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土,扩大乌秆天麻、野生菌、中药材等种植规模,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带动农户从事种植加工业,使种植农户年收入有大幅提高,积极争取建设牧区节水灌溉工程,继续实施堤防工程建设,加强河滩地开发利用。

(二)做大品牌、做强龙头企业,带动农户

1.围绕品牌特色农产品,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离不开品牌的带动效应。为此,我们可以考虑如下做法:

首先,政府应降低少数民族地区龙头企业享受市级规模龙头企业待遇的标准和条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龙头企业的发展;其次,选择科技附加值高、管理体制完善、运营机制合理的龙头企业为重点扶持对象,以保证扶持资金能集中投入到有潜力和前景好的企业中,进一步增强其核心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再次,充分利用我市旅游大市的优势,在市区、主要旅游景点以及沿途、甚至宾馆设立乐山特色产品购物店,通过集中宣传,逐步将这些品牌打响、打远,拓宽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2.围绕龙头企业,着力抓好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带动作用,推广使用新品种,采用先进的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安全化组织生产,提高农牧产品的品质。抓好绿色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估认定以及绿色产品质量认证、品牌申报和商标注册工作,建立健全基地检验检测体系,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关。同时,要加强农产品基地的农田水利建设和保鲜、贮藏及信息网络等基础性设施建设,增强基地发展的后劲。

3.围绕增收富民,构建产业链各个环节利益机制。要把企业做大,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前提,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探索“公司+协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为主的经营模式。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而利益机制则是实现协调配合的纽带。>一是要构建企业与农民的利益机制。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关系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市场买卖关系上,而应向利益共同体关系引导,在目前条件下,应规范合同管理,确保合同的履行,在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同时,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二是要鼓励外地的龙头企业在少数民族地区兴办原料基地。除在土地使用、税费政策上给予优惠以外,龙头企业的税收由工厂所在地和原料所在地分享,通过外地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扫清林地流转障碍,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首先,应做到林权要清晰,经营权要搞活,处置权要落实,合法权益要保护的原则,对集体山林完成确权颁证,建立依法有效的林地流转和管理体制。其次,加强和林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强化林权证的法律地位,让林农懂得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林地的调整必须经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同意并履行相关的法律手续。对争议大并显失公正的林权证,应根据实际情况,重新颁证。

农户承包的林地进入流转前,必须先取得政府颁发的承包证或林权证。集体林地必须经过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后,再经过协议或拍卖方式出让,以协议方式出让的必须经过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同意。同时搭建平台,将买方和卖方用专门的交易市场联系起来,减少交易成本,简化交易程序,便于政府的引导和监管,也避免了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确保农民的利益。政府还可以就此专门设立一个咨询机构,便于交易双方了解交易程序,也便于政府宣传相关的政策。建立专门的交易市场,利于林权交易逐渐走向规范,从而盘活林木资源,起到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

(四)切实加强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

1.加大金融系统对农业企业和农户的扶持力度。(1)稳步发展银行对农民的小额贷款。为此,银行应该进行严格的信用风险管理,对资金需求者建立信用档案库,通过采用联保贷款的模式,将资金贷给信誉好、有需求的农户。(2)促进银行与生产特色产品的龙头企业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民族地区拥有特色产品的龙头企业往往因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而“藏在深闺无人识”。因此政府要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召开银企恳谈会,促进民族地区企业与银行特别是外界银行的联系、沟通与合作。(3)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将养殖业的保险范围扩大到牛和羊,尝试推行母牛和母羊的投保机制,采取政府出资一部分、农户出资一部分的投保方式为牛羊投保,这样一旦遇到像去年那样无法抵御的雪灾等自然灾害时,农民的损失就可以降到最低。同时鼓励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帮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密切企业、中介和农户之间的联系,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2.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况,建议在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同时,扶持农产品经纪人,作为专业合作组织的补充。为此应把农村懂科技、能致富、敢于闯市场的乡土能人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充分发挥他们连接公司与农户的纽带作用。对内引进有市场需求,有比较优势,适合当地资源特点,能获取超额利润的优新“好品种”,向外积极争取“订单”,按市场需求制定生产种养规划,以订单的形式落实到会员农户,会员农户按订单要求生产,公司按保护价确保收购,既化解了市场风险,又发展了订单农业。

3.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一是建立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县城要建有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使之形成为农副产品的主要集散地。二是逐步组建农业物流公司,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农产品供应物流公司;第二个层面是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物流公司;第三个层面是物资回收物流公司(如回收秸秆、废金属、废纸、废塑料等)。

4.提高农业科技和信息服务水平。在农业科技方面,一是由县人事局牵头,对现有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岗位进行调整,减少无农技人员、无农经人员的“双无”乡镇。二是按现行机构改革政策,实行“到岗到点退一批,竞争上岗减一批”,推进基层服务体系更新换代。三是加强对基层服务体系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更新专业技术知识,提高其服务现代农业的水平。

在农业信息方面,一方面要加强信息采集、加工分析工作。分别由市、县农工委牵头并具体负责实施大农业信息的采集和加工分析工作,真正发挥信息网络和信息资源的作用,提高信息服务水平,以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建设好县、乡两级农业信息平台和村工作站。努力将农业信息向乡(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延伸,形成一个农业信息网络。

(五)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

1.培养人才。(1)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普九”教育和民族地区寄宿制教育模式取得的成果,并继续实施民族地区“十年教育行动计划”。另外对于有机会进行继续深造的贫困学生,政府可以通过资助或架起当地企业与贫困学生的桥梁方式,帮助其继续深造,为本土人才的成长打下基础。(2)做好新增和现有劳动力的创业、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工作。应设立专门的培训点,对有就业意愿的农民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也可以采取订单培训的方式,由企业将所需的专业和人员与当地的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并由企业派出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最后由企业择优录用。企业也可以根据需要组织职工到职业技术学校培训,进行在职员工的再教育。

2.留住人才。做好外地人才的引进和稳定工作。一是给予民族地区一定程度的用人自主权。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要求,在坚持专业对口、专业进人的原则条件下,简化进人程序,实现对口部门直接到农业大专院校对口选人。二是对于在民族地区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工资和专业技术晋升等方面可以比照享受“三州”地区的优惠政策。使民族地区需要的人能够进得来,来了的人又能留得住。

3.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要适度扩大民族地区每年的下山指标。基于每年有大量的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有下山意愿的事实,要充分利用这种意愿并将其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在扩大下山指标的同时,要根据实际制定一整套的评定标准和措施,并严格加以实施,充分发挥民族地区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工作有劲头,生活有盼头。把民族地区的工作岗位变成一潭活水,让新鲜血液不断地补充进去,锻炼成熟的不断涌现出来,形成良好的循环局面。

摘要:乐山民族地区的发展关系到乐山整体的经济发展,这些地区主要以农业为主。近年来凭借其独特的优势,乐山民族地区的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农民的人均纯收入逐步提高。但是目前还存在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林业资源未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和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民族地区应在突出本地资源特点和资源优势情况下,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增加农民的收入。

关键词:民族地区;农业;服务体系;农业结构

乐山市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峨边、马边两个彝族自治县和享有民族地区政策待遇的金口河区即“两县一区”。民族地区农业有其独特的优势,而且近几年发展势头良好。课题组到乐山市民族地区所辖的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和金口河区进行实地调研,并征求乐山市经济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民族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形成了本课题报告。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中国西部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新西部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

西部资源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