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生观视域下三农问题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在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妥善、科学、有效的解决好“三农问题”,积极改善民生环境,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指数。本文尝试从民生观的视角出发,探讨“三农问题”的优化解决方案。
【关键词】民生观;“三农问题”
民生关系不仅关系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更关乎广大基层居民的切身福祉。一直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围绕“三农”具体问题表现,积极出台一系列政策,不仅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素养,也有效的改善了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本文尝试从民生观视角出发,进一步探讨今后科学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优化思路。
1民生观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的探讨、丰富民生的内涵以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途径和政策。指出:民生无小事,它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应该是我党的主要奋斗目标。民生观不仅体现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积极探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重要经验,更是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获得更广大人民群众拥戴的重要经验和法宝。指出,树立科学的民生观,将改善民生作为执政的重要方向,充分的体现出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一直以来,围绕“三农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是,由于主客观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环境改善,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和不足,不仅影响了“三农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1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理应发挥出榜样示范、引领带头作用,但是,在具体的农村发展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无论是在组织框架方面,还是在责任使命的践行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甚至部分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结构散乱,不仅没有发挥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还对当地的农业、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所以,在今后的“三农问题”解决过程当中,应该继续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地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组织框架等方面进行完善。
2.2农村居住环境有待改善
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打造“美丽乡村”为契机,积极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涌现出一大批特色乡村、美丽小镇。我们在看到农村居住环境改善所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农村居住环境改善方面还面临着许多的挑战。特别是,农村居民传统的生活方式,例如,如厕方式等都在一定层面上不利于农村居住环境的改善。如何在亮化、美化、净化、绿化的基础上,不断的巩固农村居住环境改善成果,切实发挥出广大农民在农村居住环境改善中的积极性,应该是今后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主要方向。
2.3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虽然我国不断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的强化农耕等基础设施补贴,但是,由于受到气候变化等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由于洪涝灾害所造成的农业减产,农民减收已经成为降低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特别是今年夏季以来,山东、河南、安徽、河北等地多次遭受台风影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此背景下,农业增收、可持续发展面临来的挑战与困难重重。所以,如何进一步的结合农业发展需求,提高农业发展抗风险能力,也是今后在民生观视野下“三农问题”解决的一个主要方向。
2.4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在党的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更好的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尤其是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进行有效的对接。从目前来看,由于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现象比较突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也存在着发展较为滞后的现象,共建美丽乡村,不仅需要物质方面的美丽,更需要从广大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出发,进行切实的完善。所以,在今后的民生观视野下“三农问题”的解决中,还应该将农村居民精神文化建设纳入重要的内容。
3民生观视域下“三农问题”解决存在不足的原因
在上文中,主要基于民生观,探讨了“三农问题”在解决过程当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导致这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从主观角度来看,广大农民并没有积极参与“三农问题”的解决。换句话说,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对农村、农业发展所具有的主人翁意识。由于受到自身文化素质、教育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部分地区,特别是在部分落后地区,农民作为农业的主体,其所具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一些农民对于脱贫以及诸多农业工作的开展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这不仅背离了“三农问题”解决路线,也影响了农业、农村环境的改善。所以,如何在思想层面激发广大农民自身觉悟,提高其参与农村农业发展的积极性应该是今后民生观视域下“三农问题”解决需要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另一方面,从客观角度来看,在改革开放以后,无论是城镇建设,还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整体的农村人口基数正在减少,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迁移.农村居民参与农业发展的积极性,由于受到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正在下降.很多农民放弃了传统的农业发展思路,开始从事包括建筑业、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这在一方面,体现出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从整个“三农问题”发展来看,如果缺乏农业、农村、农民三者的有效互动,将不利于实现正向的循环。
4民生观视域下“三农问题”解决优化策略
为了更好的探讨在民生观视域下,三农问题解决的相关方案与方式的优化,本文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以民生观为基础,尝试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探讨今后的“三农问题”优化策略。
4.1树立科学的“三农观”
在今后的“三农问题”解决过程当中,应该切实在思想层面,树立科学的“三农观”。所谓的“三农观”就是一方面科学处理好农业、农村、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围绕农业发展以及农村环境改善等方面,切实进行必要的制度体系建设,只有将三者进行正向循环,才能够实现“三农问题”根本性的解决。需要强调的是,在树立科学“三农观”的基础上,应该科学把握民生观的核心内涵和具体实现路径,将科学民生观与“三农观”实现有机统一。只有将两者进行科学衔接,才能够实现民生观的基本内涵诉求。
4.2切实激发农民改善民生的积极性
改善民生不仅是一项政府行为,更关乎广大居民的切身利益。在今后的“三农问题”的解决过程当中,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地探讨如何从思想观念方面,切实调动广大农民积极发展农业,改善民生居住环境的积极性。一方面,可以通过榜样示范的作用,引导广大农民向身边榜样学习。特别是,向身边的致富模范学习,以身边榜样提升自身努力科学致富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要充分的发挥出农村基层党组织所具有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地完善党的思想,积极提高引领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主动性。科学武装农村基层党组织,为农业发展提供支持。
4.3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业是民生之本,农业关乎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了更好的巩固农业发展成果,实现广大农民根本性收入的增加。在今后的“三农问题”解决过程当中,应该牢牢把握农业发展的“牛鼻子”,围绕农业发展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不断的在政策方面,人才方面,抗风险能力方面进行强化。围绕当前农业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农业发展抗风险能力较低等诸多情况,国家应该采取行政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式,切实从根本上为农业安全、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尤其是,应该积极健全农业险等诸多制度,不断地提升广大农民参与农业保险意识,最大层面的降低不可控因素对农业发展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4.4建立“三农问题”解决长效机制
“三农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今后的“三农问题”解决过程当中,相关部门应该不断的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念,从自身岗位职责入手,加大金融资金对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通过远程教育,特别是农业新技术、新技能培训等方式武装广大农民,提升广大农民综合文化素养。尤其是,充分的借助农村电子商务的开展,为广大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更大层面的渠道支持。随着我国对农业经济发展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应该进一步的探讨农业向第三产业发展转型的可能性。围绕地方农业、特色农村等发展点,切实推进地方特色旅游、农家乐旅游等发展模式,不断地实现农村、农业、农民增收的多元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的发展需要。
5结语
民生观进一步的强调了新时期我国建设与发展的思想,“三农问题”的科学解决,既是对民生观的践行,也是改善民生的现实路径。本文主要探讨民生观的具体内涵以及当前我国在“三农问题”解决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探讨了民生观视角下“三农问题”解决的优化策略,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有助于我国“三农问题”在理论及实践层面获得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于伟峰,魏蜻,张星火.民生观视角下的“三农问题”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4(9):96-99.
[2]张存生.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三农问题[J].中外企业家,2008,27(9):1-3.
作者:王文熙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