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业发展对策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通过翻阅相关资料,走访种田大户及相关涉农单位等调查手段,归纳概括**县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业、发展、问题、对策。
从2004—2006年,中央连续三年出台“一号文件”,虽给**农业注入无限的活力,但当地农业发展得到底如何,农村现状究竟怎样,农民收入有多大增长,农业发展是否存在障碍因素以及面对这些障碍因素如何进行解决。实习期间就这些问题对当地进行深入细致调查,现就**农业发展存在的障碍因素和解决的对策作如下简要剖析:
1**农业发展存在的障碍因素。
**是一个农业大县,是全国种粮百强县之一,耕地面积约110万亩,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80万亩左右,粮、油、棉主要农业作物品种约210万亩。**也是一个人口大县,人口近120万,其中农业人口近100万,80%以上是农民。**地理条件比较复杂,有圩区、有丘陵、有山地,不同的地理条件农业种植结构各具特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完善,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向农业深度和广度进军的步伐也逐步加快,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仍未彻底打破,“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发展导向不但没有改变,而且大有越演越烈的态势。农村土地、资金、人材等资源和要素还在不断被占用和继续流失;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民收入结构不合理;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薄弱的农业基础设施已成为农业发展的瓶颈,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下雨就涝”、“无雨则旱”、“靠天吃饭”等现象。这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农业发展。
1.1丰产不丰收、优质不优价的局面尚未真正扭转,政府对农业生产补贴不够、补贴方式不够完善。
由于政府宏观调控不够,短期行为较多,对农产品供销调控乏力,加上企业的贮藏加工能力不强,工农业生产的剪刀差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农户收成虽然增加,但经济收入并没有增加多少,从而挫伤了一部分人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近年来中央政府虽出台粮食收购保护价,但我们在走访和调查中发现,这一政策根本没有落到实处。如今年政府出台早籼稻收购价格为每百斤70元,但实际收购价格在60—63元之间,离出台的保护价存在较大差距。**从去年正式开始实行种粮补贴,每亩早稻补贴10元、一季稻15元、双晚7元,按双季稻计算,每亩每年从政府无偿获得17元补贴,从全国来看,补贴金额确实一个小数字,但具体到每个农户来说还是有“杯水车薪”之嫌,对一个仅靠承包几亩土地而获得收入为经济来源的家庭来说,很难达到“小康”水平。同样是发展中国家阿根廷,其政府规定,农村家庭月收入低于当地一个农业工人的月工资水平(相当于170美元)的,就算是贫困户,可以得到脱贫资助。
它包括两方面:一是无需偿还的补贴,主要用于购买牧场铁丝网、畜棚、小拖拉机、蔬菜暖棚等;二是无息贷款,用于购买种子、秧苗、化肥等。除此之外,还包括技术指导、帮助销售产品、农技培训等。正是这些得力措施及相关利农政策促使阿根廷成为一个“农牧业”强国,享有“欧洲粮仓”的美名,又被称作“牛背上的国家”。**从去年不但全面免除农业税,而且开始执行各项“反哺”农业政策,实行“种粮补贴”、“良种补贴”等补贴方式。这些政策对推动目前农业发展起了一定积极作用,但从长远目标来看还是解决不了农业和农村存在的根本问题。况且我个人认为“种粮补贴”、“良种补贴”等“反哺”方式存在一些漏洞或消极作用,不利于农业长期良性健康发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首先种粮补贴是按农户承包计税土地面积进行补贴,补贴多少与农户每亩产量没有挂钩,没有把群众引导到想方设法提高每亩产量指标上来,出现不少农户大面积承包土地,采取极其粗放经营模式进行生产,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下降趋势。“良种补贴”也是按计税土地面积进行补贴,没有按种植良种面积和收成挂钩,这种补贴方式对优质良种推广和普及没有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1.2综合生产能力徘徊不前
1.2.1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科技文化水平严重偏低。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容乐观,**也不例外。据调查:全县60—70万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的文化程度的占60.3%、初中文化程度占28.6%、高中及以上的只占21.1%。全县95%的文盲和半文盲在农村。同时,在这60—70万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绝大部分作为劳动大军输出沿海等发达地区务工或外出经商,留守在本地从事农业生产的都是文化程度偏低年老体柔者。据调查:在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者当中,50%以上的仅有小学文化程度,具备高中文化程度的少之又少,不足2%。在农业发展得较好的新渡乡调查中发现:当地农民接受过县、乡农业技术培训的不足5%。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者文化素质偏低和严重缺乏专业技能现象极大地阻碍了当地农业发展。
1.2.2手段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据调查,目前**农业远没有达到机械化程度,山地、丘陵地区仍实行“牛”耕“人”种的原始生产方式,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局面没有出现多大变化。在**县西北、东南部圩区机械化程度虽稍高一点,但也仅局限于小麦、水稻的收割和部分田块的翻犁,至于栽插等农事操作仍采用原始的生产方式。播种、育苗、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主要凭经验进行,无从谈起科技含量,据调查农业生产中科技贡献率不足10%。
1.2.3信息不灵。地方政府对农业信息的重要性重视程度不够。信息机构不健全,也没有明确相对专职或兼职的搜集和整理信息工作人员。据调查,**县农技推广中心、实习地所在的乡镇和其他乡镇农技推广部门虽有全国农村供求信息“一站通”,但地方政府对该机构没有经费投入,使其处于停运或瘫痪状态。信息的收集,筛选,传送的软、硬件设施差,使得信息入户的难度大,出现严重的滞后性。群众对农业信息重视程度不够,接收能力差,由于群众自身文化素质较低,无法掌握、理解和有效的运用农业信息。同时市场千变万化、信息不对称、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和周期长等因素,进一步增加群众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和回避市场风险的难度。
1.2.4农技推广队伍不健全,服务水平低。目前,**县农技推人员仅170人。各乡镇虽有一定的农技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但传统的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人员严重偏少,远不能适应当前农业发展的需求。据调查,农技人员待遇较低,工作和生活环境较差,普遍出现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不够,导致服务水平低,不少农技人员从事农资经营,无心从事农技推广。最近几年**正在进行机构改革,农技推广队伍中出现人心涣散的局面,无心也无精力进行农技推广。据调查,不少乡镇农技人员被乡镇政府转为他用,如抽调农技人员抓计划生育、当会计等其他非农技推广工作。
1.2.5科研,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农业技术经费严重不足,国家用于农业科研的经费占农业gdp的比重低。我国政府对农业科技投入的财政拨款,虽然从1985年的确良10.15亿元增长到1996年的27054亿元,但如果扣除物价是涨因素后,这11年平均增长还是一个负数(-0.8%)。当前我国农业科研的投入方美国的1/400、韩国的1/470。**是一个财政吃紧大县,每年用于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和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少之又少。目前美国农业人口仅占3.6%,但他们仍通过国会立法,政府扶持等措施,建立了农业部管理的农产品贸易和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各州农业科教机构和私人公司科研系统三大体系,这是该国取的世界农业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再说日本的农业人口不及20%,但每年农业总投资仍占国民经济总投资9%以上,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一半多,他们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健全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完整的科研的技术推广体系,科技贡献率在60%以上,高的达89.6%。据调查,**对农业基础设投入不足,圩区的机耕路、桥梁、涵道、排灌系统年久失修,远不能适应现在农业的发展,造成一些机械化农机具无法作业或不能进入田间作业。丘陵、山地田块还没有格田成方,不少地方仍然存在“下雨就涝”、“无雨则旱”、“靠天吃饭”等现象。这种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阻碍了农业发展。
1.3只追求数量,不求效益、质量、品牌限制了农业生产的自身发展。
**县广泛存在粮食作物的生产,只片面追求高产,而忽视其质量,忽视其效益。这主要和优质不优价的政府行为的关。**常年水稻种植面积170多万亩,良种的普及率在山地、丘陵地区为30—40%左右,农业相对发达的新渡、同大、福元良种的普及率在70%左右。当地大米加工厂也有不少,但因规模较小,没有形成集团化经营,同时农药、化肥等污染较为严重以及地方政府没有“品牌”战略意识,能在江浙等沿海发达地区“叫得响”,“买得开”的品牌大米几乎没有。据调查,在当地小有名气农产品仅有“万乐”大米、“双福”面条、“金坝”芹芽、“花香藕”、“柯坦”有机茶。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产品的“品牌”和“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高度重视,一个没有“质量”保证,“品牌”身份的产品怎能在市场立足,**这种无质、无牌、无效益的行为,必然阻碍农业的发展。
1.4产、供、销脱节的小农经济,很难适应现代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桎梏。
在计划经济年代,抓产业的顺序是“产、供、销”,即以产定销、以产定需;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抓产业的顺序则应是“销、供、产”,即以销定产,以需定产。有多大销量,就生产多大面积,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第一当地相当多的农户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过程中,没有实现从产品生产者向商品生产者、从纯粹的生产主体向生产经营主体转变。第二**现行的是以一家一户承包为主体分散经营模式,这种一家一户分散的经营模式的农户自身力量极其单薄,对市场准确把握存在很大难度,同时农民自身文化素质偏低,也限制农民对市场行情的预判。第三市场千变万化、信息不对称、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和周期长因素,进一步增加了农户准确把握市场变化和规避市场风险难度。
1.5农业劳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土地出现粗放经营、甚至出现抛荒现象。
当前农业税虽然减免了,但农业受自然环境限制、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另外工农业产品存在较大的剪刀差,在常规生产方式下农业的经济效益是极其微薄的,目前在**农村依靠种几亩田来致富奔小康的可能性为零。在走访、调查农户过程中经常听到农民说这样一句话:“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太在家种田只是搞点口粮,并不是靠种田来发家致富”。据**劳动局统计数据显示:**常年近35万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青壮年在外务工。不可否认,外出务工对提高**县人均收入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造成留守在土地上是一些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年老体弱者,导致土地出现粗放经营、甚至出现抛荒现象,一些较为先进的技术和优良品种无法得到普及和推广。
二对策
**农业虽然存在许多阻碍因素,但我想答案总比问题多,只要各级政府、农户自身和有关人员下力气,想办法,问题最终会得到圆满解决,历史总是由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现就解决**农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看法:
2.1政府加强对农业管理、调控、规划、服务力度。
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当地政府部门要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通过经济杠杆来理顺供求关系,克服短期行为,从长远的、战略的高度来保护农民的生产极积性;加大对农资价格的调控力度,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和坑农害农事件,维护正常农资市场秩序,对农业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抗灾能力优化农业生态环境,确保粮生产节本降耗增效,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利益,为农业发展创造的良好环境和机制。
2.2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对农业补贴,推动科学技术和优良品种普及率。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金龙今年在两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安徽“三农”问题根源是农业“大而不强”,发展不足,为农村小康建设提供的支持不够。建成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千方百计做好“多予”和“统筹”这两篇大文章。要把中央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实处、落实到基层,让公共财政更多的向农村倾斜,让公共服务更多的向农村延伸,让公共资源更多的向农村覆盖,要坚决实行“种粮补贴”、“良种补贴”等补贴方式。补贴多少应同种植优良品种和产量指标挂钩,充分发挥补贴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让优良品种的切实有效地得到普及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同时也要让农民赢得更多实惠。农科教紧密结合是发挥科技推动作用的关键。农技推广部门,要以实施品种、技术、知识更新三项工程为重点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
2.2稳定,扩大农技推广队伍,加强对农民科技培训。
进一步完善相关体制,形成有条不紊的农技推广体系,稳定,扩大,农技推广队伍和提高农技人员素质,真正做到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方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培养和造就一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术好、既懂经营又可以管理、辐射能力强的农业科技示范户。作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民,文化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业发展和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农村义务教育中涉农教育没有明显的优势,高职涉农专业的教育投入逐渐减少办学实力弱,而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缺少大量的技术人员,对农民的培训存在巨大的需求。要解决这种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发挥现有关大中专院校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技人员和种植大户培训基地。二是充分利用县、乡农技推广部门构建种植大户和普通群众培训基地。三是改变教学方式,实行田间地头现场培训指导,边讲理论边实践,提高培训效果。
2.3充分发挥农技人员的作用。
农业的推进与发展必须依靠农业推广机构,每一个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的示范、推广和应用都离不开农技人员艰苦的工作、无私的奉献。要想全面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必须充分发挥农技人员的作用。
2.3.1界定推广职能,合理设置岗位。应明确乡镇推广机构具体的公益性推广职能和经营性服务职能,按照“化公益性职能,放开经营性服务”原则建立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结合各乡镇具体产业、面积合理设置专业技术岗位。
2.3.2推进农技人员全员竟聘上岗。乡镇农技推广站人员招聘工作,打破原有的乡镇区域限制,在全县范围内实行统一优化重组,双向选择。
2.3.3创新农技管理体制。加强对农技人员的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强化农技推广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对农技人员进行年度考评和重大农技推广项目考核制度,按照工作业绩,把群众对农技人员评价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长效的农技推广和管理制度,所有空岗位从符合条件的人员中经考试考核合格后聘用。
2.3.4建立公益性事业经费保障制度。从事公益性的农技推广人员,人员经费(工资、规定福利、劳保等)按现有事业单位执行标准,履行公益性职能所必须的试验示范、重大推广项目、培训和再教育、差旅,以及奖励等经费,在原有的基础上应有所增加。
2.3.5实行条块管理。人、才、物上优化管理,是农业科技人员有组织有领导,工资有保证,推广有项目,服务有指标。
2.3.6建立全县乡(镇)二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全面提高**农业竞争力而不懈努力。
2.4依靠科技进步,实行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土地要向大户手里集中进行规模化生产。要想进行规模化经营,政府必须要解决不得失去土地的农民就业问题。土地向大户手中集中,多余的农民怎么办?农民生活水平较低、生活质量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农民就业不足。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农业就业转移,使部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农业的发展与进步,每一步都离不开农业科技,必须加大科技投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要不断的提高国家科研投入应用农业科研的比重,有关重大的科研项目和攻关计划要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资规模。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的“三争”能力。要切实对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推广机构要增加各种试验和推广经费,确保农业科研与推广朝着健康、持续的方向去发展。同时在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方面,农业科学工作者在农作物育种上正朝着向生态方向发展,实际上就是绿色育种和有机育种,**各种农作物在引种方面应把抗性、产量、品质等要有机综合起来进行考虑,使**县的生态引种具有新的目标和要求:在抗性上,培育新品种(组合)能抗虫、抗病并且有抗自然灾害(如耐高温、耐低温)及抗倒等能力;在产量标准上,要高产、稳产。在品种品质上要达到国标3级以上水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自行培育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粮食品种种植分散,不能形成规模经营。要想把**农业做大做强,必须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应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多种生产类型、多层次农业经济结构,促进农牧渔、种养加、贸工农有机结合,构建一、二、三产业的有效连接,各个产业、部门协调配合,形成产加销一体化产业体系,推动**农业标准化、国际化、规范化、市场化和规模化,逐步建立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经营集约型、生产商品化的现代农业模式,积极稳妥推进**农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
2.5寻求农业保险的最佳途径。
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快建设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选择部分产品和部分地区率先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参加种养保险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补贴。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历史上又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相对于二、三产业而言,农业生产周期长,经济效益显露慢,受自然制约多,决定了农业“弱势产业”的角色。广大农民期盼农业保险来“遮风避雨”。据了解,商业保险公司之所以不愿意涉足农业保险领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是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其次,农业灾害保险难,理赔程序复杂。比如说,一个鱼塘保了险,然后死了鱼找保险公司索赔。面对这么多死鱼,保险公司很难辨认哪些是保过险的,哪些是没有保险的,照单全赔招架不住。同时高赔付导致农业保险高保费,而高保费又令更多的农民买不起保险。上海自1982年恢复农业保险以来,农业保险一直处于稳定而健康的发展状态中,险种不断增加。方法就是政府给予农业保险一定的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上海市郊农民在养殖业及蔬菜、水稻等种植业方面投保,可获得政府部门25%-45%的保险费。我认为,各级政府财政要把开展农业保险作为支农工作重点不抓,每年拨出一定的资金,设立农业保险基金,用于补贴保险公司的超额赔偿及补偿农民投保费用,这样可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2.6掌握信息、瞄准市场、创立品牌。
要建立一个要素能合理配置、产品可以有序流动的市场体系。就**县来说,要改变生产方式,使土地向大户手里集中来实现农业生产的科学化,生产、流通组织的社会化,产业化。同时要有一批民间流通组织和农民经纪人活跃在农村、城市,搞活农产品的流通,农业主管部门要从抓生产为主转移到抓生产更抓流通上既能为农产品的生产服务,又能跑市场、找订单及时的为企业、农民及政府提供市面上场、产销、价格等信息,品牌也是经营农产品的重点,要有一套产业化的体系来维护自己的品牌,首先要坚持品种改良,避免品质退化;其次应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对产品进行严格的分选,以维护品牌形象;第三自学成才做到产销紧密衔接,事先对市场进行调查和科学的预测,以销定产,避免烂市。形成一个高效率的具有良好生态经济效益的农业产销体系。
2.7保护耕地,挖掘潜力,发展循环农业和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以沼气为纽带,可实现庭院经济的循环发展。如猪-沼-果;猪-沼-草(菜)-猪;猪-沼-鱼等等生态养殖模式。这既能减少牲畜的防疫费、减少农药化肥的投入,又能烧饭照明、美化庭院、美化环境。而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乡镇企业在创造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工业“三废”,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农业发展不应以牺牲农业环境为代价,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工厂的整治力度,集中整治和限期整改,对不符和标准的企业应关闭,不能只看当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同时还要通过一系列配套的农业政策的法规,来挖掘农业生产潜力,减少农产品浪费,通过强化竞争赶超、转化增值、特色规模、对外开放四大意识,努力实现以一地一品为主,多种经营、大跨度联合、纵向延伸,形成特色和规模优势的格局,这样,**县农业定能迈上一个新台阶。
总的一句话,**农业要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要建设新农村,投入的宗旨是建设新农村、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大力气发展农村公共产品,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和农业基础设施,我想,只有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上下齐备,**农业定能实现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