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草莓白粉病防治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白粉病常发于草莓上,可致严重减产,病菌喜湿耐旱,防治难、防治效果差,易产生抗药性,药物防治时易产生药害。就其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草莓白粉病;防治难点;对策
白粉病是草莓的常见病害。其病原为Sphaerothecamacularisf.sp.Fragariae,属专性寄生菌,为害叶片、叶柄、花及果。侵染初期在叶背及茎上产生白色近圆形星状小粉斑,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叶布满白粉,叶缘向上卷曲变形,叶质变脆,最后病叶逐渐枯黄;花蕾受害不能开放或开花不正常;果实早期受害,幼果停止发育,病部变褐色、硬化,着色不均,其表面覆盖白粉,严重影响浆果质量。
白粉病菌在植物体表外生长、繁殖,为害方式是其菌丝形成球状或指头状吸器,伸入植物体表面细胞,吸取植物营养,导致植物营养不良而不能正常生长、开花和结果。白粉病菌不同寻常的特点是喜湿却又耐旱,发生严重时,病叶率在45%以上,病果率在50%以上,减产幅度可达50%左右。
1发生特点
一是周年全生育期均可发病。在草莓的整个生长期内(从苗期到果实成熟期)均可感染发病。二是适温范围广。草莓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5℃,低于10℃或高于30℃才受到抑制,不能萌发再侵染。三是侵入、潜育期短,再侵染频率高。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草莓白粉病的分生孢子(白色粉状物)经风吹雨溅传播到叶、花、果实上以后,只要叶、花、果实的表面有足够的湿度或有机械伤即可萌发侵入。病菌从萌发到侵入只需24h。萌发后产生菌丝,菌丝在植物体表面生长表现为白色丝状物增多、增厚,7d便又形成分生孢子,再侵染为害。四是喜湿又耐旱,与湿度基本呈正相关。草莓白粉病菌是真菌中耐旱性较强的一类,发生要求的最低湿度仅为25%,湿度越大,越利于发病,最适宜的空气湿度是80%~90%。五是与品种抗病性及其单体的抵抗力呈反相关。丰香、幸香和章姬等易感病,赛娃、千禧、红颊、明宝、益香等抗性较强;施氮肥过多、长势嫩绿时发生重;植株生长受到过分抑制时也易发病。
2防治难点与对策
2.1盖棚前空气湿度不大时也发病
(1)现象。2008年10月中旬,长丰县雨水不多,只是气温先降后升,很多莓农反映正在田间生长(尚未盖棚)的草莓突发白粉病,病状多在叶背面,而且病株率相当高(个别田块病株率达50%左右),发展流行速度很快。
(2)原因分析。经过询问和调查发现,发病草莓长势嫩绿,肥料尤其是氮肥过多,钾肥较少,部分草莓田施行了漫水浇灌,地表湿度大,因草莓栽后不久叶紧覆地面叶下湿度大,而病状多在叶背面。调查发现,附近相同品种不发病的田块土壤较干,地下水位较低。
(3)对策。深沟高畦(畦沟深不少于25cm、围沟深不少于40cm),排水降湿,降低地下水位。杜绝漫灌,有条件的采用膜下滴灌。喷施磷酸二氢钾和硅肥。防治草莓白粉病的关键是要注意预防,培育壮苗。栽植时减少氮肥用量,增加钾、磷肥用量,但也要防止肥料过多产生盐害。
2.2病没治好,草莓苗萎缩不长
(1)现象。施药多次后白粉病菌仍很多,此起彼伏,草莓植株萎缩黄瘦。
(2)原因分析。发生白粉病后,莓农表现较为急躁,而农药经销者错误推荐,超量、同时使用多种农药喷施,其中多数属三唑类杀菌剂,有抑制植株体内生长素和赤霉素合成的作用,导致草莓植株萎缩;同时因病菌吸取植株营养而致营养不良,故而表现瘦弱。
(3)对策。避免3次以上使用三唑类杀菌剂,注意用量和浓度,不要按高限量用药。使用三唑类杀菌剂时要同时配用碧护等生长调节剂。
2.3药物防效差
(1)现象。农户反映施药多次(2次以上)病害仍在,怀疑药物可能有假或诊断有误。
(2)原因分析。一是施药不均,特别是没有施到叶背面,导致药物不能触及病菌,同时某些药物又不具内吸传导性,故而效果差。二是白粉病菌是真菌中一类较高等的真菌,易产生抗药性,对同类药物可以产生相同的抗性,虽然换了药但往往仍是同类药,故而药效差。三是草莓植株受到三唑类药害后,植株生长不协调,病菌反复感染。
(3)对策。1种农药持续使用2~3次后再换药,以减少病菌产生抗药性的广度和速度。注意了解药的性质和类型,避免同类药连续使用。施药时要注意施到草莓叶片正反面,可以2人配合,一人用树枝挑起叶片,另一人喷药。也可使用风力较大的机动喷雾器,吹起叶片。实行健身栽培,培育壮苗,增强抗病性,这点非常重要。同时使用植源性有机促生长剂可提高效果。要摘除重病叶和老叶,减少菌源、增加光照、降低叶片周围湿度,以减少反复感染。摘除的病老叶要集中烧毁,切忌田头乱堆,以防成为新的传播源。据最新研究,喷施硅肥(Na2SiO4)可以促进生长,有效防治白粉病。同时要明白一个常识:任何药物对病害的防效均难以达到100%。
2.4熏棚熏死草莓苗
(1)现象。有莓农使用硫磺熏棚导致草莓被熏死。
(2)原因分析。熏蒸硫磺杀菌的原理是将硫磺加热到一定温度,使硫磺升华成为气态,与病菌接触而杀菌。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技术不到位,温度过高甚至出现明火,导致硫磺燃烧,产生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硫浓度达5mg/L以上就出现中毒症状,可引起叶绿体解体,叶片漂白,形成褐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变褐、焦枯。
(3)对策。及时喷0.5%~1.0%碳酸钡或1%~2%石灰水可以中和二氧化硫。改用喷烟器或硫磺熏蒸器熏棚。注意不要在高温时段熏棚,防止烫伤和气害。棚内每100m2安装1台熏蒸器,熏蒸器内盛20g含量99%的硫磺粉,在傍晚大棚盖帘后开始加热熏蒸。隔日1次,每次4h,其间注意观察,硫磺粉不足时再补充。熏蒸器垂吊于大棚中间距地面1.5m处,为减轻硫磺气体硬化棚膜,可在熏蒸器上方1m处设置一伞状废膜用于保护大棚膜。熏蒸器温度不可超过280℃,以免亚硫酸对草莓产生药害;如果棚内夜间温度超过20℃时要酌减药量。熏棚时要注意通过鼻闻感觉是否产生二氧化硫,其气味辛辣刺鼻,发现此味时要及时查看熏蒸温度,必要时开棚通风,并防止通风过程中低温冻害。超级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